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景德傳燈錄

景德傳燈錄卷第[1]

    懷讓禪師第三世[2]六十一人

  •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法嗣一十七[3]
    • 湖南長沙景岑禪師
    • 荊南白馬曇照禪師
    • 終南山雲際師祖禪師
    • 鄧州香[4]下堂義端禪師
    • 趙州東院從諗禪師
    • 池州靈鷲閑禪師
    • 鄂州茱萸山和尚
    • 衢州子湖利蹤禪師
    • 洛京嵩山和尚
    • 日子和尚
    • 蘇州西禪和尚
    • [5]宣州刺史陸亘池州行者甘贄[6](已上一十三人見錄)
    • 資山存制禪師
    • 江陵道弘禪師
    • 宣州玄極禪[7]
    • 新羅國道均禪師(已上[8]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杭州鹽官齊安禪師法嗣八[9]
    • 襄州關南道常禪師
    • 洪州雙嶺玄真禪師
    • 杭州徑山鑒宗禪師[10](已上三人見錄)
    • 唐宣宗皇帝
    • 白雲曇靖禪師
    • 潞府淥水文舉禪師
    • 新羅品日禪師
    • 壽州建宗禪師(已上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婺州五洩山靈默禪師法嗣四[11]
    • 福州龜山正原禪師[12](一人見錄)
    • 甘泉寺曉方禪師
    • [13]明州棲心寺藏奐禪師
    • [14]甘泉寺元遂禪師(已上三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洛京佛光寺如滿禪師法嗣一[15]
    • 杭州刺史白居易[*](一人見錄)
  •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法嗣三[16]
    • 新羅國迦智禪師
    • 杭州天龍和尚[17](已上二人見錄)
    • 新羅國忠彥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荊州永泰寺靈湍禪師法嗣五[18]
    • 湖南上林戒虛禪師
    • 五臺山祕魔巖和尚
    • 湖南祇林和尚[19](已上三人見錄)
    • 呂后山文質禪師
    • 蘇州法河禪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法嗣二[*]
    • 鎮府普化和尚[*](一人見錄)
    • 鎮州上方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京兆興善寺惟寬禪師法嗣[20]六人
    • 京兆法智禪師
    • [21]京兆無表禪師
    • [22]京兆慧建禪師
    • 京兆元淨禪師
    • 京兆慧[23]禪師
    • 京兆義宗禪師(已上六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雲水靖宗禪師法嗣二人
    • 華州小馬神照禪師
    • 華州道圓禪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潭州龍牙山圓暢禪師法嗣二[*]
    • 嘉禾藏廙禪師[*](一人見錄)
    • 羊腸藏樞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汾州無業國師法嗣[24]二人
    • 鎮州常貞禪師
    • 鎮州奉[25]先義禪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廬山歸宗寺[26]智常禪師法嗣六[27]
    • 福州芙蓉山靈訓禪師
    • 漢南穀城縣高亭和尚
    • 新羅大茅和尚
    • 五臺山智通禪師[28](已上四人見錄)
    • 洪州高安大愚禪師
    • 江州刺史李[29](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魯祖山寶雲禪師法嗣一人
    • 雲水和尚(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紫玉山道通禪師法嗣一人
    • 唐襄州節度使于頔(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 華嚴寺智[1]禪師法嗣一人
    • 黃州齊安和尚[*](一人見錄)

[2]第三世[3]

前池州南泉普願禪師法嗣

湖南長沙景岑號招賢大師初住鹿苑為第一世其後居無定所但徇緣接物隨請說法故時眾謂之長沙和尚上堂曰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裏須草深一丈我事不獲已以向汝諸人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世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盡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裏盡十方世界無一人不是自己我常向汝諸人道三世諸佛共盡法界眾生是摩訶般若光光未發時汝等諸人向什麼處委光未發時尚無佛無眾生消息何處得山河國[A1]時有僧問何是沙門眼師云長長出不得又云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輪迴出不得僧云未審出箇什麼不得師云晝見日夜見星僧云學人不師云妙高山色青又青僧問教中云常處此菩提座如何是座師云老僧正坐大德正立僧問如何是大道師云沒却汝諸佛師是誰師云從無始劫來承誰覆蔭僧師未有諸佛已前作麼生師云魯祖開堂亦與師僧東道西說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師云汝向什麼處安身立命僧云却據地時如何師云拕出死屍著僧問如何是異師云尺短寸長僧問如何是諸佛師不可更拗直作曲[4]僧云請和尚向上師云[5]闍梨眼瞎耳聾作麼師遣一僧去問同參會和尚云和尚見南泉後如何會默僧云和尚未見南泉已前作麼生會云可更別有也僧迴舉似師師示一偈曰

百丈竿頭不動人  
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丈竿頭須進步  
十方世界是全身

僧問只如百丈竿頭如何進步師云朗州山澧州水僧云請師道師云四海五湖皇化有客來謁師召曰尚書其人應諾師曰不是尚書本命對曰不可離却即今秖對別有第二主人師曰喚尚書作至尊得麼彼云恁麼總不秖對時莫是弟子主人否師曰但秖對與不秖對時無始劫來是箇生死根有偈曰

學道之人不識真  
只為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  
癡人喚作本來身

有秀才看佛名經問曰百千諸佛但見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師曰黃鶴樓崔顥題後秀才還曾題未曰未曾師曰得閑題一篇何妨僧問南泉遷化向什麼處去師云東家作驢西家作馬僧云此意如何師云騎即騎要下即下僧皓月問天下善知識證三德涅槃未師曰大德問果上涅槃因中涅曰問果上涅槃師曰天下善知識未證為什麼未證師曰功未齊於諸聖曰功未齊聖何為善知識師曰明見佛性亦得名為善知識曰未審功齊何道名證大涅槃師有偈

摩訶般若照  
解脫甚深[6]
法身寂滅體  
三一理圓常
欲識功齊處  
此名常寂光

又曰果上三德涅槃已蒙開示如何是因中涅槃師曰大德是又問教中說幻意是有師曰大德是何言[7]云恁麼幻意是無師曰大德是何言[*]云恁麼即幻意是不有不無邪師又曰大德是何言[*]云如某三明盡不契於幻意未審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師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議否云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云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緣信依何教門得生緣信大德云據華嚴云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信一切世間境是如來境界又華嚴云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又華嚴云佛法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別師曰大德所舉緣信教門甚有來處聽老僧與大德明教中幻意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則名為見佛人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又問蚯蚓[8]為兩[9]兩頭俱動佛性在阿那頭師云動與不動是何境界云言不干典非智者所談只如和尚言動與不動是何境出自何經師曰[10]然言不干典非智者所談大德豈不見首楞嚴經云當知十方無邊不動虛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師有偈云

最甚深  最甚深  法界人身便是心
迷者迷心為眾色  悟時剎境是真心
身界二塵無實相  分明達此號知音

又問如何是陀羅尼師指禪床右邊曰[1]箇師僧却誦得又問別有人誦得否又指禪床左邊曰遮箇師僧亦誦得云某甲為什麼不聞師曰大德豈不[2]真誦無響真聽無聞云恁麼則音聲不入法界性也師曰色求觀非正見離聲求聽是邪聞云如何不離色是正見不離聲是真聞師乃有偈曰

滿眼本非色  
滿耳本非聲
文殊常觸目  
觀音塞耳根
會三元一體  
達四本同真
堂堂法界性  
無佛亦無人

僧問南泉云貍奴白牯却知有三世諸佛不知有為什麼三世諸佛不知有師曰未入鹿苑時猶較些子僧曰貍奴白牯為什麼却知師曰汝爭怪得伊僧問和尚繼嗣何人師曰我無人得繼嗣僧曰還參學也無我自參學僧曰師意如何師有偈曰

虛空問萬象  
萬象答虛空
誰人親得聞  
木叉丱角童

僧問如何是平常心師云要眠即眠要坐即僧云學人不會師云熱即取涼寒即向僧問向上一路請師道師云一口針三尺僧云如何領會師云益州布揚州絹動是法王苗寂是法王根如何是法王指露柱曰何不問大士因庭前向日仰山云人人盡有遮箇事只是用不得師云恰是請汝用仰山云作麼生用師乃蹋倒仰山仰山直下似箇大蟲(長慶云前彼此作家後彼此不作家乃別云邪法難扶)此諸方謂為岑大蟲僧問本來人還成佛也師云汝見大唐天子還自種田割稻否云未審是何人成佛師云是汝成佛僧無語師云會麼僧云不會師云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地道什麼三聖令秀上座問云泉遷化向什麼處去師云石頭作沙彌時參見六祖秀云不問石頭見六祖南泉遷化向什麼處去師云教伊尋思去秀云和尚雖有千尺寒松且無抽條石筍師默然秀云謝和尚答話師亦默然秀上坐舉似三聖三聖云若實恁麼猶勝臨濟七步然雖如此待我更驗看至明日三聖上問云承聞和尚昨日答南泉遷化一則語可謂光前絕後今古罕聞師亦默然僧問如何是文殊師云牆壁瓦礫又問如何是觀音師云音聲語言是如何[3]師云眾生心是又問如何是師云眾生色身是僧曰河沙諸佛體皆何故有種種名字師云從眼根返源名為文殊耳根返源名為觀音從心返源名為普文殊是佛妙觀察智觀音是佛無緣大慈普賢是佛無為妙行三聖是佛之妙用佛是三聖之真體用則有河沙假名體則總名一薄伽梵僧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師偈曰

礙處非牆壁  
通處勿虛空
若人如是解  
心色本來同

又偈曰

佛性堂堂顯現  
住性有情難見
若悟眾生無我  
我面何殊佛面

僧問第六第七識及第八識畢竟無體云何得名轉第八為大圓鏡智師有偈曰

七生依一滅  
一滅持七生
一滅滅亦滅  
六七永無遷

又有僧問蚯蚓[*]為兩段兩頭俱動未審佛性在阿那頭師云妄想作麼僧云[4]其如師云汝豈不知火風未散僧問如何轉得山河國土歸自己去師云如何轉得自己成山河國土去僧云不會師云湖南城下好養米賤柴多足四隣其僧無語師有偈曰

誰問山河轉  
山河轉向誰
圓通無兩畔  
法性本無歸

講華嚴大德問虛空為是定有為是定無言有亦得言無亦得虛空有時但有假有虛空無時但無假無云如和尚所說有何教師曰大德豈不聞首楞嚴經云十方虛空生汝心內猶片雲點太清裏豈不是虛空生時但生假名又云汝等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皆悉消殞豈不是虛空滅時但滅假名老僧所以道有是假有無是假無又問經云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此意如何師曰淨琉璃為法界體以真金像為無漏智體能生智智能達體故云如淨瑠璃中內現真金問如何是上上人行處師曰如死人眼上上人相見時如何師曰如死人手問善財為什麼無量劫遊普賢身中世界不遍師曰爾從無量劫來還遊得遍否云如何是普賢師曰含元殿裏更覓長安問如何是學人師曰盡十方世界是爾心云恁麼則學人無著身處也師曰是爾著身處云如何是著身處師曰大海水深又深云學人不會師曰魚龍出入任升沈問有人問和尚即隨因緣總無人問和尚如何師曰困即睡健即起云教學人向什麼處會師曰夏天赤[1]骨力冬寒須得被問亡僧什麼處去也師有偈云

不識金剛體  
却喚作緣生
十方真寂滅  
誰在復誰行

南泉有真讚云

堂堂南泉  
三世之源  
金剛常住
十方無邊  
生佛無盡  
現已却還

南泉久住投機偈

今日還鄉入大門  
南泉親道遍乾坤
法法分明皆祖父  
迴頭慚愧好兒孫

師答曰

今日投機事莫論  
南泉不道遍乾坤
還鄉盡是兒孫事  
祖父從來不入門

師又有勸學偈云

萬丈竿頭未得休  
堂堂有路少人遊
禪師願達南泉去  
滿目青山萬萬秋

因臨濟和尚云[2]肉團上有無位真人師乃有偈云

萬法一如不用揀  
[3]誰揀誰不揀
即今生死本菩提  
三世如來同箇眼

師誡人[4]松竹偈云

千年竹  
萬年松  
枝枝葉葉盡皆同
為報四方玄學者  
動手無非觸祖公

荊南白馬曇照禪師常云快活快活及臨終時叫苦苦又云閻羅王來取我也院主問曰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今何得恁麼地師舉枕子云汝道當時是如今是院主無對(法眼代云此時但掩耳出去)

終南山雲際師祖禪師初在南泉時問云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如何是藏泉云與汝來往者是藏師云不來往者如何南泉云亦是藏又問如何是珠南泉召云師祖師應諾南泉云去汝不會我語師從此信入

鄧州香嚴下堂義端禪師示眾云兄弟彼此未了有什麼事相共商量我三五日即發去如今學者須了却今時莫愛他向上人無兄弟縱學得種種差別義路終不代得自己見解畢竟著力始得空記持他巧妙章句即轉加煩亂去汝若欲相應但恭恭盡莫停留纖[5]直似虛空方有少分以虛空無鎖無壁落無形無心眼有僧問古人相見時如何師云老僧不曾見他古人僧云今時血脈不斷處如何仰羨師云有什麼仰羨處僧問云某甲不問閑事請和尚答話師云更從我覓什麼僧云不為閑事師云汝教我道師又兄弟佛是塵法亦是塵終日馳求有什麼休歇但時中不用[6]情不挂物無善可取無惡可棄莫教被他籠罩著始是學處僧云曾辭一老宿示某甲云去則親良朋附道友未審老宿意旨如何[7]禮拜次師云禮拜一任不得認奴作郎僧問如何是直截根源師乃擲下拄杖入方丈一日師謂眾曰語是謗寂是誑寂語向上有路在老僧口門不能與汝說得便下堂僧問一句子如師云此間一句亦無僧問正因為什麼無師云我不曾停留又云假饒重重剝得淨盡無停留權時施設亦是方便接人若是那邊事無有是處

趙州觀音院([8]東院)從諗禪師曹州郝鄉人也姓郝氏童稚於本州扈通院從師披剃未納便抵池陽參南泉[9]值南泉偃息而問曰近離什麼處師曰近離瑞像[10]曰還見[11]像麼師曰不見[*]像只見臥如來曰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師曰有主沙彌曰主在什麼處師曰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體萬福南泉器之而許入室異日問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師曰還可趣向否南泉擬向即乖師曰不擬時如何知是道南泉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是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虛豁豈可強是非[*]師言下悟理乃往嵩嶽瑠璃壇納却返南泉異日問南泉知有底人向什麼處休歇南泉云山下作牛去師云謝指示南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窓師作火頭一日閉却門燒滿屋煙叫云救火救火時大眾俱到師云道得即開門眾皆無對南泉將鎖[12]於窓間過與師師便開門又到黃蘗黃蘗見來便閉方丈門師乃把火於法堂內叫云火救火黃蘗開門捉住云道道師云賊過後張弓又到寶壽寶壽見來即於禪床上背面師展坐具禮拜寶壽下禪床師便出又到鹽官云看箭鹽官云過也師云中也又到夾山將拄杖入法堂夾山曰[1][2]夾山曰一滴也無[*]什麼師倚杖而出師將遊五臺山次有大德作偈留云

何處青山不道場  
何須[3]策杖禮清涼
雲中縱有金毛現  
正眼觀時非吉祥

[4]作麼生是正眼大德無對(法眼代云請上坐領某甲卑情同安顯代云是上坐眼)師自此道化被於北地眾請住趙州觀音上堂示眾[5]如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佛是煩惱煩惱是時有僧問未審佛是誰家煩惱師云與一切人煩惱僧云如何免得師云用免作麼師掃地有人問云和尚是善知識為什麼有師曰外來又僧問清淨伽藍為什麼有師曰[6]點也又有人與師遊園見兔子驚走問云和尚是大善知識為什麼兔子見驚師云為老僧好殺僧問覺華未發時如何辨貞實[*]開也僧云[7]是實[*]是實實是[*]僧云什麼人分上事老僧有分闍梨有分僧云某甲不招納[8]師佯不聞僧無語師云去師院有石幢子被風吹折僧問陀羅尼幢子作凡去作聖去師云也不作凡亦不作聖僧云畢竟作什麼師云落地去也師問一坐主講什麼對云講涅槃經師云問一段義得否師以脚踢空吹一吹云是什麼義坐主云經中無此義師云五百力士揭石義便道無大眾晚參師云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云比來拋塼引玉却引得箇墼子(保壽云射虎不真徒勞沒羽長慶問覺上坐云那僧纔出禮拜為什麼便收伊為墼子覺云適來那邊亦有人恁麼問慶云向伊道什麼云也向伊恁麼道玄覺云什麼處却成墼子去叢林中道纔出來便成墼子只如每日出入行住坐臥不可總成墼子也且道遮僧出來具眼不具眼)有僧遊五臺問一婆子云臺山路向什麼處去子云驀直[9]恁麼僧便去婆子云又恁麼去也其僧舉似師師云待我去勘破遮婆子師至明日便去問臺山路向什麼處去婆子驀直[*]恁麼師便去婆子云又恁麼去師歸院謂僧云我為汝勘破遮婆子了也(玄覺云前來僧也恁麼道趙州去也恁麼道什麼處是勘破婆子又云非唯被趙州勘破亦被遮僧勘破)恁麼來底人師還接否師云接僧云不恁麼來底師還接否師云接僧云恁麼來者從師接不恁麼來者如何接師云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師出院路逢一婆子問和尚住什麼處師云趙州東院西婆子無語師歸院問眾僧合使那箇西字或言東西字或言棲泊字師曰汝等總作得鹽鐵判官僧曰和尚為什麼恁麼道師曰為汝總識字(法燈別眾僧云已知去處)僧問如何是囊中寶師云合取口(法燈別云莫說似人)有新到僧謂師曰某甲從長安來橫擔一條拄杖不曾撥著一人師曰自是大德拄杖短(同安顯別云老僧遮裏不曾見恁麼人)僧無對(法眼代云呵呵同安顯代云也不短)有僧寫得師真呈師師曰且道似我不似我似我即打殺老僧不似我即燒却真僧無(玄覺代云留取供養)師敲火問僧云老僧喚作火喚作什麼僧無語師云不識玄旨徒勞念靜(法燈別云我不如汝)新到僧參師問什麼處來僧云方來師云佛法盡在南方汝來遮裏作什麼僧云佛法豈有南北[*]師云饒汝從雪峯雲居來只是箇擔板漢(崇壽稠別云和尚是據客置主人)僧問如何是佛師云殿裏底僧云殿裏者豈不是泥龕塑像師云是僧云如何是佛師云殿裏底僧問[10]學人迷昧乞師指示師云喫粥[11]僧云喫粥也師云洗鉢去其僧忽然[12]○師上堂云才有是非紛然失心還有答話分也無[13]後有僧舉示洛浦洛浦扣齒又舉示雲居雲居云何必[14]僧迴舉示師師云[15]南方大有人喪身失命[16]請和尚舉[17]前語僧指傍僧云[18]者箇師僧喫却飯了作恁麼語話師乃休[19](此一段舊本全無倫理今依別錄改正)僧問[20]趙州石橋到來只見掠彴師云汝只見掠彴不見趙州橋僧云如何是趙州橋師云[21]又有僧同前問師亦如前答僧云如何是趙州橋師云度驢度馬僧云如何是掠師云箇箇度人(雲居錫云趙州為當扶石橋扶掠彴)師聞沙彌喝參向侍者云教伊去侍者乃教去沙彌便珍重去師云沙彌得入門侍者在門外(雲居錫云什麼處是沙彌入門侍者在門外遮裏若會得便見趙州)師問新到僧什麼處僧云從南來師云還知有趙州關否須知有不涉關者師云遮販私鹽漢如何是西來意師下禪床立僧云莫即遮箇便是否師云老僧未有語在師問菜頭日喫生菜熟菜菜頭拈起[22]呈之師云恩者少負恩者多僧問空劫中還有人修行也無師云汝喚什麼作空劫僧云無一物師云遮箇始稱得修行喚什麼作空劫無語僧問如何是玄中玄師云汝玄來多少[*]僧云玄之久矣師云闍梨若不遇老僧幾被玄殺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師云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領布衫重七斤僧問[1]兜率晝降閻浮於其中間摩尼為什麼不師云道什麼其僧再問師云毘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師問院主什麼處對云送生來師云鵶為什麼飛去院主怕某甲師云[2]汝十年知事作恁麼語話院主却問[3]什麼[4][5]院主無[6]師托起鉢云三十年後若見老僧留取供養若不見即撲破一僧出云三十年後敢道見和尚師乃撲破有僧辭師問什麼處去僧云雪峯去師云雪峯忽若問汝和尚有何言句汝作麼生祇對僧云某甲道不得請和尚道師云冬即言寒夏即道熱云雪峯更問汝畢竟事作麼生其僧又云不得師云但道親從趙州來不是傳語人僧到雪峯一依前語舉似雪峯雪峯云也須是趙州始得玄沙聞云大小趙州敗闕也不(雲居錫云什麼處是趙州敗闕[7]若檢得出是上座眼)僧問如何是趙州一師云老僧半句也無僧云豈無和尚在師云老僧不是一句僧問如何是出家不履高名不求苟得僧問澄澄絕點時如師云遮裏不著客作漢僧問如何是祖師師乃敲床脚僧云只遮莫便是否師云云即脫取去僧問如何是毘盧圓相師云僧自幼出家不曾眼花僧云豈不為人師云願汝常見毘盧圓相[8]問和尚還入地獄否師云老僧末上入曰大善知識為什麼入地師云若不入阿誰教化汝一日真定帥王公携諸子入院師坐而問曰大王會麼王云不會師云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禪王公尤加禮重翌日令客將傳語師下禪床受之少間侍者問和尚見大王來不下禪今日軍將來為什麼却下禪床師云非汝所知第一等人來禪床上接中等人來下禪床接末等人來三門外接師寄拂子與王公若問何處得來[9]道老僧平生用不盡師之玄言布於天下時謂趙州門風皆悚然信伏矣唐乾寧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脇而壽一百二十(有人問師年多少師云一串念珠數不盡)後諡真際大

池州靈鷲閑禪師謂眾曰是汝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與蛇畫足此是頓教諸上坐有僧便問與蛇畫足即不問如何是本分事師云闍梨試道看其僧擬再問師曰畫足作明水和尚問如何是頓獲法身師云一透龍門雲外望莫作黃河點額魚仰山問寂寂無言如何視聽師云無縫塔前多雨水僧問二彼無言時如何師云是常僧云還有過常者無師云有僧云請師唱起師云玄珠自朗耀何須壁外光僧問今日供養西川無染大未審大師還來否師云本自無所至今豈隨風轉僧云恁麼即供養何用師云功力有[10]不換義相涉

鄂州茱萸山和尚初住[11]州護國院為第一金輪可觀和尚問如何是道師云莫向虛空裏釘橛觀云虛空是橛師乃打之觀捉住莫打某甲已後錯打人在師便休(雲居錫云此人具眼不具眼因什麼著打)趙州諗和尚先到雲居雲居問曰老大大漢何不覓箇住處諗曰什麼處住得雲居曰山前有古寺基諗曰和尚自住取到師處師曰老老大大漢何不住去諗曰麼處住得師曰老老大大漢住處也不知三十年弄馬伎今日却被驢撲(雲居錫云什麼處是趙州被驢撲處)眾僧侍立師曰只恁麼白立無箇說處一場氣悶有僧擬出問師乃打之曰為眾竭便入方丈有行者參師曰曾去看趙州麼曰和尚敢道否師云非但茱萸一切人道不曰和尚放某甲過師曰遮裏從前不通人曰要且慈悲心在師便打曰醒後來為

衢州子湖巖利蹤禪師澶州人也姓周氏州開元寺出家依年受具後入南泉之室抵于衢州之馬蹄山結茅宴居唐開成二年邑人翁遷貴施山下子湖創院咸通二年勅賜額曰安國禪院一日上堂示眾曰子湖有一隻狗上取人頭中取人心下取人足擬議即喪身失命僧問如何是子湖一隻狗師曰嘷嘷臨濟下二僧到參方揭簾師曰看狗僧迴顧師歸方丈師與勝光和尚鋤園師驀[12]迴視勝光云事即不無擬心即差光乃禮拜擬問師與一蹋便歸院有一尼到參汝莫是劉鐵磨否尼曰不敢師曰左轉右轉尼云和尚莫顛倒師便打[13]中夜於僧堂前[14]有賊眾皆驚走師到僧堂後架把住一僧叫云維那捉得也捉得也僧曰是某甲[*]是即是[1][2]不肯承當師有偈示眾曰

三十年來住子湖  
二時齋粥氣力麁
[3]每日上山[4]三五  
問汝時人會也無

師居子湖說法四十五稔廣明中無疾歸寂壽八十有一臘六十一今本山有塔

洛京嵩山和尚僧問古路坦然時如何師曰不前僧曰為什麼不前師曰無遮障處如何是嵩山境師曰日從東出月向西頹曰學人不會師曰東西也不會僧問六識俱生時如何師曰異僧曰為什麼如此師曰同

日子和尚亞谿來參師作起勢亞谿曰遮老山鬼猶見某甲在師曰罪過罪過適來失秖亞谿欲進語師乃叱之亞谿曰大陣前不妨難禦師曰是是亞谿曰不是不是(趙州云可憐兩箇漢不識轉身句)

蘇州西[5]和尚僧問三乘十二分教則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師舉拂子示之僧不禮拜去參雪峯雪峯問什麼處來僧云浙中來雪峯曰今夏在什麼處曰蘇州西禪雪峯曰和尚安否曰來時萬福雪峯曰何不且從容曰佛法不明雪峯曰有什麼事僧舉前話雪峯曰汝作麼不肯僧曰是境雪峯汝見蘇州城裏人家男女否曰見雪峯曰汝見路上林木否曰見雪峯曰凡覩人家男女大地林沼總是境汝還肯否曰肯雪峯曰只如拈起拂子汝作麼生不肯僧乃禮拜曰學人取次發言乞師慈悲雪峯曰盡乾坤是箇眼汝向什麼處蹲坐僧無語宣州[6]刺史陸亘大夫初問南泉曰古人瓶中養一鵝漸長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毀瓶不得損鵝和尚作麼生出得南泉召曰大夫陸應諾泉曰出也陸從此開解暨南泉圓寂院主問大夫何不哭先師陸曰院主道得即哭主無對(長慶代云合哭不合哭)

池州甘贄行者將錢參貫文入僧堂於第一坐面前云請上座施財上坐云財施無盡法施無窮甘云恁麼道爭得某甲錢却將出去上坐無語又於南泉設粥云請和尚念誦泉云甘贄行者設粥請大眾為狸奴白牯念摩訶般若波羅蜜甘乃禮拜便出去南泉却到厨內打破鍋子雪峯和尚來甘閉門召云請和尚入雪峯隔籬掉過納衣甘便開門禮有住菴僧緣化什物甘曰若道得即施書心字問是什麼字僧云心字又自問其什麼字妻云心字甘云某甲山妻亦合住菴其僧無語甘亦無施又問一僧什麼處僧云溈山來甘云曾有僧問溈山如何是西來意溈山舉起拂子上坐作麼生會溈山意僧云借事明心附物顯理甘云且歸溈山去好(保福聞之乃仰手覆手)

前杭州鹽官齊安禪師法嗣

襄州關南道常禪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舉柱杖云會麼僧云不會師乃喝出僧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師與一拳師每見僧來參多以拄杖打趁或云遲一刻或云打動關南鼓而時輩鮮有唱和者

洪州雙嶺玄真禪師初問道吾無神通菩薩為什麼足迹難尋道吾曰同道者方知師曰和尚還知否曰不知師曰何故不知曰去不識我語師後於鹽官契會

杭州徑山鑒宗禪師湖州長城人也姓錢氏依本州開元寺大德高閑出家學通淨名思益經後往鹽官謁悟空大師決擇疑滯唐咸通三年止徑山宣揚禪教有小師洪諲以講論自矜(諲即徑山第三世法濟大師)師謂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詮汝算海沙於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見絕外緣離一切心即汝真性諲聞茫然禮辭遊方至溈山方悟玄旨乃師溈山[7]咸通七年丙戌閏三月五日示滅[8]諡曰無上大師即徑山第二世也

前五洩山靈默禪師法嗣

福州長谿龜山正原禪師宣州南陵人也蔡氏幼厭俗出家於本州籍山落髮唐元和十二年丁酉建州乾元寺受具尋造五洩山默師之室決擇玄微後住龜山為第二世也師嘗述二偈其一曰

滄溟幾度變桑田  
唯有虛空獨湛然
已到岸人休戀筏  
未曾度者要須船

其二曰

尋師認得本心源  
兩岸俱玄一不全
是佛不須更覓佛  
只因如此[9]便忘緣

師咸通十年終于本山壽七十八臘五十四勅諡性空大師慧觀之塔也

前落京佛光寺如滿禪師法嗣

唐杭州刺史白居易字樂天久參佛光得心兼稟大乘金剛寶戒元和中造于京兆興善法堂致四問(語見興善章)十五年牧杭州訪鳥窠和有問答偈頌(鳥窠章敘訖)甞致書于濟法師以佛無上大慧演出教理安有徇機高下應病不與平等一味之說相反援引維摩及金剛三昧等六經闢二義而難之又以五蘊十二說名色前後不類立理而徵之並鉤深索隱通幽洞微然未覩法師醻對後來亦鮮有代答者復受東都凝禪師八漸之目各廣一言而為一偈釋其旨趣自淺之深猶貫珠焉凡守任處多訪祖道學無常師後為賓客分司東都罄己俸修龍門香山寺寺成自撰記凡為文動關教化無不贊美佛乘見于本集其歷官次第歸全代祀即史傳存焉耳

前大梅山法常禪師法嗣

新羅國迦智禪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云待汝裏頭來即與汝道僧問如何是大梅的師云酪本一時拋

杭州天龍和尚上堂云大眾莫待老僧上來便上來下去便下去各有華藏性海具足功德無礙光明各各參取珍重僧問如何是祖師師竪起拂子僧問如何得出三界去汝即今在什麼處

前永泰寺靈湍禪師法嗣

湖南上林戒靈[1](目錄作虛)禪師初參溈山曰大德作什麼來師曰介冑全具溈山曰盡卸了來與大德相見師曰卸了也溈山咄曰賊尚未打卸作什麼師無對仰山代云請和尚屏左右溈山以手揖云[2]喏喏師後參永泰方喻其旨

五臺山祕魔巖和尚[3]持一木叉每見僧來禮拜即叉却頸云那箇魔魅教汝出家那箇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學僧鮮有對者(法眼代云乞命法燈代云但引頸示之玄覺代云老兒家放却叉子得也)

湖南祇林和尚每叱文殊普賢皆為精魅持木劍自謂降魔[4]有僧參禮便云魔來也魔來也以劍亂揮潛入方丈如是十二年後置劍無言僧問十二年前為什麼降魔賊不打貧兒家曰十二年後為什麼不降師曰賊不打貧兒家

前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法嗣

鎮州普化和尚者不知何許人也師事盤山密受真訣而佯狂出言無度暨盤山順世乃於北地行化或城市或塚間振一鐸云明頭來也打暗頭來也打一日臨濟令僧捉住云不明不暗時如何答云來日大悲院裏有齋凡見人無高下皆振鐸一聲時號普化和尚或將鐸就人耳邊振之或拊其背有迴顧者即展手云乞我一錢非時遇食亦喫嘗暮入臨濟院喫生菜飯臨濟曰遮漢大似一頭驢師便作驢鳴臨濟乃休[5]師曰臨濟小廝兒只具一隻眼(僧問法眼未審臨濟當時下得什麼語法眼云臨濟留與後人)師見馬步使出喝道師亦喝道及作相撲勢馬步使令人打五棒師曰似即似是即不是師嘗於闤闠間搖鐸唱曰覓箇去處不可得時道吾遇之把住問曰汝擬去什麼處師曰汝從什麼處道吾無語師掣手便去[6]一日入臨濟院臨濟曰賊賊師亦曰賊賊同入僧堂臨濟指聖僧問是凡是聖師曰是聖臨濟曰作遮箇語話師乃撼鐸唱曰河陽新婦子木塔老婆臨濟小廝兒[7]具一隻眼[8]唐咸通初將示滅乃入市謂人曰乞一箇直裰人或與披襖或與布裘皆不受振鐸而去時臨濟令人送與一棺師笑曰臨濟廝兒饒舌便受之乃告辭曰普化明日去東門[9]死也郡人相率送出城師厲聲曰今日葬不合青烏乃曰二日南門遷化人亦隨之又曰明日出西門方吉人出漸稀出已還返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門外振鐸入棺而逝郡人奔走出城揭棺視之已不見唯聞鐸聲漸遠莫測其由

[10]前龍牙山圓暢禪師法嗣

嘉禾藏廙禪師衢州信安人也姓程氏唐元和中辭親往長沙嶽麓寺禮靈智律師出家長慶三年於武陵開元寺受戒因聽律部語同學曰教門繁廣宜扣總門遂緣會龍牙山暢禪師龍牙告之曰蘊界不真佛生非我之正本當復何名而從誰得師一言領悟柯山避會昌沙汰後於龍興廣揚道化乾符六年三月中長往壽八十二臘五十六

前歸宗寺智常禪師法嗣

福州芙蓉山靈訓禪師初參歸宗問如何是宗曰我向汝道汝還信否師曰和尚發[11]誠實言何敢不信宗曰即汝便是師曰何保任宗曰一翳在眼空華亂墜(法眼云歸宗若無後語有什麼歸宗也)師辭歸宗宗問子什麼處去師曰嶺中去宗曰子在此多年裝束了却來為子說一上佛法師結束了上堂宗曰近前來乃近前宗曰時寒途中善為師聆此一言頓忘前解後歸寂諡弘照大師塔曰圓相

漢南穀城縣高亭和尚有僧自夾山來禮拜師便打僧云特來禮拜師何打其僧再禮師又打趁僧迴舉似夾山夾山云汝會也僧云不會夾山云賴汝不會若會即夾山口瘂

新羅大茅和尚上堂云欲識諸佛師向無明心內識取欲識常住不彫性向萬木遷變處識取僧問如何是大茅境師云不露鋒為什麼不露鋒師云無當者

五臺山智通禪師(自稱大禪佛)初在歸宗會下時一夜巡堂叫云我已大悟也眾駭之明日歸宗上堂集眾問昨夜大悟底僧出來師出云智通歸宗云汝見什麼道理言大悟試說似吾看師對云師姑天然是女人作歸宗默而異之師便辭歸宗門送與拈笠子師接得笠子戴頭上便行更不迴顧後居臺山法華寺臨終有偈曰

舉手攀南斗  
迴身倚北辰
出頭天外見  
誰是我般人

前華嚴寺智藏禪師法嗣

黃州齊安和尚示學眾曰言不落句佛祖徒施玄韻不墜誰人知得僧問如何識得自己佛師曰一葉明時消不盡松風韻罷怨無人如何是自己佛師曰草前駿馬實難窮盡還須畜生行[1]大師年多少師曰六四三不得類豈同一二實難窮師有頌曰

猛熾焰中人有路  
旋風頂上屹然棲
鎮常歷劫誰差互  
杲日無言運照齊

師後居鳳翔

景德傳燈錄卷第十

[黎-ㄉ+刀]
十【大】,十宋沙門道原纂【明】
下【大】,〔-〕【明】
人【大】,人一十二人見錄【明】
嚴【大】,巖【明】
宣州刺史陸亘【大】,〔-〕【明】
(已上…錄)八字【大】,〔-〕【明】
師【大】,師宣州刺史陸亘【明】
四【大】,五【明】
人【大】,人三人見錄【明】
已上三人見錄【大】,〔-〕【明】
人【大】*,人一人見錄【明】*
一人見錄【大】*,〔-〕【明】*
明州棲心寺藏奐禪師∞甘泉寺元遂禪師
明州棲心寺藏奐禪師∞甘泉寺元遂禪師
人【大】,人見錄【明】
人【大】,人二人見錄【明】
(已上…錄)六字【大】,〔-〕【明】
人【大】,人三人見錄【明】
已上三人見錄【大】,〔-〕【明】
六人【大】,〔-〕【明】
(京兆無表禪師)【大】∞(京兆慧建禪師)【明】
(京兆慧建禪師)【大】∞(京兆無表禪師)【明】
光【大】,〔-〕【明】
二人【大】,〔-〕【明】
先義【大】,〔-〕【明】
明註曰智南北藏作法
人【大】,人四人見錄【明】
已上四人見錄【大】,〔-〕【明】
渤【大】,勃【明】
巖【大】,藏【明】
讓【大】,讓禪師【明】
下【大】,〔-〕【明】
邪【大】*,耶【明】*
闍梨【大】下同,闍[黎-ㄉ+刀]【明】下同
法【大】,深【明】
歟【大】*,與【明】*
斷【大】*,斬【明】*
段【大】,斷【明】
灼【大】,酌【明】
遮【大】下同,這【明】下同
聞【大】,知【明】
普【大】,是普【明】
其如【大】,爭奈【明】
骨力【大】,𩨘𩪸【明】
赤【大】,〔-〕【明】
如【大】,如一如【明】
斫【大】,䂨【明】
豪【大】,毫【明】
挂【大】,掛【明】
才【大】下同,纔【明】下同
曰【大】*,名【明】*
值南泉【大】,〔-〕【明】
院【大】,〔-〕【明】
瑞【大】*,立瑞【明】*
匙【大】,〔-〕【明】
什【大】,〔-〕【明】
探【大】*,沁【明】*
策杖【大】,杖策【明】
云【大】*,曰【明】*
云【大】,〔-〕【明】
一【大】,有【明】
貞【大】*,真【明】*
如【大】,是如【明】
恁麼【大】*,〔-〕【明】*
學人迷昧乞師指示【大】,如何是學人自己【明】
也【大】,了也【明】
省【大】,悟【明】
(後有…居)十六字【大】,樂普在眾扣齒【明】
僧迴舉示師【大】,〔-〕【明】
南方【大】,今日【明】
僧【大】,有僧【明】
才【大】,便【明】
(者箇…了)八字【大】,這僧【明】
(此一…正)十五字【大】,〔-〕【明】
嚮【大】,響【明】
來【大】,來過來【明】
菜【大】,〔-〕【明】
離【大】,生【明】
汝十年知事作恁【大】,是什【明】
為【大】,子為【明】
飛【大】,却飛【明】
云院主無殺【大】,代云為某甲有【明】
在【大】,〔-〕【明】
處【大】,〔-〕【明】
人【大】,〔-〕【明】
但【大】,便【明】
互【大】,〔-〕【明】
隋【大】,隨【明】
鑊【大】,鋤【明】
中夜於僧堂前【大】,一日於中元【明】
(有賊…那)二十字【大】,賊賊大眾皆驚有一僧從僧堂內出被師把住云【明】
只【大】,即【明】
汝【大】,〔-〕【明】
每日【大】,無事【明】
三五【大】,行-【明】
山【大】,禪【明】
刺史【大】,〔-〕【明】
師【大】,宗禪師【明】
復【大】,後【明】
便【大】,更【明】
目錄作虛【大】,〔-〕【明】
喏喏【大】,諾諾【明】
常【大】,嘗【明】
才【大】,纔【明】
(師曰…眼)十二字【大】,〔-〕【明】
(一日…曰)四十八字【大】,臨濟一日與河陽木塔長老同在僧堂內坐因說普化每日在街市中掣風掣顛知他是凡是聖言猶未了師入來濟便問汝是凡是聖師云汝且道我是凡是聖濟便喝師以手指云【明】
只【大】,却【明】
師【大】,濟云這賊師云賊賊便出去師【明】
死也【大】,遷化【明】
(前龍…嗣)十字【大】,〔-〕【明】
誠實【大】,〔-〕【明】
人【大】,又【明】
土【CB】,士【大】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