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御請來目錄
No. 2161

[7]御請來目錄

上新請來經等目錄表

入唐學法沙門空海言空海以去延曆二十三年銜命留學之末問津萬里之外其年臘月得到長安二十四年二月十日准勅配住西明寺爰則周遊諸寺訪擇師依幸遇青龍寺灌頂阿闍梨法號惠果和尚以為師主大德則大興善寺大廣智不空三藏之付法弟子也弋鈎經律該通密藏法之綱紀國之所大師尚佛法之流布歎生民之可拔授我以發菩提心戒許我以入灌頂道場沐受明灌頂再三焉受阿闍梨位一度也肘行膝步學未學稽首接足聞不聞幸賴國家之大造大師之慈悲學兩部之大法習諸尊之瑜伽斯法也則諸佛之肝心成佛之徑路於國城墎於人膏膄是故薄命不聞名重垢不能入印度則輸婆三藏脫躧負扆振旦則玄宗皇帝景仰忘味從爾已還一人三公接武耽翫眾萬民稽首皷篋密藏之宗自茲稱帝半珠顯教靡旗面縛夫以鳳凰于飛必窺堯舜法行藏逐時卷舒今則一百餘部金剛乘教兩部大曼荼羅海會請來見到雖云波濤湲漠風雨漂舶越彼鯨海平達聖境是則聖力之所能也伏惟皇帝陛下至德如天佛日高人之父佛之化悲蒼生而濡足鍾佛囑而垂衣以陛下新御旋璣新譯之經自遠新戾以陛下慈育海內海會之像過海而來也似符契非聖誰測矣空海雖闕期之罪死而有餘竊喜難得之法生而請來不任一懼一喜之至謹附判官正六位上行大宰大監高階真人遠成奉表以聞并請來新譯經等目錄一卷且以奉進輕黷威嚴伏增戰越沙門空海誠恐誠惶謹言

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

入唐學法沙門空海上表

入唐學法沙門空海大同元年請來經律論疏章傳記并佛菩薩金剛天等像三昧耶曼陀法曼陀羅傳法阿闍梨等影及道具竝阿闍梨付囑物等目錄都合六種就中

新譯等經都一百四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

梵字真言讚等都四十二部四十四卷

論疏章等都三十二部一百七十卷

已上三種總二百一十六部四百六十一

佛菩薩金剛天等像法曼陀羅三昧耶曼陀羅并傳法阿闍梨等影共一十鋪

道具九種

阿闍梨付囑物一十三種

新譯經

  • 金剛頂瑜伽真實大教王經三卷(三御四十二紙)
  • 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經一卷(八紙)
  • 觀自在菩薩授記經一卷(一御十二紙)
  • 瑜伽念珠經一卷(二紙)
  • 奇特佛頂經三卷(六十八紙)
  • 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心經一卷(一御十二紙)
  •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一卷(二紙)
  • 阿唎多羅阿嚕力經一卷(十一紙)
  • 普賢行願讚一卷(五紙)
  • 地藏菩薩問法身讚一卷(五紙)
  • 出生無邊門經一卷(十紙)
  • 大吉祥天女經一卷(七紙)
  • 底哩三昧耶經一卷(十四紙)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經三卷(廿四紙)
  • 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一卷(二紙)
  • 金剛頂瑜伽十八會指歸一卷(九紙)
  •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分別聖位法門一卷(一御十三紙)
  • 菩卷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五卷(七十八紙)
  • 寶篋經一卷(六紙)
  •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卷(三紙)
  • 大孔雀明王經三卷(五十紙)
  •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二十御廿四紙)
  • 雨寶陀羅尼經一卷(五紙)
  • 蘘麌梨童女經一卷(四紙)
  • 稻𦼮喻經一卷(八紙)
  • 大寶廣博樓閣經三卷(四十五紙)
  • 菩提場莊嚴經一卷(二十御廿二紙)
  • 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一卷(二紙)
  • 施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一卷(四紙)
  • 三十五佛名經一卷(二紙)
  •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一卷(三紙)
  • 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經一卷(八紙)
  • 訶利帝母經一卷(三紙)
  • 毘沙門天王經一卷(五紙半)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一卷(七紙)
  • 文殊問字母品一卷(三紙)
  •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法一卷(二十御廿三紙)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念誦法一卷(十八紙)
  • 無量壽如來念誦儀軌一卷(十二紙)
  • 阿閦如來念誦法一卷(二十紙)
  • 佛頂尊勝念誦法一卷(八紙)
  •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一卷(六紙)
  • 金剛王菩薩念誦法一卷(十二紙)
  • 普賢金剛薩埵念誦法一卷(十二紙)
  • 金剛頂瑜伽五祕密修行儀軌一卷(十二紙)
  • 金剛壽命念誦法一卷(三紙)
  • 一字頂輪王瑜伽經一卷(十二紙)
  • 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一卷(十二紙)
  • 如意輪念誦法一卷(八紙)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一卷(五紙)
  • 瑜伽蓮華部念誦法一卷(七紙)
  • 聖觀自在菩薩心真言觀行儀軌一卷(六紙)
  • 甘露軍吒利喻伽念誦法一卷(十八紙)
  • 華嚴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一卷(六紙)
  • 文殊讚法身禮一卷(三紙)
  • 受菩提心戒儀一卷(三紙)
  •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禮一卷(四紙)
  • 般若理趣釋一卷(三十二紙)
  • 大漫荼羅十七尊釋一卷(三紙)
  •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一卷(八紙)
  • 都部陀羅尼目一卷(四紙)
  • 大乘緣生輪一卷(十紙)
  • 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一百七紙)
  • 仁王經二卷(三十五紙)
  • 密嚴經三卷(五十一紙)
  • 仁王念誦儀軌一卷(十九紙)
  •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三卷(五十一紙)
  • 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一卷(廿五紙)
  • 金剛頂勝初瑜伽經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埵念誦儀軌一卷(十一紙)
  •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一卷(十五紙)
  •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一卷(九紙)
  •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他鉢陀羅陀羅尼一
  • 普遍光明大隨求陀羅尼經一卷(三十二紙)
  • 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一卷(三紙)
  • 五字陀羅尼頌一卷(八紙)
  • 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一(五紙)
  • 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金翅鳥王品一(三紙)
  • 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真言一(二紙)
  • 聖迦抳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經三(廿八紙)
  • 大威怒烏芻濕摩儀軌一卷(十紙)
  • 佛說摩利支天經一卷(四紙)
  •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一卷(九紙)
  • 佛說一髻尊陀羅尼經一卷(十四紙)
  • 速疾立驗摩醯首羅天說迦樓羅阿尾奢法一卷(四紙)
  • 大日經略攝念誦隨行法一卷(二紙)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一卷(三紙)
  • 木槵經一卷(一紙)
  • 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儀軌供養法品一卷(十四紙)
  • 曼殊室唎童子菩薩五字瑜伽法一卷(二紙)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一卷(四紙)
  • 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二卷(四十紙)
  • 金剛頂經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一卷(六紙)
  •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一卷(七紙)
  • 修習般若波羅蜜多菩薩觀行念誦儀軌一(七紙)
  • 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一卷(二紙)仁王般若陀羅尼釋一卷(七紙)
  • 觀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蓮華部念誦法門一(十二紙)
  • 佛說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一卷(四紙)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摩印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法品一卷(十一紙)
  • 末利支提婆華鬘經一卷(一御十四紙)
  • 大聖天歡喜雙身毘那夜迦法一卷(三紙)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伽一卷(八紙)
  • 金輪王佛頂略念誦法一卷(三紙)
  • 金剛頂瑜伽降三世成就極深密門一卷(三紙)
  •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一卷(十三紙)

    已下未載貞元目錄

  • 釋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樹下降魔讚一卷
  • 氷迦羅天經一卷
  • 施諸餓鬼飲食儀軌一卷
  • 梵天擇地法一卷
  • 佛說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儀軌一卷
  • 轉法輪菩薩法一卷
  • 如意輪觀門義注祕決一卷
  • 菩提心義一卷
  • 華嚴經入法界品頓證毘盧遮那字輪瑜伽儀軌一卷
  • 金剛頂瑜伽毘盧遮那三摩地法一卷(十五)
  • 金剛峯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一卷
  • 大日經供養儀式一卷
  • 蕤呬經三卷

    右一百一十八部一百五十卷大唐特進試鴻臚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肅國公贈司空[A1]大辯正大廣智不空三藏和尚譯

    法海一味隨機淺深五乘分鑣逐器頓漸教之中有顯有密於密藏也或源或派古之法匠泳派攀業今之所傳拔𬂡竭源何以故昔金剛薩埵親受遍照如來數百歲後授龍猛菩薩龍猛菩薩授龍智阿闍梨龍智阿闍梨授金剛智阿闍梨金剛智三藏大唐開元中始扣五部雖云一人宗仰不能廣流唯有我祖大廣智阿闍梨初受金剛智三藏更詣南天竺龍智阿闍梨所括囊十八會瑜伽窮胎藏等密藏天寶中却歸大唐[A2]時玄宗皇帝始受灌頂屈尊師資自降肅宗代宗相續受法禁內則建神龍精舍城中則普開灌頂壇一人百寮臨壇受灌頂四眾群生膝步學密藏密藏之宗是日欝興灌頂之法自茲接軫又夫顯教則談三大之遠劫密藏則期十六之大生遲速勝劣猶如神通跛驢仰善之客庶曉其趣矣教之優劣法之濫觴如金剛薩埵五祕密儀軌及大辯正三藏表答等中廣說

  • 新譯華嚴經一部四十卷(六百一十二紙)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一部十卷(一百六十)
  •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一部十卷
  • 造塔延命功德經一卷

    右四部六十一卷般若三藏譯

  • 十力經一卷

    右一部勿堤犀魚三藏譯

  • 迴向輪經一卷
  • 十地經九卷

    右二部十卷尸羅達摩三藏譯

  • 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二卷(三十五紙)
  • 穢迹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一卷(五紙)

    右二部三卷無能勝三藏譯

舊譯經

  • 金剛頂毘盧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一卷

    右無畏三藏譯

  •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一部四卷(八十一紙)
  • 不動尊使者祕密法一卷

    右二部五卷金剛智三藏譯

  • 佛心經二卷
  • 不空羂索真言經二卷(第六卷第二十卷三十卷中闕本)

    右二部三卷菩提留支三藏譯

  • 諸佛心陀羅尼經一卷
  • 能滅眾罪千轉陀羅尼經一卷

    右二部二卷玄奘三藏譯

  • 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一卷

    右阿真儞耶三藏譯

  • 摩訶㕹室囉末那野提婆喝羅闍陀羅尼儀軌一卷

    右般若輪三藏譯

  • 華嚴經心陀羅尼一卷

    右實叉難陀三藏譯

  • 文殊滅婬欲我慢陀羅尼一卷
  • 使呪法經一卷
  • 毘那耶經一卷
  • 金剛部元帥大將阿吒婆俱經三卷
  • 伽馱金剛真言一卷

    右二十四部九十七卷或近譯未傳此間舊譯名來實闕古人所未傳略在斯中

梵字

  • 梵字大毘盧舍那胎藏大儀軌二卷
  • 梵字胎藏曼陀羅諸尊梵名一卷
  • 梵字金剛頂蓮花部大儀軌二卷
  • 梵字毘盧遮那三摩地儀軌一卷
  • 梵字普賢行願讚一卷
  • 梵字大佛頂真言一卷
  • 梵字大隨求真言一卷
  • 梵字少隨求真言一卷
  • 梵字大寶樓閣經真言一卷
  • 梵字金剛藏降三世讚王一卷
  • 梵字千臂甘露軍荼利真言一卷
  • 梵字吉慶讚一卷
  • 梵字無垢淨光陀羅尼一卷
  • 梵字菩提場莊嚴陀羅尼一卷
  • 梵字寶部金剛讚一卷(就中如意輪讚大悲真言 維摩詰真言)
  • 梵字妙法蓮華經儀軌一卷
  • 梵字不動尊儀軌一卷
  • 梵字尊勝佛頂真言一卷
  • 梵字七俱胝佛母讚一卷
  • 梵字馬頭觀音陀羅尼一卷
  • 梵字千鉢文殊一百八名讚一卷
  • 梵字一切吉祥天女陀羅尼一卷
  • 梵字不空羂索陀羅尼一卷
  • 梵字千手千眼真言一卷
  • 梵字阿彌陀佛真言一卷
  • 梵字寶篋真言一卷
  • 梵字十六大菩薩讚一卷
  • 梵字十六大菩薩真言一卷
  • 梵字大三昧耶真實一百八名讚一卷
  • 梵字七俱胝儀軌一卷
  • 梵字葉衣觀音真言一卷
  • 梵字大悲心真言一卷
  • 梵字一字頂輪王儀軌一卷
  • 梵字文殊五字真言儀軌一卷
  • 梵字烏芻濕摩儀軌一卷
  • 梵字勝初瑜伽儀軌一卷
  • 梵字天龍八部讚一卷
  • 梵字法身偈一卷
  • 梵字十一面讚一卷
  • 梵字金剛峯樓閣真言并一百八名讚一卷
  • 梵字蓮花部讚一卷
  • 梵字悉曇章一卷

    右四十二部四十四卷

    釋教者也本乎印度西域東垂風範天隔語異楚夏之韻文字非篆隸之體是故待彼翻譯乃酌清風然猶真言幽邃字字義深音改義賒切易謬粗得髣髴不得清切不是梵字長短難別存源之意其在茲乎

論疏章等

  • 華嚴經疏一部卅卷(澄觀法師撰)
  • 法華玄義一部十卷(天台智者撰)
  • 法華文句疏二部二十卷(天台智者撰)
  • 四教義一部十二卷(天台智者撰)
  • 法華記一部十卷(天台湛然法師記)
  • 法華贊一部四卷(清索法師述)
  • 大毘盧遮那經疏一部二十卷(一行禪師撰)
  • 虛空藏經疏一部四卷(潛真法師撰)
  • 文殊師利經疏一部三卷(潛真法師撰)
  • 仁王經疏一部三卷(良賁法師撰)
  • 明四種具足人求善知識法一卷
  • 金剛般若道俗記三卷
  • 辯正理論一部八卷(法琳師撰)
  • 三教不齊論一卷
  • 辯凡聖因果界地章二卷(良賁法師撰)
  • 金剛般若經疏一部三卷(道氤法師撰)
  • 貞元新定釋目錄卅卷(圓照律師撰)
  • 貞元新翻譯經圖記二卷(圓照律師撰)
  • 佛頂尊勝陀羅尼傳序一卷
  • 華嚴十會一卷
  • 大方廣佛華嚴經品會名圖一卷
  • 華嚴會請賢聖文一卷
  • 金師子章并緣起六相一卷
  • 杜順禪師會諸宗別見頌一卷
  • 授五戒八戒文一卷
  • 悉曇字記一卷
  • 悉曇釋一卷
  • 無畏三藏禪要一卷
  • 建立壇法一卷
  • 金剛頂瑜伽祕密心地法門義訣一卷
  • 大唐大興善寺大辯正大廣智三藏表答碑六卷

    右三十二部一百七十卷

    含理者也三爻能敷者也十翼若闕彖[1]文何益況乃一乘理奧義與文乖不假論疏微言無功雖有勞載車冀裨乎聖典

佛像等

  • 大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大曼荼羅一鋪(七幅一丈六尺)
  • 大悲胎藏法曼荼羅一鋪
  • 大悲胎藏三昧耶略曼荼羅一鋪(三幅)
  •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一鋪(七幅一丈六尺)
  • 金剛界八十一尊大曼荼羅一鋪(三幅)
  • 金剛智阿闍梨影一鋪(三幅)
  • 善無畏三藏影一鋪(三幅)
  • 大廣智阿闍梨影一鋪(三幅)
  • 青龍寺惠果阿闍梨影一卷(三幅親付法阿闍梨耶)
  • 一行禪師影一鋪(三幅)

    右佛菩薩金剛諸天等像并傳法阿闍梨等影十鋪

    法本無言非言不顯真如絕色待色乃悟迷月指提撕無極不貴驚目之奇觀誠乃鎮國利人之寶也加以密藏深玄翰墨難載假圖畫開示不悟種種威儀種種印契出自大悲一覩成佛經疏祕略載之圖像密藏之要實繫乎茲傳法受法棄此而誰矣海會根源斯乃當之也

道具

  • 五寶五鈷金剛杵一口
  • 五寶五鈷鈴一口
  • 五寶三昧耶杵一口
  • 五寶獨鈷金剛一口
  • 五寶羯磨金剛四口
  • 五寶輪一口

    已上各著佛舍利

  • 五寶金剛橛四口
  • 金銅盤子一口
  • 金花銀閼伽盞四口

    右九種一十八事

    智之無邊號佛陀覺之無上名調御智無邊故無所不知覺無上故方便難測故能種種法門攝化長夜所謂金剛等者竝皆佛之智法之門受持頂戴福利無極外摧滅魔軍內以調伏煩惱觀智之端自茲而起疑南之子不可不知

阿闍梨付囑物

  • 佛舍利八十粒(就中金色舍利一粒)
  • 刻白檀佛菩薩金剛等像一龕
  • 白緤大曼荼羅尊四百四十七尊
  • 白緤金剛界三昧耶曼荼羅尊一百二十尊
  • 五寶三昧耶金剛一口
  • 金銅鉢子一具二口
  • [A3]床子一口
  • 白螺貝一口

    右八種物等本是金剛智阿闍梨從南天竺國持來轉付大廣智阿闍梨廣智三藏又轉與青龍阿闍梨青龍和尚又轉賜空海斯乃傳法之印信萬生之歸依者也

  • 健陀縠子袈裟一領
  • 碧瑠璃供養鋺二口
  • 虎珀供養鋺一口
  • 白瑠璃供養椀一口
  • 紺瑠璃箸一具

    右五種亦是青龍阿闍梨之所付也海去延曆二十三年季夏之月隨入唐大使藤原朝臣同上第一船發赴咸陽其年八月到福州著岸十二月下旬到長安城宣陽坊宮宅安置二十四年仲春十一日大使等旋軔本朝唯空海孑然准勅留住西明寺永忠和尚故院是歷城中訪名德偶然奉遇青龍寺東塔院和尚法諱惠果阿闍梨其大德則大興善寺大廣智三藏之付法弟子也德惟時尊道則帝師三朝尊之受灌頂四眾仰之學密藏空海與西明寺志明談勝法師等五六人同往見和尚和向乍見含笑喜歡告曰我先知汝來相待久矣今日相見大好大好報命欲竭人付法必須速辨香花入灌頂速辨香花入灌頂壇即歸本院營[A4]供具六月上旬入學法灌頂壇是日臨大悲胎藏大曼陀羅依法拋花偶然著中台毘盧遮那如來身上阿闍梨讚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再三讚歎即沐五部灌頂三密加持從此以後受胎藏之梵字儀學諸尊之瑜伽觀智七月上旬更臨金剛界大曼荼羅重受五部灌頂亦拋花得毘盧遮那和尚驚歎如前八月上旬亦受傳法阿闍梨位之灌頂是日設五百僧齋普供四眾青龍大興善寺供奉大德等竝臨齋筵悉皆隨喜金剛頂瑜伽五部真言密契相續而受梵字梵讚間以學之和尚告曰真言祕藏經疏隱密不假圖畫不能相傳則喚供奉丹青李真等十餘人圖繪胎藏金剛界等大曼陀羅等一十鋪僉集二十餘經生書寫金剛頂等最上乘密藏經又喚供奉鑄博士楊忠信趙吳新造道具一十五事圖像寫經漸有次第和尚告曰昔髫齓之時初見三藏三藏一目之後偏憐如子入內歸寺如影不離竊告之汝有密藏之器努力努力兩部大法祕密印契因是學得矣自餘弟子若道若俗或學一部大法或得一尊一契得兼貫欲報岳瀆昊天罔極如今此土緣盡不能久住宜此兩部大曼荼羅百餘部金剛乘法及三藏轉付之物供養具等請歸本鄉流轉海內纔見汝來恐命不足今則授法有在經像功畢早歸鄉國以奉國家流布天下增蒼生然則四海泰萬人樂是則報佛恩報師德為國忠也於家孝也義明供奉此處而傳汝其行矣傳之東國努力努力付法殷懃遺誨亦畢去年十二月望日蘭湯洗垢結毘盧遮那法印右脇而終是夜於道場持念和尚宛然立前告曰我與汝久有契約誓弘密藏我生東國必為弟子委曲之言更不煩述阿闍梨付囑受法之由大體如是

  • 梵夾三口

    右般若三藏告曰吾生緣罽賓國也年入道經歷五天常誓傳燈來遊此間今欲乘桴東海無緣志願不遂我所譯新華嚴六波羅蜜經及斯梵夾將去供養伏願結緣彼國拔濟元元恐繁不一二

    夫釋教浩汗無際無涯一言弊之唯在二利期常樂之果自利也濟苦空之因利他也願常樂不得也徒計拔苦亦難也必當福智兼修定慧竝行乃能濟他苦取自樂修定多途有遲有速翫一心利刀顯教也揮三密金剛密藏也遊心顯教三僧祇眇焉持身密藏十六生甚促頓中之頓密藏當之也是故無畏三藏捨王位而忘味代宗皇帝屈北極而不厭龍智和尚八百不老崇惠禪師摧邪支法之不思議豈過斯藏乎慕覺之徒願聞未聞頌曰

法無行藏  
隨人去來  
似寶難得
得則心開  
投身半偈  
豈論珍財
孜孜書寫  
其來悠哉  
願此介福
國泰人蕃  
一聞一見  
竝悉脫煩

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入唐學法沙門空海

為酬四恩廣德興三寶妙道寫大師御謹開印板矣

正安四年十一月二十日高野山愚老沙門慶賢(八十二)

𬂡 [肄-聿+余] 𬺷
【原】正安四年版宗教大學藏本
繫【大】,[肄-聿+余]【校異-原】
諡【CB】,謚【大】 于【CB】,干【大】(cf. 《新請來經等目録》(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慶長年間刊本第12a頁)) 牙【CB】,𬺷【大】(cf. T77n2433_p0420c12) 辦【CB】,辨【大】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