
-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法嗣四十三[4]人
-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
- 鄧州香嚴寺智閑禪師
- 襄州延慶法端禪師[5](十二卷又收在香嚴下何也)
- 杭州徑山洪諲禪師
- 福州靈雲志勤禪師
- 益州應天和尚
- 福州九峯慈慧禪師
- 京兆米和尚
- 晉州霍山和尚
- 襄州王敬初常侍[6](已上十一人見錄)
- 福州雙峯和尚
- 長延圓鑑禪師
- [7]志和禪師
- 洪州西山道方禪師
- 溈山如真禪師
- 并州元順禪師
- 興元府崇皓禪師
- 鄂州全諗禪師
- 嵩山神劍禪師
- 許州弘進禪師
- 餘杭文立禪師
- 越州光相禪師
- 蘇州文約禪師
- 上元[8]智滿禪師
- 金州法朗禪師
- 鄂州黃鶴山超達大師
- 白鹿從約禪師
- 西堂復禪師
- 溫州靈空禪師
- 大溈簡禪師
- 荊南智朗禪師
- 溈山普潤禪師
- 溈山法真禪師
- 黑山和尚
- [9]滁州定山神英禪師
- 霜山和尚
- [10]南源和尚
- 溈山冲逸禪師
- 溈山彥禪師
- 蘄州三角山法遇禪師
- 鄧州志詮禪師
- 荊州弘珪禪師
- 巖背道曠禪師(已上三十三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福州[11]大安禪師法嗣一十[12]人
- 杭州徑山鑒宗大師法嗣[15]三人
- 趙州東院從諗禪師法嗣[17]一十三[18]人
- 衢州子湖巖利蹤禪師法嗣四[20]人
- 吉州孝[2]義性空禪師法嗣[3]一人
- 卭州壽興院守閑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鄂州茱萸和尚法嗣一[*]人
- 天龍和尚法嗣二[5]人
- 長沙景岑禪師法嗣二[*]人
- 襄州關南道常禪師法嗣二[*]人
- 白馬曇照禪師法嗣[*]一人
- 晉州霍山無名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新羅大證禪師法嗣[8]二人
- 文聖大王
- 憲安大王(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小馬神照禪師法嗣[*]一人
- 縉雲郡連雲院有緣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高安大愚和尚法嗣一[*]人
- 新羅洪直禪師法嗣[*]二人
- 許州無跡和尚法嗣[*]一人
- 道遂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韶州懷化人也。姓葉氏。年十五欲出家父母不許。後二載師斷手二指跪致父母前。誓求正法以答劬勞。遂依南華寺通禪師落髮。未登具即遊方。初謁耽源已悟玄旨。後參溈山遂[11]升堂奧。祐問曰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師曰。有主。曰在什麼處。師從西過東立。祐知是異人便垂開示。師問。如何是真佛住處。祐曰。以思無思之妙。返思靈焰之無窮。思盡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師於言下頓悟。自此執侍。尋往江陵受戒住夏探律藏。後參巖頭。[12]巖頭舉起拂子。師展坐具。[13]巖拈拂子置背後。師將坐具搭肩上而出。[*]巖云。我不肯汝放。只肯汝收。又問石室。佛之與道相去幾何。[14]石室云。道如展手佛似握拳。乃辭[*]石室。石室門送召云。子莫一向去。已後却來我邊(雲居錫云。要會麼。如今歸堂去。明日却上來。)韋宙就溈山請一伽陀。溈山曰。覿面相呈猶是鈍漢。豈況形於紙筆。乃就師請。師於紙上畫一圓相。注云。思而知之落第二頭。不思而知落第三首。一日隨溈山開田。師問曰。[15]遮頭得恁麼低。那頭得恁麼高。祐曰。水能平物但以水平。師曰。水也無憑。和尚但高處高平低處低平。祐然之。有施主送絹。師問。和尚受施主如是供養將何報答。祐敲禪床示之師曰。和尚何得將眾人物作自己用。祐忽問師什麼處去來。師曰田中來。祐曰。田中多少人。師插鍬而立。祐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在。師舉鍬而去(玄沙云。我若見即蹋倒鍬子。僧問鏡清。仰山插鍬意旨如何。清云。狗銜赦書諸侯避道。又問。只如玄沙蹋鍬其意如何。[16]清云。勿奈船何打破𡰷。斗又問。南山刈茅意旨如何。清云。李靖三兄久經行陣。雲居錫云。且道。鏡清下此一判著不著。又僧問禾山云。仰山插鍬意旨如何。禾山云。汝問我。僧云。玄沙蹋鍬意旨如何。禾山云。我問汝)師在溈山牧牛時。第一座曰。百億毛頭百億師子現。師不答。歸侍立。第一座上問訊。師舉前[17]語問云。適來道百億毛頭百億師子現。豈不是。上座曰是。師曰正當現時毛前現。毛後現上座曰。現時不說前後。師乃出。祐曰。師子腰折也。溈山上座舉起拂子曰。若人作得道理即與之。師曰。某甲作得道理。還得否。上座曰。但作得道理便得。師乃掣拂子將去(雲居錫云。什麼處是仰山道理)一日雨下。上座曰。好雨寂[18]闍梨。師曰。好在什麼處。上座無語。師曰。某甲却道得。上座曰。好在什麼處。師指雨。溈山與師遊行次。[19]烏銜一紅柿落前。祐將與師。師接得[20]以水。洗了却與祐。祐曰子什麼處得來。師曰此是和尚道德所感。祐曰汝也不得空然即分半與師(玄沙云。大小溈山被仰山一坐至今起不得)師浣[21]衲衣次。耽源曰正恁麼時作。麼生。師曰正恁麼時。向什麼處見。師盤桓溈。山前後十五載。凡有語句學眾無不弭伏。暨受溈山密印。領眾住王莽山。[22]化緣未契遷止仰山學徒臻萃。師上堂示眾[23]云。汝等諸人各自回光返顧莫記吾言。汝無始劫來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難頓拔。所以假設方便奪汝麁識。如將黃葉止啼。有什麼是處。亦如人將百種貨物與金[24]寶作一鋪。貨賣祇擬輕重來機。所以道。石頭是真金鋪。我[*]遮裏是雜貨鋪。有人來覓鼠糞我亦拈與。他來覓真金我亦拈與。他時有僧問。鼠糞即不要。請和尚真金。師云。齧鏃擬開口。驢年亦不會。僧無對。師云。索喚則有交易。不索喚則無我。若說禪宗身邊要一人相伴亦無。豈況有五百七百眾耶。我若東說西說。則爭頭向前[A1]采拾。如將空拳誑小兒都無實處。我今分明向汝說聖邊事且莫將心湊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聖末邊事。如今且要識心達本。但得其本[1]不愁其末。他時後日自具去在。若未得本縱饒將情學他亦不得。汝豈不見。溈山和尚云。凡聖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問如何是祖師意。師以手於空作圓相。相中書佛字。僧無語。師謂第一坐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作麼生。對曰。正恁麼時是某甲放身命處。師曰。何不問老僧。對曰。正恁麼時不見有和尚。師曰。扶吾教不起。師因歸溈山省覲。祐問。子既稱善知識。爭辨得諸方來者。知有不知有。有師承無師承。是義學是玄學。子試說看。師曰。慧寂有驗處。但見諸方僧來便竪起拂子。問伊。諸方還說[*]遮箇不說。又云。遮箇且置。諸方老宿意作麼生。祐歎曰。此是從上宗門中牙爪。祐問。大地眾生業識茫茫無本可據。子作麼生知他有之與無。師曰。慧寂有驗處。時有一僧從面前過。師召云。闍梨其僧回[2]頭。師曰。和尚[3]遮箇便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祐曰。此是師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驢乳。鄭愚相公問。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時如何。師竪起拂子。公曰。入之一字不要亦得。師曰。入之一字不為相公(法燈別云。相公不用煩惱)師問僧。什麼處來。曰幽州。師曰。我恰要箇幽州信米作麼價。曰某甲來時無端從市中過。蹋折他橋梁。師便休。師見僧來竪起拂子。其僧便喝。師曰。喝即不無。且道老僧過在什麼處。僧曰。和尚不合將境示人。師乃打之。師問香嚴。師弟近日見處如何。嚴曰。某甲卒說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4]年無卓錐之地。今[*]年錐也無。師曰。汝只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玄覺云。且道[5]如來禪與[6]祖師禪分不分。長慶稜云。一時坐却)溈山封一面鏡寄師。師上堂提起云。且道。是溈山鏡仰山鏡。有人道得即不撲破。眾無對。師乃撲破。師問。雙峯師弟近日見處如何對曰。據某甲見處。實無一法可當情。師曰。汝解猶在境。雙峯曰。某甲只如此。師兄如何。師曰。汝豈[7]無能知無一法可當情者。溈山聞云。寂子一句疑殺天下人(玄覺云。金剛經道。實無一法然燈佛與我[8]受記。他道實無一法可當情。為什麼道。解猶在境。且道利害在什麼處)僧問。法身還解說法也無。師曰。我說不得。別有一人說得。曰說得底人在什麼處。師推[9]出枕子溈山聞云。寂子用劍刃上事。師閉目坐次。有僧潛來身邊立師開目於地上作一圓相。相中書水字顧視其僧。僧無語。師携一杖子。僧問什麼處得。師便拈向背後。僧無語。師問一僧。汝會什麼。僧曰。會卜。師提起拂子曰。[*]遮箇六十四卦中阿那卦收。[10]無對。師自代云。適來是雷天大壯。如今變為地火明夷。師問僧。名什麼。曰靈通。師曰。便請入燈籠。曰早箇入了也(法眼別云。喚什麼作燈籠)僧問。古人道。見色便見心禪床是色。請和尚離色指學人心。師[*]云。那箇是禪床指出來。僧無語(玄覺云。忽然被伊却指禪床。作麼生對伊好。有僧云。却請和尚道。玄覺代拊掌三下)僧問。如何是毘盧師。師乃叱之。又問。如何是和尚師。師曰。莫無禮。師共一僧語。傍有僧曰。語底是文殊默底是維摩。師曰。不語不默底莫是汝否。僧默之師曰。何不現神通。僧曰。不辭現神通。只恐和尚收入教。師曰。鑒汝來處。未有教外底眼。問天堂地獄相去幾何。師將拄杖畫地一畫。師住觀音時出[11]牓云。看經次不得問事。後有僧來問訊。見師看經傍立而待。師卷却經問。會麼。僧曰。某甲不看經爭得會。師曰。汝[12]已後會去在(其僧到巖頭。[13]巖頭問。[14]什麼處來。僧[*]云。江西觀音[15]來。[*]巖頭云。和尚有何言句。其僧舉前語。[*]巖頭云。[*]遮箇老師。我將謂被故紙埋却。元來猶在)僧問。禪宗頓悟畢竟入門的意如何。師曰。此意極難。若是祖宗門下上根上智。一聞千悟得大總持。此根人難得。其有根微智劣。所以古德道。若不安禪靜慮到[*]遮裏總須茫然。僧曰。除此格外。還別有方便令學人得入也無。師曰。別有別無令汝心不安。汝是什麼處人。曰幽州人。師曰。汝還思彼處否。曰常思。師曰。彼處樓臺林苑人馬駢闐。汝返思底還有許多般也無。僧曰。某甲到[*]遮裏一切不見有。師曰。汝解猶在境。信位即是。人位即不是。據汝所解只得一玄。得坐披衣向後自看。其僧禮謝而去。師始自仰山後遷觀音。接機利物為禪宗標準。遷化前數年有偈曰。
於韶州東平山示滅。年七十七。抱膝而逝。勅諡智通大師妙光之塔。後遷塔于仰山。
鄧州香嚴智閑禪師青州人也。厭俗辭親觀方慕道。依溈山禪會。祐和尚知其法器。欲激發智光。一日謂之曰。吾不問汝平生學解及經卷冊子上記得者。汝未出胞胎未辨東西時。本分事試道一句來。吾要記汝。師懵然無對。沈吟久之。進數語陳其所解。祐皆不許。師曰。却請和尚為說。祐曰。吾說得是吾之見解。於汝眼目[1]何有益乎。師遂歸堂。遍檢所集諸方語句無一言可將酬對。乃自歎曰。畫餅不可充飢。於是盡焚之曰。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箇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遂泣辭溈山而去。抵南陽覩忠國師遺迹遂憩止焉。一日因山中芟除草木。以瓦礫擊竹作聲。俄失笑間廓然[2]惺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贊[*]云。和尚大悲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却。何有今日事[3]也。仍述一偈云。
[4](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此句舊本並福邵本並無。今以通明集為據)。
師上堂云。道由悟達不在語言。況見密密堂堂。曾無間[6]隔不勞心意。暫借回光日用全功。迷徒自背。問如何是香嚴境。師曰。花木不滋。問如何是仙陀婆。師敲禪床曰。過遮裏來。問如何是[7]見在學。師以扇子旋轉示曰。見麼。僧無語。問如何是正命食。師以手撮而示之。問如何是無表戒。師曰。待闍梨作俗即說。問如何是聲色外相見一句。師曰。如某甲未住香嚴時道在什麼處。僧曰。恁麼時亦不敢道有所在。師曰。如幻人心心所法。僧問。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師曰。萬機休罷千聖不携。此時疎山在眾[8]作嘔聲曰。是何言歟。師問阿誰。眾曰。師叔。師曰。不諾老僧耶。疎山出曰是。師曰。汝莫道得麼。曰道得。師曰。汝試道看。曰若教某甲道須還師資禮始得。師乃下坐禮拜躡前語問之。疎山曰。何不道肯重不得全。師曰。饒汝恁麼也須三十年倒屙。設住山無柴燒。近水無水喫。分明記取。後住疎山果。如師記。至二十七年病愈。自云。香嚴師兄記我。三十年倒屙。今少三年在。每至食[9]畢以手抉而吐之。以應前記(疎山後問道怤長老。肯重不得全。汝作麼生會。怤云。全歸肯重。疎山云。不得全又作麼生。怤云。箇中無肯路[10]疎山[*]云。始愜病僧意)問如何是聲前句。師曰。大德未問時即答。僧曰。即時如何。師曰。即時問也。問如何是直截根源佛所印。師拋下。拄杖[11]散手而去。問如何是師法大意。師曰。今年霜降早[12]喬麥總不收。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以手入懷出拳展開與之。僧乃跪膝以兩手作受勢。師曰。是什麼。僧無對。問如何是道。師曰。枯木龍吟。僧曰。學人不會。師曰。髑髏裏眼睛(玄沙別云。龍藏枯木)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和尚道。師曰。獵師前不得說本師戒。一日謂眾曰。如人在千尺懸崖。口銜樹枝。脚無所蹋。手無所攀。忽有人問如何是西來意。若開口答即喪身失命。若不答又違他所問。當恁麼[13]時作麼生。時有招上座出曰。上樹時即不問。未上樹時如何。師笑而已。師問僧。什麼處來。僧曰。溈山來。師曰。和尚近日有何言句。僧曰。人問如何是西來意。和尚竪起拂子。師聞舉乃曰。彼中兄弟作麼會和尚意旨。僧曰。彼中商量道。即色明心附物顯理。師曰。會即便會。不會著什麼死急。僧却問。師意如何。師還舉拂子(玄沙云。只遮香嚴脚跟猶未點地。雲居錫云。什[14]麼是香嚴脚跟未點地處)師凡示學徒語多簡直。有偈頌二百餘[15]篇。隨緣對機不拘聲律。諸方盛行。後諡襲燈大師。
襄州延慶山法端大師。有人問。蚯蚓斬為兩段兩頭俱動。佛性在阿那頭。師展兩手(洞山別云。問底在阿那頭)師滅後勅諡紹真大師。塔曰明金。
杭州徑山洪諲禪師吳興人也。姓吳氏。[16]年十九禮開元寺無上大師落髮(無上大師嗣鹽官。後住徑山為第二世也)二十二往嵩嶽受滿足律儀。歸禮本師。師問曰。汝於時中將何報四恩耶。諲不能對。三日忘食。乃辭行脚。往謁雲巖機緣未契。後造溈山蒙滯頓除。遭唐會昌沙汰眾皆悲惋。諲曰。大丈夫鍾此厄會豈非命也。何乃效兒女子乎。大中初復沙門相還故鄉西峯院。咸通六年上徑山。明年本師遷神。眾請繼躅為徑山第三世。於法即溈山之嗣。僧問。掩息如灰時如何。師曰。猶是時人功幹。僧曰。幹後如何。師曰。耕人田不種。[17]僧曰。畢竟如何。師曰。禾熟不臨場。僧問。龍門不假風雷勢便透得者如何。師曰。猶是一品二品。僧曰。此既是階級。向上事如何。師曰。吾不知有汝龍門。[*]僧問如霜如雪時如何。師曰。猶是污染。曰不污染時如何。師曰。不同色。許州全明上坐先問石霜。一毫穿眾穴時如何。石霜云。直須萬年後。[*]云萬年後如何。石霜云。登科任汝登科。拔萃。任汝拔萃。後問師云。一毫穿眾穴時如何。師曰。光靴任汝光靴。結果任汝結果。[*]僧問。如何是長。師曰。千聖不能量。曰如何是短。師曰。蟭螟眼裏著不滿。其僧不肯便去舉似石霜。[1]石霜云。只為太近實頭。僧問。如何是長。[*]石霜云。不屈曲。曰如何是短。[*]石霜[*]云。雙陸盤中不喝彩。佛日長老訪師師問曰。伏承長老獨化一方。何以荐遊峯頂。佛日曰。朗月當空[2]挂氷霜不自寒師曰。莫即是長老家風否。佛日曰。峭峙萬重關。於中含寶月。師曰。此猶是文言。作麼生是長老家風。曰今日賴遇佛日。佛日却問[3]云。隱密全真時人知有道不得。[4]大省無辜時人知有道得。於此二途猶是時人升降處。未審長老親道自道如何道。師曰。我家道處無箇道。佛日曰。如來路上無私曲。便請玄音和一場。師曰。任汝二輪更互照。碧潭雲外不相關。佛日曰。為報白頭無限眾。此回年少[5]莫歸鄉。師曰。老少同輪無向背。我家玄路勿參差。佛日曰。一言定天下四句為誰留。師曰。汝言有三四。我道其中一也無。師因有偈曰。
光化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白眾而化。
福州靈雲志勤禪師[6]本州長溪人也。初在溈山因桃華悟道。有偈曰。
祐師覽偈詰其所悟與之符契。祐曰。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善自護持([10]有僧舉似玄沙。玄沙云。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猶未徹。眾疑此語。玄沙問地藏。我恁麼道汝作麼生會。地藏云。不是桂琛。即走殺天下人)乃返閩川。玄徒臻集。上堂謂眾曰。諸仁者。所有長短盡至不常。且觀四時草木葉落花開。何況塵劫來[11]天人七趣。地水火風成壞輪轉。因果將盡三惡道苦毛髮不添減。唯根蔕神識常存。上根者遇善友申明。當處解脫便是道場。中下癡愚不能覺照。沈迷三界流轉[12]生死。釋尊為伊天上人間設教證明顯發智道。汝等還會麼。[13]時有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師曰。青山元不動。浮雲飛去來。僧問君王出陣時如何。師曰。春明門外不問長安。[*]僧[*]曰。如何得覲天子。師曰。盲鶴下清池。魚從脚底過。[*]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驢事未[14]去馬事到來。僧未喻旨曰。再請垂示。師曰。彩氣夜常動。精靈日少逢。雪峯有偈。送雙峯出嶺。末句云。雷罷不停聲。師更之云。雷震不聞聲。雪峯聞之乃曰。靈雲山頭古月現。雪峯問云。古人道前三三後三三。意旨如何。師[*]云。水中魚山上鳥。峯云。意旨作麼生。師[*]云。高可射兮深可釣。[15]問諸方悉皆雜食。未審和尚如何。師[*]云。獨有閩中異雄雄鎮海涯。問久戰砂場。為什麼功名不就。師曰。君王有道三邊靜。何勞萬里築長城。[16]又云。罷息干戈束手歸朝時如何。師[*]云。慈雲普潤無邊剎。枯樹無花爭奈何長生。問混沌未分時含生何來。師曰。如露柱懷兒[17](一作胎)曰分後如何。師曰。如片雲點太清。曰未審太清還受點也無。師[18]不答曰。恁麼即含生不來也。[19]師亦不答。曰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師曰。猶是真常流注。曰如何是真常流注。師曰。如鏡長明。曰向上更有事否。師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打破鏡來相見。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井底種林檎。曰學人不會。師曰。今年桃李貴。一顆直千金。問摩尼珠不隨眾色。未審作[20]什麼色。師曰。白色。[*]僧[*]曰。恁麼即隨眾色也。師曰。趙璧本無瑕。相如誑秦主。問君王出陣時如何。師曰。呂才葬虎耳。曰其事如何。師曰。坐見白衣天。僧曰。王今何在。師曰。莫觸龍顏。
福州九峯慈慧禪師。初在溈山遇祐師上堂云。汝等諸人只得大體不得大用。師抽身出去。溈山召之。[21]師更不迴顧。溈山云。此子堪為法器。師一日辭溈山入嶺云。某甲辭違和尚。千里之外不離左右。溈山動容曰。善為。
京兆米和尚(亦謂[22]米七師)初參學歸受業寺。有老宿問。月中斷井索時人喚作蛇。未審七師見佛喚作什麼。師曰。若有佛見即同眾生(法眼別云。此是什麼時節問。法燈別云。喚底不是)老宿曰。千年桃核。師令僧去問仰山云。今時還假悟也無。仰山云。悟即不無。爭奈落在第二頭。師深肯之。又令僧去問洞山云。那箇究竟作麼生。洞山云。却須問他始得。師亦肯之。僧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云。醜陋任君嫌。不挂雲霞色。
前福州[4]大安禪師(亦稱大溈和尚)法嗣[5](除落長慶院三字。蓋師雖曾居長樂府之西院。沒後二十餘年閩帥移招慶。稜和尚來住西院。方奏長慶之額)
益州大[6]隋法真禪師。僧問。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此箇還壞也無。師[*]云壞。僧云。恁麼即隨他去也。師[*]云。隨他去也。問如何是大人相。師[*]云。肚上不帖牓。師問僧。什麼處去。[*]僧[*]云。西山住庵去。師[*]云。我向東山頭喚汝。汝[7]還來得麼。僧[*]云。即不然。師[*]云。汝住庵未得。問生死到來時如何。師[*]云。遇茶喫茶遇飯喫飯。[*]僧[*]云。可誰受供養。師[*]云。合取鉢盂。師庵側有一龜。僧問。一切眾生皮裏骨。[*]遮箇眾生骨裹皮如何。師拈草履於龜邊著。僧無語。問如何是諸佛法要。師舉拂子云。會麼。[*]僧[*]云。不會。師[*]云。麈尾拂子。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是我自己。僧[*]云。為什麼却是和尚自己。師云。是汝自己。問如何是無縫塔。師云。高五尺。[*]僧[*]云。學人不會。師[*]云。鶻崙塼。問和尚百年後法付何人師[*]云。露柱火爐。[*]僧[*]云。還受也無。師[*]云。火爐露柱。有行者領眾到。師問。參得底人喚東作什麼。對曰。不可喚作東。師[8]咄曰。臭驢漢。不喚作東。喚作什麼。行者無語。眾遂散。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云。赤土畫簸箕。[*]僧[*]云。如何是赤土畫簸箕。師云。簸箕有脣米不跳[9]去。師問一僧。講什麼教法。[*]僧[*]云。百法論。師拈[10]杖子[*]云。從何而起。對[*]云。從緣而起。師[*]云。苦哉苦哉。師問僧。什麼處去。[*]云禮普賢去。師舉拂子云。文殊普賢總在[*]遮裏。僧作圓相。拋向後乃禮拜師[*]云。侍者取一[11]帖茶與[*]遮僧。一日眾僧參次。師口作患風勢云。還有人醫得吾口麼。時眾僧競送藥以至。俗士聞之亦多送藥。師並不受。七日後師自摑口令正乃云。如許多時鼓[*]遮兩片皮。至今無人醫得吾口。蜀主欽尚遣使屢徵。師皆辭以老病。署神照大師。
韶州靈樹如敏禪師閩川人也。廣主劉氏奕世欽重。署知聖大師。[12]有僧問。佛法至理如何。師展手而已。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云。千年田八百主。[*]僧[*]云如何是千年田八百主。師云。郎當屋舍沒人修。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云。童子莫傜兒。[*]僧[*]云。乞師指示。師[*]云。汝從虔州來。問是什麼得恁麼難會。師[*]云。火官頭上風車子。有尼送瓷鉢與師。師托起問云。[*]遮箇出在什麼處。尼云。出在定州(法燈別云不遠此間)師乃撲破。尼無對(保福代云。欺敵者亡)[13]人問和尚年多少。師[*]云。今日生來日死。又問。和尚生緣什麼處。師[*]云。日出東月落西。師四十餘年化被嶺表。頗有異迹。廣主將興兵。躬入院請師決臧否。師[14]已先知怡然坐化。主怒知事云。和尚何時得疾。對曰。師不曾有疾。適封一函子令[15]俟王來呈之。主開函得一帖子。書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主悟師旨遂寢兵。乃召第一坐開堂說法(即雲門偃和尚[16]法嗣雪峯是也)師全不身散。其葬具龕塔並廣主具辦。今號靈[17]樹真身塔焉。
福州壽山師解禪師行脚時。造洞山法席。洞山問云。闍梨生緣何處。師[*]云。和尚若實問某甲。即是閩中人。[18]洞山云。汝父名什麼。師[*]云。今日蒙和尚致此一問。直得忘前失後。[19]住壽山。上堂[*]云。諸上坐。幸有真實言語相勸。諸兄弟[20]合各自體悉。凡聖情盡體露真[21]如。但一時卸劫從前虛妄攀緣塵垢心。如虛空相似。他時後日合識得些子好惡。閩師問曰。壽山年多少。師[*]云。與虛空齊年。曰虛空年多少。師[*]云。與壽山齊年。
饒州嶢山和尚。[22]有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仲冬嚴寒。問如何是和尚深深處。師曰。待汝舌頭落地。即向汝道。問如何是丈六金身。師曰。判官斷案相公改。長慶問。從上宗乘此間如何言論。師曰。有願不負先聖。長慶云。不負先聖作麼生。師曰。不露。長慶云。恁麼即請師領話。師曰。什麼處去來。長慶云。只者[23](舊作首字)什麼處去來。
前趙州從諗禪師法嗣
洪州武寧縣新興嚴陽尊者。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土塊。曰如何是法。師曰。地動也。曰如何是僧。師曰。喫粥喫飯。[*]僧問。如何是新興水。師曰。前面江裏。[*]僧問。如何是應物現形。師曰。與我拈床子過來。師常有一蛇一虎。隨從左右手中與食。
楊州城東光孝院慧覺禪師。僧問。覺花[*]才綻遍滿娑婆。祖印西來合譚何事。師曰。情生智隔。曰此是教意。師曰。汝披什麼衣服。問一棒打破虛空時如何。師曰。困即歇去。師問宋齊丘。還會道麼。宋曰。道也著不得。師曰。有著不得無著不得。宋曰。總不恁麼。師曰。著不得底。宋無對。師領眾出。見露柱師合掌曰。不審世尊。一僧曰。和尚是露柱。師曰。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僧問。遠遠投師師意如何。曰官家嚴切不許安排。曰[8]師豈無方便。師曰。且向火倉裏一宿。張居士問。爭奈老何。師曰。年多少。張曰。八十也。師曰。可謂老也。曰究竟如何。師曰。直至千歲也未住。有人問。某甲平生愛殺牛。還有罪否。師曰。無罪。曰為什麼無罪。師曰。殺一箇還一箇。
隴州國清院奉禪師。問祖意[9]與教意同別。師曰。雨滋三草秀。春風不裹頭。[*]僧曰。畢竟是一是二。師曰。祥雲競起巖洞不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臺[10]柈椅子火爐牕牖。問如何是出家人。曰銅頭鐵額鳥嘴鹿身。[*]僧曰。如何是出家人本分事。師曰。早起不審夜間珍重。[*]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11]什麼鳥獸銜花。師曰。如[A2]陝府人送錢財與鐵牛。曰見後為[12]什麼不街花。師曰。木馬投明行八百。問十二時中如何降伏其心。師曰。敲氷求火論劫不逢。問十二分教是止啼之義。離却止啼請師一句。師曰。孤峯頂上雙角女。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釋迦是牛頭獄卒。祖師是馬面阿[13]婆。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東壁打西壁。問如何是撲不破底句。師曰。不隔毫釐時人遠嚮。
婺州木陳從朗禪師。僧問。放鶴出籠和雪去時如何。師曰。我道不一色因金剛倒。僧問。既是金剛不壞身。為什麼却倒地。師敲禪床曰。行住坐臥。師將歸寂。有頌曰。
前衢州子湖巖利蹤禪師法嗣
台州勝光和尚。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福州茘枝泉州刺桐。問如何是佛法兩字。師曰。即便道。[*]僧曰。請師道。師曰。穿耳胡僧笑點頭。龍華照和尚來。師把住云。作麼生。照云。莫錯。師乃放手。照云。久嚮勝光。師默然。照乃辭。師門送云。自此一別什麼處相見。照呵呵而去。
漳州浮石和尚上堂云。山僧開卜鋪。能斷人貧富定人生死。時有僧出云。離却生死貧富。不落五行請師直道。師云。金木水火土。
前鄂州茱萸和尚法嗣
天龍和尚法嗣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初住庵。有尼名實際。到庵戴笠子執錫繞師三匝云。道得即拈下笠子。三問。師皆無對。尼便去。師曰。日勢稍晚且留一宿。尼曰。道得即宿。師又無對。尼去後歎曰。我雖處丈夫之形。而無丈夫之氣。擬棄庵往諸方參尋。其夜山神告曰。不須離此山。將有大菩薩來為和尚說法也。果旬日天龍和尚到庵。師乃迎禮具陳前事。天龍竪一指而示之。師當下大悟。自此凡有參學僧到。師唯舉一指無別提唱。有一童子於外被人詰曰。和尚說何法要。童子竪起指頭。歸而舉似師。師以刀斷其指頭。童子叫喚走出。師召一聲。童子回首。師却竪起指頭。童子豁然領解。師將順世。謂眾曰。吾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用不盡。言訖示滅(長慶代眾云。美食不中飽人喫。玄沙云。我當時若見。抝折指頭。玄覺云。且道。玄沙恁麼道意作麼生。雲居錫云。只如玄沙恁麼道。肯伊不肯伊。若肯何言抝折指頭。若不肯俱胝過在什麼處。先曹山云。俱胝承當處鹵莾。只認得一機一境一種。是拍手拊掌是他西園奇怪。玄覺又云。且道俱胝還悟也未。若悟為什麼道承當處[4]莾鹵。若不悟又道用一指頭禪不盡。且道曹山意旨在什麼處)。
前長沙景岑禪師法嗣
明州雪竇山常通禪師邢州人也。姓李氏。入鵲山出家。年二十本州開元寺受戒。習經律凡七載。乃曰。摩騰入漢譯著斯文。達磨來梁復明何事。遂遠參長沙岑和尚。岑問曰。何處人。[5]師曰。邢州人。岑曰。[6]我道不從彼來。曰和尚還曾住此無。岑然之。乃容入室。後往洞山石霜而法無異味。唐咸通末遊宣城。郡守於謝仙山奏置禪苑。號瑞聖院請師居焉。僧問。如何是密室。師曰。不通風。[7]信曰。如何是密室中人。師曰。諸聖求覩不見。又曰。千佛不能思。萬聖不能議。乾坤壞不壞。虛空包不包。一切比無倫。三世唱不起。問如何是三世諸佛出身處。師曰。伊不肯知有汝三世。良久又曰。薦否。不然者且向著佛不得處。體取時中常在。識盡功[8]成瞥然而起。即是傷他而況言句乎。光啟中群[9]寇起。師領徒至四明。大順二年郡守請居雪竇欝然盛化。天祐二年乙丑七月示疾。集眾焚香付囑訖合掌而逝。壽七十二。其年八月七日建石塔於院西南隅。
前關南道常禪師法嗣
襄州關南道吾和尚。始經村墅[10]聞巫者樂神云識神無。師忽然[11]惺悟。後參常禪師印其所解。復遊德山門下法味彌著。凡上堂示徒。戴蓮花笠披襴執簡。擊鼓吹笛口稱魯三郎。有時云。打動關南鼓。唱起德山歌。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以簡揖云喏。師有時執木劍橫在肩上作舞。僧問。手中劍什麼處得來。師擲[12]於地。僧却置師手中。師曰。什麼處得來。僧無對。師曰。容汝三日內下取一語。其僧亦無對。師自代拈劍肩上作舞云。恁麼始得。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下禪床作女人拜云。謝子遠來都無祇待。師問灌溪。作麼生。灌溪云。無位。師云。莫同虛空麼。[*]云[*]遮屠兒。師[*]云。有生可殺即不倦。漳州羅漢和尚。始於關南常禪師拳下悟旨(語見[13]常禪師章)乃為歌曰。
又述偈曰。
前高安大愚禪師法嗣
筠州末山尼了然灌溪閑和尚。遊方時到山先云。若相當即住。不然則推倒禪床。乃入堂內。然遣侍者問。上座遊山來為佛法來。閑云。為佛法來。然乃升座。閑上參。然問。上座今日離何處。閑[*]云。離路口。然云。何不蓋却。閑無對(禾山代云。爭得到[*]遮裏)始禮拜問。如何是末山。然云。不露頂。閑云。如何是末山主。然[*]云。非男女相。閑乃喝云。何不變去。然云。不是神不是鬼變箇[1]什麼。閑於是[2]服膺作園頭三載。僧到參。然云。太繿縷生。僧云。雖然如此且是師子兒。然云。既是師子兒為[*]什麼被文殊騎。僧無對。僧問。如何是古佛心。然云。世界傾壞。[*]增[*]云。世界為什麼傾壞。然云。寧無我身。
景德傳燈錄卷第十一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1 冊 No. 2076 景德傳燈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10-0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