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藥師經講記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A1]

懸論

一 敘緣起

藥師經民國二十三年太虛大師在寧波阿育王寺曾講過一次法緣極盛當時還記下一部很好的講記

我們的國家多災多難特別是今年大陸鬧著空前未有的大水災我們來弘揚藥師法門是顯得最有意義的因為種種災難是由眾生業力所招感佛教本著解救眾生苦難的慈悲立場設有消災法門使眾生消除業障脫離災難寺九月將啟建藥師法會為上至元首下及軍民人等祈禱大家能消災延壽免難得福所以在法會之前先講本經了解得其中意義將來大家參預法會一方面仗三寶威力加被一方面自己依法進修才能真正達成消災免難的目的——是講說本經的近因緣

虛大師講說本經時說有三大因緣近代人類重視現生安樂現代人類所重視的是現實的人生要求現實生活得理想安樂佛法所說的樂有三種(一)現法樂(二)後世樂(三)究竟解脫樂世間眾生有種種苦痛的煎迫所以要求出苦傾向安樂而一般所希求的安樂總不外乎現生樂後世樂或是究竟解脫樂這因為眾生的根性各異生活於不同的時空裡其所企求的安樂境也就有所不同有的眾生傾向後有樂有的眾生要求究竟解脫樂而現代人則特別重視現法樂釋尊開創佛教其基本精神是導致眾生同證究竟解脫所以說佛法是出世的然眾生的要求不同若但說究竟解脫樂便不能普應那樂求不同的廣大眾生因此釋迦佛又開示東方淨土的藥師法門與西方淨土的彌陀法門一般以為藥師佛是延生的阿彌陀佛是度亡的其實這是通俗的說法若根據佛法的正義來說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淨土法門是適應一類眾生希求的現生樂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則是適應另一類眾生所希求的後世樂但這二者都同以此為方便引導趣入大乘得究竟解脫為終極

本來無論西方極樂世界或是東方淨琉璃世界我們誰也不曉得都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才知道的所以這都是釋尊大悲救世的善巧方便為了引導要求現法樂的眾生即示以東方藥師的淨土法門為了引導要求後世樂的眾生示以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兩者同為圓滿究竟法門所流出的妙用大師所以要特別倡導這藥師法門因一般佛教徒多偏重於西方的念佛法門著重於死後的往生安樂土每引起社會人士的誤解其實佛法是本於釋尊的解脫樂雙開東西二淨同弘現生後世樂重現生樂的法門事實上更適應於現代人類的根性所以大師特為倡導以適應現代人類發揮佛法的大用

東方淨土與中國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A2]同時又說從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曰淨琉璃[A3]釋尊開示了二大法門固然東方西方的淨土都有著真實意義但釋尊出生於印度即就我們這小小的世界來看也是異常適合富有深長意義的如印度以西的人傾向類似彌陀淨土的思想印度以東的人又多類似藥師淨土的精神這是說從印度向西去人民的宗教思想無論回教或基督教總是信仰一神死後求生於天重於信仰及後法樂故佛說西方淨土不但十萬億土外的極樂印度以西的國家如轉穢為淨也是極樂淨土式的重視後生樂自印度向東如中國則不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東方的文化思想特別著重現生樂與藥師佛的淨土相近所以此經最能適應中國人心

依藥師淨土創建人間淨土我們對於藥師法門平時只著重消災延壽而不知藥師如來在過去生中曾發菩提心發廣大願行大悲行而後才成就無上佛果成就清淨光明的琉璃世界關於這經裡說得極其詳細我們參加藥師法會應該一面祈求藥師如來恩德的加被一面依佛因地所發的大願所行的悲照著去躬行實踐以資自淨化他完成人間淨土民國二十二年戴季陶院於寶華山啟建藥師法會領導大眾如藥師佛那樣發十二大願如能依此大願去實行不但個己小小災難可以消除就是整個國家社會甚至整個世界也可轉為莊嚴淨土因藥師的東方淨土即是依其本願功德而實現的我們若能實踐此一法門那麼我們這個充滿無邊苦難的惡濁世界面臨危難的中華民國不就可轉成清淨的淨琉璃世界嗎所以我們聽講此經應如此理解與實行而祈求人間淨土的建立

二 釋經題

本經的經題據佛說有三個名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拔除一切業障現在流通的本經是以第一名稱為經題因為拔一切業障就是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的力量十二神將的饒益有情也只是護持藥師如來的功德法而令有情獲得此功德的法益所以以本攝末名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現代談到藥師只是配藥的人而古代卻不然藥師與醫生的含義一樣佛法中常稱佛陀為無上醫王或大藥師因佛能治療一切眾生的種種疾病經裡說人的生理上有三種病——心理上也有三種病——大覺佛陀出世救濟眾生即是為了拔除眾生身心的種種病患故讚歎佛為大醫王大藥師我們不可把含有崇高意義的藥師一名視為普通的配藥人

什麼是病什麼是藥即是由於不調和所起的現象如經說一大不調百一病生。」[A4]人的身體某一部分不調和即會有病更會影響到全身的不調和心的不調也是這樣我們心理若是有點反常現象或是有了某種煩惱便會牽連及全部精神的不安如此說來世間的病患就多了從各個眾生的身心而擴大到家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莫不病患重重如一個家庭若父子夫妻兄弟姊妹不調和此一家庭就是有病一個團體中的組織分子不調和此一團體也即有病再擴大言之政治不上軌道是國家病人類不相調協是世界病病即有苦所以種種災難種種苦痛無一不是導致於衝突不和而產生的病態在個己方面我們平常也許會自以為沒有病其實依佛法說人生無有不病時[A5]不過微而不覺罷了人生從來離不了病我們既生而為人則必定有身有心有五臟六腑等生理組織而這些組織因素時時發生矛盾時時都在病中過若能使它傾向於調和調和的成分多身體就稱為健康從這個意義去看間的一切有痛苦有災難即無非是病

眾生有病便需治之以藥世間的醫藥以及政治法律等都可說是藥但在佛法中藥就是佛法——法藥唯有佛法方能療治一切疾病剛才說病有身心家庭團體國家世界等不同病態凡能夠減除苦痛使苦痛變成安樂的都是藥因此可說世間什麼都是藥處處都有藥不過我們不知若懂得了就什麼皆可治病過去有位學醫的將要畢業的時候醫師為欲考驗他的學力如何便命他上山採藥要他見了藥都採了來結果他去了一天仍然空手回來醫師問他何故空手而歸他說滿山的樹木花草土石沙礫樣樣是藥藥太多了我從何採起這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藥都可以治病問題在用藥的人是否理解藥性會不會應病與藥佛法是不定法眾生有種種病佛就用種種法藥去對治因為佛法是依眾生的病而施設的所以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說八萬四法門有了什麼病就治以什麼藥若拘執為這是藥那不是藥那就離佛法遠

關於藥與病已如上所說現在再談能知病源能應用藥的人——藥師佛法說有兩種藥師一為小藥師一為大藥師小藥師的醫術不太高明藥箱裡也只有一兩樣藥只能治療一兩種病大藥師就不同他的藥箱裡具備了種種藥有盡有而且醫術高明能深察病情精用藥物這喻諸佛菩薩圓具精深的智宏偉的願力廣大的悲行有種種法門種種的妙藥眾生有什麼病即能治以什麼藥千變萬化奇形怪狀的病患配以千差萬殊的藥方皆能運用自如無差錯決非偏執一方一法的小藥師可比

藥師治病有標治與本治的不同頭痛治頭腳患醫腳是標治探究病源以徹底根除病患是本治頂好的醫治是一面培養元氣一面預防足以致病的因素也即是治於未然這才是上等治法在心理方面如教以正當知見信因信三寶在生理健康方面教以重視衛生勤於運動善自調攝身心若預先調好根本不會生病如果不預先防備而待病發之後才用藥治好已是下等治法這雖是必須的但到底不及前者俗語說刀傷藥雖好不割更妙。」講究治本的是培養身心的健康使各部平衡發展消除疾病的因素治家病治國病也如此如病發生以後才去醫治實已遲了一著上等藥師無不標本兼問題還是在病人本身如醫生教他注重衛生預防病素他不聽結果才病倒下來

佛給眾生治病也有治標治本二法歸依三寶之後能依教法而按步進修從願行中慢慢地體驗種種煩惱種種苦痛自然就會由減少而終至完全根絕以達最高理想的實現但普通人不能如此不知平時進修善的不保留不擴充壞的不減除反而與日俱增身心不知調攝家事不善處置國事不善治理弄得毛病發作痛苦無邊佛法為救治眾生身心的種種病苦故有消災免難的標治法門在病人雖不免被譏為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然能猛自回頭急求三寶加被還不失消災得樂的時機只怕不認病不求醫那才死而後已所以能切實依教奉行苦難不消而自消福慧不增而自增欲求免難延壽消災障大家要奉行本標兼治

依照佛陀治病的方便還可分為二一正治二奇治正治是一般的治療奇治是特殊的治療法毒藥是害人的但真正的名醫砒石也可當藥是特殊的奇治但奇治不易每會發生危險而一般的治法則較為穩當安全不致引生意外佛的治法也有正常道和特殊辦法如佛說無我是根本正治有些眾生不能了解心生恐怖或是曲解佛意抹煞因果向惡拒善佛於是不得不又說有我以正其偏弊這類正用反用種種慈濟眾生的方便不勝枚舉總之全視眾生患何種病即治以何種藥正路雖遠而平坦易行曲道雖近而崎嶇危險這點修學佛法的人非首先了解不可

藥師本可為一切佛的通稱佛都能善治眾生病的佛體察眾生的種種病情能施設運用種種法藥——八萬四千法門即是八萬四千法藥如作大類的分別有人天法藥小乘法藥以及自利利他的菩薩法藥等約此意義一切諸佛都是無上醫王都是大藥師不過東方淨土的如來特別重視消災免難特重於治理眾生身病所以特以藥師為名究竟的無上的藥師唯是佛陀而佛弟子依佛教法修學或自學或講說以利化多少學習了佛陀的法藥多少救治眾生的病也可以稱為藥師

琉璃光也是東方佛的名字此中所說的琉璃不是琉璃燈琉璃瓦等琉璃而是梵語薜琉璃的略譯是一種寶物顏色如萬里無雲的碧空又如澄清深徹的海水體質堅固如金剛石為極希有的珍寶這是以琉璃寶的光輝而比喻佛德所以東方藥師佛又以琉璃光為名

琉璃寶或釋作遠山寶依佛教說我們的這一世界當中是須彌山山的週圍有四大部洲須彌山的四峰皆是寶類所成南贍部洲所對的山峰即琉璃寶積聚而成此寶山光輝映入空際遂呈青色故琉璃義譯為遠山寶現代科學家對於天空何以會呈現青色當然有他的解說而佛出印度取印度當時的見解解說為由於琉璃寶光的反映

佛與菩薩皆是依德立名但佛德崇高沒有完美適當的所以只能從佛(自利或利他)德的某特性或用譬喻來勉強詮示如須彌山王佛是以巍峨高大的山王比擬佛德的偉大崇高如栴檀香佛因佛的德香遠聞故以栴檀香立名又如雷音王佛形容佛的法音遠震如空中的雷音一樣震撼世界佛的名號以德或從譬喻安立這裡的琉璃光也是從比類來讚佛的德性

琉璃光的含義現在略說兩點依眾生的心境說本經以東方佛土為淨琉璃世界佛名琉璃光如來輔佛宣揚正法的是日光遍照和月光遍照二菩薩前面說過琉璃寶即是遠山寶琉璃光係由遠山寶映現於空際的光彩而今此二菩薩以名喻德當然如日月行空普照一切眾生——人類在生死輪迴的過程都有一種向上向光明的趣向和要求佛陀隨應眾生的心境也就以明淨的青天與日月表徵如來的德性向上向光明的趣求是人類普遍而本能的共同希望佛教固然是傾向於真理與光明即一般的低級宗教也同樣向上向光明的多神教中崇拜太陽月亮基督教的上帝雖說無形無像而見上帝的也是赫赫的光明又如印度宗教有天的崇拜天(梵語提婆)的意義也就是光明以人類對於日月光輝或明淨空界的景仰只是渴求光明與明淨的內心表現人類的本性便是向光明的不過如知識幼稚的信(太陽月亮)神信鬼而不能自覺景仰光明的真實意義——歸向於佛陀引發而實現佛性的明淨所以藥師法門即以青天與日月的光明表徵佛菩薩的功德顯示人類最高的理想界

世間的光明無過於日光和月光此二種光明同是清淨的象徵希望與幸福的然多少也有些不同大致說來日光是溫暖的富有熱力的一切的一切在日光朗照下都能明顯地發露出來這喻如智慧的光明能給予世間以熱力能透過蒙昧灼照一切通達世出世法的真相月光呢它是清涼的安寧的幽靜的它在黑夜中放出皎潔清輝引導人們走上正路避諸險難具有大悲慈濟的意義太陽光給人以熱力光明幸福和希望月亮給人以清涼安寧幽靜的境界光和熱能夠激發我們奮發向上而清涼與寧靜足以陶冶我們的性靈獲得自在與安定——這都為人生所必須的

現實世界人人都有傾向光明的意欲人生要有光明的人生社會也要有光明的社會中國古有光天化日四字形容光明的社會現在中華民國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標幟為國旗象徵著我們的國家民族將在青天白日之下自由平等地過著光明幸福的生活唐朝武則天皇帝有以佛教思想導入政治的抱負想使政治走上正軌人民得以過著幸福康樂的生活所以她特別造了作為自己的名號;「讀為照便是日月臨空的意思由此可見她是怎樣地憧憬著光明幸福的遠景然而以上所列舉的是一般人類的光明傾向真能引導我們達到終極目標使我們達到究竟的光明的人生境地唯是佛法故唯有大家向佛法的大道上走才能完成究竟圓滿的人生才能使我們達於永久光明無限光明的境界

約佛陀的證境說佛的自證境界本是不可以心思口議平等平等有差別離一切相的約從離無明暗翳而顯證說稱佛的自證境界為最清淨法界猶如淨虛空或稱畢竟空或稱空性都從現證的真性說琉璃光即佛的自覺境界如如智契如如理在平等一法界中顯發無邊光明(清淨功德)朗耀皎潔平等無差別不是混混沌沌黑漆一團故喻佛的自證境為琉璃光佛果的圓滿境界實在不可思議不可言說所以經中每以菩薩的因德表達如來的果如毘盧遮那佛(也是光明遍照意)以文殊普賢二大士表彰佛陀的大智與大行或以四大菩薩表彰佛的悲(觀音)智(文殊)行(普賢)願(地藏)本經以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二菩薩表彰藥師佛的大智慧(日)與大慈悲(月)如日月光輝的遍照世間普濟一切如來所有的無量無邊功德在這二大菩薩的德性中充分的表現出來因此藥師佛又名琉璃光他的國土是淨琉璃世界菩薩為日月光遍照是具此一番深義的東方淨琉璃世界表佛現證的清淨法界琉璃光表無上菩提契證法界的德性琉璃光(青天)是本體月運行於青天放播光明可說為從琉璃光而起的妙用中國人一向重視太陽對月亮卻缺乏欣賞所以重視溫暖熱力光明希望而說光天化日然印度卻特別對月亮發生興趣,「印度」,即可解說為月亮印度的文化思想(佛教也在內)皆特重於寧靜清涼的特德近年來世界局勢越來越緊張化思潮愈來愈洶湧寧靜清涼的人生性德也就越來越沒落了本來動與靜熱烈與安靜強光與微明溫暖與清涼應互相協調而求平衡這對於人性的發世局的安定都是十分切需的我們學佛從凡夫到達聖者——佛的境界必發揮這兩面的德性對治人世的囂狂凌亂應重視清涼與寧靜藥師琉璃光如對此有著充分的圓滿的表現所以能為人世一切苦難病患的救治者

次解如來藥師琉璃光是一佛的專名如來是諸佛的通名凡證獲無上佛果的皆可通稱如來梵語怛陀阿伽陀有三義即如來如解如說(一)如來是一模一樣沒有差別的意思菩薩到了功行圓滿以最高的智慧體證了究竟的真理此真理就是如佛是契此平等不二真如而來故名如來(二)如解佛有無上的智慧對世出世間的一切法相無不正確通達毫無顛倒錯如法的實相而解了是名如解(三)如說佛陀不僅是解悟正確就是說法也如實而說應該如何說就如何說有如實說有無如實說無說得都恰到好處故經裡稱佛為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如來如解如說佛陀所有的功德譯者因不能遍譯三義所以都譯為如來

本願功德願是願欲本願即菩薩因地所發的弘願修學佛法以發願為先可說為成佛的根本菩薩在因地所發誓願有通有別如願成佛道願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等四弘誓願名為通願是每一菩薩都如此發的如阿彌陀佛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藥師佛因地的十二大願便是別願大家別誤以為發願多功德就大發願少功德就小要知道諸佛願力是平等平等願是凡夫趨證佛果的動力若無願便什麼也不得成不獨修學大乘法門即學小乘法無願也同樣不能成就所以修學菩薩首先必須立定志願然後從願起行依行得證阿彌陀佛和藥師佛在菩薩因地發廣大願行到目的地時願也就圓滿成就了本經題但出本願功德而經裡卻說到廣大行可見行是實踐志願的心要了我們每天都發願但大都發願而不能付諸實行所以不能實現學——自利利人的目的

功德不但是在寺院裡做些佛事功是功力如行布施持戒忍辱禮佛坐禪等都要有一番功力德即是得修行而得成績做一分得一分名為功依本願去實踐所成就的功德稱為本願功德

梵語修多羅本義為貫串攝持的線釋尊在世隨機說法現今集成為一段一章一部部的經典是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的各類的法門組織地貫串起來像一朵朵的花用線貫穿而成花鬘便不會散失經也這樣佛在世時隨時隨地說法若不加以編集就難得保存於久遠了佛說的法是究竟的真理與德行可給我們永久學習永久依循所以經又含有恒常法則的意義佛說的名為經佛弟子的述說不名經而名論這是表示尊重佛說如中國古典而有價值的如書易等也叫做經

以上對經題作分別的解釋現在把它綜合起來經是一切佛經的總名能詮教法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是本經的別名是所詮表的理行果法詮法中本願功德約因地行願說藥師琉璃光如來約果德說果德中如來是一切佛的通稱藥師琉璃光是本經東方佛土教主的別名別名中藥師喻佛的大慈悲琉璃光顯佛的大智慧經題有因下面經文即對於悲智因果等作圓滿的開示

三 明翻譯

佛法雖說在不同的區域為不同的眾生說但釋尊出生於印度一切佛經都是以印度文字集錄的以印度文編成的經典必須譯成華文我們始能理解以從事譯經工作極為重要過去多少大德都獻身為譯經事業而努力像本經的譯者玄奘三藏在我國的翻譯史上就有輝煌的功績

本經傳來中國共有五次翻譯第一譯為東晉帛尸梨密多羅三藏所譯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唯此並無單行本係附於佛說灌頂大神咒經灌頂經屬於密部的法典有十二卷本經為最後一卷尸梨密多此云吉祥友是龜茲國的王家姓所以帛尸梨密多羅三藏大抵是龜茲國人第二譯是劉宋慧簡法師所譯名為藥師琉璃光經今已失傳據古人說此譯文義並不十分圓滿第三譯為隋煬帝時達磨笈多譯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經本現存達磨笈多此云法藏或法護他曾譯無著的攝大乘論金剛經論可說是一位唯識學者但非他一人獨譯還有助譯人所以題作達磨笈多等譯第四譯就是現今的講本係唐朝玄奘三藏所譯第五是唐武則天時代的義淨法師所譯大約遲奘法師二三十年義淨法師從廣州出發循海路經越南錫蘭等地也經歷許多艱難始達印度遍訪全印的著名學回國後譯出此經佛說藥師琉璃光七佛如來本願功德經共二卷容較前四譯為廣

現在所據的講本是玄奘法師譯的談到奘法師可說婦孺皆知不過一般對於奘師的傳聞大多從西遊記中得來離奇怪誕而不符史實我們要知正確可靠的歷史可讀藏經中的慈恩三藏傳奘師河南人出家後遍參名德研究經論發現中國傳譯的經典有許多出入義理也有可疑處使後學者無從依為要從印度探求圓滿的佛法於是毅然遠遊印度在印留學十七年到過一百多個國家遍學大小聖典至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始負經歸國當時上自皇下至庶民無不熱烈歡迎恭敬禮拜歸國後即致力於譯事譯出了大量的經典為譯經史上寫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曾歷九九八十一難吃盡人間辛苦事實雖不如此但在往返的旅途中經沙漠越高嶺確也吃了不少苦頭像奘法師等古德為什麼要受盡那許多艱辛險難而到印度去求經這因為他知道佛法能夠救濟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因此他不避險難置生死於度外由大悲心的驅使希望成就眾生就是犧牲了自己也無所謂古詩云去者成百歸無十可見取經的艱難危險所以譯出的經典完全是古德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現在能夠讀到這些聖典應該飲水思源感念古德的恩德

是唐朝國王姓李。「三藏是經論三藏奘法師能博通三藏教典故尊稱為三藏法師」。此經是奉皇帝的意旨而譯出來的所以又說詔譯」。

現在要略辨五譯的同異本經的前四譯大致相同只有義淨譯稍異前者只說藥師淨土義淨譯則有七佛淨土如說東方去此過四殑伽河沙佛土世界名曰無勝佛號善名稱吉祥王如來……」[A6]乃至東方去此過九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善住寶海佛號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A7]這其中六段與前四譯不同到了說到藥師如來的淨土就與四譯相同但同中又有稍異(一)前四種譯本在佛宣說神咒之後只說大眾得聞藥師佛名而獲利益義淨譯說聞七佛名而得益(二)義淨譯藥叉神將聞了七佛名號發願護法及時諸人眾七佛應召來會證明其事等文為其餘譯本所無(三)義淨譯多了七佛說咒定力琉璃光(四)奘譯沒有金剛及梵釋諸天各說咒語現存所依的玄奘譯本中藥師如來所說的神咒一段也是從義淨譯錄出而插進去的但帛尸梨密多羅譯也有咒語不過不是在當中而是附於經末關於這點太虛大師曾有論到佛法不獨小乘即大乘也是因地而異因時而異比方佛滅度百年後小乘大乘隱晦從五百至八百年間大乘盛行密教還不大興盛後來才慢慢躍起來這是因時而異第一譯者帛尸梨密多羅三藏是龜茲人密法早就流在龜茲所以他就編譯大灌頂神咒經義淨到印度時正是印度密典盛行時代故義淨三藏譯出的本典密宗的色彩較重奘公及達磨笈多等則較少

這裡附帶一談淨土法門與秘密法門的關係在過去有些淨土行者不滿意密教而密教學者也多少輕視淨土其實淨與密關係最為密切其性質也最為接近比方本經若除卻咒語便純粹是淨土法門加上了咒語便又通於密又如阿彌陀經是純淨土法典但如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A8]也就通於密部這與本經相同本經藥師所說咒也是拔除一切業障還有不論淨土或秘密教佛或本尊其加被力最受重視如阿彌陀佛的願力或藥師如來的本願力都極重要而行者對於佛或本尊的不可思議力更須要具足充分的信心絕不容許有絲毫的疑念又密部的念咒和淨土的念佛同是以口發音作為修行的方便密宗修觀觀想其崇拜的對象——本尊如大日如來文殊等菩薩不動閻鬘德迦等金剛到觀行成就本尊現前即可與自己晤談開示法語淨土法門的念佛觀修成佛也同樣可以現前般舟三昧經這二類法門非常相近如現講的藥師經教我們誦經念佛或持可說都是屬於顯教的修行法金剛智不空一行三藏等密教大師都曾有藥師儀軌所以本經通於淨土及秘密法門通於顯密二教

民國四三年講。CBETA 按: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如下資訊:

參見《印順導師著作總目.序》第 4 頁(正聞出版社編,竹北:正聞出版社,2008 年,重版一刷;初版發行於 2000 年)。

《佛說阿彌陀經》卷1(CBETA, T12, no. 366, p. 346, c10-11)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卷1(CBETA, T14, no. 450, p. 405, a1-2) 《佛說五王經》卷1(CBETA, T14, no. 523, p. 796, b21) 《出曜經》卷3〈1 無常品〉:「『人生於世無有不死。』佛告王曰:『自古迄今,大畏有五不可得避:應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應病之法欲使不病,此不可得;應死之法欲使不死,此不可得;應磨滅之法欲使不磨滅,此不可得;應盡之法欲使不盡,此不可得。是謂大王!此五不可得法,不與人期,萬物無常難得久居,一日過去,人命亦然,如五江流晝夜不息,人命駛疾亦復如是。』」(CBETA, T04, no. 212, p. 621, a28-b6)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1:「東方去此過四弶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無勝。佛號善名稱吉祥王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世尊。」(CBETA, T14, no. 451, p. 409, b6-9)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1:「東方去此過九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善住寶海。佛號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應正等覺。」(CBETA, T14, no. 451, p. 412, c1-3) 《阿彌陀經疏鈔》卷4(CBETA, X22, no. 424, p. 683, b19 // Z 1:33, p. 245, a7 // R33, p. 489, a7)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