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十二門論
No. 1568

十二門論品目

觀因緣門第一

 (萬法所因[1]各有[2]推而會之實[3][4]通達無滯故謂之門)

觀有果無果門第二

 (重推無性之法為先有而生為先無而生有無無生以之為門)

觀緣門第三

 (上推因此推緣四緣廣[5][6]無有果故以為門)

觀相門第四

 (上三門推因緣無生[7]三相三相既無以之為門)

觀有相無相門第五

 (此推三相之實為有相而相為無相而相有無無相故以為門)

觀一異門第六

 (即推有相無相為在一法為在異法不一不異以之為門)

觀有無門第七

 (上推三相非相此明四相亦非生住為有變異為無同處不有異處亦無故以為門)

觀性門第八

 (既知有無又推其性變易無常從緣而有則非性也[8]為門)

觀因果門第九

 (無性之法既無因果變異處推求則無得理故以為門)

觀作門第十

 (無因無果則為無作四處既無以之為門)

觀三時門第十一

 (既推無作必盡其因故尋三時無作而以為門)

觀生門第十二

 (作為有造生為有起時中既無誰為生者即以為門)

十二門論[9]

十二門論者蓋是實相之折中道場之要軌十二[10]總眾枝之大數也門者開通無滯之稱也論之者欲以窮其源盡其理若一理之不盡則眾異紛然[11]趣之一源之不窮則眾[12]扶疏有殊致之迹殊致之不夷乖趣之不泯大士之憂也以龍樹菩薩開出者之由路作十二門以正之正之以十二則有無兼暢事無不事盡於有無則忘功於造化理極於虛則喪我於二際然則喪我在乎落筌忘存乎遺寄筌我兼忘始可[13]幾乎實幾乎實矣則虛實兩冥得失無際冥而無際則能忘造次於兩玄泯顛沛於一致整歸駕於道場畢趣心於佛地恢恢焉可謂運虛刃於無間奏希聲於宇內濟溺喪於玄津出有無於域外者矣遇哉後之學者夷路既坦[14]既開真得振和鸞於[15]馳白牛以南[16]悟大覺於夢境百化以安歸夫如是者[17]復知曜靈之方玄陸之未[18]也哉

叡以鄙倍之淺識[19]用誠虛關希懷宗極庶日用之有[20]冀歲計之能[21]況才之美者乎不勝[22]仰之至敢以鈍辭[23]𢭃思序而申之目品義題之於首[24]能益[25]庶以此心開[26]進之路耳

[27]觀因緣門第一

[29]今當略解摩訶衍義

問曰:「解摩訶[30]有何義利?」

答曰:「摩訶衍者是十方三世諸佛甚深法藏為大功德利根者說末世眾生薄福鈍根雖尋經文不能通[31]愍此等欲令開悟[32]光闡如來無上大是故略解摩訶衍義。」

問曰:「摩訶衍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直是佛語尚不可盡況復解釋演散其義?」

答曰:「以是[33]我初言略解。」

問曰:「何故名為摩訶衍?」

答曰:「摩訶衍者二乘為上故名大乘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為大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為大又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為大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34]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

大分深義所謂空也[35]通達是義即通達大乘具足六波羅蜜無所障是故我今但解釋空解釋空者當以十二門入於空義

初是因緣門[36]

眾緣所生法  
是即無自性
若無自性者  
云何有是法

眾緣所生法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眾緣亦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外因緣者如泥團[A1]陶師等和合[1]故有瓶生又如縷[2][A2]師等和合故有[3]又如治地築基[4]人功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5]鑽搖人功等和合故有[6]又如種子虛空時節人功等和合故有[7]當知外緣等法皆亦如是[8]因緣者所謂無明名色六入老死各先因而後生如是內外諸法皆從眾緣[9]從眾緣生故非是無性耶

若法自性他性亦無自他亦無何以故因他性故無自性若謂以他性故有者則牛以馬性有馬以牛性有梨以[10]性有[*]梨性有餘皆應爾而實不然若謂不以他性故有但因他故有者是亦不然何以若以蒲故有席者則蒲席一體不名為他若謂蒲於席為他者不得言以蒲故有席又蒲亦無自性何以故蒲亦從眾緣出故無自性無自性故不得言以蒲性故有席是故席不應以蒲為體餘瓶[11]等外因緣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

內因緣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七十論中說

緣法實無生  
若謂為有生
為在一心中  
為在多心中?」

是十二因緣法實自無生若謂有生為一心中有為眾心中有若一心中有者因果即一時共生又因果一時有是事不然何以凡物先因後果故若眾心中有者十二因緣法則各各別異先分共心滅已後分誰為因緣滅法無所有何得為因十二因緣法若先有者應若一心若多心二俱不然

故眾緣[12]緣空故從緣生法亦空是故當知一切有為法皆空

有為法尚空何況我因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有為法故說有如因可然故[13]有然若陰界空無有法可說為我如無可然不可說然如經說:「佛告諸比丘:『因我故有我所若無我則無我所。』」

如是有為法空故當知無為涅槃法亦空何以故此五陰滅更不生餘五陰是名涅槃五陰本來自空何所滅故說名涅槃又我亦復空誰得涅槃復次無生法名涅槃若生法成者無生法亦應成法不成[14]說因緣後當復說是故生法不成因生法故名無生若生法不成無生法云何成

是故有為無為及我皆空

觀有果無果門第二

復次諸法不生何以故

先有則不生  
先無亦不生
有無亦不生  
誰當有生者

若果因中先有則不應生先無亦不應生[15]有無亦不應生

何以故若果因中先有而生是則無窮如果先未生而生者[*]復應更生何以故因中常有故從是有邊[16]復應更生是則無窮

若謂生已更不生未生而生者是中無有生理是故先有而生是事不然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謂未生而生生已不生者[17]二俱有而一生一不生無有是處

復次若未生定有生已則應無何以故未生共相違故生未生相違故是二作相[18]相違

復次與無相違無與有相違若生已亦有未生[19]亦有者則生未生不應有異何以故[20]有生生已亦有未生亦有如是生未生有何差別未生無差別是事不然是故有不生

復次有已先成何用更生如作已不應作成已不應成是故有法不應生

復次若有生因中未生時果應可見而實不可見如泥中瓶蒲中席應可見而實不可[21]是故有不生

問曰:「[22]雖先有以未變故不見。」

答曰:「若瓶未生時瓶體[23]變故不見者以何相知言泥中先有為以瓶相有瓶為以牛相馬相故有瓶耶若泥中無瓶相者亦無牛相馬相豈不名無耶是故汝說因中先有果而生是事不然復次變法即是果者即應因中先有變何以故汝法因中先有果故若瓶等先有變亦先有應當可見而實不可得故汝言未變故不見是事不然若謂未變不名為果則果畢竟不可得何以故是變先無後亦應無故瓶等果畢竟不[24]謂變已是果者則因中先無如是則不定或因中先有果或先無果。」

問曰:「先有變不可得見凡物自有有而不可[25]物或有近而不可知[26]遠而不可知或根壞故不可知或心不住故不可知故不可知同故不可知勝故不可知細故不可知近而不可知者如眼中藥而不可知者如鳥飛虛空高翔遠逝根壞故不可知者如盲不見色聾不聞聲塞不聞香口爽不知味身頑不知觸狂不知實心不住故不可知者如心在色等則不知聲障故不可知者如地障大壁障外物同故不可知者如黑上墨點勝故不可知者如有鍾鼓音不聞捎拂聲細微故不可知者如微塵等不現如是諸法雖有以八因緣故不可知汝說因中[1]不可得[2]不可得者是事不然以故是事雖有以八因緣故不可得。」

答曰變法及瓶等果不同八因緣不可得何以若變法及瓶等果極近不可得者小遠應可得極遠不可得者小近應可得若根壞不可得者根淨應可得若心不住不可得者心住應可得若障不可得者變法及瓶法無障應可得若同不可得者異時應可得若勝不可得者勝止應可得細微不可得者而瓶等果麁應可得若瓶細故不可得者生已亦應不可得何以生已未生細相一故生已未生俱定有。」

問曰:「未生時細生已轉麁[3]故生可得未生不可得。」

答曰:「若爾者因中則無果何以故因中無麁故因中先無若因中先有麁[4]不應言細故不可得今果是麁汝言細故不可得是麁不名為果今果畢竟不應可得而果實可是故不以細故不可得如是有法因中先有果以八因緣故不可得先因中有是事不然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者是則因因相壞果相壞何以故[*]如果在器但是住處不名為因何以器非[*]果因故若因壞果亦壞故縷等非[*]等因因無故果亦無何以故因因故有果成因不成果云何成

復次不作不名果縷等因不能作[*]等果以故如縷等不以[*][5]故能作[*]如是則無因無果若因果俱無則不應求因中若先有果若先無果

復次若因中有果而不可得應有相現如聞香知有華聞聲知有鳥聞笑知有人見烟知有火[6]知有池如是因中若先有果應有相現今果體亦不可得相亦不可得如是當知因中先無果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則不應言因縷有[*]因蒲有席若因不作他亦不作[*]非縷所作可從蒲作耶若縷不作蒲亦不作可得言無所從作耶若無所從作則不名為果若果因亦無如先說是故從因中先有果生是則不然

復次若果無所從作則為是常如涅槃性若果是常諸有為法則皆是常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是果故若一切法皆則無無常若無無常亦無有常何以因常有無常因無常有常是故常無常二俱無者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則果更與異果作因[*]與著為因如席與障為因如車與載為因而實不與異果作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若謂如地先有香不以水灑香則不發果亦如是未有緣會則不能作因是事不然何以如汝所說可了時名果瓶等物非果以故可了是作瓶等先有非作是則以作為果是故因中先有果生是事不然

復次了因但能顯發不能生物如為照闇中瓶故然燈亦能照餘臥具等物為作瓶故和合眾[7]不能生餘臥具等物是故當知非先因中有果生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不應有今作當作差別而汝受今作當作是故非先因中有果生

若謂因中先無果而果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無而生者應有第二頭第三手生何以故無而生故。」

問曰:「瓶等物有因緣第二頭第三手無因云何得生是故汝說不然。」

答曰:「第二頭第三手及瓶等果因中俱無如泥團中無瓶石中亦無瓶何故名泥團為瓶因不名石為瓶因何故名乳為酪因縷為[*]名蒲為因

復次若因中先無果而果生者[8]一一物應生一切物如指端應生車飲食等如是縷不應但出[*]亦應[9]飲食等物何以故若無而能生者何故縷但能生[*][10]不生車飲食等物俱無故若因中先無果而果生[11]則諸因不應各各有力能生果如須油者要從麻取[A3]於沙若俱無者何故麻中求而不[A4]若謂曾見麻出油不見從沙是故麻中求而不[A5]是事不然何以若生相成者應言餘時見麻出油不見沙出是故於麻中求不取沙而一切法生相不成故不得言餘時見麻出油[1]中求不取於沙

復次我今不但破一事總破一切因果若因中先有果生先無果[2]有果無果生[3]生皆不成是故汝言餘時見麻出油則墮同疑因

復次先因中無果而果生[4]諸因相則不成以故諸因若無法何能作何能成若無作無成云何名為因如是作者不得有所使作者亦不得有所作

若謂因中先有則不應有作作者作法別異何以故先有果何須復作是故汝說作作者法諸因皆不可得因中[*]無果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人受作作者分別有因果應作是難我說作作者及因果皆空若汝破作作者及因果則成我法不名為難故因中先無果而果生是事不然

復次若人受因中先有果應作是難我不說因中先有果故不受此難亦不受因中先無

若謂因中先亦有果亦無果而果生是亦不然何以故無性相違故性相違者何一處如明闇[5]去住[6]縛解不得同是故因中先有果先無果二俱不生

復次因中先有果先無果上有無中已破是故先因中有果亦不生無果亦不生有無亦不生理極於此一切處推求不可得是故果畢竟不生果畢竟不生故則一切有為法皆空以故一切有為[7]皆是因是果

有為空故無為亦空有為無為尚空何況我耶?」

觀緣門第三

復次諸法緣不成何以故

[8]廣略眾緣法  
是中無有果
緣中若無果  
云何從緣生

瓶等果一一緣中無和合中亦無若二門中云何言從緣生

[9]:「云何名為諸緣?」

答曰

[10]四緣生諸法  
更無第五緣
因緣次第緣  
緣緣增上緣。」

四緣者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因緣者隨所從生法若已從生今從生當從生是法名因緣次第緣者前法已滅次第生是名次第緣緣緣者隨所念法若起身業起口業若起心心數法是名緣緣增上緣以有此法故彼法得生此法[11]彼法為增上緣如是四緣皆因中無果若因中有果者應離諸緣而有果而實離緣無果若緣中有果者應離因而有果而實離因無果若於緣及因有果者應可得理推求[12]不可得是故二處俱無如是一一中無和合中亦無云何得言果從緣生

[13]復次

[14]若果緣中無  
而從緣中出
是果何不從  
非緣中而出

若謂果緣中無而從緣生者何故不從非緣生二俱無故是故無有因緣能生果者

果不生故緣亦不生何以故[15]先緣後果緣果無故一切有為法空有為法空故為法亦空有為無為空故云何有我[16]

觀相門第四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為及無為  
二法俱無相
以無有相故  
二法則皆空

有為法不以相成

問曰:「何等是有為相?」

答曰萬物各有有為相如牛[17]以角垂𩑶尾端有毛是為牛相如瓶[*]底平腹大[18]脣麁是為瓶相如車以輪是為車如人以頭是為人相如是生若是有為法相者為是有為為是無為?」

問曰:「若是有為有何過?」

答曰

若生是有為  
復應有三相
若生是無為  
何名有為相

若生是有為者即應有三相是三相復應有三相如是展轉則[19]無窮滅亦爾若生是無為[20]云何[21]為與有為作相離生誰能知是生復次分別生故有生無為不可分別是故無生[22]亦爾滅空故有為法空有為法空故為法亦空因有為故有無為有為無為法空故一切法[23]。」

問曰:「汝說三相復有三是故無窮生不應是有為者今當說

[24]生生之所生  
生於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  
還生於生生

法生時通自體七法共生生生住住滅滅是七法中生除自體能生六法生生能生本生本生還生生生是故三相雖是有為而非無窮滅亦如是。」

答曰

若謂是生生  
還能生本生
生生從本生  
何能生本生

若謂生生能生本生本生不生生生生生何能生本生

若謂是本生  
能生彼生生
本生從彼生  
何能生生生

若謂本生能生生生生生生已還生本生是事不然何以故生生法應生本生是故名生生而本生實自未生云何能生生生

若謂生生生時能生本生者是事亦不然何以故

是生生生時  
或能生本生
生生尚未生  
何能生本生

是生生生時或能生本生而是生生自體未不能生本生

若謂是生生生時能自生[1]如燈然時能自照亦照彼是事不何以故

燈中自無闇  
住處亦無闇
破闇乃名照  
燈為何所照

燈體自無闇明所住處亦無闇若燈中無住處亦無闇云何言燈自照亦能照彼破闇故名為照燈不自破闇亦不破彼是故燈不自照亦不照彼是故汝先說燈自照亦照彼生亦如是自生亦生彼者是事不然。」

問曰:「[2]燈然時能破闇是故燈中無闇住處亦無闇。」

答曰

云何燈然時  
而能破於闇
此燈初然時  
不能及於闇

若燈然時不能到闇若不到闇不應言破闇復次

[3]燈若不及闇  
而能破闇者
燈在於此間  
則破一切闇

若謂燈雖不到闇而力能破闇者此處然燈應破一切世間闇俱不及故而實此間然燈不能破[4]一切世間闇是故汝說燈雖不及闇而力能破闇者是事不然

若燈能自照  
亦能照於彼
闇亦應如是  
自蔽亦蔽彼

若謂燈能自照亦照彼闇與燈相違[5]自蔽亦蔽彼[6]闇與燈相違不能自蔽[7]蔽彼而言燈能自照亦照彼者是事不然是故汝喻非也

如生能自生亦生彼今當更說

此生若未生  
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  
已生何用生

此生未生時應若生已生若未生生若未生而生未生名未有云何能自生若謂生已而生生已即是生何須更生[8]更無作已更無作是故生不自生[9]不自云何生彼汝說自生亦生彼是事不然滅亦如是

是故生滅是有為相是事不[10]為相不成故有為法空

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11]何以故滅有為名無為涅槃是故涅槃[12]

復次無生無住名無為相無生滅則無法無法不應作相

若謂無相是涅槃相是事不然無相是涅槃相以何相故知[13]無相以有相知是無相云何名無相若以無相知是無相無相是無無則不可知

若謂如眾衣皆有相唯一衣無相正以無相為相人言取無相衣如是可知無相衣可如是生滅是有為[14]無生住滅處當知是無為[*]是故無相是涅槃者是事不何以故滅種種因緣皆空不得有[15]為相云何因此知無為汝得何有為決定相知無相處是無為是故汝說眾相衣中無相衣喻涅槃無相者是事不然又衣後第五門中廣說。」

是故有為法皆空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有為無為法空故我亦三事空故一切法皆空

觀有相無相門第五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16]有相相不相  
無相亦不相
離彼相不相  
相為何所相

有相事中相不相何以故若法先有相[17]用相為復次若有相事中相得相者有二相過一者先有相二者相來相[18]是相是故有相事中相無所相無相[19]中相亦無所相何法名無相而以有相相如象有雙牙垂一鼻頭有三隆耳如箕脊如彎腹大而垂尾端有毛四脚麁圓是為象若離是相更無有象可以相相如馬竪耳垂𩭤四脚同蹄尾通有毛若離是相更無有馬可以相相如是有相中相無所無相中相亦無所相離有相無相更無第三法可以相相是故相無所相相無[20]可相法亦不成何以故以相故知是事名可相以是因緣故可相俱空相空故萬物亦空何以故離相可相更無有物物無故非物亦無以物滅故名無物若無物者何所滅故名為無物無物空一切有為法皆空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有為無為空故我亦空

觀一異門第六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相及與可相  
異不可得
若無有一  
是二云何成

是相可相若一不可得異亦不可得若一不可得是二則不成是故相可相皆空相空故一切法皆空

問曰:「可相常成何故不成汝說相可相異不可得今當說或相即是可相或相異可相或少分是相餘是可相如識相是識離所用識更無識如受相是受離所用受更無受如是等相即是可相如佛說滅愛名涅槃[1]是有為有漏法滅是無為無漏法如信者有三相樂親近善人樂欲聽法樂行布施是三事口業故色陰所攝信是心數法故行陰所是名相與可相異如正見是道相於道是少分又生滅是有為相於有為法是少如是於可相中少分名相是故或相即可相或相異可相或可相少分為相汝言異不成故相可相不成者是事不然。」

:「汝說或相是可相如識等是事不然以故以相[2]可知名可相所用者名為相凡物不能自知如指不能自觸如眼[3]自見是故汝說識即是相可相是事不然

復次若相即是可相者不應分別是是可相若分別是相是可相者不應言相即是可相

復次若相即是可相者因果則何以故相是因可相是果是二則一而實不一是故相即是可相是事不然

汝說相異可相者是亦不然汝說滅愛是涅槃相不說愛是涅槃相若說愛是涅槃相應言可相異若言滅愛是涅槃相者則不得言相可相異

又汝說信者[4]三相俱不信若無[5]則無此三事是故不得[6]可相異又相可相異者[7]復應有相為無窮是事不然是故相[8]可相不得異。」

問曰:「如燈能自照亦能照彼如是相能自相亦能相彼。」

答曰:「汝說燈喻三有為相中已破又自違先說汝上言相可相異而今言相自能相亦能相彼[9]是事不然又汝說可相中少分是相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義或在一中或在異中一異義先已破故當知少分相亦破如是種種因緣相可相不可得異不可得更無第三法成相可相故相可相俱空是二空故一切法皆空。」

觀有無門第七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無一時不可得一時亦不可得如說

[10]無一時無  
離無有亦無
不離無有有  
有則應常無

有無性相違一法中不應共有如生時無死時無生是事中論中已說若謂離無有有無過者是事不然何以故離無云何有有如先說法生時通自體[11]法共生如阿毘曇中說有與無常共生無常是滅相故名[12]是故離無有則不生若不離無常有有生者有則常無若有常無者初無有住常是壞故而實有住是故有不常無若離無常有有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離無常有實不生

問曰:「有生時已有無常而未發滅時乃發壞是有如是生得皆待時而發有起時生為用[13]有生生滅中間住為用持是有滅時無常為用滅是有老變生至住變住至滅無常則壞得常令四事成就是故法雖與無常共有非常無。」

答曰:「汝說無常是滅相與有共生生時有應壞壞時有應生

復次滅俱無何以故滅時不應有生生時不應有滅生滅相違故

復次汝法無常與住共生有壞時應無住若住則無壞何以故壞相違故老時無住住時無老是故汝說無常得本來共生是則錯亂何以是有若與無常共生無常是壞相凡物生時無壞相住時亦無壞相爾時非是無無常相耶如能識故名識不能識則無識相能受故名受不能受則無受相念故名念不能念則無念相起是生相不起則非生相攝持是住相不攝持則非住相轉變是老相不轉變則非老相壽命滅是死相壽命不滅則非死相如是壞是無常相離壞非無常相若生住時雖有無常不能壞有後能壞有者何用共生[1]如是應隨有壞時乃有無常是故無常雖共生後乃壞有者是事不然

如是有無共不成不共亦不成是故有無空無空故一切有為空一切有為空故無為亦空有為無為空故眾生亦[2]。」

觀性門第八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諸法無性故如說

[3]見有變異相  
諸法無有性
無性法亦[4]  
諸法皆空故

諸法若有性則不應變異而見一切法皆變異是故當知諸法無性復次若諸法有定則不應從眾緣生若性從眾緣生者性即是作法不作法不因待他名為性故一切法空

問曰:「若一切法空則無生無若無生滅則無苦諦若無苦諦則無集若無苦集諦則無滅諦若無苦滅則無至苦滅道若諸法空無性則無四聖諦四聖諦故亦無四沙門果無四沙門果故則無賢聖是事無故僧亦無世間法皆亦無是事不然是故諸法不應盡空。」

答曰有二諦世諦第一義諦因世諦得說第一義諦若不因世諦則不得說第一義若不得第一義諦則不得涅槃若人不知二諦則不知自利他利共利如是若知世諦則知第一義諦知第一義諦則知世汝今聞說世諦謂是第一義諦是故墮在失處諸佛因緣法名為甚深第一義是因緣法無自性故我說是空

若諸法不從眾緣生則應各有定性五陰不應有生滅相五陰不生不滅即無無常若無無常則無苦聖諦若無苦聖諦則無因緣生法集聖諸法若有定性則無苦滅聖諦何以故性無變異故若無苦滅聖諦則無至苦滅是故若人不受空則無四聖諦若無四聖諦則無得四聖諦若無得四聖諦則無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事無故則無四沙門無四沙門果故則無得向者若無得則無佛破因緣法故則無法以無[5]則無僧若無佛則無三寶若無三則壞世俗法此則不然是故一切法空

復次若諸法有定性則無生無滅無罪[6]無罪福果報世間常是一相是故[7]諸法無性

若謂諸法無自性從他性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無自性云何從他性因自性有他性故又他性即亦是自性何以故他性即是他自性故若自性不成性亦不成若自性他性不成離自性他性何處更有法若有不成無亦不成是故今推求無自性無他性無有無無故一切有為法空[8]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有為無為尚空何況我耶?」

觀因果門第九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諸法自無性亦不從餘處來如說

果於眾緣中  
畢竟不可得
亦不餘處來  
云何而有果

眾緣若一一中[9]和合中俱無果如先說又是果不從餘處來若餘處來者則不從因緣生亦無眾緣和合功若果眾緣中無亦不從餘處來者是即為空

果空故一切有為[10]法空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有為為尚空何況我耶

觀作者門第十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不可得故如說

[11]自作及他作  
共作無因作
如是不可得  
是則無有苦

苦自作不然何以故若自作即自作其體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如識不能自識指不能自觸是故不得言自作

他作亦不他何能作苦

問曰:「眾緣名為他眾緣作苦故名為他作云何言不從他作?」

答曰若眾緣名為他者苦則是眾緣作是苦從眾緣生則是眾緣性若即是眾緣性云何名為他如泥瓶泥不名為他又如金釧不名為他苦亦如是從眾緣生故眾緣不得名為他

復次是眾緣亦不自性有故不得自在是故不得言從眾緣生果中說

「『[12]果從眾緣生  
是緣不自在
若緣不自在  
云何緣生果?』

如是苦不得從他作自作[13]作亦不然有二過故若說自作苦他作苦則有自作他作過是故共作苦亦不然若苦無因生亦不然有無量過故[14]:『裸形迦葉問佛:「苦自作耶?」佛默然不答。「世尊若苦不自作者是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爾者苦自作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爾者無因無緣作耶?」佛亦不答。』如是四問佛皆不答者當知苦則是空。」

問曰:「佛說是經不說苦是空。」

隨可度眾生故作是說是裸形迦葉謂人是苦因有我者說好醜皆神所神常清淨無有苦惱所知所解悉皆是神作好醜苦樂還受種種身以是邪見問佛苦自作耶是故佛不答苦實非是我作若我是苦因因我生苦我即無常以故若法是因及從因生[1]皆亦無常若我無常則罪福果報皆悉斷滅修梵行福報是亦應空若我是苦因則無解脫何以故我若作苦離苦無我能作苦者以無身故若無身而能作苦者得解脫者亦應是苦如是則無解脫而實有解脫是故苦自作不然他作苦亦不然離苦何有人而作苦與他復次若他作苦者則為是自在天作如此邪見問故佛亦不答而實不從自在天作何以故[2]相違故如牛子還是牛若萬物從自在天生皆應似自在天是其子故若自在天作[3]眾生者不應以苦與子故不應言自在天作苦。」

問曰:「眾生從自在天生苦樂亦[4]從自在所生以不識樂因故與其苦。」

答曰:「若眾生是自在天子者應以樂遮苦不應與苦亦應但供養自在天則滅苦得樂而實不爾但自行苦樂因緣而自受報非自在天作

復次彼若自在者不應有所須有所須自作不名自若無所須何用變化作萬物如小兒

復次若自在作眾生者誰復作[5]自在若自在自作則不然如物不[6]自作更有作者則不名自在

復次若自在[*]則於作中無有障[7]念即能作如自在經說:『自在欲作萬物行諸苦行即生諸腹行[8]復行苦行生諸飛鳥復行苦行生諸人天。』若行苦行初生毒[*]次生飛後生人天當知眾生從業因緣生從苦行有

復次若自在作萬物者為住何處而作萬物是住處為是自在作為是他若自在作者為住何處作若住餘處餘處復誰作如是則無窮若他作者有二自在是事不然是故世間萬物非自在所作

復次若自在作者何故苦行供養於他欲令歡喜從求所願若苦行求他當知不自在

復次若自在作萬物初作便定不應有變馬則常馬人則常人而今隨業有變[9]知非自在所[10]

復次若自在[11]作者即無罪福善惡好醜皆從自在作故而實有罪福是故非自在所作

復次若眾生從自在生者皆應敬[12]如子愛父而實不爾有憎有愛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

若自在作者何故不盡作樂人盡作苦而有苦者樂者當知從憎愛生故不自不自在故非自在所作

復次若自在作眾生皆不應有所作而眾生方便各有所作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

復次若自在作者善惡苦樂事不作而自來如是壞世間法持戒修梵行皆無所益而實不爾[13]知非自在[*]

復次若福業因緣故於眾生中大餘眾生行福業者亦復應大何以貴自在若無因緣而自在者一切眾生亦應自在而實不爾[*]知非自在所若自在從他而得則他復從他如是則無窮無窮則無因

如是等種種因緣當知萬物非自在生亦無有自在如是邪見問他作故佛亦不答

共作亦不然有二過眾因緣和合生故不從無因[14]佛亦不答。」

是故此經但破四種邪見不說苦為。」

答曰:「佛雖如是說從眾因緣生苦四種邪見即是說空[15]苦從眾因緣生即是說空義何以故若從眾因緣生則無自性無自性即是空如苦空當知有為為及眾生一切皆空。」

觀三時門第十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因與有因法前時一時生不可得故如說

若法先  
是皆不成者
是法從因生  
云何當有成

先因後有因是事不然何以故若先因後從因生者先因時則無有因與誰為因若先有因後因者無因時有因已成何用因為若因有因一時是亦無因如牛角一時生右不相因如是因非是果因果非是因果一時生故是故三時因果皆不可得

問曰:「破因果法三時中亦不成若先有破後有可破則未有可破是破破誰若先有可破而後有破可破已成何用破為若破可破一時是亦無因如牛角一時生左右不相因故如是破不因可破可破不因破。」

:「汝破可破中亦有是過若諸法空則無破無可破[1]今說空則成我所說若我說破可破定有者應作是難[2]我不說破可破定有故不應作是難

問曰:「[3]見先時因如陶師作瓶亦有後時因如因弟子[4]如教化弟子已後時識知是弟子亦有一時因如燈與明若說前時[5]後時因時因不可得是事不然。」

答曰:「如陶師作瓶是喻不然何以故若未有瓶陶師與誰作如陶師一切前因皆不可得後時因亦如是不可得若未有弟子誰為是師是故後時因亦不可得若說一時因如燈明是亦同疑因燈明一時生云何相因如是因緣[6]當知一切有為法無為法眾生[7]。」

觀生門第十二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不生生時不可得今生已不生不生亦不生生時亦不生如說

生果則不生  
不生亦不生
離是生不生  
生時亦不生

生名果起出未生名未起未出未有生時名始起未成是中生果不生者是生生已不生何以故有無窮過故作已更作故生生已生第二生第二生生已生第三生三生生已生第四生如初生[8]已有第二如是生則無窮是事不然是故生不生復次若謂生[*]已生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是事不然何以故初生不生而生則二種生生已而生[9]生而生故汝先定說而今不定如作已不應作燒已不應燒證已不應證如是生已不應更生是故生法不生

不生法亦不生何以故不與生合[10]一切不生有生過故若不生法[*][11]離生有生[12][13]不生若離生有生離作有作離去有去離食有食如是則壞世俗法是事不然是故不生法不生復次若不生法生一切不生法皆應生一切凡夫未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應生不壞法阿羅漢煩惱不生而生兔馬等角不生而生是事不然是故不應說不生而生

問曰:「不生而生者如有因緣和合時方作方便具足是則不生而生非一切不生而生是故不應以一切不生而生為難。」

:「若法生時方作者方便眾緣和合生中先定有不生先無亦不生[14]有無亦不是三種求生[15]可得如先說是故不生法不生

生時亦不生何以故有生生過生而生過故生時法生分不生如先說未生分亦不生[16]

復次若離生有生時應生時生而實離生無生時是故生時亦不生

復次若人說生時生則有二生生時為生以生時生無有二法云何言有二生是故生時亦不生

復次未有生無生時生於何處行生若無行處則無生[17]時生是故生時亦不生

如是生不生生時皆不成生法不成故無生滅亦如是滅不成故則有為法亦不成有為法不成故無為法亦不成有為無為法不成故眾生亦不成是故當知一切法無生畢竟空寂故。」

十二[18][19]一卷

似【大】,以【宋】【元】【明】
性【大】,姓【宋】【元】
自【大】,因【宋】
性【大】,性故言觀【宋】【元】【明】
略【大】,略無垢心足出人間物外遊絕往還翻笑白雲元不定又如霖幽雨過也【明】,略無垢心足出人間物外遊絕往還翻笑白雲元不定又如霖幽兩過他【宋】,略無垢心足出人間物外遊絕往還翻笑白雲元不定又如霖幽兩過也【元】
皆【大】,出【宋】【元】【明】
推【大】,推其【宋】【元】【明】
以【大】,名【宋】【元】【明】
序【大】,序釋僧叡造【宋】【元】,序釋僧叡述【明】
門【大】,〔-〕【宋】【元】【明】
或【大】,惑【宋】【元】【明】
塗【大】,途【宋】【元】【明】
以【大】,〔-〕【宋】【元】【明】
塗【大】,關【宋】【元】【明】
冥【大】,溟【宋】【元】【明】
迴【大】,逈【宋】【元】【明】
慧【大】,惡【宋】【元】【明】
希【大】,晞【宋】【元】【明】
〔-〕【CB】,朋【大】,明【宋】【元】【明】
宜【大】,冥【宋】【元】【明】
殖【大】,植【宋】【元】【明】
敬【大】,景【宋】【元】【明】
𢭃【大】,短【宋】【元】【明】
其【大】,期【宋】【元】【明】
也【大】,耶【宋】【元】【明】
疾【大】,自【宋】【元】【明】
觀因緣【大】,十二門論觀因緣【宋】【元】【明】
三藏【大】,三藏法師【宋】【元】【明】
說【大】,釋【明】
者【大】,〔-〕【宋】【元】【明】
達【大】,了【宋】【元】【明】
欲【大】,〔-〕【宋】【元】【明】
義【大】,〔-〕【宋】【元】【明】
又【大】,〔-〕【宋】【元】【明】
能【大】,〔-〕【宋】【元】【明】
謂【大】,謂眾緣所生法【宋】【元】【明】
故有【大】,有故【宋】【元】
繩【大】,綖【宋】【元】【明】
疊【大】*,㲲【明】*
梁【大】,樑【宋】【元】
酪【大】,酪酪鑽【宋】【元】,乳酪鑽【明】
酥【大】,蘇【宋】
芽【大】,牙【宋】
因緣者所謂【大】,緣者謂諸【宋】【元】【明】
從眾緣生故即【大】,〔-〕【宋】【元】【明】
柰【大】*,㮈【宋】【元】*
酥【大】,蘇【宋】【元】
皆【大】,皆緣【宋】【元】【明】
說【大】,〔-〕【宋】【元】【明】
已【大】*,以【宋】*【元】*【明】*
先【大】,〔-〕【宋】【元】【明】
復應【大】,應復【宋】【元】【明】
亦【大】,〔-〕【宋】【元】【明】
亦【大】,亦應【宋】【元】【明】
時【大】,〔-〕【宋】【元】【明】
有生【大】,〔-〕【明】
見【大】,得見【宋】【元】【明】
果【大】,者【宋】
未【大】,末【明】
可【大】,〔-〕【宋】【元】【明】
得【大】,得見【宋】【元】【明】
有【大】,〔-〕【宋】【元】【明】
變【大】,變法【宋】【元】【明】
等【大】,等不同【宋】【元】【明】
故生【大】,生故【明】
者則【大】,〔-〕【宋】【元】【明】
住【大】,作【宋】【元】【明】
鵠【大】,鶴【宋】【元】【明】
緣【大】,緣而【宋】【元】【明】
則【大】,則凡【宋】【元】【明】
出【大】,生【宋】【元】【明】
而【大】,〔-〕【宋】【元】【明】
者【大】,〔-〕【宋】【元】【明】
故【大】,是故【宋】【元】【明】
先【大】*,〔-〕【宋】*【元】*【明】*
三【大】,二【元】【明】
者【大】,〔-〕【宋】【元】【明】
苦【大】,若【宋】【元】
縛解【大】,解縛【明】
法【大】,〔-〕【宋】【元】【明】
本偈中論觀因緣品中第十一偈
曰【大】,〔-〕【明】
本偈中論觀因緣品中第五偈
於【大】,與【明】
而【大】,〔-〕【宋】【元】【明】
復次【大】,〔-〕【宋】【元】【明】
本偈中論觀因緣品中第十二偈
以【大】*,〔-〕【宋】*【元】*【明】*
耶【大】,〔-〕【宋】【元】【明】
以角峯垂𩑶【大】,角犎垂壺【宋】【元】【明】
細【大】,細口圓【宋】【元】【明】
為【大】,〔-〕【宋】【元】【明】
者【大】,〔-〕【宋】【元】【明】
無【大】,得無【宋】【元】【明】
亦爾【大】,〔-〕【宋】【元】【明】
皆【大】,〔-〕【宋】【元】【明】
以下偈中論觀三相品中第四偈乃至第十四偈
生【大】,能生【宋】【元】【明】
若【大】,〔-〕【宋】【元】【明】
燈若【大】,若燈【宋】【元】【明】
一切【大】,〔-〕【宋】【元】【明】
應【大】,能【明】
闇與燈【大】,燈與闇【宋】【元】【明】
不【大】,〔-〕【宋】【元】【明】
已【大】,中【宋】【元】【明】
生【大】,〔-〕【宋】【元】【明】
有【大】,是有【宋】【元】【明】
空【大】,生【元】
亦【大】,〔-〕【宋】【元】【明】
是【大】,是涅槃是【宋】【元】【明】
相【大】*,〔-〕【宋】*【元】*【明】*
有【大】,〔-〕【宋】【元】【明】
本偈中論觀六種品中第三偈
何【大】,〔-〕【宋】【元】【明】
是相【大】,〔-〕【宋】【元】【明】
事【大】,〔-〕【宋】【元】【明】
所相【大】,〔-〕【宋】【元】【明】
愛【大】,相愛【宋】【元】【明】
故【大】,〔-〕【宋】【元】【明】
能【大】,〔-〕【宋】【元】【明】
有【大】,〔-〕【宋】【元】【明】
信【大】,相【元】【明】
相【大】,言相【宋】【元】【明】
更【大】,〔-〕【宋】【元】【明】
可相【大】,〔-〕【宋】【元】【明】
是事不然【大】,〔-〕【宋】【元】【明】
本偈空七十論第十九偈
七【大】,九【宋】【元】【明】
無【大】,無常【宋】【元】【明】
令【大】,今【明】
為【大】,〔-〕【明】
空【大】,空空【宋】【元】
本偈中論觀行品中第三偈
無【大】,空【宋】【元】【明】
果【大】,法【宋】【元】【明】
無【大】,〔-〕【宋】【元】【明】
當【大】,〔-〕【宋】【元】【明】
有【大】,一切有【宋】【元】【明】
若【大】,無若【宋】【元】【明】
法空【大】,空一切【宋】【元】【明】
本偈中論觀苦品第一偈
本偈中論觀因緣品中第十三偈
他【大】,共【宋】【元】【明】
經【大】,經中【宋】【元】【明】
法【大】,〔-〕【宋】【元】【明】
性【大】,相【宋】【元】【明】
眾生者【大】,者眾生【宋】【元】【明】
從自在【大】,自在天【宋】【元】【明】
是【大】*,〔-〕【宋】*【元】*【明】*
能【大】,〔-〕【宋】【元】【明】
礙【大】,閡【宋】【元】【明】
蟲【大】*,虫【宋】*
當【大】*,是故當【宋】*【元】*【明】*
作【大】,作是不自在【宋】【元】【明】
所【大】*,〔-〕【宋】*【元】*【明】*
愛【大】,愛念【宋】【元】【明】
當【大】,〔-〕【宋】【元】【明】
生【大】,〔-〕【宋】【元】【明】
說【大】,〔-〕【宋】【元】【明】
我【大】,汝【宋】【元】【明】
(我不說…難)十四字【大】,〔-〕【宋】【元】【明】
眼【大】,可【明】
有【大】,如【明】
因【大】,〔-〕【宋】【元】【明】
空【大】,〔-〕【宋】【元】【明】
皆【大】,亦【宋】【元】【明】
生【大】*,〔-〕【宋】*【元】*【明】*
不【大】,未【宋】【元】【明】
又【大】,有【宋】【元】【明】
則【大】,則不生若【思溪-CB】【磧乙-CB】【嘉興丙-CB】,則不生宮【宋】【元】【明】
是【大】,〔-〕【宋】【元】【明】
(不生…則)八字【大】,〔-〕【宋】【元】【明】
又【大】,〔-〕【宋】【元】【明】
不【大】,亦不【宋】【元】【明】
前【大】,先【宋】【元】【明】
時生【大】,〔-〕【宋】【元】【明】
門【大】,門觀【宋】【元】
一卷【大】,〔-〕【宋】【元】【明】
輪【CB】【麗-CB】,轉【大】(cf. K16n0579_p0527b05) 織【CB】【麗-CB】,識【大】(cf. K16n0579_p0527b06) 笮【大】,苲【麗-CB】 笮【大】,苲【麗-CB】 笮【大】,苲【麗-CB】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