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經分別

律藏  經分別(Sutta-Vibhaṅga)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

諸大德今誦出九十二波逸提法

波逸提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喝陀伽釋子反覆其言而與外道議論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故作異答故為妄語約時處而不履行諸外道譏嫌非難何以喝陀伽釋子與我等議論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故作異答故為妄語約時處而不履行耶?」諸比丘聞彼諸外道之譏嫌非難於是諸比丘至喝陀伽釋子處而作是言:「喝陀伽汝實與外道議論以非為是……而不履行耶?」「如何可說服彼等外道勿使彼等獲勝。」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喝陀伽釋子與外道議論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故作異答故為妄語約時處而不履行耶?」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集比丘眾而問喝陀伽釋子曰:「陀伽汝實與外道議論以非為是……故為妄語約時處而不履行耶?」「實然!」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與外道議論以非為是……故為妄語約時處而不履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故意妄語者波逸提。」

(一)

故意妄語是欲欺誑者之言語告等非聖之語業即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覺言覺不知言知見言不見聞言不聞覺言不知言不知也

不見是眼不見不聞是耳不聞不覺是鼻不嗅舌不味身不觸不知是心不識也見者以眼見聞者以耳聞覺者以鼻嗅以舌味以身觸知者以心識也

(二)

由三行相不見而言:「我見。」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語前:「我將語虛妄。」〔語時思:「我語虛妄。」〔語已思:「我語虛妄已」。

由四行相不見而言:「我見。」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即語前思:「我將語虛妄。」語時思:「我語虛妄。」語已思:「我語虛妄已。」言異於所見[1]

由五行相不見而……:「我語虛妄已。」言異於所見言異於所忍也

由六行相不見而……:「…………。」言異於所見言異於所忍言異於所樂也

由七行相不見而……:「…………。」言異於所見言異於所忍言異於所樂言異於所想也

由三行相不聞而言:「我聞。」……乃至……不覺而言:「我覺。」乃至不知而言:「我知。」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即語前思:「我將語虛妄。」語時思我語虛妄。」語已思:「我語虛妄已。」由四行相乃至由五行相乃至由六行乃至由七行相……言異於所想也

(三)

由三行相不見而言:「我見。」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見而言:「我見。」……不見而言:「我見。」……不見而言:「我見。」……不見而言:「我見。」不見而言:「我見。」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

由三行相不聞而言:「我聞。」不聞而言:「我聞。」不聞而言:「。」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覺而言:「我覺。」不覺而言:「我覺。」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知而言我知。」……不知而言:「我知。」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

(四)

由三行相見而言:「我不見。」……乃至……聞而言:「我不聞。」……乃至……覺而言:「我不覺。」……乃至……知而言:「我不知。」如此故意妄語波逸提

(五)

由三行相見而言:「我聞。」見而言:「我覺。」見而言:「我知。」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由三行相見而言:「我聞。」見而言:「我聞。」見而言:「我聞。」……,……知而言:「我見。」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

(六)

由三行相於見有疑見而不確記見而不憶見而忘於聞有疑聞而不確記聞而不憶聞而忘於覺有疑……於知有疑……知而忘却言:「我知。」知而忘却言:「我知。」知而忘却言:「我知。」知而忘却言:「我知。」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

由四行相五行相六行相七行相知而忘却言:「我知。」如此故意妄語者波逸提即語前思:「我將語虛妄。」語時思:「我語虛妄。」語已思:「我語虛妄已。」言異於所見言異於所忍言異於所樂言異於所想也

(七)

戲興而說躁急而說(戲興而說者即不考慮而說躁急而說者即想說,〔而說他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六群比丘與諸善比丘諍論而罵諸善比丘從種行業職技欲念卑下而罵詈惡口侮慢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與諸善比丘諍論而罵諸善比丘從種……惡口侮慢耶?」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與諸善比丘諍論而罵諸善比丘從種……惡口侮慢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為何與善比丘諍論而罵諸善比丘從種……惡口侮慢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語諸比丘曰

諸比丘[2]往昔於得叉尸羅國一婆羅門有一牛名蘭底伊沙羅(Nandivisāla歡喜滿)蘭底伊沙羅牛言彼婆羅門:『婆羅門卿往言:「我牛能曳引滿載之百車。」然後與長者賭千金。』於是彼婆羅門與長者言:『我牛能曳引滿載之百車。』而賭千金諸比丘於是彼婆羅門繫蘭底伊沙羅牛於滿載之百車曰:『[3]無角!』爾時蘭底伊沙羅牛即止立於其處諸比丘於是婆羅門賭輸千金而深憂蘭底伊沙羅牛言其婆羅門:『婆羅門卿何故深憂耶?』我實為汝輸千金。』『婆羅門卿何故於我非無角而辱呼無角耶前往:「我牛能曳引滿載之百車。」與長者賭二千金我非無角勿以無角辱呼我。』

諸比丘於是彼婆羅門與長者言:『我牛能曳引滿載之百車。』而賭二千金彼婆羅門繫蘭底伊沙羅牛於滿載之百車曰:『善牛善牛!』諸比丘蘭底伊沙羅牛即曳引滿載之百車

當言善愛語  
切勿語不善
為言愛語者  
牛即曳重載
彼亦得財寶  
由此皆歡喜

諸比丘其時惡口侮慢之語乃我不愛之語今為何以惡口侮慢之語為愛語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罵詈語者波逸提。」

[A1]

(一)

罵詈語以十事罵詈即從種行業職技欲結犯過惡罵

種者有二種卑種與貴種卑種者旃陀羅種竹師種獵師種車師種除糞者種此等名為卑種貴種者剎帝利種婆羅門種此等名為貴種

名者有二名卑名與貴名卑名者阿蛙康那加奢蛙康那加單尼達加沙義達加庫拉蛙達加等於各地方被輕蔑侮慢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為卑名貴名者與佛僧有關連者於各地方不被輕蔑侮慢而被尊敬者此等名為貴名

姓者有二姓卑姓與貴姓卑姓者庫奢耶姓婆拉多蛙奢姓於各地方被輕蔑侮慢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為卑姓貴姓者瞿曇姓莫迦拉那姓伽奢耶那姓瓦施達姓等於各地方不被輕蔑侮慢……而被尊敬者此等名為貴姓

行業者有二業卑業與貴業卑業者木工業打掃業等於各地方被輕蔑……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為卑業貴業者耕作商賈牧牛等於各地方不被輕蔑……而被尊敬者此等名為貴業

職技者有二技卑技與貴技卑技者籠技陶技織技皮革技理髮技於各地方被輕蔑……而不被尊敬者此等名為卑技貴技者印契[4]於各地方不被輕蔑……而被尊敬者此等名為貴技

一切之病者卑也蜜便病[5]貴也

相者有二相卑相與貴相卑相者極長極短極黑極白等此等名為卑貴相者不極長不極短不極黑不極白此等名為貴相

一切之欲結者卑也

一切之犯過者卑也然而預流犯定犯者[6]貴也

惡罵者有二罵卑罵與貴罵卑罵者汝是駱駝汝是羊汝是牛汝是驢汝是畜生汝是墮地獄人汝無善趣惡趣在等汝之謂或以耶音[7]呼之以巴音呼之或以男女根名呼之此等名為卑罵貴罵者汝是賢者汝是有能者汝是智者汝是多聞者汝是說法者汝無惡趣善趣在等汝之謂此等名為貴罵

(二)

一比丘於他比丘以惡口之意侮慢之意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賤之即對旃陀羅竹師獵師車師除糞師等:「汝是旃陀羅汝是竹師汝是獵師汝是車師汝是除糞師。」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貴種之剎帝利婆羅門:「是旃陀羅……汝是除糞師。」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卑種之旃陀羅……除糞師汝是剎帝利汝是婆羅門。」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貴種之剎帝利婆羅門:「是剎帝利汝是婆羅門。」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名即阿蛙康那加奢蛙康那單尼達加沙義達加庫拉蛙達加等:「汝是阿蛙康那加……汝是庫拉蛙達加。」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貴名之佛護法護僧護汝是阿蛙康那加……汝是庫拉蛙達加。」語語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卑名……以貴語對貴名……波逸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姓之庫奢耶婆拉多蛙奢……以卑語對貴姓之瞿曇莫迦拉那伽奢耶那瓦施達……以貴語對卑姓……以貴語對貴姓……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業之木工清掃夫……以卑語對貴業之耕者商賈者牧者……以貴語對卑業……以貴語對貴業者……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技之籠師陶師織師皮革理髮師:……以卑語對貴技之印契師數師書師……以貴語對卑技……以貴語對貴技……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病者患癩者膨病者患肺癲癇者……以卑語對貴病之蜜便病者言……以貴語對卑病者……以貴語對貴病者……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相之極長者極短者極黑者極白者……以卑語對貴相之非極長非極短非極黑非極白者……以貴語對卑相……以貴語對貴相……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欲之貪癡所纏縛者……以卑語對貴欲之離貪者離瞋者離癡者……以貴語對卑欲……以貴語對貴欲……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犯之波羅夷犯戒者僧殘犯戒偷蘭遮犯戒者波逸提犯戒者波羅提提舍尼犯戒者突吉羅犯戒者惡說犯戒者……以卑語對貴犯預流者……以貴語對卑犯者……以貴語對貴犯者……波逸提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下之駱駝驢馬墮地獄人:「汝是駱駝……汝是墮地獄人汝無善趣惡趣在等汝。」語波逸提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高貴之賢者有能者多聞者說法者:「汝是駱駝……惡趣在等汝。」語語波逸提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卑下之駱駝……墮地獄人:「汝是賢者汝是有能者汝是智者汝是多聞者汝是說法者汝無惡趣善趣在等汝。」語波逸提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以貴語對高貴之賢者……:「……等汝。」語語波逸提

(三)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於此有多數之旃陀羅竹師獵師車師除糞師。」語語惡作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如是言:「此有多數之剎帝利婆羅門。」語語惡作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此有多數之阿蛙康那加蛙康那加單尼達加沙義達加庫拉蛙達加……佛護法護僧護……庫奢耶婆拉多蛙奢……瞿曇莫迦拉那伽奢耶那瓦施達……木工業者打掃業者……耕作者商賈者牧牛業者……籠師陶師織師皮革師理髮師……印契師數師書師……患癩者膨病者患肺者癲癇者……蜜便病者……極長者極短極黑者極白者……非極長者非極短者非極黑者非極白者……貪縛者瞋縛者癡縛者……離貪者離瞋者離癡者……波羅夷犯……乃至……惡說犯戒者……預流者……駱駝驢馬畜生墮地獄者彼等無善趣惡趣在等彼……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彼等無惡趣善趣在等彼。」語語惡作

(四)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此等實是旃陀羅竹師獵師車師打掃師等……乃至……實是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語語惡作

(五)

一比丘於他比丘……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我等非旃陀羅竹師獵師車師打掃師……乃至……我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我等無惡趣善趣在待我等。」語語惡作

(六)

一比丘於未受具者……使其為難之意以卑語對卑賤者言以卑語對高貴者言以高貴語對卑賤者言以高貴語對高貴之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法者:「汝是賢者汝是有能者汝是智者汝是多聞者汝是說法者汝無惡趣善趣在等汝。」語語惡作

一比丘於未受具者……使其為難之意而如是言:「此有多數之旃陀羅……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我等無惡趣善趣在待我等。」語語惡作

(七)

一比丘於他比丘無惡口侮慢之意亦無使其為難之意為嬉戲以卑語對卑賤之旃陀羅竹師獵師車師打掃師:「汝是旃陀羅……汝是打掃者。」語語惡說

一比丘於他比丘無惡口……之意為嬉戲以卑語對高貴之剎帝利婆羅門:「汝是旃陀羅……汝是除糞者。」……以貴語對卑賤……以貴語對高貴之剎帝婆羅門言:「汝是剎帝利汝是婆羅門。」語語惡說

一比丘於他比丘無惡口……之意為嬉戲以卑語對卑賤者言……乃至……以卑語對高貴者言以貴語對卑賤者言以貴語對高貴之賢者……:「……善趣在等汝。」語語惡說

一比丘於他比丘無惡口……之意為嬉戲而如是言:「此有多數之旃陀羅……我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我等無惡趣善趣在待我等。」語語惡說

(八)

一比丘於未受具者無惡口……之意為嬉戲以卑語對卑賤者言…………以卑語對高貴者言以貴語對卑賤者言以貴語對高貴之賢者……:「……善趣在等汝。」語語惡說

一比丘於未受具者無惡口……之意為嬉戲而如是言:「此有多數之旃陀……我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我等無惡趣善趣在待我等。」語語惡說

(九)

為義而說[8]為法而說為教而說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六群比丘為起諍論之諸比丘提供離間語聞此語為破此而語彼聞彼語為破彼而語此於是未起之諍事生起已起之諍事增大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為起諍論……提供離間語…………生起……增大。」於是彼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汝等實為起諍論……〔乃至〕……增大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為起諍論……〔乃至〕……增大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信者令增長……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以語令比丘離間者波逸提。」

(一)

離間語者依二事有離間語即為得愛好或為使離叛

由十事提供離間語即從種行業職技欲結犯過

種者有二種卑種與貴種卑種者旃陀羅種竹師種獵師種車師種除糞者種此等名為卑種貴種者剎帝利種婆羅門種此等名為貴種……乃至……。惡罵者有二罵卑罵與貴罵卑罵者:「汝是駱駝……或以男女根名呼之。」此等名為卑罵貴罵者:「汝是賢者……善趣在等汝。」此等名為貴

(二)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他比丘離間語:「某比丘言汝是旃陀羅竹師獵師車師除糞師。」如是語者語語波逸提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他比丘離間語:「某比丘言汝是剎帝利婆羅門。」如是語者……「某比丘言汝是阿蛙康那加奢蛙康那加單尼達加沙義達加庫拉蛙達加。」如是語者……「某比丘言汝是駱駝驢馬畜生墮地獄人汝無善趣惡趣在等汝。」如是語……「某比丘言汝是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汝無惡趣善趣在等汝。」如是語者語語波逸提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他比丘離間語:「某比丘言:『此有多數之旃陀羅竹師獵師車師除糞師。』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語語惡作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某比丘言:『此有多數之剎帝利婆羅門。』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某比丘言:『此有多數之賢者有能者多聞者說法者彼等無惡趣善趣在待彼等。』彼非言他乃言汝也。」是語者語語惡作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某比丘言:『實旃陀羅竹師獵師除糞師等人。』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某比丘言:『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等人。』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語語惡作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某比丘言:『我等非旃陀羅……』……」……:「某比丘言:『我等非賢者有能者智者多聞者說法者我等無惡善趣在待我等。』彼非言他乃言汝也。」如是語者語語惡作

(三)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他比丘離間語者語語波逸提

比丘聞一比丘之語提供未受具戒者離間語者惡作比丘聞一未受具戒者之提供比丘離間語者惡作比丘聞一未受具戒者之語提供他未受具戒者離間語者惡作

(四)

非為得愛好非欲離叛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六群比丘令優婆塞逐句同誦法〕。因此優婆塞不尊敬比丘不隨順不互相敬禮而住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令優婆塞逐句同誦法語耶因此優婆塞……而住。」於是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令優婆塞逐句同誦法語於是優婆塞……而住耶?」「實然世尊!」佛世尊予以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令優婆塞逐句同誦法語於是優婆塞……而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增長……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令未受具戒者逐句同誦法者波逸提。」

(一)

任何無論何者亦……乃至……。

比丘,……乃至……即此所謂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外其他名為未受具戒者

[9] 隨句 隨字 隨味

句者共始共終也隨句者別始而共終也隨字者如言色是無常也」,而止隨味者色是無常也」,即出其音聲受是無常也」。隨句隨字隨味皆是名為逐句之法

a 同誦依句而誦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而誦者字字波逸提

a'佛所說聲聞所說仙人所說天人所說而具義具法者

(二)

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誦法者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而逐句誦法者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誦法者波逸提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不犯也

(三)

未受具戒者共受學時共修習時通達大部分之讀誦經偈[10]者(於彼落誦一偈時)止之而教如是誦時,〔於大眾中高聲讀誦時畏怯而停頓時催促而同誦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

爾時佛世尊在阿羅毗邑阿伽羅婆塔廟諸優婆塞為聽說法而至僧園法終長老各歸精舍一少年比丘與優婆塞共臥於講堂因失正念無意而裸形且作寢言及鼻鼾聲諸優婆塞譏嫌非難:「何以大德失正念無意而裸形且作寢言及鼻鼾聲而臥耶?」諸比丘聞彼等優婆塞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亦譏嫌非:「何以諸比丘與未受具戒者同宿耶?」於是彼等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比丘等實與未受具戒者同宿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與未受具戒者同宿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與未受具戒者同宿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世尊在阿羅毗邑隨意住隨後向憍賞彌出發遊行漸漸行至憍賞彌尊即住憍賞彌之婆耆羅園諸比丘言尊者羅睺羅:「羅睺羅世尊制不與未受具戒者同宿之學處羅睺羅汝自備牀。」尊者羅睺羅不得牀而宿廁中世尊夜曉起牀如廁作謦欬之聲羅睺羅亦作謦欬之聲。「誰耶?」「世尊羅睺羅也。」「羅睺羅汝何故坐此耶?」爾時尊者羅睺羅以此事白世尊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與未受具戒者同宿二夜三夜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與未受具戒者同宿〕,過二夜三夜若宿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除比丘以外未受具戒者」。

a 同一處

宿處全覆處[11]全障處大部分覆處大部分障處

a'過二夜三夜二夜三夜以上也

若宿者」,於第四日天方曉在未受具戒者之臥處比丘臥之者波逸提比丘之臥處未受具戒者臥之者比丘亦波逸提或兩者共臥者波逸提起而再三臥之者,〔波逸提

(二)

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同宿過二夜三夜者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而同宿過二夜三夜者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同宿過二夜三夜者波逸提於半覆半障處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者犯也

(三)

宿二三夜宿二三夜以下宿二夜而於三夜天方曉前離去而再宿者不犯也於全有覆全無障處於全有障全無覆處於大部分有覆大部分無障處宿者不犯也於未受具戒者之臥處而比丘坐之於比丘之臥處而未受具戒者坐之不犯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

爾時佛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阿那律正往舍衛城於傍晚抵達拘薩羅國一村里其時該村里有一女人設有福德舍具壽阿那律往女人處而言曰:「大姊汝若無何不可我擬於福德舍中宿一夜。」「大德請宿。」其他旅人亦來彼女人處而作是言:「大姊汝若允我等亦擬於福德舍中宿一夜。」「彼沙門先來若彼聽許可宿。」於是旅人等往具壽阿那律處而作是言:「師若允我等擬於福德舍中宿一夜。」「賢者可宿。」

爾時彼女人見具壽阿那律忽生染心於是彼女人至阿那律處而作是言大德尊者因此等人來雜亂不得安樂而宿我為大德於我舍內另設牀。」具壽阿那律默然許諾彼女人為阿那律於舍內設牀已而自粉飾塗香至具壽阿那律處而作是言:「大德尊師端正美麗我亦端正美麗大德我願作尊師之婦。」如是言時具壽阿那律默然不語二次……乃至……三次彼女人向具壽阿那律作是言:「大德尊師端正美麗我亦端正美麗大德請尊師以我之一切為汝所有。」三次具壽阿那律皆默然不理彼女人脫衣行步於具壽阿那律前或立或坐或仰臥其時阿那律垂目不視彼女人亦默然不語爾時彼女人自語異哉奇哉眾人以百千金饋我而此沙門由我自求之却不欲接受我之一切為己所有。」即著衣低頭於具壽阿那律之足下對具壽言:「大德我被罪過所制而如是隨心狂愚隨心癡冥隨心不善大德為防護將來之罪願納受我罪懺悔〕。」「汝實被罪過所制伏而如是隨心狂愚隨心癡冥隨心不善汝以罪認罪故我納受汝如法之懺悔若有以罪認罪為防護將來之罪而如法懺悔者實於聖者之律為增長之事也。」

彼女人於其夜過後親手供奉具壽阿那律硬軟美味之食令飽滿於具壽阿那律食已放下鉢時行敬禮而於一面坐彼女於一面坐已具壽阿那律說法開示教誡令彼女歡喜踊躍受阿那律說法教誡而歡喜踊躍之彼女人對具壽阿那律:「殊勝哉大德殊勝哉大德譬如令倒者起令覆者現為迷者指示道路亦如於闇中揭舉燈火,『令諸具眼者見眾物』。如是尊師阿那律以種種方便說法開大德我今歸依彼世尊歸依法歸依比丘僧尊師請自今以後至命終受我為歸依三寶之優婆夷。」

於是具壽阿那律至舍衛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以具壽阿那律與女人同宿耶?」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阿那律汝實與女人同宿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阿那律汝何以與女人同宿耶阿那律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與女人同宿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女人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初生之女亦云人女〕,何況長大者

同一處

宿〕」全覆處全障處大部分覆處大部分障處

〔……〕宿於日沒時在女人之臥處比丘臥之者波逸提在比丘之臥處女人臥之者波逸提或兩者同臥波逸提起而再三臥之者,〔波逸

(二)

於女人有女人想而同宿者波逸提於女人有疑想而同宿者波逸提女人有非女人想而同宿者波逸提於半覆半障處者突吉羅與夜叉女或餓鬼或黃門女或畜生女同宿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於全有覆全無障處於全有障全無覆處大部分有覆大部分無障處於女人臥處比丘坐之於比丘臥處女人坐之兩者同坐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波逸提 七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具壽優陀夷於舍衛城往來於眾多檀越家具壽優陀夷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至一施主家其時姑坐於屋之入口媳婦坐於內室入口具壽優陀夷走近姑處近姑耳說法其時媳婦作如是:「彼沙門是姑之所愛者乎或說謗言耶?」具壽優陀夷私與姑說法已又至媳婦處近彼耳說法其時姑作如是念:「彼沙門是媳之所愛者乎或說謗言耶?」具壽優陀夷與媳婦說法已離去

姑言媳婦曰:「彼沙門與汝說何語耶?」「彼與我說法為母說何語耶?」「於我亦說法也。」彼女等譏嫌非難:「何以尊者優陀夷秘密說法耶實應光明公開說法。」諸比丘聞彼女人等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以具壽優陀夷為女人說法耶?」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優陀夷汝實為女人說法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為女人說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為女人說法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優婆夷等見諸比丘而作是言:「請諸比丘說法。」「為女人說法者非如法也。」「諸尊師請以五六言說法由此則可得知法。」「為女人說法非如法。」畏慎而不說優婆夷等譏嫌非難:「何以諸尊師被我等請而不說法?」諸比丘聞彼等優婆夷等之譏嫌非難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以五六語為女人說法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以五六語以上為女人說法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六群比丘以世尊聽許以五六語為女人說法」,即令無智之男人陪席對女人說法五六語以上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令無智之男人陪席對女人以五六語以上說法耶?」於是彼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諸比丘實令無智之……說法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為何令無智之……說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女人以過五六語說法者除有智之男人陪席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女人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語惡語非粗語者

過五六語六語以上

a'〕」依句說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說者字字波逸提

佛所說聲聞所說仙人所說天人所說而具義具法者

a 除有智之男人外有智之男人除外。「有智之男人得知善語惡語粗語非粗語者

(二)

於女人有女人想而以過五六語說法者除有智之男人陪席外者逸提於女人有疑想……除有智之男人外波逸提於女人有非女人想……除有智之男人外波逸提對夜叉女或餓鬼女或黃門或畜生女之有人體者除有智之男人外以過五六語說法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與有智之男人以五六語說法以五六語以下說法立而再坐說法於女人立而再坐說法對其他女人說法又問依問而說法為他人說法而女人聞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

(一)

爾時[12]佛世尊在毘舍離大林之重閣講堂其時眾多相識親友比丘等於婆裘河畔結夏安居跋耆地方飢饉難以生活以致白骨狼籍穀物因病菌葉莖乾枯如箸依賴殘食生存非易其時彼諸比丘曰:「今跋耆飢饉難以生活……我等由何方便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亦無飲食之苦耶?」部分比丘作如是言:「我等為諸居士作事於是彼等當想施與我等如是我等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或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何用為諸居士作事我等為諸居士作使者然彼等當想施與我等於是我等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或有部份比丘作如是言:「何用為諸居士作事為諸居士作使者我等對諸居士互相讚歎上人法:『其比丘是得初禪者其比丘是得第二禪者其比丘是得第三禪者其比丘是得第四禪者其比丘是得預流果其比丘是得一來果其比丘是得不還果其比丘是得阿羅漢果其比丘是得三智其比丘是得六神通。』於是彼等當想施與我等如是我等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於諸居士互相讚歎上人法乃最勝之〕。」於是彼諸比丘於諸居士前互相讚歎上人法:「其比丘是得初禪者……乃至……其比丘是得六神通。」

其諸人以為:〕「我等實有善利我等實有功德如是諸比丘為我等入安如是之諸比丘是持戒者是善法行者未曾有如是之比丘為我等入安居。」於是彼等不自食其噉食不供父母不與子女不與家婢不與友人不與同族親戚而將其食物施與諸比丘彼等不自食嚼食味食飲物不供父母與子女不與家婢不與友人不與同族親戚而將其食物施與諸比丘如是諸比丘有美貌諸根肥大容貌光澤充滿喜悅

(二)

安居竟往見世尊乃諸比丘之常法諸比丘安居三月竟收攝坐臥持衣鉢往毘舍離漸行至毘舍離重閣講堂至世尊處至已教禮世尊而坐一其時在毘舍離安居竟之比丘等因飢渴所迫形體枯瘦容貌憔悴筋脈悉婆裘河邊之諸比丘有美貌諸根肥大容貌光澤充滿喜悅與客比丘相互親切致意乃諸佛之常法其時世尊問婆裘河邊之諸比丘曰:「諸比丘事堪忍否足食否和合一致無鬥諍而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耶?」「我等諸事堪忍而足食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如來知而問亦知而不問知時而問亦知時而不問如來有義利而問無義利而不問無義利之事於如來則如敗壞之橋梁以此二因緣故佛世尊問諸比丘為說法或欲為聲聞弟子制戒其時世尊如是問婆裘河邊之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如何和合一致無鬥諍安穩度過雨安居無飲食之苦耶?」於是諸比丘以是因緣白世尊。〔世尊曰:〕「諸比丘汝等實有言上人法?」「實有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汝等何以為口腹故於諸居士前互相讚歎上人法耶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未受具戒者若說有上人法即使真實亦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除比丘比丘尼以外名未受具戒者

上人法言禪那解脫三昧正受智見道修證果離惡心離樂靜。「禪那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解脫空解脫無相解脫無願解脫。「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正受空正受無相正受無願正受。「智見三明。「道修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證果證預流果證一來果證不還果證阿羅漢果離惡離貪離瞋離癡。「心離蓋心由貪離蓋由瞋離蓋由癡離蓋樂靜依初禪樂靜依二禪樂靜依三禪樂靜依四禪樂靜

(二)

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已得初禪」,波逸提。「若說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初禪已得……「我是初禪之得者」……「我是初禪之自在者」……初禪由我證得」,波逸。「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已得二禪三禪四禪我得我已得是四禪之得者自在者四禪由我證得」,波逸提

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空解脫無相解脫無願解脫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我得我已得我是無願三昧之得者自在者無願三昧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空正受無相正受無願正受我得我已得我是無願正受之得者自在者無願正受由我證得。」波逸。「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三明……我是三明之得者……」,波逸提……乃至……。「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我是四神足之得者……」,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五根……我是五力之得者自在者五力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七覺支……我是七覺支之得者……」,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八聖道……我是八聖道之得者……」,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我是阿羅漢果之得者……」,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已捨貪我已捨瞋我已捨癡已除已脫已斷已離已棄」,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心由貪離蓋我心……我心由癡離蓋」,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於靜處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於靜處我乃四禪之得者……」,波逸提

(三)

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與二禪……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與三禪……初禪與四禪……」,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與空解脫無相解脫無願解脫空三無相三昧無願三昧……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與空正受無相正受無願正受……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與三明……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與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由我證得」,波逸提。「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與五根五力……由我證得」,波逸提。「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與七覺支八聖道預流果一來果不還阿羅漢果……由我證得」,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我得我已得……乃至……我已捨貪我已捨瞋我已捨癡……已棄」,波逸提。「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我得……乃至……由我證得我心由貪……我心由瞋……我心由癡離蓋」,波逸提

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二禪與三禪二禪與四禪……我心由癡離蓋」,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二禪與初禪……由我證得」,波逸提……。

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心由癡離蓋又得初禪二禪三禪……由我證得」,波逸提……乃至……。「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心由貪離蓋我心由瞋離蓋」,波逸提。「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我得初禪三禪四禪空解脫無相解脫無願解脫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空正受無相正受無願正受三明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覺支八聖道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我得我已得我已捨貪我已捨瞋我已捨癡已除已脫已斷已離已棄由貪……由瞋……我心由癡離蓋」,波逸提

(四)

若說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初禪而言我得二禪」,對方理解者波逸提不理解者突吉羅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初禪而言我得三禪……四禪……空解脫……我心由癡離蓋」,對方理解者波逸提不理解者吉羅

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二禪而言「……乃至……我心由癡離蓋」……我得初禪」,對方理解者……突吉羅

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心由癡離蓋而言我得初禪」……我心由瞋離」,對方理解者……突吉羅

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乃至……我心由瞋離而言我心由癡離蓋對方理解者……突吉羅。……乃至……。對未受具戒者欲言我得二禪與三禪……我心由癡離蓋而言我得初禪」……突吉羅

(五)

對未受具戒者住汝精舍之比丘得初禪已得其比丘是初禪之得者自在者由彼比丘證初禪」,突吉羅對未受具戒者住汝精舍之比丘得二禪三禪四禪空解脫……得阿羅漢果已得……乃至……其比丘已捨貪……乃至……已捨瞋……乃至……已捨癡……乃至……已棄彼比丘之心由貪……由瞋……由癡離蓋」,突吉羅對未受具戒者住汝精舍之彼比丘於靜處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已得彼比丘於靜處為禪之得者自在者其比丘於靜處證得四禪」,突吉羅

對未受具戒者使用汝之精舍著用汝之衣食汝之施食受用汝之坐臥受用汝之病資具藥物……已使用汝之精舍已著用汝之衣已食汝之施食使用汝之坐臥具已受用汝之病資具藥物……由汝與精舍與衣與食與房舍與病資具藥物彼比丘於靜處得第四禪……第四禪由彼比丘於靜處證得者」,突吉羅

(六)

於受具戒者處實有而語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與六群比丘鬥諍不和彼犯故出精之罪對其罪乞求眾僧處以別住僧給予別住舍衛城中一群人有僧眾食彼別住比丘坐於食堂之最下座六群比丘如是言諸優婆塞曰:「汝等所敬信親近之具壽跋難陀釋子實以受信施之手行泄精彼犯故出精之罪對此乞求眾僧處以別住僧已處以別住彼別住而坐於最下座。」

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以比丘之粗罪語未受具戒者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以比丘之粗罪語未受具戒者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比丘之…………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以比丘之粗罪語未受具戒者除比丘僧認許外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比丘之他比丘之……。

粗罪四波羅夷及十三僧殘

a 語女人或男子或居士或出家者也

a'未受具戒除比丘比丘尼外其餘名之

除比丘僧認許外比丘僧認許者除外

僧之認許有罪限定而住不限定僧之認許有住限定而罪不限定僧之認許有罪限定住限定僧之認許有罪不限定住不限定罪限定者即罪被指定得語其罪住限定者住被指定只得語於其住又罪限定住限定者罪被指定住亦被指定只得語其罪於其住罪不限定住不限定者罪不被指定住亦不被指定罪被限定時除所指定之罪而語關於其他之罪者波逸提住被限定時除所限定之住外而語關於其他之住者波逸提罪被限定又住被限定時除所指定之罪外除所指定之住外而語關於其他之罪其他之住者波逸提罪不限住不限定時者不犯也

(二)

於粗罪有粗罪想對未受具戒者語者除比丘僧認許外波逸提於粗罪有疑想〔……乃至……〕,波逸提於粗罪有非粗罪想〔……乃至……〕,波逸提語非粗罪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語粗罪或非粗罪之小罪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粗罪想而語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非粗罪想者不犯也

(三)

言事而非言罪言罪而非言事比丘僧認許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〇

爾時佛世尊在阿羅毘邑阿伽羅婆塔廟其時阿羅毘邑之諸比丘為修治講堂而自掘地又令掘諸人譏嫌非難:「何以沙門釋子自掘地又令掘耶沙門釋子傷一根之命。」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阿羅毘邑之諸比丘自掘地又令掘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自掘地又令掘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汝等何以自掘地又令掘耶愚人諸人於地謂有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自掘地或令掘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有二種地生地與不生地言生地者純壤純土少有砂石瓦礫部份為土壤非燒土亦言生地又土壤之積聚而瀑雨[13]四月以上亦言生地生地者言純石純砂純瓦純礫土壤少而砂石瓦礫多燒土亦言不生地土壤之積聚瀑雨四月以下亦言不生地

〔……〕自掘者波逸提。「令掘命他掘者波逸提命令一次而屢屢掘者,〔波逸提

(二)

於地有地想而掘之或令掘破壞或使破壞取或令取者波逸提於地有疑想而掘或……令取者突吉羅於地有非地想而掘或……令取者不犯也於非地有地想者突吉羅於非地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地有非地想者不犯也

(三)

:「知此與此運此欲此以此作淨!」不犯也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一妄語品———

攝頌

妄語離間  
宿之二種
除有智者外  
實有粗罪

波逸提 一一

爾時佛世尊住阿羅毘邑阿伽羅婆塔廟其時阿羅毘邑之諸比丘為修治講堂而伐樹又令伐阿羅毘邑一比丘伐樹住其樹之女樹神向比丘言:「大德勿為欲作己之住處而伐我住處。」彼比丘不肯而仍伐之打小女樹神之腕彼女樹神作是念:「我今當奪比丘命。」女樹神又念:「我今若奪比丘命是我不正應以此事告世尊。」於是女樹神至世尊處至已以此事白世尊。「善哉女樹神善哉女樹神汝不奪比丘命女樹神汝今日若奪彼比丘命汝將多生受惡報女樹神汝往某處有樹往彼處矣!」

諸人譏嫌非難:「何以沙門釋子伐樹又令伐耶沙門釋子傷一根之命。」諸比丘聞諸人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阿羅毘邑之諸比丘伐樹又令伐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伐樹又令伐耶?」「實然世尊!」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伐樹又令伐耶愚人諸人於樹謂有情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伐草木[14]波逸提。」

(一)

草木有五類種生即根種莖種節種枝種種子種共五種根種者鬱根蘘荷宇奢宇奢陀阿提義沙黑藜蘆優西羅巴達母達伽等及其他以根栽植者名為根種莖種者菩提樹榕樹比拉伽樹憂曇鉢羅樹加奢加樹加美達那樹等及其他以莖栽植者名為莖種節種者甘蔗及其他以節栽植者名為節種枝種者阿就伽巴膩奢伽比利益拉等其他切枝栽植者名為枝種種子種者七穀七菜等及其他以種子栽植者為種子種

(二)

於種有種想而伐或令伐壞或令壞煮或令煮者波逸提於種有疑想而伐或……煮者突吉羅於種有非種想而伐或……煮者不犯也於非種有種想者突吉羅於非種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種有非種想者不犯也

(三)

:「知此與此運此欲此作淨!」不犯也非故意者無念無知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二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其時具壽闡陀行非法於僧中被糾問罪而異語遁辭:「誰有罪有何罪於何而有罪何故而有罪汝等對誰言等言何耶?」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闡陀於僧中被糾問罪而異語遁:『……汝等言何耶?』?」……乃至……「闡陀汝實於僧中被糾問罪而異語遁辭:『……乃至……汝等言何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於僧中……『……汝等言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宜與闡陀比丘作異語罪諸比丘應如是與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此闡陀比丘於僧中被糾問罪而異語遁辭若僧時機可者僧與闡陀比丘作異語罪。』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此闡陀……遁辭僧與闡陀比丘作異語罪諸大德中與闡陀比丘作異語罪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

僧與闡陀比丘作異語罪竟僧已忍……如是知解。』」

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具壽闡陀說難教養……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若作異語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具壽闡陀於僧中被糾問罪,〔:〕「作異語遁辭者當得罪。」而默然以惱僧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闡陀於僧中被糾問罪而默然以惱僧耶?」乃至……「闡陀汝實於僧中受糾問罪而默然以惱僧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於僧中……以惱僧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僧宜與闡陀比丘惱他之罪諸比丘如是……〔與上一章同。『作異語換為惱他』,『作異語遁辭換為然以惱僧』〕……誦此學處——

作異語並惱他者波逸提。」

(一)

作異語於僧中就事或就罪受問不欲述之不欲除之作異語遁辭:「誰有罪有何罪於何而有罪何故而有罪汝等對誰言汝等言何?」此名作異語」。

惱他於僧中就事或就罪受問不欲述之不欲除之而默然以惱僧此名惱他」。

又未能與異語罪[15]於僧中就事或就罪受問不欲述之不欲除之作異語遁辭:「……言耶?」突吉羅未能與惱他之罪時於僧中就事或……不欲除之默然以惱僧者突吉羅與異語之罪……言耶波逸提與惱他之罪……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作異語以惱他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而作異語以惱他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作異語以惱他者波逸提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不知而問患病而不言可能令僧起口論或紛爭或鬥諍諍論而不言可能有破僧或令僧不和合而不言非法或依別眾或不宜羯磨者作羯磨而不言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三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具壽沓婆摩羅子為僧分房舍及食慈比丘地比丘是新入者以少德故彼等得僧中之惡房惡食彼非難具壽沓婆摩羅子比丘:「具壽沓婆摩羅子隨其所欲分配房舍又隨其所欲指定請食。」比丘中少欲者……譏嫌:「何以慈比丘地比丘譏嫌具壽沓婆摩羅子比丘耶?」……乃至……「比丘等汝等實譏嫌具壽沓婆摩羅子比丘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譏嫌具壽沓婆摩羅子比丘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譏嫌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慈比丘地比丘因世尊禁止譏嫌,〔心念當令諸比丘皆聞此事即於諸比丘之附近罵具壽沓婆摩羅子:「具壽沓婆摩羅子隨其所欲分配房舍又隨其所欲指定請食。」諸比丘中……〔與上一章同。「譏嫌換為」〕……「……誦此學處——

譏嫌或罵僧之知事波逸提。」

(一)

譏嫌由僧所選定之受具戒者即分房舍者或指定請食者分粥者或分果者或分噉食者或分雜細物者欲令羞恥或欲令得不名譽欲令困惑,〔如此譏嫌或罵受具戒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嫌罵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而嫌罵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嫌罵者波逸提譏嫌或罵未受具戒者突吉非由僧眾所選定之受具戒者為分房舍者或……欲困惑之或譏嫌或罵受具戒者或未受具戒者突吉羅由僧眾選定或不選定未受具戒者為分房舍者……困惑或譏嫌或罵受具戒者或未受具戒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譏嫌事實上依愛依瞋依癡依怖而為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犯也

波逸提 一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比丘寒時鋪臥具於露地以浴日光人告以食時不收臥具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臥具遂雨所浸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諸比丘鋪臥具於露地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以致臥具為雨所浸耶?」如是諸比丘……乃至…………乃至……「比丘比丘等實於露地……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將僧伽之臥牀椅子臥褥或坐褥鋪於露地或使鋪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爾時諸比丘住於露地因食時收置臥具世尊見比丘等為食時收置臥具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八個月不降雨時於布帳內或樹下之烏或鷹不排便處聽許鋪置臥具。」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僧伽之,……施與僧團之物

臥牀有四種臥牀即波摩遮羅伽腳文蹄腳句利羅腳阿遏遮腳[16]

椅子有四種椅子即波摩遮羅伽腳文蹄腳句利羅腳阿遏遮腳

臥褥有五種臥褥即毛臥褥布臥褥樹皮臥褥草臥褥樹葉臥褥

坐褥有樹皮製優西羅或文若草或燈心草等所製其內包裝他物

由己鋪

使鋪使他人鋪之使未受具戒者鋪而不收〕,為己之罪使受具戒者鋪者之罪

出時不收」,己不收

不令收不使他人收

不託人而離去不託付比丘或沙彌或淨人行至超過常人擲石所及之處者波逸提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鋪於露地或使鋪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疑想……乃至……於僧伽物有私物想鋪於露地……去者波逸提治彌利加布外套地毯獸皮足拭板座等鋪於露地……離去者突吉羅於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私物想若為他人之私物者突吉羅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收而離去令收而離去託他而離去曝曬而離去有障難時災禍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五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十七群比丘結黨彼等住時共住往時同往彼等或於精舍中鋪臥具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以致坐臥具為蟻所嚙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十七群比丘於精舍中鋪臥具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以致坐臥具為蟻所嚙耶?」如是諸比丘…………乃至……「諸比丘十七群比丘實於精舍中……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所嚙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於精舍中……所嚙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僧伽之精舍中鋪敷臥具或令鋪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僧伽之精舍為僧伽而設施者

臥具臥褥治彌利加布外套地毯獸皮尼師壇(nisīdana 坐具)毛氈葉座

自鋪。「令鋪使他人鋪

出時不收己不收。「不令收不令他人收

不託人而離去不託比丘或沙彌或淨人有籬之僧園若出籬者波逸提無籬之僧園者,〔行至超過擲石所及處者波逸提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鋪臥具或令人鋪出時不收不令收又不託人而離去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疑想鋪臥具……離去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私物想鋪臥具……離去者波逸提

於精舍之擲石所及以內或集會堂或布帳內或樹下鋪臥具……離去者吉羅將牀或椅子於精舍或精舍擲石所及以內或布帳內或樹下鋪或令鋪之……離去者突吉羅於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私物想若為他人之私物者突吉羅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收而離去令收而離去託他而離去有障難時速歸即止其行令人以託之、〔有障難時災禍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六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阻撓長老比丘好牀長老比丘後取而逐出彼等其時六群比丘言:「我等以何方便於此入安居?」如是六群比丘擠進長老比丘中展設牀座言:「感不舒暢者出去!」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擠進長老比丘中展設牀座耶?」如是彼諸比丘…………乃至……「諸比丘汝等實於長老……展設……?」「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於長老……展設……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僧伽之精舍中知而擠進先來比丘之間展設牀座不舒暢者出去』,非有他義而作是理由者波逸提。」

(一)

任何,……乃至……。

僧伽之精舍為僧伽所設施者

知是長老知是病者知為僧伽所設施之僧物〕。

擠進〔……〕擠入其中

展設牀座以牀或椅子排設於入口或近出口處者突吉羅。〔於其上臥者波逸提

非有他義而作是理由無其他任何理由闖入其間展設牀座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闖入而展設牀座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疑想入而展設牀座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私物想闖入而展設牀座者波逸提於牀椅子入口出口之近處以外展設牀座者突吉羅坐臥其上者突吉羅於精舍之近處或集會堂或布帳內或樹下或露地以展設牀座或令人展設者突吉坐臥其上者突吉羅於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於私物有私物想若為他人私物者突吉羅為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三)

染病而入畏寒熱之苦而入災禍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七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十七群比丘言:「我等欲於此安。」而於附近修築大精舍六群比丘見十七群比丘修築精舍而作是言:「七群比丘在修築精舍往逐彼等。」一人言曰:「稍等,〔彼等正在修俟修築已往逐。」如是,〔修築已,〕六群比丘言十七群比丘:「出去此精舍乃屬我等。」「何不先行告知我等當修其他精舍。」「此非僧伽之精舍耶?」是僧伽之精舍。」「出去此精舍乃屬我等。」「此大精舍也汝等可住我等亦可住也。」「汝等出去此精舍乃屬我等。」瞋怒不喜彼等強行拖出彼等被拖而哭叫諸比丘如是曰:「汝等何故哭叫耶?」「此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將我等拖出僧伽之精舍。」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從僧伽之精舍拖出比丘耶?」如是諸比丘…………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瞋……拖出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瞋……拖出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瞋怒不喜從僧伽之精舍將比丘拖出或令拖出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 瞋怒不喜激動不滿之態

僧伽之精舍為僧伽所設施者

a'將比丘將其他之比丘

拖出於房內捉而拖出門口者波逸提於門口捉而向外拖出者波逸一拖而越過多室者,〔波逸提:「拖出!」而命令他者突吉羅令拖一室而過多室之門者,〔波逸提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瞋怒不喜而拖出或令拖出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疑想……令拖出者波逸提於僧伽物有私物想……令拖出者波逸提

拖出彼之資具或令拖出者突吉羅拖出或令拖出精舍附近或集會堂或布帳內或樹下或露地者突吉羅。〔由彼處拖出彼等之資具者突吉羅將未受具戒者從精舍或精舍附近……或露地拖出或令拖出者突吉羅將彼等之資具拖出或令拖出者突吉羅

於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私物想者若為他人私物者突吉羅為己私物者不犯也

拖出或令拖出犯戒者將彼之資具〔……將癡狂者〔……彼之資具〔……〕,將鬥諍者諍亂者諍論者論議者使僧伽起紛爭者〔……〕、將彼之資具〔……〕,門弟或弟子之不如法行〔……〕、將彼之資具拖出或令拖出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八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二比丘於僧伽精舍一住樓上一住樓下樓上比丘強坐於脫腳牀牀腳穿過天花板〕,傷及樓下比丘頭彼比丘呼痛諸比丘走近彼比丘言:「汝何故呼痛耶?」彼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強坐於僧伽精舍之脫腳牀耶?」如是諸比…………乃至……「比丘汝實強坐於僧伽……?」「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強坐於僧伽……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在僧伽之精舍中於樓上之脫脚牀[17]或脫脚椅坐或臥者[18]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僧伽之精舍為僧伽所設施者

樓上常人之頭不至天花板〕。

脫腳牀腳套上而已

脫腳椅腳套上而已

若坐者波逸提

或臥若臥者波逸提

(二)

於僧伽物有僧伽物想於樓上或坐或臥於脫腳牀或脫腳椅者波逸提僧伽物有疑想……乃至……於僧伽物有私物想……或臥者波逸提於私物有僧伽物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私物有私物想若為他人私物者突吉羅為己之私物者不犯也

非在樓上時觸及頭頂處樓下不使用時牀板重疊時、〔有拴緊時立於其處以手捉之或倚靠時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一九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其時具壽闡陀之施主大臣為闡陀作精舍然而具壽闡陀將已建成之精舍使人再三修葺塗飾,〔重壓而使精舍倒塌壽闡陀為集草木而踐壞一婆羅門之麥田於是婆羅門譏嫌非難:「諸大德何以踐壞我麥田耶?」諸比丘聞婆羅門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闡陀將建成之精舍再三修葺塗飾因重壓而使精舍倒塌耶?」如是彼諸比丘…………乃至……「闡陀汝實將建成……倒塌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愚人汝何以將建成……倒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比丘作大精舍時限於留門窗處為定置橫木[19]為裝置窗牖,〔住於無作物處之比丘,〕得指示覆二三重若過此指示者雖住於無作物處之比丘亦波逸提。」

(一)

a'自作或令他人作

大精舍有施主之精舍

精舍有內部塗飾有外面塗飾或有內外皆塗飾

a 限於留門窗處,〔門窗之橫木周圍二肘半

為定置橫木為定置門戶

為裝置窗牖通風設備塗白色黑色或赤色可飾華鬘草鬘摩竭魚牙或柵欄[20]

住於無作物處之比丘得指示覆二三重作物乃指七穀七菜也住於作物處之比丘指示者突吉羅縱覆[21]時可指示二覆令三覆必離去橫覆時可指示二覆令第三覆必離去

若過此指示者雖住無作物處之比丘」,覆瓦時一瓦一波逸提覆石時石一波逸提覆粘土時一土塊一波逸提覆草時一束草一波逸提覆樹葉時一葉一波逸提

(二)

於覆二三重以上有過想而指示者波逸提於覆二三重以上有疑想而指示者波逸提於覆二三重以上有以下想而指示者波逸提於覆二三重以下有過想者突吉羅於覆二三重以下而有疑想者突吉羅於覆二三重以下而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覆二三重覆二三重以下於山窟於石房於草房為他人而作以己之財而作除己之住屋外凡公眾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〇

爾時佛世尊在阿羅毘邑阿伽羅婆塔廟其時阿羅毘邑之諸比丘修葺房屋知而將有蟲水澆於草土或令澆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阿羅毘邑之諸比丘知水中有蟲……又令澆耶?」於是彼諸比丘…………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知而將有蟲水……又令澆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知而將有蟲水……又令澆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而將有蟲水澆於草或土上或使澆之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知而自知或由他人告知

若自澆者波逸提

使澆令他澆亦波逸提被命令一次而屢屢澆者,〔波逸提

(二)

於有蟲水而有有蟲水想澆於草上或令澆者波逸提於有蟲水而有疑想……令澆之突吉羅於有蟲水而有無蟲水想者……澆之者不犯也於無蟲水而有有蟲水想者突吉羅於無蟲水而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無蟲水而有無蟲水想者不犯也

(三)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二草木品———

攝頌

草木與異語  
譏嫌並出時
彼之二戒者  
先來及拖出
脫腳牀坐臥  
門窗有蟲水

波逸提 二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長老比丘教誡諸比丘尼得受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六群比丘作此思惟:「今諸長老比丘教誡諸比丘尼得衣服……藥物然則我等亦以此教誡諸比丘尼。」於是群比丘至諸比丘尼前而作是言:「諸姊請至我等處我等亦教誡之。」於是比丘尼至六群比丘處禮彼等而坐一面六群比丘甚少為諸比丘尼說法說俗語而時過:「諸姊往矣!」而令離去諸比丘尼至世尊處敬禮而立一面世尊向立於一面之比丘尼曰:「諸比丘尼教誡滿足耶?」「世尊教誡何能滿足六群諸師少說法……令離去。」世尊為諸比丘尼說法令皆歡喜踊躍諸比丘尼因世尊說法歡喜踊躍禮敬世尊右繞而去世尊以是因緣集比丘僧而問六群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實為諸比丘尼少說法……而令離去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為諸比丘尼少說法……而令離去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選任教誡比丘尼之人諸比丘應如是選任先請一比丘請已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若僧時機可者當選任某甲比丘為教誡比丘尼之人。』此是提議

大德僧請聽選任某甲比丘為教誡比丘尼之人諸大德中對於選任某甲比丘為教誡比丘尼之人忍者……請說

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大德僧請聽……請說

僧承認某甲比丘為教誡比丘尼之人已僧已忍……知解。』」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說難扶養……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不被僧伽選任而教誡比丘尼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長老比丘被選任教誡比丘尼亦得受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六群比丘則謂:「諸長老比丘被選任教誡比丘尼亦得衣服飲食臥具資具我等往界外互選任教誡比丘尼之人以教誡比丘尼。」於是群比丘往界外互選任教誡比丘尼之人以近比丘尼而作是言:「諸姊我等亦被選任來我等處受我等之教誡。」於是彼諸比丘尼……〔與前一章同〕……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選任具有八法之比丘為教誡比丘尼之人即(一)持戒者(二)依波羅提木叉之律儀攝身而住者(三)具足威儀(四)少罪亦見怖畏者(五)於學處受持學習者(六)多聞者(七)聞而憶持積集者(八)若彼諸法初善中善後善義具足被稱為純一圓滿清淨之梵行者如是彼多聞諸法憶持[22]以語積之意集注一處而觀以正見善知解之又彼能詳細通曉二部之波羅提木叉隨條文善決斷分別顯說善音聲語言為大部分比丘尼所喜愛有能力教誡比丘尼未曾犯世尊為出家著袈裟者而制之重法二十夏或二十夏以上者諸比丘具此八法之比丘聽許選任為教誡比丘尼之人。」

(一)

任何,……比丘之意

不被選任不從白四羯磨而選任

a 〔……〕教誡以八敬法教誡者波逸提以他法教誡者突吉羅教誡從一部僧受具戒者突吉羅

a'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彼被選任之比丘清掃房舍儲存飲水及用水備座牀由同伴比丘陪伴而坐諸比丘尼至此禮彼比丘然後應坐於一面其比丘當問:「諸姊[23]眾參集和合耶?」若謂:「尊師我等參集和合。」應問:「諸姊善誦八敬法耶?」若謂:「尊師善誦。」應顯說:「此是教誡。」若謂:「尊師不善誦。」應教誡之

(一)雖受具戒後經百歲之比丘尼應敬禮起迎合掌恭敬招待當日受具戒之比丘對此法恭敬尊重奉行當終生不可犯(二)比丘尼於無比丘住之院內得安居對此法……不可犯(三)每半月比丘尼從比丘僧請二種法即問布薩及受教誡對此法……不可犯(四)安居竟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自恣三事即或見或疑對此法……不可犯(五)犯敬法之比丘尼於二部僧中當行半月摩那埵對此法……不可犯(六)經二年學習六法之式叉摩那於二部僧中請求受具戒對此……不可犯(七)無論任何理由比丘尼不得罵詈誹謗比丘對此法……不可犯(八)從今以後比丘尼對比丘應閉其語路比丘對比丘尼不閉其語路對此法……可犯

若謂:「尊師我等參集和合。」而說他法者突吉羅若謂:「尊師我等不和合。」而說八敬法者突吉羅不與教誡而說他法者突吉羅

(二)

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疑想而教誡者波逸提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非法羯磨有疑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疑想而教誡者……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疑想而教誡者……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疑想而教誡者……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非法羯磨有疑想於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疑想而教誡者……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非法羯磨而有如法羯磨想於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疑想而教誡者……和合想而教誡者波逸提

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非和合比丘尼眾有和合想而教誡者……有疑想而教誡者……有和合想而教誡者突吉羅

於如法羯磨有疑想於非和合……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於非和……突吉羅

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於和合……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疑想於和合……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於和合比丘尼眾有非和合想而教誡者突吉羅……有疑想而教誡者突吉羅。……有和合想而教誡者不犯也

(三)

與讀誦與質問:「尊師請說。」而說示以問質問被質問而答為他人說時而比丘尼聞之為式叉摩那為沙彌尼說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二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長老比丘順次教誡比丘尼依順次輪至具壽周利槃特教誡比丘尼諸比丘尼如是言:「今日之教誡當不能滿足尊師周利槃特當以其一偈反復而說。」於是諸比丘尼至具壽周利槃特處禮拜而坐一面周利槃特向坐一面之諸比丘尼言:「諸姊!〔大眾和合耶?」「尊師我等大眾和合也。」「諸姊善誦八敬法耶?」「尊師我等善誦。」:「此是教誡。」以此偈反復而說

心高無放逸  
智慧學聖人
常念心寂靜  
苦惱不復存

諸比丘尼作是言:「我等豈非言今日之教誡當不能滿足尊師周利槃特以其一偈反復而說?」具壽周利槃特聞諸比丘尼之揄言於是具壽周利槃特飛翔於虛空或行或立或坐或臥於空中又放煙燃燒而消失其間並說此偈及其他佛語甚多諸比丘尼作是言:「實是希有實是未曾有如尊師周利槃特成功之教誡我等還未曾有!」具壽周利槃特教誡比丘尼至日暮:「諸姊歸去!」而令去如是諸比丘尼因城門已關閉而於城外住至翌日入城諸人譏嫌非難:「此諸比丘尼非梵行者於僧園中與比丘共宿而今入城。」諸比丘聞此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周利槃特日沒時教誡比丘尼耶?」……乃至……「周利槃特汝實日沒時教誡比丘尼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周利槃特汝何以……教誡耶周利槃特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雖被選任而若至日沒時,〔教誡比丘尼者波逸提。」

(一)

選任依白四羯磨所選任

日沒時日已落之時也

a 〔……〕教誠以八敬法或以其他之法教誡者波逸提

a'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二)

於日沒有日沒想而教誡者波逸提於日沒有疑想而教誡者波逸提日沒有非日沒想而教誡者波逸提若教誡於一部受具戒者突吉羅於非日沒有日沒想者突吉羅於非日沒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日沒有非日沒想者不犯也

(三)

與讀誦與質問:「尊師請說。」而說示以問質問被質問而答為他人說時而比丘尼聞之為式叉摩那為沙彌尼說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三

爾時佛世尊在釋迦國迦毘羅衛城尼拘律樹園其時六群比丘往比丘尼住處教誡六群比丘尼諸比丘尼對六群比丘尼作是言:「諸姊我等今往教誡。」「諸姊我等今亦欲為教誡而往尊師六群比丘於此教誡我等。」諸比丘尼……非難:「以六群比丘至比丘尼住處教誡比丘尼耶?」其諸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至比丘尼住處……教誡耶?」……乃至……諸比丘汝等……教誡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教誡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至比丘尼住處教誡比丘尼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病諸長老比丘至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處作是言瞿曇彌汝堪忍否得過否?」「尊師我不堪忍我不得過尊師請說法。」大姊至比丘尼住處為比丘尼說法者非如法也。」畏慎而不說

世尊晨著下衣持外衣與鉢至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處坐於所設座位安坐之世尊如是言瞿曇彌曰:「瞿曇彌汝堪忍否得過否?」「尊師前諸長老比丘來為我說法是故我安樂然今因世尊所制畏慎不說是故我不安樂。」世尊為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說法……使之欣喜由座起立而去於是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至比丘尼住處為病比丘尼教誡者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至比丘尼住處教誡比丘尼者除因緣外波逸提此處所謂因緣乃比丘尼病時之謂。」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往其處也

比丘尼住處雖是比丘尼住一夜之處亦是

a 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教誡以八敬法教誡者波逸提

除因緣外因緣除外

言比丘尼不能往教誡或共住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往比丘尼住處無因緣而教誡者波逸提受具戒者有疑想……教誡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教誡者逸提以其他之法教誡者突吉羅教誡於一部僧中受具戒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不犯也

(三)

有因緣時與讀誦與質問……〔同波逸提二二二(三)〕……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四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諸長老比丘教誡諸比丘尼而得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六群比丘作如是言:「諸長老比丘非為法恭敬教誡諸比丘尼諸長老比丘是為利養故教誡諸比丘尼。」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作如是言:『諸長老比丘……教誠……』?」……乃至……「比丘汝等實如是言:『諸長老比丘……教誡……』?」「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作如是言:『諸長老比丘……教誡……』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作如是言:『諸長老比丘為利養〕,教誡諸比丘尼。』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 若作如是言對由僧眾所選任受具戒之教誡比丘尼之人欲以惡口以罵欲以困惑而作是言:「為衣服……為尊敬而教誡。」波逸提

a'為利養為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敬重名聞尊敬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作斯言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而作斯言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作斯言者波逸提對受具戒者非由僧選任教誡比丘尼之人欲以惡口欲以罵欲以困惑而作斯言:「為衣服……為尊敬而教誡。」突吉羅對由僧眾派遣或未派遣為教誡比丘尼之人欲以惡口……而作斯言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依其事實而言:「為衣服……為尊敬而教誠。」不犯也癡狂者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五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一比丘於舍衛城中之街道乞食一比丘尼亦於其街道乞食彼比丘告其比丘尼曰:「速往某處應有與。」彼尼亦作如是言:「尊者請去某處應有與食。」彼等屢屢相見而成友僧眾分配衣服其時比丘尼往受教誡而至比丘處禮拜後而立一面對一面立之比丘尼彼比丘作是言:「此我分配之衣汝受用耶?」「尊師受用有弊衣。」於是彼比丘以衣與彼比丘尼彼比丘亦成為弊衣者諸比丘言彼比丘:「汝當作衣。」其時此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將衣與比丘尼耶?」……乃至……「比丘汝實將衣與比丘尼耶?」「實然!」「汝之親里耶非親里耶?」「世尊非親里也。」「愚人非親里之男對非親里之比丘尼不知威儀非威儀淨行非淨行愚人汝何以將衣與非親里比丘尼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將衣與非親里比丘尼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比丘畏慎而不與諸比丘尼易衣諸比丘尼……非難:「何以諸師不與我等易衣?」諸比丘聞彼諸比丘尼之……非難其時諸比丘……白世尊於是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與五眾易衣即對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此等五眾聽許與之易衣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將衣與非親里比丘尼者除易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非親里非繫屬父母親里至七世者

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云六衣中之一衣而應說淨之最少量以上〕。

除易除交換而與者以外波逸提

(二)

於非親里有非親里想除易衣者外波逸提於非親里有疑想……於非親里有親里想……波逸提給予於一部僧中受具戒者衣除易衣者外突吉羅於親里有非親里想者突吉羅於親里有疑想者突吉羅於親里有親里想者不犯也

(三)

親里者交易物與重物得輕物或與輕物得重物比丘尼以親厚想而取以暫取想而取之除衣外而與其他資具與式叉摩那與沙彌尼不犯也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六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優陀夷正作衣一比丘尼至具壽優陀夷處而作是言:「尊師願為我縫衣。」如是具壽優陀夷為彼比丘尼縫然後染華美之色並於其中央畫有男女交合之像以疊置之該比丘尼至優陀夷處而作是言:「大德其衣在何處耶?」「此衣也疊置持去而收藏之教誡比丘尼僧時著此衣當行於比丘尼眾之後。」於是該比丘尼持此衣去往教誡比丘尼僧時著此衣行於比丘尼眾之後諸人……非難:「此諸比丘尼實欺人惡人無恥人也其衣畫有男女交合之像。」諸比丘尼作是言:「此乃誰所作?」尊者優陀夷所作也。」「欺人惡人無恥人尚不為此況尊者優陀夷耶?」

於是諸比丘尼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優陀夷為比丘尼縫衣耶?」……乃至……「優陀夷汝實為比丘尼縫衣耶?」「實然!」「優陀夷汝之親里耶非親里耶?」「世尊非親里也。」「愚人對非親里非親里女不知威儀非威儀淨行非淨行愚人汝何以為非親里之比丘尼縫衣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為非親里比丘尼縫衣或令縫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非親里非繫屬父母親里至七世者

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六種衣中之一衣

若縫自縫每刺針者[24]波逸提。「令縫者」,令他縫亦波逸提受命令一次而多縫者波逸提

(二)

於非親里有非親里想而縫衣或令縫者波逸提於非親里有疑想……於非親里有親里想……波逸提為於一部僧中受具戒者縫衣或令縫者突吉羅於親里有非親里想者突吉羅於親里有疑想者突吉羅於親里有親里想者不犯也

(三)

為親里除衣外而縫其他資具或令縫為式叉摩那為沙彌尼而縫者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七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諸人……非難:「如我等有婦者之散步其沙門釋子亦與比丘尼同行。」諸比丘聞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與比丘尼……行耶?」「實然世尊!」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與比丘尼……行耶愚人此非令……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者雖一聚落間亦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眾多比丘及比丘尼由沙祇向舍衛城之公路行去其時諸比丘尼言諸比丘我等亦與尊師等共行。」「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者非如法也汝等先行或我等先行。」「大德尊師等為最上人也請尊師等先行。」於是從其後而行之諸比丘尼於道中遇劫賊出而污剝諸尼諸尼至舍衛城以此事語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以此語諸比丘……。諸比丘……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覺有恐怖危險而需結隊行於道者聽許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豫約比丘尼同道而行者雖一聚落間除因緣外波逸提此處所謂因緣者覺有危險恐怖需結隊而行於道時之謂。」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豫約,「我等往。」「尊師我等亦往。」「尊師我等往。」「我等亦往。」「今日或明日或後日我等行往。」如此豫約者突吉羅

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一起

a 雖一聚落間於附近之村落每村落間波逸提無村落而於曠野者每半由旬波逸提

除因緣外因緣除外

b 危險於此道見賊之住處食處立處坐處臥處也

恐怖於此道見人為賊所殺見被剝脫者見被打者也

b'需結隊而行於道不結隊者不得行之謂也

行怖畏處已見無畏處時使去之:「諸姊。」

(二)

於豫約有豫約想而行於同道者雖一聚落間除因緣外波逸提於豫約有疑想……於豫約有非豫約想……波逸提比丘約而比丘尼不約者突吉羅於不豫約有豫約想者突吉羅於不豫約有疑想者突吉羅於不豫約有非豫約想者不犯也

(三)

若有因緣不豫約而行比丘尼豫約而比丘不豫約違約而行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八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諸人……非難:「如我等有婦者於船遊樂其沙門釋子亦豫約比丘尼同船遊樂。」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耶愚人……此學處——

任何比丘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而往上游或往下游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眾多比丘及比丘尼由沙祇向舍衛城之公路行進途中應渡河時諸比丘尼對比丘作如是言:「我等亦與尊師同渡。」「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者非如法也汝等先渡或我等先渡?」「大德尊師等為最上人也請尊師等先渡。」渡之諸比丘尼被賊所污剝彼諸比丘尼至舍衛城以此事告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以……語諸比丘諸比丘……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比丘橫渡時聽許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豫約比丘尼同乘一船而往上游或往下游者除橫渡外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豫約,「我等往乘。」「尊師我等往乘。」「尊師我等往乘。」「我等往乘。」「今日或明日或後日我等往乘。」如此豫約者突吉羅比丘尼所乘而比丘乘之波逸提比丘所乘而比丘尼乘之波逸提或兩者同乘之波逸提

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一起

a 向河之上游;「向河之下游

除橫渡外橫渡除外

於附近之村落者每村落間波逸提無村落而於曠野者每半由旬者波逸

(二)

於豫約有豫約想而同乘一船以往上游或往下游者除橫渡外波逸提於豫約有疑想……〔參照波逸提二七三(二)〕……不犯也

(三)

橫渡時不約而比丘尼豫約而比丘不豫約違約而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二九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於一特信之家得受常施食諸長老比丘亦由彼居士請食偷蘭難陀比丘尼於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至其家對居士作如是言:「居士何故辦此多量之硬軟美食耶?」「尊姊我招請諸長老。」「居士其長老是何人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大迦旃延尊者摩訶俱稀羅尊者摩訶劫賓那尊者摩訶周那尊者阿那律尊者離婆多尊者優波離尊者阿難尊者羅睺羅也。」「居士汝何以放置大龍而請小德耶?」「尊姊何人是大龍耶?」「尊者提婆達多尊者拘迦利迦尊者迦留羅提尊者騫駄達多尊者娑勿陀達也。」

當偷蘭難陀言此冗語惡口時值諸長老比丘進來,「居士汝實請大龍也。」「汝今以尊者等為小德今又為大龍也。」由此家被驅出並斷常施食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提婆達多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耶?」……乃至……「婆達多汝實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知而……取食耶愚人……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由王舍城出家之一比丘至親里家諸人以未見大德來」,敬重供其家所特信之比丘尼對諸人作是言:「賢者供大德食。」彼比丘曰:「尊禁止比丘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畏慎而不取時過不能行乞而不得食該比丘至僧園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知在家人事先為比丘豫備供食,〔然後比丘尼順便周旋之聽許受用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而使比丘尼周旋取食者除在家人事先豫備外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自知或他人告彼或自告之

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周旋非事先欲與非事先欲作有人從中說:「尊者是善說法者者是多聞者尊者是經師尊者是律師尊者是論師請供尊者請為尊者作。」此名為周旋」。

五種噉食中之任一種噉食

除在家人事先豫備外在家人事先豫備者除外

在家人事先豫備或親里或被招待或本有豫備

除在家人事先豫備外而取食者突吉羅每咽食者波逸提

(二)

於周旋有周旋想而食之除在家人事先豫備外波逸提於周旋有疑想而食之〔……〕突吉羅於周旋有非周旋想而食之者〔……〕不犯也由一部受具戒之比丘尼周旋而食之者〔……〕突吉羅於非周旋有周旋想者突吉羅於非周旋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周旋有非周旋想者不犯也

(三)

在家人事先豫備式叉摩那為之周旋沙彌尼為之周旋除五種噉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〇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優陀夷之前妻出家為比丘尼常至具壽優陀夷處優陀夷亦常至彼尼處具壽優陀夷獨與彼於秘密處坐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優陀夷獨與比丘尼於一秘密處共坐耶?」……乃至……「優陀夷汝實獨與比丘尼於一秘密處共坐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獨與比丘尼於一秘密處共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獨與比丘尼於一秘密處共坐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一比丘與一比丘尼

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a 秘密有見秘密聞秘密見秘密者目被遮掩舉眉抬頭皆不得見聞秘密者常語之不得聞

於比丘尼之坐側比丘或坐或臥者波逸提於比丘之坐側比丘尼或坐或臥者波逸提兩人共坐或臥者波逸提

(二)

於秘密有秘密想而獨坐者波逸提於秘密有疑想……於秘密有非秘密想……波逸提於非秘密有秘密想突吉羅於非秘密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秘密有非秘密想者不犯也

(三)

若干有智之陪席者立而不坐非秘密可見處放心而坐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三教誡品———

攝頌

不選任日沒  
尼處利與衣
縫衣及公路  
取食獨十

波逸提 三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近舍衛城有一集團於施食處設食六群比丘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至舍衛城行乞不得食而至該施食處諸人言久未見大德來。」即敬重供食於是六群比丘第二日亦……乃至……第三日亦晨著下衣……至施食處取食六群比丘作如是思惟:「我等當如何歸園日亦應來此。」乃日日住此於施食處取食諸外道因而離去也諸人……:「何以沙門釋子日日住而受施食耶非為彼等而設之施食是對諸沙門之施食而設也。」諸比丘聞此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日日住此而受施食處之食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受……?」「實然!」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受……愚人!……當如是誦此學——

於施食處食取食一次若過此而取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具壽舍利弗行於拘薩羅國至舍衛城一施食處諸人曰:「久未見長老。」即敬重供食取食已具壽舍利弗因生重病不能離施食處諸人翌日作如是:「大德請食。」具壽舍利弗曰:「世尊禁止日日住而取施食處之食。」慎而不取因此而斷食於是具壽舍利弗至舍衛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病比丘於施食處屢次取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無病比丘於施食處食取食一次若過此而取者波逸提。」

(一)

無病可離施食處也。「不能離施食處也

施食處食五種噉食中之任何一種食或於舍內或於帳幕內或於樹或於露地不限定人數而有充分設備者

無病比丘可受食一次若過此而受食者突吉羅每咽食波逸提

(二)

無病者有無病想可於施食處受食一次〕,過此限者波逸提無病者有疑想……無病者有病想……波逸提病者有無病想突吉羅病者有疑想突吉羅病者有病想不犯也

(三)

有病者無病而一食於往時或歸時於途中與已行處施主招待之為特定人而設之食無限定而有充分設備之食除五種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二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提婆達多已失名聞利養却擁徒勸化諸家而取食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勸化諸家而取食耶何人不愛善調理耶何人不喜美味之食耶?」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提婆達多擁徒眾勸化諸家而取食耶?」……乃至……「提婆達汝實擁徒眾勸化諸家而取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擁徒眾勸化諸家而取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人請病比丘食比丘等因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請。……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病比丘受別眾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病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人於施衣時備妥衣食擬先供食然後施衣而請比丘比丘等因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請是以比丘之衣不足。……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於施衣時聽許受別眾食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病時施衣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人請作衣之比丘飲食比丘等曰:「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請。……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作衣時聽許受別眾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病時施衣時作衣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諸比丘與諸人同行比丘等對諸人言:「賢者稍待我等應去乞食。」彼等曰:「大德請在此取食。」比丘等曰:「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白世尊。「諸比丘於行路時聽許取別眾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病時施衣時作衣時行路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比丘等與諸人共乘船比丘等對諸人曰:「賢者稍待至岸我等應去乞食。」彼等曰:「大德請取此食。」比丘等曰:「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請……「諸比丘於乘船時聽許取別眾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病時施衣時作衣時行路時乘船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比丘於各地安居竟比丘等欲見世尊而往王舍城來諸居士見異域來之比丘請以飲食比丘等……畏慎而不受……「諸比丘於大眾會時聽許受別眾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病時……乘船時大眾會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摩竭陀國王斯尼耶頻毘娑羅之親人依邪命外道出家邪命士至斯尼耶頻毘娑羅王處對王曰:「大王我欲以食供養一切沙門。」「大德汝若以佛陀為上首比丘僧伽為第一則汝當可作供食。」於是邪命士遣使至諸比丘處曰諸比丘明日受我請食。」比丘等曰:「別眾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請於是邪命士至世尊處與世尊相互敬禮互相寒暄慰問之後立於一面邪命士如是對世尊曰:「大德瞿曇為出家者我亦出家者出家者受出家者之施食實相應也請大德瞿曇於明朝與比丘僧共受我供食。」世尊默然允諾邪命士知世尊允諾而去爾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沙門供食者聽許別眾食諸比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別眾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病時施衣時作衣時行路時乘船時大眾會時沙門施食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一)

別眾食四人以上之比丘受請共食五正食中之任一種此名為別眾食

除因緣外因緣除外

病時足傷亦名〕,〔視作〕「病時而可食

施衣時不舉行迦絺那衣式時是雨期後一個月舉行迦絺那衣式時是五個月也,〔視作施衣時而可食

作衣時作衣之時為作衣時而可食

行路時,「我當行半由旬時可食往行者可食歸返者亦可食

乘船時,「我當乘船時可食往上游者可食往下游者亦可食

大眾會時[25]三比丘行乞食得生存若第四人來不得生存,〔視作大眾會時而可食

沙門施食時任何其他沙門者供食,〔視作〕「沙門施食時而可食也

除因緣外取食者突吉羅每咽食波逸提

(二)

於別眾食有別眾食想除因緣外食者波逸提於別眾食有疑想……於別眾食有非別眾食想……波逸提於非別眾食有別眾食想者突吉羅於非別眾食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別眾食有非別眾食想者不犯也

(三)

三比丘[26]共食行乞食時集於一處而食、「常施食籌符食半月食布薩食月旦食」,除此五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三

爾時佛世尊在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其時於毘舍離繼續供施美食貧傭人思惟:「諸人至誠施食功德不少我亦施食。」於是貧傭人至啟羅婆帝迦處而作是言:「主人我欲施食於以佛陀為上首之比丘僧伽請付我工資。」啟羅婆帝迦亦有淨信於是付與超額[27]工資彼貧傭人即至世尊處禮世尊而坐一面一面坐已白世尊曰:「大德請世尊明朝與比丘僧共受我請食。」「賢者大比丘眾多汝當知。」「世尊雖大比丘眾我已備多量之棗以棗汁充作飲料。」世尊默然而允諾貧傭人知世尊已允諾從座而起禮敬世尊右繞而去

諸比丘聞:「明朝貧傭人請佛陀為上首之比丘僧伽將供以棗汁充作飲物。」彼等於食時仍行乞取食諸人聞貧傭人供請以佛陀為上首之比丘僧伽即為貧傭人持來多量硬軟之食貧傭人於過夜後令辦種種硬軟美味之食時至令人報世尊世尊時至供食已辦。」於是世尊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往貧傭人住處至已與比丘僧坐於已設之座如是貧傭人於食堂供奉諸比丘諸比丘作是言賢者少與賢者少與。」「諸大德尊師等勿以此是貧傭人而取少量備有多量之硬軟食諸大德請取至滿足。」「賢者我等非為此理由而少取我等於食時已先行乞取食是故取少量也。」

其時貧傭人譏嫌非難:「何以諸大德受我供請而他處取食耶以為我不能與至滿足!」諸比丘聞其貧傭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等受一處請而於他處取食耶?」……乃至……「諸比丘比丘等實受一處請而於他處取食耶?」「實然世尊!」世尊呵責:「諸比丘愚人汝等何以……食耶諸比丘!……誦此學處——

數數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一比丘病另一比丘持乞得之食至病比丘處而言:「請用。」「我另有所期之食。」然乞得之食至午後始持來該比丘處,〔因此彼比丘所期之食不得受用乃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許病比丘數數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數數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人於施衣時備妥衣食擬先供食然後施衣而請諸比丘比丘等因數數食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參照波逸提三二〕「……當如是誦此學——

數數食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病時施衣時作衣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世尊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由具壽阿難隨侍至一家坐在已設之座諸人捧食供奉世尊及具壽阿難具壽阿難畏慎而不取。「取之阿難!」「世尊有所期之食。」「阿難淨施之後可取食。」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淨施後數數取食諸比丘當如是淨施:『我所期食與某。』」

(一)

數數食受請五正食中之任何一食除此之外取食其他五正食中之一食此名數數食

除因緣外特別場合除外

病時坐於一處不能充分取食,〔視作〕「病時而可食

施衣時,……「作衣時,……〔參照波逸提三二〕……。

除因緣」……〔參照波逸提三二〕……非數數食想者不犯也

(二)

於因緣淨施之後食二處三處受請而食於一處順次受請食由全村請而於其村之一處食由全集團之請而於其集團之一處食受請而言我取乞食之食拒請〕、常施食籌符食半月食布薩食月旦食除五種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伽若之母乃淨信優婆夷伽若嫁與村落之一男子伽若因事歸母家其時伽若之夫遣使至伽若處曰伽若歸來我盼汝歸來!」然而伽若之母優婆夷:〕「如何空手而歸耶?」遂作餅作畢一行乞比丘入伽若之母優婆夷家伽若之母以餅與其比丘該比丘轉告其他比丘,〔彼亦來乞故,〕伽若之母亦以餅與彼彼比丘去而復語他比丘亦以餅與彼於是所作之餅隨之悉盡伽若之夫再遣使至伽若處言:「伽若我盼汝歸來!」再次伽若之母優婆夷:〕「如何……」……悉盡三次伽若之夫遣使至伽若處言:「伽若歸來我盼汝歸來伽若倘不歸來我即迎娶他婦。」三次伽若之母優婆夷:〕「如何……」……悉盡於是伽若之夫即迎娶他婦伽若聞悉彼夫迎娶他婦立而泣

世尊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至伽若之母優婆夷住處坐於已設之座伽若之母行近世尊前禮敬世尊而坐於一面世尊對一面坐之伽若之母曰:「伽若何以泣耶?」伽若之母以此事白世尊世尊為伽若之母優婆夷說法……令歡喜起座而去

(二)

爾時一商隊由王舍城欲往跋諦耶羅伽一乞食比丘向商隊乞食一優婆塞以麥餅予之此比丘離去而告他比丘,〔彼比丘來其亦贈予麥餅該比丘復又轉告他比丘其亦以麥餅相贈之以致旅途備用之食糧悉盡其優婆塞向諸人曰:「賢者請稍等因所備之食糧悉數贈予尊師等我當另備食糧。」「賢者我等不能因商隊已出發。」言已即行該優婆塞為備食糧而後出發不幸遇劫賊出而被剝奪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取而不知量耶此人後行不幸為劫賊所剝!」諸比丘聞此諸人之……非難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以十利故我為比丘等制立學處為攝僧為眾僧安樂……乃至……為敬重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以餅或給予來家之比丘隨意取用時比丘欲取可取滿二三鉢若過此而取波逸提取二三鉢時由其處持去應分與諸比丘此為斯時之法也。」

(一)

a 為贈送而調理之物

為食糧而備之物

a'來家之比丘家是剎帝利家婆羅門家吠舍家首陀羅家等四家也來者來此

隨意取用需要多少即取多少之謂

冀望

可取滿二三鉢即可以取滿二三鉢

若過此而取取二三鉢以上者波逸提持二三鉢而去者見比丘必告曰:「彼處我已取二三鉢於此勿再取之。」若見而不告者突吉羅若告之而取者突吉羅

由其處持去應分與諸比丘應持至分座堂分配之

此為斯時之法在此時此是如法

(二)

於二三鉢以上有以上想而取者波逸提於二三鉢以上有疑想……三鉢以上有以下想而取者波逸提於二三鉢以下有以上想者突吉羅以下有疑想突吉羅於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取二三鉢取二三鉢以下非為贈送物非為行路所備食糧而施與為贈物或行路所備食糧之殘餘於停止行路時而予親里者謂恣意取者為他人依己之財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五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婆羅門請供食諸比丘諸比丘足食已復至親里各家或取食或取鉢食而歸其時婆羅門告近鄰諸人曰:「比丘等由我而足食我亦當使汝等足食。」彼等作如是言:「賢者汝何以使我等足食耶汝所請之彼等尚且來我等家或取食或受鉢食而歸。」其時此婆羅門譏嫌非難:「何以諸大德於我家取食已更於餘處食耶我豈不能充分供應?」諸比丘聞婆羅門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諸比丘足食更於餘處食耶?」……乃至……「諸比丘比丘等實……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何以彼愚人等足食已更於餘處食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足食已復取嚼食噉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比丘為病比丘等持來美味之鉢食病者不如所期而食諸比丘以此捨世尊聞喧聲大聲烏聲言具壽阿難曰:「阿難其喧聲大聲烏聲是何?」具壽阿難以此事白世尊。「阿難諸比丘食病者之殘食耶?」「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食病者及無病者之殘諸比丘應作如是殘食法當說:『我於此食皆不需殘食與汝〕。』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足食已復取非殘食之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 足食已[28]知座知食近立給配充分而停止

a'五正食中之一食雖食草葉程度亦為食已

非殘食,〔不作殘食法而作不淨食不以手持食而作不取少食而作不在投石範圍內作未食竟者作足食竟由坐而立者作不言此食皆不需非病者之殘食時此名非殘食」。

殘食[29],〔作殘食法而作清淨食以手持食而作食而作投石範圍內作由食已者作由足食不起座者作此食皆不需病者殘食此名殘食」。

嚼食除五種噉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之外其餘名為硬食

噉食五種軟食取食者突吉羅每咽食逸提

(二)

於非殘食有非殘食想而食嚼食噉食者波逸提於非殘食有疑想……非殘食有殘食想……波逸提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之取食者突吉羅每食突吉羅於殘食有非殘食想者突吉羅於殘食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殘食有殘食想者不犯也

(三)

令作殘食法而食當使作殘食法之後而食」、為他人而持食去病者之殘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有因緣而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六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二比丘於拘薩羅國往舍衛城之街衢而行甲比丘非法行乙比丘言彼曰:「勿作如是之行此非淨行。」甲比丘心生怨恨彼等至舍衛城其時於舍衛城有一集團施眾僧食乙比丘足食已懷恨之甲比丘至親里家持來鉢食至乙比丘處而作是言:「食之。」「盛也我足食矣!」「味甚美請食。」乙比丘為甲比丘所迫而食其鉢食怨之甲比丘對乙比丘言:「汝實言我〕,而汝足食復受請而食非殘食之軟。」「豈不應告耶?」「豈不應問耶?」於是乙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以非殘食之軟食請已足食比丘耶?」…………「比丘汝實以…………比丘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為何以…………比丘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將非殘食之嚼食或噉食持來請已足食比丘:『比丘嚼之!』而欲使犯者,〔若其比丘食時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b'持來請云隨汝所欲而取之

a 已足食,……〔參照波逸提三五三(一)〕……此名非殘食。「嚼食,……〔參照波逸提三五三(一)〕……

a'比丘其他之比丘也

b 知而自知或他人告彼或彼語

欲使犯,〔:〕「由此我當非難之使憶之叱責之舉言之使其困。」而持來者突吉羅依彼語取而嚼噉者突吉羅每咽食突吉羅食已波逸提

(二)

於足食有足食想而以非殘食之嚼食或噉食持來請者波逸提於足食有疑想……突吉羅於足食有非足食想……不犯也欲令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而持來者突者羅依彼語取而嚼噉者突吉羅每咽食突吉羅於非足食有足食想者突吉羅於非足食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足食有非足食想者不犯也

(三)

令作殘食法而與令行殘食法之後言:「請食!」而與:「為他人持!」而與與病者之殘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依因緣說:「請食!」而與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七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王舍城有山上祭十七群比丘欲觀山上祭而往之諸人見十七群比丘來令沐浴令塗油令食之後給與硬食十七群比丘持硬食歸僧園而語六群比丘:「取食硬食!」「汝等於何處得硬食耶?」十七群比丘以其事語六群比丘。「汝等取非時食。」「!」六群比丘譏嫌非難:「何以十七群比丘食非時食耶?」於是六群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十七群比丘食非時食耶?」彼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汝等實食非時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取非時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非時食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非時日中過後至翌日天明之謂

嚼食,……。「噉食,……

我欲食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波逸提

(二)

於非時有非時想而食嚼食噉食者波逸提於非時有疑想而……於非時有時想而……波逸提欲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者突吉羅於時有非時想者突吉羅於時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時有時想者不犯

(三)

由因緣而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八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阿難之師具壽毘拉陀施沙住阿蘭若彼行乞食得乾飯持歸住園曬乾而蓄藏之欲食時以水浸之而食,〔每日行乞,〕經久方入村行乞諸比丘如是言具壽毘拉陀施沙:「汝何以經久方入村行乞耶?」其時具壽毘拉陀施沙以此事語諸比丘。「汝何以食蓄藏之食物耶?」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毘拉陀施沙食蓄藏之食物耶?」……乃至……「毘拉陀施沙汝實……?」「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毘拉陀施汝何以食蓄藏之食物耶毘拉陀施沙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食蓄藏之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蓄藏以今日所得留待明日食

嚼食,……「噉食,……

我欲食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者波逸提

(二)

於蓄藏有蓄藏想而食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於蓄藏有疑想……於蓄藏有非蓄藏想……波逸提欲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者突吉羅於非蓄藏有蓄藏想者突吉羅於非蓄藏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蓄藏有非蓄藏想者不犯也

(三)

貯時藥以於時中食貯非時藥以於非時中食貯七日藥以於七日中食形壽藥有因緣而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三九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為己要求[30]美味之食而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食美味之食耶何人不喜善調理耶何人不喜甘味耶?」諸比丘聞此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食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食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汝等……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如是者美味之食也即酥生酥砂糖酪也任何比丘若為己要求如是美味之食而食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比丘有病探病比丘詢病比丘曰:「堪忍否得過否?」「前我等為己要求美味之食而食由此而覺安樂今依世尊所制畏慎不能乞是故我等不安樂。」……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病比丘為己要求美味之食而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如是者美味之食也即酥生酥砂糖酪也任何比丘若無病而為己要求如是美味之食而食者波逸提。」

(一)

如是者美味之食,「牛酥或山羊酥或水牛酥等其肉為淨肉之酥。「生酥此等物之生酥也。「胡麻油芥子油蜜油[A2]獸油也。「蜂蜜也。「砂糖由甘蔗製作。「行於水中者也謂其為淨肉之肉。「牛乳或山羊乳或水牛乳等其為淨肉之乳也。「此等之酪也

任何,……比丘之意

a 無病於無美味之食亦安樂也。「病者」,於彼無美味之食即不安樂也

a'如是美味之食如以上美味之食

無病者為己而要求者每要求突吉羅想得後自食而取者突吉羅每咽食波逸提

(二)

於無病有無病想而為己乞討美味之食者波逸提於無病有疑想……於無病有病想……波逸提於病有無病想者突吉羅於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病有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有病時乞求無病時食食病者之殘食為親里者受請者為他人依己之財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〇

爾時佛世尊在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其時一比丘為一切糞掃衣[31]住於墓處由諸人所予者彼不欲受彼於墓處樹下及於門檻等處自取祭祖先之供物而食諸人……非難:「何以此比丘自取我等祭祖先之供物而食耶此比丘是長老大堅身[32]者而實以人肉為食。」諸比丘聞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將不與之食持來口邊耶?」……乃至……「比丘汝實將不與之食持來口邊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將不與之食持來口邊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將不與之食持來口邊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比丘畏慎於自取用水及楊枝。……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自取用水及楊枝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將不與之食物持來口邊者除水及楊枝外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不與言非應取受之物。「由手或由器物或以投擲而給予之於投石所及之範圍內立者或以手或以容器而受取者此謂給與物

食物除水及楊枝外所有可咽食之物名為食物」。

除水及楊枝外水及楊枝除外我將要食而取者突吉羅每咽波逸提

(二)

於不受有不受想而持不與之食物於口邊者除水及楊枝外波逸提於不受有疑想……於不受有受想……波逸提於受有不受想者突吉羅於受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受有受想者不犯也

(三)

水及楊枝於四種之大污物[33]有因緣時無因緣而行淨法自取用之癡狂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四食品———

攝頌

施食別眾  
足食有二
非時蓄藏  
楊枝此十事

波逸提 四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毘舍離大林重閣講堂其時僧伽甚多嚼食具壽阿難以此事白世尊。「阿難對食殘飯者與餅。」「世尊如是!」具壽阿難得世尊之許諾使食殘飯者排列而坐各與一餅對一遍行外道女予兩餅而以為一餅於旁之遍行外道女等對彼女作是言:「彼沙門汝之愛人也。」「彼沙門非我愛人想予一餅而予二餅也。」二次……乃至……三次具壽阿難予每人一餅以為予遍行外道女一餅其實予二餅在旁之遍行外道女對其女作是言:「沙門……」「……予二餅也。」於是諍論愛人非愛人

(二)

一邪命外道士亦來分食一比丘予邪命士甚多沾酥之大團食於是邪命士持團食而歸另一邪命士對彼邪命士曰:「汝從何處得來之團食耶?」「從彼沙門瞿曇禿頭居士之分食而得。」

優婆塞等聞該邪命士等之會話彼等至世尊處禮拜而於一面坐坐已彼等優婆塞白世尊曰:「世尊外道等誹謗佛願世尊告諸大德勿予外道。」世尊為優婆塞等說法訓誡……使之歡喜於是諸優婆塞由世尊之說法……從座而起禮敬世尊右繞而去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比丘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制立學處為攝僧為僧安樂……乃至……為令正法久住為敬重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無論對裸形外道或遍行外道男或遍行外道女若親手給予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裸形外道遍行者出家而裸形之謂。「遍行外道男除比丘及沙彌為遍行而出家者。「遍行外道女除比丘尼及沙彌尼為遍行而出家者

a 〔……〕給予以身或由器物或投與者波逸提

a1嚼食除五種噉食楊枝水外其餘名為硬食

a2噉食五種軟食

(二)

於外道有外道想親手予嚼食或噉食者波逸提於外道有疑想……於外道有非外道想……波逸提予水楊枝者突吉羅於非外道有外道想者突吉羅於非外道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外道有非外道想者不犯也

(三)

使予不予置而予[34]外傷用藥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二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對同學共住比丘:「我等入村乞食。」〔不予彼比丘:「我等共語或坐不悅樂我一人語或坐為快。」而驅逐之彼比丘已近食時仍不能行乞食歸時亦不得食而絕食於是該比丘至比丘園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對該比丘言:『我等入村乞食。』〔同行而不予彼……而驅逐之耶?」……乃至……「跋難陀汝實對比丘……而驅逐之?」「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對比丘……而驅逐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比丘:〕『入村或鎮乞食。』〔而帶出,〕施食予彼或不予而令離去之:『與汝語或坐我不快我唯一人語或坐為快。』以是理由而作非他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對比丘對他比丘

入村或鎮村或鎮市亦只云村或鎮

予彼以粥嚼食或噉食予之。「不予不予任何物

令離去欲與婦女遊樂欲秘密坐欲行非法行而如是云:「……一人……為快。」令離去者突吉羅令離去見處或聞處時突吉羅令離去波逸提

以是理由而作非他無其他何等理由令離去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令離去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令離去者波逸提出他之罪者突吉羅驅逐未受具戒者突吉羅出他之罪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羅

(三)

二人一處不能生存而令離去或見高貴物可能起貪心而令離去或見婦女彼當起不快而令離去為病者或不在者或為守精舍人送粥或硬軟食而令離去非欲行非法行因有事而令離去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三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至俗友家與其婦同坐於寢室爾時其夫至具壽跋難陀釋子前問訊而坐一面一面坐已其夫即言其妻曰:「予尊師食。」於是其婦予具壽跋難陀釋子食其夫言跋難陀釋子:「大德請去因已給食。」其婦知其夫心起欲念而向具壽跋難陀釋子作是言:「大德請坐請勿去。」再次其夫……乃至……三次言具壽跋難陀釋子……「……已給食。」三次其婦言具壽跋難陀……「……勿去。」其夫外出向諸比丘瞋譏跋難陀曰:「諸大德尊者跋難陀與我婦共坐於寢室我令去而不欲去等工作繁忙。」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進入食事中之家強坐耶?」……乃至……「跋難陀汝實進入食事中之家強坐耶?」「實然!」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為何進入食事中之家強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進入食事中之家強坐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 進入侵入

a'食事[35]中之家有女人與男子居女人及男子皆未出去或皆不離欲念也

強坐於大屋離從門投石[36]所及處更入內強坐者波逸提於小中央之橫梁[37]而坐者波逸提

(二)

於寢室有寢室想而進入食事中之家強坐者波逸提於寢室有疑想……寢室有非寢室想……波逸提於非寢室有寢室想者突吉羅於非寢室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寢室有非寢室想者不犯也

(三)

於大屋從門投石所不及處而坐於小屋不過中央之橫梁而坐有其他比丘時、〔男女兩者已出去或者離欲念時非寢室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

波逸提 四四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跋難陀釋子至俗友家與其婦共坐於秘密屏處其時彼夫譏嫌非難:「何以跋難陀尊者與我婦共坐於秘密屏處耶?」諸比丘聞彼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與女人共坐於秘密屏處耶?」……乃至……「跋難陀汝實與女人共……?」「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與女人共……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與女人共坐於秘密屏處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女人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人女謂初生之女人何況長大者

同一處

a 比丘近坐或臥於女人之坐者波逸提女人近坐或臥於比丘之坐者波逸提兩人共坐或兩人共臥者波逸提

a1秘密有見秘密聞秘密見秘密者目被遮掩舉眉抬頭皆不得見聞秘密者常語之不得聞

a2屏處以壁或敷鋪物或圍幕或木或柱或袋等任何物遮覆之處

(二)

於女人有女人想而坐於秘密屏處者波逸提於女人有疑想……於女人有非女人想……波逸提與夜叉女或鬼女或黃門或畜生女之偶像共坐於秘密屏處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任何有智之男子陪席者立而不坐非秘密可見處無心而坐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五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至俗友家獨與其婦秘密共坐其夫……非難:「何以尊者跋難陀獨與一女人秘密共坐耶?」諸比丘聞彼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獨與一女人秘密共坐耶?」……乃至……「跋難陀汝實與一女人……坐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獨與一女人秘密共坐者波逸提。」

任何,……比丘之意

a'b獨與一一比丘與一女人

女人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語惡語非粗語者

a 秘密,……不得聞

b'同一處

,……〔參照波逸提四四。「於秘密屏處換為獨於秘密」〕……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六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之特信家以食請跋難陀亦以食請其他比丘等具壽跋難陀釋子於食前訪諸家比丘等語諸人曰:「賢者與食。」「諸大德請待尊者跋難陀來。」二次其比丘等…………三次其比丘等語諸人曰:「賢者於過食時以前與食。」三次亦曰:「大德我等為尊者跋難陀之緣故作食諸大德請待尊者跋難陀來。」

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出訪於食前於日中始來,〔因而諸比丘食不滿足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受請食而於食前訪他家耶?」……乃至……「跋難陀汝實受請食……訪他家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汝何以……訪他家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受請食而於食前訪他家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具壽跋難陀釋子之特信家思:「當令尊者跋難陀見後乃與僧眾。」為僧眾送來嚼食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入村乞食使之諸人至僧園中問諸比丘:「大德尊者跋難陀在何處耶?」「賢者具壽跋難陀釋子入村乞食。」大德此嚼食當示於尊者跋難陀後而分與僧眾。」以此事白世尊其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受藏之以待跋難陀歸。」具壽跋難陀釋子因世尊禁止食前訪他家而於食後訪他家至日中始歸,〔因此諸比丘不得嚼食[38]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跋難陀釋子於食後訪他家耶?」……乃至……「跋難陀汝實食後…………?」「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食後…………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受請食而於食前或食後訪他家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比丘於施衣時畏慎而不訪他家而發生衣之不足……白世尊諸比丘聽許施衣時可訪他家諸比丘……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訪他家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施衣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制立學處

其時諸比丘欲作衣需針剪刀諸比丘畏慎而不訪諸家……白世。「諸比丘作衣時聽許訪諸家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訪他家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指施衣時作衣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如是世尊為……制立學處

其時諸比丘有病需用藥,〔諸比丘畏慎……「諸比丘聽許告同席之比丘而訪他家諸比丘!……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受請食有其他比丘時不告彼而於食前或食後訪他家者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指施衣時作衣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受請受請以五正食中之一食

受請之食

有其他比丘時能告而入。「無其他比丘時不得告而入之

食前尚未食受請之食物者

食後已食受請之食物雖食如草葉端亦是

他家剎帝利家婆羅門家吠舍家首陀羅家等四家也。「訪他家入一家之擲石所及處者突吉羅一腳過門者突吉羅二腳過門者波逸提

除因緣外因緣除外

施衣時不行迦絺那衣式時雨期後一個月行迦絺那衣式時五個月

作衣時即作衣之時也

(二)

於請食有請食想不告同席之比丘而於食前或食後訪他家除因緣外逸提於請食有疑想……於請食有非請食想……波逸提於非請食有請食想者吉羅於非請食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請食有非請食想者不犯也

(三)

於因緣有他比丘時告彼而入無他比丘時不告而入由他家有道時[39]其家附近有可通行之道往村落中往比丘尼住處往外道之臥處往懺悔堂[40]往請食家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七

(一)

爾時佛世尊在釋迦國迦毘羅衛城尼拘律樹園其時釋摩訶男有甚多釋摩訶男至世尊處禮拜世尊已於一面坐一面坐已釋摩訶男白世尊曰世尊我欲於四個月以藥請僧眾自恣[41]。」「善哉善哉摩訶男即於四個月以藥請僧眾自恣矣!」諸比丘畏慎而不受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受請四個月藥資具自恣。」

(二)

爾時諸比丘對釋摩訶男請少量藥釋摩訶男尚有甚多藥釋摩訶男二次至世尊處……白世尊:「世尊我更欲於四個月以藥請僧眾自恣。」「善哉善哉摩訶男汝更於四個月以藥請僧眾自恣矣!」諸比丘畏慎而不受……白世。「諸比丘聽許受更請。」

(三)

其時諸比丘對釋摩訶男請少量藥摩訶男尚有甚多藥摩訶男三次至世尊處……白世尊:「世尊我欲於終生以藥請僧眾自恣。」「善哉善哉摩訶男汝於終生以藥請僧眾自恣矣!」諸比丘畏慎而不受……白世尊。「諸比丘聽許受常施請。」

(四)

其時六群比丘著內衣披上衣不正威儀不整釋摩訶男言:「大德何故著內衣披上衣不正威儀不整耶出家豈非應著內衣披正上衣以具足威儀耶?」六群比丘對摩訶男心生怨恨六群比丘曰:「我等以何方便可以為難釋摩訶男?」六群比丘作如是言:「摩訶男以藥請僧眾自恣我等向釋摩訶男乞乳酥。」於是六群比丘至釋摩訶男住處而作是言:「賢者要一陀那量之酥。」「大德請待至此月夜諸人將為運酥而往牛舍請於明晨持去。」二次……三次六群比丘向釋摩訶男……「……請待……」「賢者卿無意給與而請自恣卿請自恣而不與。」其時釋摩訶男譏嫌非難:「何以大德等,〔:『待至此月夜。』而不能等待耶?」諸比丘聞釋摩訶男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釋摩訶男言:『大德請待至此月夜。』而不能等待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由釋摩訶男……而不能等待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汝等由摩訶男……而不能等待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無病比丘可受四月藥資具之請除更請[42]常施請外若過此而受者波逸提。」

(一)

無病……可受四月藥資具之請可以受病資具之自恣請也

更請亦可受〕」我病時應乞而受。「常施請亦可受〕」我病時應乞而受若過此而受所請之藥量有限制而於夜無限制請之夜[43]有限制而藥量無限制所請之藥量有限制又夜時亦有限制請之藥量無限制又夜時無限制。「量有限制取藥而言:「以如此之藥施與我。」「夜有限制取夜而言:「某夜施與我。」「藥量有限制又夜時有限制取夜及藥而言:「以如此之藥於某夜施與我。」「藥量無限制又夜時無限制夜皆不取也

於藥量有限制時除所請之藥乞他藥者波逸提於夜有限制時除所請之夜外於他夜乞者波逸提於藥有限制又於夜有限制時除所請之藥外除所請之夜外乞他藥他夜者波逸提藥量無限制夜無限制者不犯也

(二)

無須用藥而乞藥者波逸提需用某藥而乞他藥者波逸提於過有過想而乞藥者波逸提於過有疑想……於過有不過想者……波逸提於不過有過想者突吉羅於不過有疑想者突吉羅於不過有不過想者不犯也

(三)

以所請之藥而乞其藥於所請之夜而乞於其夜,「我等雖由汝請如是等之藥但我等需用如此如此之藥如此告而乞之,「我等雖由汝於某夜所請但我等需超過其夜而用藥如此告而乞藥為親里者請自恣者為他人由己之財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八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拘薩羅王波斯匿率軍出征六群比丘往觀出征軍拘薩羅王波斯匿見六群比丘由遠方來見已遣使言之:「諸大汝等何故來此耶?」「大王我等欲來見大王。」「諸大德為何欲見我無非戰耶何不往見世尊耶?」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等來觀出征軍於我等無所得亦無所益我等為生活為子女而來軍隊也。」諸比丘聞彼諸人……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往觀出征軍耶?」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汝等實往觀出征軍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往觀出征軍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往觀出征軍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一比丘之叔父病於軍中遣使至彼比丘處曰:「我病於軍中請大德來我欲大德來。」其時此比丘作如是念:「世尊制立學處不得往觀出征軍而我叔父病於軍中我應如何為是耶?」以此事白世尊爾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有如是理由者聽許往軍中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往觀出征軍除有如是理由外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出征軍由村出發之後或屯營或行進也。「象軍馬軍車軍步軍也十二人為一象軍[44]三人為一馬軍四人為一車軍四人以手持武器為一步軍為觀而往者突吉羅於其處立觀者波逸提離能觀見之近處往他處而數數回見者波逸提

除有如是理由外有如是理由者除外

(二)

於出征有出征想為見前往者除有如是理由外波逸提於出征有疑想……於出征有非出征想……波逸提為見一人一人而往者突吉羅於其處立觀者突吉羅離能觀見之近處而數數回見者突吉羅於非出征有出征想者突吉羅於非出征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出征有非出征想者不犯也

(三)

於僧園立觀之,〔來比丘之立處坐處臥處時正在道路行時見之有適當之理由或為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四九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有應作之事而至軍中停宿於軍中過三夜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停宿於軍中耶於我等無所得亦無所益我等為生活為子女而住軍中也。」比丘等聞此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停宿於軍中過三夜耶?」……乃至……「比丘汝等實停宿於軍中過三夜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停宿於軍中過三夜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又比丘若有何等因緣需至軍中比丘可於軍中宿二夜三夜若停宿過此者波逸提。」

(一)

又比丘若有何等因緣需至軍中若有因緣即若有應作之事也

比丘可於軍中宿二夜三夜可停宿二夜三夜也

若停宿過此於第四日日沒[45]時住在軍中者波逸提

(二)

於過三夜有過想而停宿於軍中者波逸提於過三夜有疑想者……於過三夜有以下想……波逸提於三夜以下有過想者突吉羅於三夜以下有疑想者吉羅於三夜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

停宿二三夜停宿二三夜以下停宿二夜而第三夜天明以前離去而又停宿病而停宿為病者服務而停宿軍隊為敵軍所圍時有任何之障難時於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〇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二夜三夜停宿於軍中模擬戰[46]列兵配兵閱兵六群比丘中之一比丘往模擬戰而被矢所射諸人嘲笑該比丘曰:「大德善戰耶汝射得多少標的耶?」彼比丘受諸人嘲笑而忿怒諸人……非難:「何以釋子沙門往觀演習耶於我等無所得亦無所我等為生活為子女而往演習也。」諸比丘聞彼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往觀模擬戰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往觀模擬戰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往……愚人此非令未信者……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若比丘二夜三夜停宿於軍中期間或往模擬戰或列兵或配兵閱兵者波逸提。」

(一)

若比丘二夜三夜停宿於軍中期間指停宿二夜三夜期間也

模擬戰凡有示現演練互相擊打之處

列兵此等[47]是象軍此等是馬軍此等是車軍此等是步軍也

配兵象軍在此馬軍在此車軍在此步軍在此之謂也

閱兵有象兵隊馬兵隊車兵隊步兵隊三象兵者最少之象兵隊三馬兵者最少之馬兵隊三車兵者最少之車兵隊四人持武器之步兵者最少之步兵隊

為觀而往者突吉羅立彼處而觀者波逸提離見處復數數回見者波逸提為見一人一人而往者突吉羅於彼處立觀者突吉羅離觀處復再三回見者吉羅

(二)

立於僧園觀之兵隊來比丘之立處坐處臥處展示戰鬥比丘正在行道時見之有應作之事往而見之於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五裸行品———

攝頌

跋難陀等三  
以及個別特信家
摩訶男與波斯匿  
射此等以為十

波逸提 五一

爾時佛世尊遊行於支提國而往跋陀越邑牧牛者牧畜者農夫旅人等見世尊遠遠而來見已白世尊:「大德請世尊勿往安巴提達大德安巴提達編髮梵志之庵住有神通猛毒之龍勿使彼害世尊。」如斯言時世尊默然二次……乃至……三次牧牛者牧畜者農夫旅人白世尊:「大德安巴提達……勿使彼害世尊。」第三次世尊仍舊默然於是世尊漸漸遊行至跋陀越邑世尊即住於跋陀越邑其時具壽娑伽陀至安巴提達編髮梵志之庵至已入火舍設草之敷具結跏趺坐端正身軀令起正念於前其時彼龍見具壽娑伽陀入怒而吐煙具壽娑伽陀亦吐煙彼龍不勝怒而放出火焰具壽娑伽陀亦入於火界三昧而放火焰於是具壽娑伽陀以火焰降伏毒龍之火焰往跋陀越邑世尊於跋陀越邑隨意住宿而後向憍賞彌出發遊行憍賞彌之優婆塞聞悉尊者娑伽陀與安巴提達毒龍決鬥之事世尊亦漸漸遊行至憍賞彌憍賞彌之優婆塞奉迎世尊後至具壽娑伽陀處至已向具壽娑伽陀問訊而一面立憍賞彌之優婆塞立於一面語具壽娑伽陀曰:「大德尊師等有何種喜好且難得之物我等當早作豫備。」是言時六群比丘對憍賞彌之優婆塞等如此言:「賢者純淨伽普提伽(kāpotikā酒名)乃比丘等喜好且難得之物汝等應備此物。」

於是憍賞彌之優婆塞每家豫備純淨之伽普提伽見具壽娑伽陀來乞食而語娑伽陀曰:「大德尊者娑伽陀請汝飲伽普提伽。」於是具壽娑伽陀於每家飲純淨之伽普提伽出鎮時倒臥於鎮口其時世尊與眾多比丘俱出此鎮見具壽娑伽陀倒臥於鎮口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扶持娑伽陀。」「如是世尊!」諸比丘應諾將具壽娑伽陀帶回僧園令其頭向世尊而臥然而具壽娑伽陀轉身足向世尊而臥其時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先前娑伽陀是否恭敬且順從如來耶?」世尊!」「諸比丘今娑伽陀恭敬且順從耶?」「世尊不然!」「諸比丘伽陀與安巴提達之龍共鬥耶?」「世尊!」「諸比丘娑伽陀今仍能與龍鬥耶?」世尊不能鬥。」「諸比丘是否飲應飲之物而成無意識耶?」「不然世尊!」諸比丘娑伽陀非相應法非隨順行非威儀非沙門行非清淨行非所當為諸比丘何以娑伽陀飲酒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飲須羅面羅耶波逸提。」

(一)

a 若飲如草葉端之量亦波逸提

a1須羅〕」為小麥酒餅酒米酒酵母酒、〔此等之調合酒

a2面羅耶〕」為花酒果酒蜜酒甘蔗酒、〔此等之調合酒

(二)

於酒有酒想而飲波逸提於酒有疑想……於酒有非酒想而飲者波逸提於非酒有酒想者突吉羅於非酒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酒有非酒想者不犯也

(三)

於非酒而有酒色酒香酒味而飲之飲以調羹[48]調肉調麻油菴摩羅果汁非酒而含有酒精之物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二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以指胳肢十七群比丘而令笑彼比丘窒息氣絕而死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以指胳肢比丘而令笑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令笑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令笑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以指胳肢者波逸提。」

(一)

以指胳肢受具戒者欲使受具戒者笑而以身觸其身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以指胳肢令笑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以身觸著於身上之衣服等突吉羅以著於身上之物觸身者突吉羅以著於身上之物觸著於身上之物者吉羅以投物觸身者突吉羅以投物觸著於身上之物者突吉羅以投物觸所投物者突吉羅

於未受具戒者以身觸身者突吉羅以身觸著於身上之物……以著於身上之物觸身……以著於身上之物觸其著於身上之物……以投物觸身……以投物觸著於身上之物……以投物觸所投物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無令笑之意因事而觸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三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十七群比丘嬉戲於阿致羅筏底河水中拘薩羅國波斯匿王與摩利皇后於高樓上見十七群比丘嬉戲於阿致羅筏底河水中言摩利皇后曰:「摩利受汝供養者戲於水中。」「大王必是世尊未制立學處或彼諸比丘不知已制立。」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曰:「以何種方式我不告而世尊能知諸比丘嬉戲於水中耶?」於是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令人迎請十七群比丘而賜與大砂糖塊即曰:「尊者將此糖塊供奉世尊。」十七群比丘持此糖塊至世尊處而言:「世尊拘薩羅國之波斯匿王以此糖塊供奉世尊。」「諸比丘等於何處見王耶?」「世尊於阿致羅筏底河之水中嬉戲時。」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嬉戲於水中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嬉戲於水中者波逸提。」

(一)

嬉戲於水中為嬉戲於過踝之水中或沈或浮或泳者波逸提

(二)

嬉戲於水中而有嬉戲想者波逸提嬉戲於水中而有疑想……嬉戲於水中而無嬉戲想者波逸提於足踝以下之水中嬉戲者突吉羅嬉戲於船中突吉羅以手或足或杖或小石打於水者突吉羅玩弄盛於器中之水或酸粥[49]牛乳或酪或染汁或小便或泥等者突吉羅非於水中嬉戲而有嬉戲想者突吉羅非於水中嬉戲而有疑想者突吉羅非於水中嬉戲而無嬉戲想者不犯也

(三)

無嬉戲之意因事務入於水中而或沈或浮或泳欲至彼岸而或沈或泳於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四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其時具壽闡陀為非法行諸比丘作如是:「闡陀勿如是作此非淨行。」彼以輕侮之態相向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闡陀為輕侮耶?」……乃至……「闡陀汝實為輕侮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為輕侮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輕侮之態度波逸提。」

(一)

輕侮有二種輕侮人輕侮與法輕侮。「人輕侮受具戒者依制戒而言時:「彼為被除却者附有罪者被叱責者彼之語當無效。」而輕侮之者波逸提。「法輕侮受具戒者依制戒而言時:「如何滅或除驅出此人[50]。」或言不欲學其法而輕侮之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輕侮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受具戒者以非制戒而言時:「此不利於制邪除惡端正敬重精進而輕侮突吉羅未受具戒者依制戒或非制戒而言時:「此不利於制邪……」而輕侮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如是疑問從我等之師學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五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使十七群比丘恐怖等因受恐怖而哭泣諸比丘作如是言:「汝等何故哭泣耶?」「六群比丘使我等恐怖。」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令彼等恐怖耶?」……〔照波逸提五二〕……「……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令比丘恐怖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比丘他比丘也

〔……〕恐怖受具戒者欲令受具戒者恐怖以色或以聲觸促成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波逸提告示有賊或蛇或鬼之險道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令恐怖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令恐怖者波逸提欲令未受具戒者恐怖以色或……促成彼或恐怖或不恐怖者突吉羅告示有賊或……或不恐怖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無令恐怖之意而以色或以聲觸促成或告示有賊或蛇或鬼之險道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六

(一)

爾時佛世尊在婆祇國膠魚山邑恐怖林鹿野苑其時諸比丘於冬季燃有孔之大木以暖身孔中之黑蛇受火炙而出襲諸比丘諸比丘紛紛逃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諸比丘燃火暖身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燃火暖身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愚人何以燃火暖身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為暖身而燃火或令燃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二)

其時比丘等病探病之諸比丘言諸病比丘:「堪忍否得過否?」昔者我等燃火暖身故我等安樂然今為世尊所禁畏慎而無以暖身因此我等不安樂。」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病者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無病而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制立學處

爾時諸比丘於薰鉢[51]及火舍畏慎而不燃火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有適當理由者聽許其燃火或令燃之諸比丘汝等……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雖無病而燃火或令燃之以暖身除有適當理由外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無病無火彼亦安樂也

無火彼不得安樂也

b'若自燃之者波逸提

a 火焰也

b 令燃命他者波逸提命一次而屢屢燃者波逸提

a'以暖身為使溫熱也

除有適當理由外有適當理由者除外

(二)

於無病有無病想為暖身而燃火又令燃者除有適當理由外波逸提無病有疑想……於無病有無病想……波逸提舉落下之燃木者突吉羅。〔病者有無病想者突吉羅病者有疑想突吉羅病者有病想者不犯也

(三)

病者由他燃以暖身炭之碎片以暖身於燃燈薰鉢及火舍適當理由事故[52]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七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諸比丘於多浮陀溫泉沐浴摩竭陀王斯尼耶頻毘娑羅云:「我沐浴。」到多浮陀乃於一面等待尊者等沐浴比丘等沐浴至日暮於是頻毘娑羅王因沐浴較遲城門關閉故停宿於城外朝擦單粗油而至世尊處向世尊問訊而坐一面世尊言坐於一面之摩竭陀王斯尼耶頻毘娑羅曰:「大王何故晨塗單粗油而來耶?」頻毘娑羅王告以其事於是世尊為頻毘娑羅王說法……而令歡喜王因世尊說法……歡喜從座而起禮敬世右繞而去其時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僧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實見王而不知適量沐浴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愚人見王而不知適量沐浴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比丘於暑時熱時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之身而臥衣服及臥具因而垢污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暑時熱時於半月以內沐浴諸比丘……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除適當之時期外波逸提適當之時期者季終一個月半雨季初之一個月即兩個月半之暑時熱時此為適當之時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諸比丘病探病之諸比丘對病比丘曰:「堪忍否得過否?」「往昔我等半月以內沐浴是故我等安樂今由世尊禁制之畏慎不敢沐浴是故我等不安樂。」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聽許病比丘半月以內沐浴諸比丘……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熱時病時此為適當之時期。」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諸比丘於營修事之後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之身而臥衣服及臥具因而垢污……白世尊。「諸比丘聽許營造時半月以內沐浴諸比丘……誦此學——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除適當之時期外波逸提……乃至……。」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比丘等行路畏慎不敢沐浴以流汗……白世尊。「諸比丘行路時許半月以內沐浴諸比丘……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除適當之時期外波逸提適當之時期者……乃至……。」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爾時眾多比丘於露地作衣為風塵所污又天降小雨諸比丘畏慎不敢沐浴以濕身而臥衣服及臥具因而垢污……白世尊。「諸比丘風雨之時聽許半月以內沐浴諸比丘……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半月以內若沐浴者除因緣外波逸提因緣者熱季終之一個月雨季初之一個月即二個月半之暑時熱時又病時造作時行路時風雨時即此所謂因緣也。」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半月以內不足半月也

沐浴用粉藥[53]或粘土沐浴者每洗突吉羅沐浴終了者波逸提

除因緣外因緣者除外

暑時熱季終一個月半。「熱時雨季初一個月即應念此二個月半為暑時熱時可沐浴也。「病時不沐浴彼不安樂當念病時可沐浴造作時云乃至清掃房舍當念造作時可沐浴。「行路時當念半由旬可沐浴疾行者可沐浴行已者可沐浴。「風雨時受風塵或二三滴雨落於身上者當念風雨時可沐浴

(二)

於不足半月有不足想除適當之時期沐浴者外波逸提於半月以內有疑……於半月以內有以上想……波逸提半月以上有以下想者突吉羅半月以上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半月以上有以上想者不犯也

(三)

於適當之時期半月沐浴半月以上沐浴至彼岸時沐浴於偏僻地事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八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眾多比丘與遍行外道從沙祇往舍衛城道路中途中出現劫賊掠奪彼等舍衛城之王兵出而捕捉劫賊及所盜物遣使至諸比丘處曰:「諸大德請認領各自之衣物。」諸比丘無法分別認領彼等譏嫌非難:「何以諸大德無法分別認領各自之衣耶?」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僧為諸比丘說相應適正之法後告諸比丘曰:「諸比以十利故我為諸比丘制立學處為攝僧為僧安樂……乃至……為令正法久為敬重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得新衣之比丘應取[54]三種壞色[55]中之一壞色即青色泥色或黑褐色[56]若比丘不取三種壞色中之一壞色而著用新衣者波逸提。」

(一)

云未行淨法

六種衣中之一衣也

應取三種壞色中之一壞色雖如草葉端之衣亦當取之

青色銅青或藍青之二種青色。「泥色,〔水色。「黑褐色云任何之黑褐色

若比丘不取三種壞色中之一壞色如不取三種壞色中之一壞色如草葉端而著用新衣者波逸提

(二)

於不取有不取想而著用者波逸提於不取有疑想……於不取有取想而著用者波逸提於取有不取想者突吉羅於取有疑想者突吉羅於取有取想者不犯也

(三)

取而著用點淨消失時點淨處破時以點淨縫於不點淨物時於補綴布於堅緣布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九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親自以衣淨施同學之共住比丘却不還與彼而著用之於是彼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具壽跋難陀釋子親自以衣淨施於我却不還與我而著用之。」……乃至……「跋難汝實以衣與比丘……著用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著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

任何比丘對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或沙彌尼親自以衣淨施[57]還與彼而著用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對比丘即對其他比丘

比丘尼於二部僧中受具戒者。「式叉摩那於二年學習六法者。「受十戒者。「沙彌尼女子受十戒者

親自由自己淨施

言六種衣中之一衣已達應淨施之最下量以上

淨施有二種淨施對面淨施與展轉淨施。「對面淨施:「我以此衣施與汝或某甲。」〔而與之〕。「展轉淨施:「我為淨施此衣而給與汝。」彼應言:「誰是汝之親友知人耶?」:「某甲某甲也。」彼應言:「我當施與彼等彼等之所有物請汝代彼等著用或施捨[58]或請汝隨緣處理。」

不還與與彼不施捨而著用波逸提

(二)

於不還與有不還與想而取用者波逸提於不還與有疑想……於不還與有還與想而取用者波逸提受持之或贈他者突吉羅於還與有不還與想者突吉於還與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還與有還與想者不犯也

(三)

彼給與或施捨而取用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〇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十七群比丘不收藏諸資具六群比丘隱藏十七群比丘之鉢十七群比丘對六群比丘言:「還與我等之鉢。」六群比丘笑而十七群比丘哭諸比丘如是言:「汝等何故哭泣耶?」此六群比丘等隱藏我等之鉢。」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隱藏比丘等之鉢衣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隱藏比丘等之……?」「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隱藏比丘等之……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隱藏或令隱藏其他比丘之鉢衣或坐具針筒腰帶雖為戲笑亦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隱藏自隱藏者波逸提。「或令隱藏令他隱藏者波逸提命令一次而屢屢隱藏者波逸提

比丘之其他比丘之〕。

有二種鉢鐵鉢及泥鉢

於六種衣中之一衣應淨施之最下量以上

坐具云有邊緣之坐具

針筒有針或無針之物

腰帶有二種腰帶布條或有編織之帶

a 雖為戲笑以嬉戲為目的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隱藏或令隱藏鉢……腰帶雖為戲笑波逸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雖為戲笑或令隱藏其他之資具者突吉羅雖為戲笑而藏或令藏未受具戒者之鉢衣或其他之資具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非為戲笑、〔雜亂而收藏之[59]、〔說法之後給與而收藏之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六飲酒品———

攝頌

飲酒與指  
輕侮恐怖
沐浴及壞色  
不還與藏之

波逸提 六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優陀夷為弓士不喜烏鴉彼射烏鴉而斷其頭順次穿置於串刺物上諸比丘作如是言:「此等烏鴉為誰所殺耶?」「是我我不喜烏鴉。」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優陀夷故意奪生物之命耶?」……乃至……「優陀夷汝實故意奪……?」「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故意奪……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故意奪生物之命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故意明知犯罪而存心進行

a 〔……〕止其命根以破壞其生命之相續也

a'生物指畜生而言

(二)

於生物有生物想而奪其命者波逸提於生物有疑想而奪其命者突吉羅於生物有非生物想者突吉羅於非生物有生物想者突吉羅於非生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生物有非生物想者不犯也

(三)

非故意者無念者無知者無殺意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二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知水中有蟲而飲用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知水中有蟲而飲用耶?」……乃至……「比丘汝等實……飲用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飲用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水中有蟲而飲用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自知或由他人告彼

有蟲知飲之當令其死知而飲用者波逸提

(二)

於有蟲有有蟲想而飲者波逸提於有蟲有疑想而飲者突吉羅於有蟲有無蟲想而飲者不犯也於無蟲有有蟲想者突吉羅於無蟲有疑想者突吉羅於無蟲有無蟲想者不犯也

(三)

不知有蟲知無蟲知飲之不死而飲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三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知諍事已如法裁決令再羯磨而騷亂:「不成羯磨不善羯磨應再羯磨不成裁決不善裁決應再裁決。」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知……而騷亂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知……而騷亂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知……而騷亂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諍事已如法裁決欲令再羯磨而騷亂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自知或他人告之

a 諍事有四種諍事爭論諍事非難諍事罪過諍事義務諍事

a'如法依法依律依師教而行此名如法

欲令再羯磨而騷亂:「不成羯磨不善羯磨應再羯磨不成裁決不善裁決應再裁決。」而騷亂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騷亂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而騷亂者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騷亂者不犯也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知所作羯磨依於非法或依別眾或對不相應羯磨而騷亂者癡狂者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四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故意犯出精罪而向同學之共住比丘言:「我故意犯出精罪勿告其他任何人。」其時另一比丘故意犯出精罪對其罪乞求僧伽令其別住僧伽對其罪給予別住彼行別住時見彼比丘而作是言:「我故意犯出精罪而向僧伽乞求別住僧伽對是罪與我別住,〔於是我別住我受別住〕,具壽請以彼受而憶持我!」其他任何犯此罪者亦如是行耶?」「!」「彼具壽跋難陀釋子故意犯出精罪而語我:『勿告任何人。』」「汝豈非覆藏耶?」「!」

其時彼比丘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知而覆藏他比丘之粗罪耶?」……乃至……「比丘汝實覆藏他比丘之……?」「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知他比丘之粗罪而覆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比丘之粗罪若覆藏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 自知或他人告彼

a'比丘之他比丘之……。

粗罪四波羅夷及十三僧殘

若覆藏知此而諸比丘雖非難令憶持叱責輕蔑羞辱亦不語而放棄其責任者波逸提

(二)

於粗罪有粗罪想而覆藏者波逸提於粗罪有疑想而覆藏者突吉羅粗罪有非粗罪想而覆藏者突吉羅於非粗罪而覆藏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之粗罪或非粗罪或不淨行而覆藏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粗罪想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粗罪有非粗罪想者突吉羅

(三)

僧伽將有鬥諍紛亂異執口論等而不告,〔將有破僧僧不和合而不告,〔此是粗惡殘酷生命危難梵行危難而不告不見其他之如法比丘而不告無覆藏之意而不告依自己之行令知而不告癡狂者最初之犯行不犯也

波逸提 六五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王舍城有十七群比丘之親友童子優波離童子為彼等之首領優波離之父母作是思惟:「於我等死後以何方便令優波離生活安樂無有勞苦。」優波離之父母又作如是思惟:「若使優波離學書我等死後生活安樂無有勞苦。」其時優波離之父母作如是思惟:「優波離學書則有指痛若優波離學計數彼於我等死後生活安樂無有勞苦。」優波離之父母又思惟:「若優波離學計數則有胸苦若優波離學畫彼於我等死後生活安樂無有勞苦。」其時優波離之父母復思惟:「若優波離學畫則有眼痛彼若為沙門釋子容易持戒容易修行取用美食睡臥不通風之牀若優波離於沙門釋子中出家者彼於我等死後生活安樂無有勞苦。」

優波離童子聞父母之對談於是優波離童子往彼童子等處而作是言:「我等於沙門釋子中出家。」「汝若出家我等亦出家。」於是彼童子等各往其父母處而作是言:「請准許我從家出離而入無家。」其時彼童子之父母:「此童子等所願皆同而所志亦善。」因此聽許其出家〕。彼等往諸比丘處請求出家諸比丘受彼等出家而令受具戒

彼等天未明即起而哭叫:「給我粥給我食物給我硬食!」諸比丘作是言待至天明有粥即喝有食即食有硬食即食若無粥無食或硬食即往乞。」諸比丘如是言時彼等比丘仍哭叫:「給我粥給我食物給我硬食!」〔面喊叫一面使臥牀散亂不堪

世尊於天未明起而聞童子等哭叫向具壽阿難曰:「阿難何以有童子哭叫聲?」其時阿難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眾而問諸比丘:「諸比丘據悉諸比丘實明知而令未滿二十歲之童子受具足戒耶?」「實然!」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彼等愚人明知未滿二十歲而授以具足戒耶比丘未滿二十歲者不能忍耐寒蛇之觸又不能忍受惡言誹謗與肉身感受之苦極苦激烈之辛勞不愉快不適意至能奪命般之苦痛諸比丘滿二十歲者能忍耐寒……苦痛諸比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未滿二十歲而授予具足戒者此人不得戒,〔尊證之諸比丘當受呵責於彼比丘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自知或他人告彼也

未滿二十歲不足二十歲

欲授具足戒而求僧眾或阿闍梨或鉢或衣並選戒場突吉羅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突吉羅羯磨語竟者和尚波逸提僧眾及阿闍梨突吉羅

(二)

於未滿二十歲有未滿二十歲想而授具戒者波逸提於未滿二十歲有疑想而授具戒者突吉羅於未滿二十歲有滿二十歲想而授具戒者不犯也於滿二十歲有未滿二十歲想者突吉羅於滿二十歲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滿二十歲有滿二十歲想者不犯也

(三)

於未滿二十歲有滿二十歲想而授具戒於滿二十歲有滿二十歲想而授具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六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一商隊由王舍城欲往跋諦耶羅一比丘向商隊諸人曰:「我亦與諸公同行。」「大德我等為藏匿稅物。」「公當知。」官人等聞悉:「據傳商隊將藏匿稅物。」而於途中尋求彼等官人捕捉商隊而言比丘曰:「大德尊者何故明知賊商隊而與之同行耶?」留難之後予以釋放於是該比丘至舍衛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以比丘明知賊商隊而相約同行耶?」……乃至……「比丘汝實知……行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明知……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明知賊隊而共同豫約同路而行者乃至一聚落間亦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自知或由他人告彼

賊隊盜賊或將行賊事者或有尚未行賊事或於王處行盜藏匿稅物

共同一起

豫約:「賢者我等同往。」「尊者我等同往。」「尊者我等同。」「賢者我等同往。」「於今日明日或後日我等同往。」如此豫約者突吉

乃至一聚落之間於附近之村落每村落間波逸提於無村落之曠野每半由旬波逸提

(二)

於賊隊有賊隊想而豫約同路行者雖一聚落間亦波逸提於賊隊有疑想……突吉羅於賊隊有非賊隊想……不犯也諸比丘豫約而諸人不豫約突吉羅於非賊隊有賊隊想者突吉羅於非賊隊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賊隊有非賊隊想者不犯也

(三)

不豫約而往諸人豫約而諸比丘不豫約違約而行於諸事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七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往舍衛城之途中於拘薩羅國經過一村落之入口一女人與夫爭吵而從村落出見彼比丘而言:「大德師往何處耶?」「我往舍衛城。」「我與尊者同往。」「!」其時女之夫由村落出而問諸人:「諸位曾見如是婦耶?」「彼女人與出家者同往矣!」於是人追及並捉比丘而予以毆打後放之於是該比丘於樹下放火焰而坐其時婦人告其夫曰:「非彼比丘要我同行乃我與彼比丘共往也彼比丘非惡徒去向彼謝罪。」其夫乃向比丘謝罪

其時比丘至舍衛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與女人共約同路而行耶?」……乃至……「比丘汝實與女人共約同路而行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與女人……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與女人共同豫約同道而行雖一聚落之間亦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女人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語惡語非粗語者

一起

豫約,「我等同往。」「尊師我等同往。」「尊師我等同往。」「我等同往。」「於今日或……」〔參照波逸提六六二(一)〕。

(二)

於女人有女人想而共約同路者雖一聚落間亦波逸提於女人有疑想……於女人有非女人想……波逸提比丘豫約而女人不豫約者突吉羅夜叉女或餓鬼女或黃門或畜生女之變成人身而共約同路者雖一聚落間亦突吉羅於非女人有女人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女人有非女人想者不犯也

(三)

不豫約而往女人豫約而比丘不豫約違約而往於諸事故癡狂者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八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有一名阿利吒比丘原為馴鷹師生如是惡見:「如我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眾比丘聞之:「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丘生起如是惡見:『……不足以障道。』」於是諸比丘至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丘處作如是言:「阿利吒汝實生如是惡見:『如我……不足以障道。』?」「真正如是如我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行之亦不足以障道。」「阿利吒勿作是說勿誹謗世尊對世尊誹謗是不善世尊實未曾作如是說阿利吒世尊依種種方便所說障道之法確是障道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也世尊說諸欲者樂味少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世尊說諸欲喻如骸骨也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世尊說諸欲喻如肉片……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草炬……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火坑……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夢……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借用物……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樹果……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屠殺場……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刀……乃至……世尊說諸欲喻如蛇頭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也。」

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聞諸比丘如是說仍剛強頑固執取其惡見:「我實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比丘因不能使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丘離此惡見乃至世尊處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眾問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丘曰:「據說汝實起如是惡:『如我知解世尊……不足以障道。』?」「世尊實然!」「愚人汝究竟由誰了知我教示如是之法耶愚人我豈非以種種方便說障道之法是障道法也行此足以障道耶我說諸欲樂味少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我說諸欲喻如骸骨……我說諸欲喻如蛇頭苦痛多失望多於此處患難更多愚人汝由己之誤解而誹謗我等並且自破壞多積不善業愚人此實導致汝長夜不利之苦痛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作如是語:『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諸比丘應對此比丘作如是言:『具壽勿作如是言勿誹謗世尊對世尊誹謗者實不善世尊實不作如是說尊以種種方便說示之障道法確是障道也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此比丘諸比丘作如是言已尚固執者諸比丘為令其捨棄惡見〕,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則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如是語:「實知解世尊所說之法……不足以障道。」

a 諸比丘惡見之其他比丘應向彼等曰:「具壽勿作如是言……足以障道。」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聞而不言者突吉羅當引彼比丘於僧中言之:「具壽勿作如是言……足以障道。」應二次言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

a'此比丘語如是之比丘也

應勸告其比丘。「諸比丘應如是諫告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某甲比丘起如是之惡見:「我知解世尊之……不足以障道。」彼不捨此惡見若僧時機可者則僧為使某甲比丘捨其惡見而勸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某甲比丘……不捨其惡見〕,僧為使某甲比丘捨其惡見而勸告之諸大德中為勸告某甲比丘令捨其惡見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大德僧……不忍者請說

僧勸告某甲比丘令捨其惡見已僧已忍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突吉羅羯磨語竟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捨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捨者波逸提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未被勸告者捨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六九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知之而與如是說惡見〕、不受法之處分不捨成見之阿利吒比丘共事共住或共宿諸比丘中少欲者……:「何以六群比丘知之而……共事共住或共宿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知之……共事共住或共宿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等何以知之……共事共住或共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知之而與如是說惡見〕、不受法之處分不捨成見者共事共住或共宿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自知或他人語彼或彼自語

如是說惡見〕」,「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作如是之說者

不受法之處分被舉罪而未回復清淨(解罪)者

不捨成見未捨此見者

〔……〕共事共事有兩種食共事與法共事。「食共事將食物給與或受取者波逸提。「法共事,〔為彼或令〕,依句而誦或令誦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而誦或令誦者字字波逸提

共住與被舉罪者共布薩自恣或作僧羯磨者波逸提

或共宿於同一覆蓋處於被舉罪者所臥處比丘臥之波逸提比丘之臥處被舉罪者臥之波逸提兩者共臥者波逸提起立之後再三臥者,〔波逸提

(二)

於被舉者有被舉者想而共事共住或共宿者波逸提於被舉者有疑想……突吉羅於被舉者有非被舉者想……不犯也於非被舉者有被舉者想者突吉羅於非被舉者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被舉者有非被舉者想不犯也

(三)

知非被舉者知被舉而解罪者知已捨其見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〇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騫荼沙彌起如是惡見:「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諸比丘聞騫荼沙彌起如是惡見……〔參照波逸提六八。「原為馴鷹師之阿利吒比換為騫荼沙彌」,「阿利吒換為騫荼」;答彼比丘之中,「!」換為!」〕……「……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令已信者轉向他去也。」〔世尊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僧伽應擯滅騫荼沙彌諸比丘是擯滅之——

騫荼從今以後汝不得稱世尊是汝師其他沙彌得與諸比丘共宿二夜三夜汝即不得。〔請汝遠去之消失之。」於是僧伽擯滅騫荼沙彌

其時六群比丘知如是被擯滅之騫荼沙彌而予以撫慰或伺候共事復又共宿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知被擯滅之騫荼沙彌而予以撫慰或伺共事復又共宿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知被擯滅之騫荼沙彌予以撫慰或伺候共事復又共宿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以汝等知……共宿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若沙彌如是言:『我如是知解世尊所說之法凡是世尊所說:「此等是障道法。」但行之亦不足以障道。』諸比丘應對此沙彌作如是言:『沙彌勿作如是勿誹謗世尊對世尊誹謗者實不善世尊實不作如是說沙彌世尊以種種方便說示之障道法確是障道也而行此等障道法者足以障道。』諸比丘對該沙彌作如是言已,〔該沙彌尚固執者諸比丘當告以:『從今以後汝不得稱世尊是汝師其他沙彌得與諸比丘共宿二夜三夜而汝不得。〔請汝遠去之消失之。』任何比丘知如是被擯滅之沙彌而予以撫或伺候或共事或共宿者波逸提。」

(一)

「〔被指定為沙彌稱為沙彌也

如是言:「如我知解世尊……不足以障道。」

a 由諸比丘所見聞之其他比丘也彼等應言:「沙彌勿作如是言……行之足以障道。」應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捨則善若不捨則諸比丘應對其沙彌言:「沙彌從今以後……消失之。」

a'此沙彌,〔如是說之沙彌

任何,……比丘之意

自知他人語彼或彼自語

如是被擯滅斯被擯滅

「〔被指定沙彌,〔指執惡見之沙彌

撫慰向彼言:「我當施與鉢或讀誦或詢問。」如是撫慰者逸提

或伺候為彼令取粉藥或粘土或楊枝或含嗽水者波逸提

或共事二種共事之食共事……字字波逸提

或共宿擯滅沙彌所臥之覆蓋處比丘臥者波逸提比丘所臥之處而被擯滅沙彌臥之者波逸提兩者臥之波逸提起立之後再三臥者波逸提

(二)

於擯滅者有擯滅想而撫慰或伺候或共事或共宿者波逸提於擯滅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擯滅者有非擯滅想……不犯也於非擯滅者有擯滅想吉羅於非擯滅者有疑想突吉羅於非擯滅者有非擯滅想不犯也

知非擯滅者知捨其見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七有蟲水品———

攝頌

故意殺蟲及發諍  
覆藏粗罪未二十
賊隊豫約阿利吒  
被舉騫荼十學處

波逸提 七一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其時具壽闡陀行非法諸比丘作如是言闡陀勿如是為此非淨法。」彼答言:「我未詢問其他堪能持律之比我當不持此學處。」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具壽闡陀被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我未……不持此學處。』?」……乃至……「闡陀汝實由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我未……不持此學處。』?」「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被諸比丘如法言之而作如是言:『……不持此學處。』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雖由諸比丘如法言之若作如是言:『我未詢問其他堪能持律之比丘我當不持此學處。』波逸提諸比丘學戒之比丘應了知詢問熟慮之此為斯時之法也。」

(一)

任何,……比丘之意

由諸比丘是由其他之諸比丘

如法由世尊所制立之學處此名為如法」,依此而言却作如是言我未詢問其他之堪能者持律者[60]智慧者賢者多聞者如法說法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作如是言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作如是言者波逸提於未制戒時言:「此非於制邪除惡端正敬重精進有作用。」若言:「我未詢問其他堪能者持律者智慧者[61]賢者多聞者如法說法者之比丘我當不持此學處。」突吉羅未受具戒者於制戒或未制戒言:「此非於制邪……有作用。」若言:「我未詢問其他堪能者持律者智慧者賢者多聞者如法說法者之比丘我當不持此學處。」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學戒欲持學戒者

應了知應當知解

應詢問,〔應當詢問:〕大德此是如何此為何意耶

應熟慮應思慮應比較衡量之意

此為斯時之法在此時此是如法

(三)

:「我當知我當持學戒。」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二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世尊為諸比丘以種種方便說律讚歎律讚歎通達律者再三讚歎具壽優婆離諸比丘曰:「世尊以種種方便……讚歎優波離我等當至具壽優波離處學律。」彼等眾多之上座中座下座比丘至具壽優波離處學律

其時六群比丘作如是思惟:「今眾多之上座比丘……學律若彼等精通戒律不論何處何事如何小事將要對我:『有罪。』〕而引出等當誹謗律。」於是六群比丘至諸比丘處而作如是言:「說示此小小戒有何用唯導致疑惑苦惱混亂而已!」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誹謗戒律耶?」乃至……「諸比丘據云汝等實誹謗戒律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誹謗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若作如是言:『說示此小小戒有何用唯導致疑惑苦惱混亂而已!』而誹謗戒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誦或令誦或學習時

若作如是言:「說示此小小戒……唯導致……。」〔又言:〕「凡是學此者有疑惑有苦惱有混亂不學此者無疑惑無苦惱無混亂不誦此者勝不取此者勝不學此者勝不持此者勝消滅之此諸比丘應不通曉律。」如此對受具戒者誹謗律者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誹謗律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非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誹謗其他之法者突吉羅對未受具戒者誹謗律或其他之法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非欲誹謗而言:「汝學經伽陀或論,〔後學律。」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三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行非法:「應令知由不知而犯。」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而作如是言:「我等今始知此法含於戒經中收於戒經中於每半月說示。」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而作如是言:『……始知……』?」……乃至……「諸比丘等實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而作如是言:『……始知……』?」「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而作如是言:『……始知……』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每半月說示波羅提木叉時若作如是言:『我今始知此法含於戒經中收於戒經中於每半月說示。』若其他諸比丘知此比丘曾二三次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列席勿再論此比丘不能以不知之理由而脫〕。此時彼所犯之罪應依法處分更應呵責其無知:『汝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不一心專念故汝失利得。』因此無知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每半月每布薩時

說示波羅提木叉時,〔和尚誦說時也

若作如是言行非法之後:「令知由不知而犯。」而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作如是言:「我今始知……」突吉羅

比丘〕」欲欺偽之比丘諸比丘對此以前曾列席之比丘……當以無知呵責之。「諸比丘應如是呵責之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某甲比丘於說示波羅提木叉時不一心專念6[62]若僧伽時機可者則僧伽應舉某甲比丘無知之罪。』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不專念僧伽應舉某甲比丘無知之罪諸大德中對於舉某甲比丘無知之罪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

僧舉某甲比丘無知之罪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不舉無知之罪而言不知者突吉羅已舉無知之罪言不知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言無知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言無知者波逸提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言無知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而言無知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吉羅

(三)

未聞之廣說三次以內聞律之廣說無欺偽之意癡狂者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四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因瞋怒不喜而毆打十七群比丘使彼等哭泣諸比丘言:「汝等何故哭泣耶?」「六群比丘等因瞋怒不喜而毆打我等。」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而毆打諸比丘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瞋怒……?」「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瞋怒……毆打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比丘瞋怒不喜而毆打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對比丘對其他之比丘

瞋怒不喜謂不滿足憤懣不快活

毆打以身或所持物或以投擲乃至以小如蓮葉程度之物打者亦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以瞋怒不喜而打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以瞋怒不喜而毆打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被任何事物所迫害欲求逃脫而毆打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五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對十七群比丘舉手作劍勢彼等怕被打而哭泣諸比丘言:「汝等何故哭泣耶?」「六群比丘等瞋怒不喜對我等舉手作劍勢。」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瞋怒不喜對十七群比丘舉手作劍勢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瞋怒不喜對十七群比丘舉手作劍勢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瞋……舉手作劍勢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比丘瞋怒不喜而舉手作劍勢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對比丘對其他比丘

瞋怒不喜,……不快活之謂

舉手作劍勢以身或以所持物即使舉小如蓮葉程度者亦波逸提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瞋怒不喜而舉手……〔參照波逸提七四……為欲逃避而舉手作勢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六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以無根之僧殘罪誹謗其他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以……誹謗其他比丘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誹謗……?」「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汝等何以……誹謗……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以無根之僧殘罪誹謗其他比丘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 以無根不見不聞亦無嫌疑

僧殘十三僧殘中之一也

誹謗非難或令非難者波逸提

a'其他比丘其他之比丘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以無根僧殘而誹謗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餘之污行惡見而誹謗者突吉羅誹謗未受具戒者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如此有犯想而非難或令非難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七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故意使十七群比丘疑惱而言〕:「世尊制戒凡未滿二十歲者不得受具戒然汝等未滿二十歲而受具戒汝等在我等看來豈非未受具戒者耶?」彼等哭泣諸比丘作是言:「何故哭泣耶?」「六群比丘等故意使我等疑惱。」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以六群比丘故意使諸比丘疑惱耶?」……乃至……「諸比丘據云汝等實故意使……?」「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故意使……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比丘故意使疑惱者即使令彼等有少時不安僅此動機而無其他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對比丘對其他之比丘

故意確認持有目的有意而行

使疑惱:「汝實未滿二十歲而受具戒汝實非時食汝實飲酒實秘密與女人坐。」令起疑惱者波逸提

僅此動機而無其他無其他任何動機而使疑惱也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故意令起疑惱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於未受具戒者故意令起疑惱者突吉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無令起疑惱之意而言:「汝實未滿二十歲而受具戒汝非時……汝應爾後勿起疑惱。」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八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與諸善比丘諍論善比丘等作是言:「六群比丘是無慚愧者不能與彼等諍論。」六群比丘作是言汝等何故以無慚愧之語侮辱我等耶?」「汝等於何處聞耶?」「我等近立於具壽之屏處聽之。」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立於己發生諍論而不知之諸比丘附近屏處而聽耶?」……乃至……「諸比丘據云汝等實立於……諍論……?」「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立於……諍論……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立於與己發生諍論而不和之諸比丘附近屏處而聽者,『我聽彼等之所言僅此動機而無其他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立於〔……〕屏處而聽從彼等聞而欲非難攻擊令困惑而往者吉羅立於彼處聞者波逸提後往者欲聞而急行者突吉羅立於彼處而聞者波逸提先往者欲聞而停留者突吉羅立於彼處聞者波逸提往他比丘之立處或坐處或臥處當他正在密語時應謦欬或出聲令知若無謦欬或出聲令知者逸提

b'諸比丘其他之諸比丘

b 發生諍論而不和令起紛諍者

a 僅此動機而無其他無其他任何理由近立屏處而聽

(二)

於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近立屏處而聽者波逸提於受具戒者有疑想……於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近立於未受具戒者屏處而聽者突吉於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羅於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羅

(三)

聞彼等之而想停止遠離消滅自脫諍論而離去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七九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行非法於對各自行羯磨時遮〕,有事集僧伽六群比丘因正在作衣同意[63]一比丘席羯磨〕。僧眾曰:「六群比丘唯來一人我等對彼作羯磨。」而對彼行羯磨於是此比丘回到六群比丘處六群比丘對此比丘作是言:「僧眾作何事耶?」「僧眾與我作羯磨。」「我等非為此而同意:『與汝行羯磨。』若我等知為汝行羯磨者我等即不同意。」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後言不平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後言不平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同意……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同意如法羯磨而事後言不平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如法羯磨依求聽羯磨單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之法依律依師而行此謂如法羯磨同意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同意而言不平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不犯也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知依非法依別眾或對不值得羯磨者行羯磨而言不平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〇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僧眾有事而集會六群比丘正在作衣同意一比丘出席羯磨〕。僧伽告示為行此羯磨而集會之理由該比丘曰六群比丘等同對各自行羯磨諸師對誰行羯磨耶?」不同意由座起立而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於僧伽提議決斷時不同意起座而去?」……乃至……「比丘汝實於僧伽提議決斷時……而去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於僧伽提議決斷時……而去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僧伽提議決斷時不同意起座而去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於僧伽提議決斷時或事件之報告或表白而未決或羯磨未竟

不同意起座而去,〔:〕「何為此羯磨不確定而不和合不應作。」而去者突吉羅由眾中離去在伸手以內之距離突吉羅離去伸手以外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不同意起座而去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想……突吉羅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不犯也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認為僧伽可能有鬥諍不和喧鬧諍論而離去認為有破僧或僧不和合而離去因依非法或依別眾或不值得羯磨事而行羯磨故而離去因病離去為病者所用而離去為大小便所催而離去無遮羯磨之意想再歸來而離去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具壽沓婆摩羅子為僧伽設坐臥具而分配所請之飲食當時具壽所著之衣服單薄其時僧伽得一衣於是僧伽將此衣贈與具壽沓婆摩羅子六群比丘譏嫌非難:「諸比丘隨親厚[64]而將僧伽所得施他。」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由和合僧施與衣之後而言不平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由和合僧……?」「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由和合僧……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由和合僧施與衣後:『諸比丘隨親厚將僧之所得物轉贈他人。』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和合僧眾於同一界共住者

a'自與也

六種衣中之一衣言應淨施之最下量以上

a 隨親厚隨友知人隨親友隨同一和尚隨同一阿闍梨

僧之〔……〕布施僧之物

所得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乃至粉藥丸楊枝未織之絲

〔……〕而言不平由僧伽選定受具戒者之坐臥具分配者或請食差遣者或粥分配者或果物分配者或硬食分配者或雜細物分配者施與衣而言不平者波逸提

(二)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施與衣而言不平者波逸提於如法羯磨有疑……於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波逸提施與其他之資具時而言不平者突吉非由僧伽選定受具戒者之坐臥具分配者……雜細物分配者施與衣或其他之資具而言不平者突吉羅由僧伽或選定或未選定之未受具戒者以分配坐臥具……雜細物分配者施與衣或其他之資具而言不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對於事實上依愛怖之心而作分配〕,:「與彼有何利益失利得而已不正之行。」如此抱不平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二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舍衛城有一群人云:「供食而後施衣。」而為僧眾豫備具有施衣之供食六群比丘至彼人群處作如是言:「此等之衣施與此等比丘。」「大德我等不能與每年由僧伽對我等行乞具有施衣之供食。」「賢者僧伽有來自多處之施與物及食此等六群比丘之衣止於汝等見汝等施衣而住於此處汝等若不與者誰人與之賢者此等之衣施與此等比丘!」於是一群人受六群比丘之強請所豫備施予僧伽之衣便施與六群比丘於僧伽施食

諸比丘中知有為僧伽豫備具有施衣之供食而不知衣已轉施與六群比丘者言賢者請施衣與僧眾!」「大德!〔〕,所豫備之衣已由六群諸師而轉施與之。」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知已決定供養僧之所得物却轉施與其個人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知僧之……却轉施……?」「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知僧之所得……却轉施與……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明知已決定供養僧之所得物卻轉施與其個人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或自知或由他人語彼或彼語也

a 已決定供養發言:「我等將施與。」「我等將作。」此若轉施與個人者波逸提

a1僧之〔……〕布施僧之物

a2所得衣服飲食臥具病資具藥物乃至粉藥丸楊枝未織之絲

(二)

於已決定供養之物有已決定供養之物想而轉施與個人者波逸提於已決定供養之物有疑想而轉施與個人者突吉羅於已決定供養之物有非已決定供養之物想而轉施與個人者不犯也於已決定供養於僧伽却轉施與其他僧伽或塔廟者突吉羅已決定供養於塔廟卻轉施與其他之塔廟或僧伽或個人者突吉羅於已決定供養於個人却轉施與其他之個人或僧伽或塔廟者突吉羅於非決定供養之物而有已決定供養之物想者突吉羅於非已決定供養之物有疑想者突吉羅於非決定供養之物而有非已決定供養之物想者不犯也

(三)

被問:「我等施與何處?」:「汝等施與可得受用汝等之施物或可得果報或有久住之處或又汝等之心所信樂之處。」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八如法品———

攝頌

如法誹謗與無知  
舉手以及無根
故意屏聽與不平  
同意沓婆並轉施

波逸提 八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命令守園人:「我欲往園林遊行汝當至園林清掃。」「遵命大王!」彼守園人應諾拘薩羅國波斯匿王於園林清掃時見世尊於一樹下坐見已即至波斯匿王處作是言大王園林已清掃但世尊於彼處坐。」「善哉我等近侍世尊。」拘薩羅國波斯匿王至園林近世尊處其時有一優婆塞近侍世尊而坐波斯匿王見優婆塞近侍世尊而坐即驚異而立波斯匿王作是思惟:「此惡人如是近侍世尊不相應!」即至世尊處問訊而一面坐其時優婆塞為尊重世尊對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不示致敬亦不起立行禮波斯匿王內心不悅:「何以彼人於我來時不問訊亦不起立行禮耶?」世尊知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內心不悅而謂王曰:「優婆塞多聞而通達阿含於欲愛已捨離。」其時波斯匿王作是思惟:「此優婆塞無鄙劣者之理連世尊亦稱讚彼。」即對優婆塞言:「優婆塞請說汝之所欲!」大王。」世尊為拘薩羅國波斯匿王說法……令歡喜波斯匿王由世尊之說法……歡喜從座而起禮敬世尊右繞而去

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在高樓上見優婆塞於車道中手持傘蓋而行見已呼之近前而言:「優婆塞據云汝多聞而通達阿含願為我之宮女等說法。」「我由諸大德而知之諸大德始可為王之宮女等說法。」

(二)

其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知優婆塞所言是實即至世尊處禮世尊已而一面坐一面坐已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世尊願請一比丘為我等之宮女說法。」世尊以法語教示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乃至……右繞而去世尊告具壽阿難曰:「阿難為王之宮女說法。」「如是世尊!」具壽阿難應諾故時常為王之宮女說法

具壽阿難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至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住處其時波斯匿王與摩利皇后同在臥牀摩利皇后遙見具壽阿難來見已因急起而掉落黃色之美衣於是具壽阿難返歸僧園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以具壽阿難不先豫告而入王後宮耶?」……乃至……「阿難汝實…………?」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阿難汝何以…………阿難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告諸比丘曰

(三)

諸比丘若入王後宮有十種過失何等為十諸比丘王與王妃共坐於此而比丘突入此處倘王妃見比丘而微笑或比丘見王妃而微笑於是王即如是思惟:『彼等行不淨行或將行之?』諸比丘此是入王後宮之第一過失也再者諸比丘王乃多事忙碌者曾至某一宮女處宿而不復記憶宮女若由彼而姙其時王即如是思惟:『此處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為。』諸比丘此是入王後宮之第二過失也再者諸比丘王後宮有一寶物遺失時王即如是思惟:『此處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為。』比丘此是第三……諸比丘於王後宮內部之密事若洩漏於外界王即如是思惟:『此處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為。』諸比丘此是第四……諸比丘於王後宮或王子欲求[65]父王或父王欲求王子於是世人將作是思惟:『此處除出家者外他人皆不可出入此乃出家者所為。』諸比丘此為第五……諸比丘王將低地位者置(升)於高地位時彼等不喜斯事者即作如是思惟:『王與出家者交往此乃出家者所為。』諸比丘此是第六……諸比丘王將高地位者置於低地位時……諸比丘此是第七……諸比王於非時興軍時彼等……諸比丘此是第八……諸比丘王於時興軍却由中途而退時彼等……諸比丘此是第九……諸比丘王後宮驅馳象充滿欲念之色觸等境此等非相應於出家者諸比丘此是入王後宮之第十過失也。」

於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阿難說難教養……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受即位灌頂之剎帝利種王未退出寢室夫人亦未退出丘未豫告而越閾者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即位灌頂澆以剎帝利種之灌水

剎帝利種母系父系俱係善家世血統純粹追溯至七世祖先皆不混亂從其血統而言無可非難[66]

a 王未退出王未出寢室也

夫人亦未退出王后未退出寢室或王與后兩者皆未退出

未豫告不豫先通知

言寢室之門檻。「寢室不論何處凡鋪有王牀之處乃至圍有縱幕者亦然

越閾若第一腳越過閾者突吉羅第二腳越過者波逸提

(二)

於不豫告有不豫告想而越閾者波逸提於不豫告有疑想……於不豫告有豫告想……波逸提於豫告有不豫告想者突吉羅於豫告有疑想者突吉羅豫告有豫告想者不犯也

(三)

豫告時非剎帝利種不受剎帝利種之灌頂王已退出寢室王后已退出寢室兩者均退出非寢室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四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比丘於阿致羅筏底河沐浴婆羅門將五百金之錢袋置於陸上入阿致羅筏底河沐浴而去該比丘恐婆羅門之錢袋遺失而拾之婆羅門憶起急走回而言於比丘:「見我錢袋?」「婆羅門!」並將錢袋交還彼婆羅門作是思惟:「我以何方便可免酬謝高額之謝禮〕?」「非五百金是千金。」為難之而逃脫於是其比丘歸返僧園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捉錢寶耶?」……乃至……「比丘據云汝實捉錢寶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汝何以捉錢寶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於舍衛城有祭會諸人修飾衣裝而往園林毘舍佉鹿子母亦修飾衣裝為往園林而出村。「我至園林為何我當禮拜世尊。」於是脫下飾物以上衣[67]繫包交與婢女曰:「汝握持此物。」於是毘舍佉鹿子母至世尊處禮拜世尊而坐一面世尊為一面坐之毘舍佉鹿子母說法……令生歡喜於是由世尊說法……歡喜之毘舍佉鹿子母從座而起禮敬世尊右繞而去其時婢女忘記所持之物而去諸比丘見之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拾捉起而代為收藏之。」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於伽藍內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所有者將必取回』,聽許捉或令捉而收藏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除於伽藍內外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若捉或令捉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迦尸國有一給孤獨居士之農村彼居士令其侍者:「若大德來當作施。」其時眾多比丘於迦尸國遊行至給孤獨居士之農村侍者遙見諸比丘前來見已走近彼諸比丘禮諸比丘言:「諸大德請於明日來受居士之供食。」諸比丘默然應諾於是其人夜間調煮美味硬軟之食告以食時已至並脫下指環以供食比丘並言:「尊師等食已,〔自去我當往農作。」而忘帶指環即離去比丘見之暗忖:「我等若去指環當失。」因而停留於此未去其人農作歸來見彼諸比丘言:「諸大德何故尚留於此耶?」其時諸比丘以此事語其人至舍衛城亦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於伽藍內或止宿處內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以為此物之所有者將必持回』,聽許捉或令捉而藏置之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除於伽藍或止宿處內外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若捉或令捉者逸提於伽藍內或止宿處內比丘見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以為此物之所有者將必持回』,可捉或令捉而藏置之此為斯時之如法行也。」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除於伽藍或止宿處內外於伽藍或止宿處內除外。「伽藍內言有籬園之園內無籬園之境內。「止宿處內言有籬宿舍之宿舍內部無籬宿舍之境內也

寶物真珠寶珠琉璃貝玉玻璃珊瑚赤珠琥珀也

視同如寶物世人所喜受用之物此名視同如寶物」。

a 若自捉者波逸提。「令捉令他捉者波逸提

於伽藍內或止宿處內〔……〕藏置之應記識其色或相藏置而告示若失物者來。」失主來此應言:「賢者卿之失物為何色相耶?」若所言色或相俱相應者當與之若不相應者應言:「賢者往他處查索。」若從其住處離去時將失物囑付於住此之善良比丘然後離去無善良比丘應囑付住此之善良居士

此為斯時之如法行此為適合此時情況之法也

(二)

於伽藍內或止宿處內云:「應為所有者持回。」而將此寶物或視同如寶物者捉或令捉而藏置視同如寶物而以親厚想捉之暫時捉有糞掃物想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五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非時入村落坐於會堂論議種種之遮道論即王論賊論大臣論軍兵論怖畏論戰陣論食事論飲事論衣服論臥處論華鬘論香論親族論車乘論村落論鎮論都城國土論婦女論勇士論[68]街道論井戶論亡靈論雜多論[69]世界起源海洋起源論如斯之有無論等

諸人等……非難:「何以沙門釋子非時入村落坐於會堂作種種遮道之論議王論』……〔有無論此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中少欲者……:「何以六群比丘非時入村落……論議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非時入村落……論議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非時入村落……論議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於非時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眾多比丘等於拘薩羅國前往舍衛城於薄暮時至一村落諸人見該比丘等而言:「諸大德請入。」該比丘等因世尊禁非時入村落而畏慎不入,〔因此劫賊剝脫諸比丘於是比丘等至舍衛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其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其他比丘〕,聽許非時入村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不告而非時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一比丘於拘薩羅國前往舍衛城於日暮時至一村落諸人見彼比丘而言曰:「大德請入。」其時彼比丘以不告而非時入村落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劫賊剝脫此比丘彼比丘至舍衛城以此事語諸比丘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聽許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時入村落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不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時入村落者波逸提。」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一比丘被毒蛇所咬一比丘云:「我持火來。」而往村落其比丘因不告同住之比丘非時入村落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入。〔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於緊急時未告同住比丘聽許非時入村落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不告同住之比丘而非時入村落除有相當緊急事務者外波逸提。」

(一)

任何,……比丘之意

同住可得而告入之比丘。「非同住不能告而入之比丘也

非時日中過後至天明也

入村落有籬之村落若越籬而入者波逸提無籬村落而入近郊者波逸提

除有相當緊急事務者外緊急之要事除外

(二)

於非時有非時想不告同住比丘而入村落除有相當緊急事務者外波逸於非時有疑想……於非時有時想……波逸提於時有非時想者突吉羅於時有疑想者突吉羅於時有時想者不犯也

(三)

有相當緊急事務時不告同住比丘而入同住比丘不在時不告而入村落之中途時往比丘尼住處時至外道之臥處至懺悔堂時經由有道聚落於事故時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六

爾時佛世尊在釋迦國迦毘羅衛城尼拘律樹園其時一象牙匠告諸比丘曰諸大德中欲針筒者我施予針筒。」其時眾多比丘乞針筒有小針筒者乞大針筒有大針筒者乞小針筒於是象牙匠為比丘等多作針筒而不能作其他商難以生存子女亦困窮諸人……非難:「何以沙門釋子不知量而多乞針筒耶此人為彼等多作針筒而不能作其他商品……子女亦困窮。」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比丘等不知量而多乞針筒耶?」……乃至……「比丘比丘等實不知量……?」「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彼愚人等不知量……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令作骨製牙製角製之針筒者波逸提應打碎之。」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 令作,〔作或令他作於作時突吉羅。〔作已而得者打碎波逸提應懺悔之

a'所有之骨也。「象牙之謂。「所有之角也

自作未成而自令作成者波逸提自作未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他人未作成而自令作成者波逸提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羅由他人作而獲得受用者突吉羅

(二)

乾帝伽木製品阿拉尼木製壺義吒小盒膏藥壺膏藥篦手斧柄具等癡狂著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七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跋難陀釋子臥於高牀世尊與眾多比丘巡行房舍至具壽跋難陀釋子之住房跋難陀釋子遙見世尊前來見已以斯言白世尊:「大德請世尊來臥我牀。」世尊由此還而告諸比丘曰:「比丘由其住處可知其人是愚人。」於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具壽跋難陀釋子說難扶養……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比丘作新臥牀或椅子時其脚除下部入於臺基之部分依佛指之八指尺長而造若過此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一)

a'〔……〕若自作若令他作也

而言

臥牀有四種之臥牀即波摩遮羅伽腳[70]文蹄腳句利羅腳阿遏遮

椅子有四種椅子波摩遮羅伽腳文蹄腳句利羅腳阿遏遮腳也

a 其腳除下部入於臺基之部分依佛指之八指尺長而造之下部入臺基之部分除外過此而作或令作作時突吉羅作成而得者應切斷而懺悔波逸提

自作未成而自令作成者……〔參照波逸提八六二(一)〕……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羅由他人作而獲得受用者突吉

(二)

依量而作、〔以下而作得他人所作過量者切斷而用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八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六群比丘臥牀椅子皆入綿而作諸人來精舍參拜見此而譏嫌非難:「何以沙門釋子之臥牀……而作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諸比丘聞諸人之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之臥……而作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臥牀……而作耶?」「實然!」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汝等臥牀……而作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作臥牀及椅子而入綿者波逸提,〔綿應取出。」

(一)

任何,……比丘之意

a 若作,〔作或令作作時突吉羅得之而取綿〕,波逸提應自白懺悔

a1臥牀有四種之臥牀……。「椅子有四種之椅子……阿遏遮腳

a2綿有三種綿木綿蔓綿草綿

自作未成而自令……他人作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為他人作或令作突吉羅由他人作而獲得受用者突吉羅

(二)

製作紐肩紐鉢袋漉水囊枕等得他人之所作取出綿而用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八九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世尊聽許諸比丘用坐具六群比丘知世尊聽許用坐具不計量而用坐具掛於臥牀椅子前及其後諸比丘中少欲……非難:「何以六群比丘不計量而用坐具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不計量而用坐具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不計量而多用坐具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比丘作坐具時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為佛搩手之二搩手寬為一搩手半過此規定之尺量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其時具壽優陀夷因體大於世尊前鋪其坐具四面拉開而坐世尊言具壽優陀夷曰:「優陀夷汝何故如皮匠四面拉開坐具耶?」「大德此因世尊為諸比丘制坐具過小之故也。」其時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坐具聽許緣一搩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比丘作坐具時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為佛搩手之二搩手寬為一搩手半緣一搩手此為規定之尺量若過此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一)

a 〔……〕自作或令作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緣一搩手此規定之尺量過此而作或令作而作成者突吉羅得者即切斷波逸提應自白懺悔

a'坐具指坐墊

自作未成而自令……他人未作成而他人令作成者波逸提為他人作或令作者突吉羅由他人所作而獲得受用者突吉羅

(二)

依量而作量以下而作得到由他人過量而作成之物切斷而用作傘蓋地毯長枕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〇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世尊為諸比丘聽許用覆瘡衣群比丘知世尊聽許用覆瘡衣而不計量用之前後拉而經行諸比丘中少欲者……:「何以六群比丘不計量使用覆瘡衣耶?」……乃至……「諸比丘汝等實不計量使用覆瘡衣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何以用……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比丘作覆瘡衣時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為佛搩手之四搩手寬為二搩手若過此者波逸提應切斷之。」

覆瘡衣臍以下膝以上之罹患痒疥疹子濕瘡大疥病者以此遮覆

〔……〕,……〔參照波逸提八九〕……應依量而作……寬二搩手過此者……〔參照波逸提八九〕……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世尊聽許諸比丘用雨衣六群比丘知世尊聽許用雨衣而不計量用之前後拉而經行比丘中少欲者……〔參照波逸提九〇〕「……誦此學處——

比丘作雨衣時應依尺量而作即長為佛搩手之六搩手寬為二搩手若過此波逸提應切斷之。」

雨衣為雨期四個月之用

〔……〕,……應依量而作……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九二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具壽難陀乃世尊之從第貌美而端正唯矮世尊四指彼著用與佛等量之衣長老比丘等遙見具壽難陀來以為是世尊即由座而起彼等知來者是難陀譏嫌而非難:「何以具壽難陀著用與佛等量之衣耶?」以此事白世尊世尊問具壽難陀曰:「難陀汝實著用與佛等量之衣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難陀汝何以著用與佛等量之衣耶難陀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作佛衣量或以上者波逸提應切斷之佛衣量者即長為佛搩手之九搩手寬為六搩手此為佛之佛衣量也。」

(一)

任何,……比丘之意

佛衣長為佛搩手之九搩手寬為六搩手也

自作或令作……〔參照波逸提八九〕……受用者突吉羅

(二)

以下作得他人之所作由切斷而用傘蓋……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犯也

———第十難陀戒———

———第九寶品 小事終[71]———

攝頌

寶物同住  
針筒與臥牀
綿坐具疥瘡  
雨衣及佛衣

諸大德九十二波逸提法已誦竟於此我今問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耶?」再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波逸提品終[72]———

關於以下所見、所忍、所樂、所想,參照南傳律藏一.第四波羅夷之註。
此故事同《本生經》第二十八(南傳大藏經小部經典六)。
原語 kūṭa 有詐欺之意,英譯《本生經》為「欺瞞者」(rascal);P. T. S. 辭典喻為:如無角之牛,將其角切除,始無危險。《有部毘奈耶》言:禿頭無角。《五分律》為曲角、《四分律》為一角。
印契,原語 muddā 有計、印契、指算、記號等意。日譯為「計」。次項為「數」等於計,又因 muddā 與 sippa 結合,意為「印契之術」,故取「印契」。
原語 madhumeha 覺音註云:無病苦故為貴。P. T. S. 辭典云糖尿病。
預流犯 sotāpatti 是達預流果。定犯 samāpatti 是入定。「犯」之譯語雖不正當,āpatti 本來是「達」「到」之意,有犯戒律罪之意,故以此語譯為犯也。
原語 yakāra,ya 或耶音之意。以 ya 附於人名之後即有輕侮之意。例如 dāsiyā,gumbiya,次如 bhakāra 亦同。
參照南傳律藏一.第三僧殘之註。
依覺音註:句(pada)者,偈中一句之意。隨句(anupada)者,第二句。隨字(anvakkhara)者,一一之字。隨味(anubyañjana)者,謂後之意義同於前之意義者;一一之字、隨字、字之集合成為隨味;字與隨味之集合成為句。第一句言句,第二句云隨句。其次,關於此四者,以誦法而言,第一句者,若誦成偈之法:「諸法由心司。」如此一一之句與沙彌共誦而共始共終。第二之隨句者,長者先誦「諸法由心司」,沙彌才誦此句,其次之句「心最勝」「由心而生起」與沙彌共誦,此言別始而共終。第三之隨字者若言誦 rūpaṁ aniccaṁ(色無常)時,僅在開始之 rū 音共唱即止。第四之隨味者,誦:「色無常,受無常」之經,長老誦「色無常」。沙彌即隨誦「受無常」。無常句是令出聲如兩者之共誦。凡此等應其句、隨句等之數而成為波逸提。又句、隨句等之譯語依《善見律》(參照《善見律》卷十五)。
底本之原語 gandha,依暹羅本及《善見律》應為 gantha。
覆(channa),覆蓋上部,障(paricchanna),覆蓋周圍,大部分(yebhuyyena),一半以上。
此戒參照第四波羅夷(律藏一.一一八頁以下)。
原語 ovaṭṭha,辭典無,若依巴利《善見律》第十四波逸提下註是被雨雪所濡。(參照 Samantapāsādikā Vol. IV. p. 772)。Childers 之辭典有 ovaṭṭa 字。
原語 bhūtagāma 北傳漢譯律藏譯為鬼神村、有情村等,樹有宿鬼(樹神),草木宿有蟲類,故云。
原語 aropite「與異語罪」者,僧眾依羯磨而認定作異語者,行此羯磨尚未述罪時,波逸提,今謂未行此羯磨時。
以下之名依《善見律》之譯語。其構造參照漢、巴《善見律》;在《四分律》為五種繩床,即:旋腳、直腳、曲腳、入陛、無腳。
脫腳床(āhaccapādaka-mañca),床或椅子安裝容易脫下之腳。
於 pātimokkha 在此處有 sahasā,暹羅本沒有。見北傳漢譯律藏《四分律》僅為「若坐若臥」,《五分律》為「用力坐臥」以添 sahasā 字譯之。
此戒之意義是作窗或門四方之木(橫木)周圍,得以堅固門窗故,覆數重而塗之;此處以外覆二、三重或以下。此見《善見律》云:「門之兩邊及上頭二肘半得重泥,若門高而下有壁亦得重泥,窗之四面亦得重泥。」
柵欄,原語 pañcapaṭṭhika 意為柵欄,日譯為「布條」。
原語 maggcna chādentassa, pariyāyena chādentassa,《善見律》譯為縱覆、圓覆,《四分律》為縱覆、橫覆。依覺音註,縱覆者不周而直覆之,覆以石、瓦、粘土等。橫覆者周覆,而覆以草、木葉等。
原本為 dhātā,此依暹羅本及巴利《善見律》讀為 dhatā。
諸姊,原語 bhaginiyo,日譯為「諸師」。
原語 ārāpathe 未見於辭典。依巴利《善見律》註 sūciṁ pavesetvā pavesetvā nīharaṇe 譯之。
大眾會時(mahāsamaya),下面說明之意:乃三人以下之比丘行乞得食可過活。四人以上則施食少,不得過活之意。如因比丘集多數人於同一村,在家人不得施食於全部之行乞者,而廢施食時,或饑饉時,甚多比丘行乞不得(《善見律》謂大饑饉時),是時,難得食,故受別眾之請(參照《十誦律》)。
一起,原語 ekato,日譯為「一人」。
原本 abbhatireka,暹羅本僅為 atireka。
以下戒文言足食之條件,所謂足食:(1)比丘坐於取食之座。(2)運來五正食之一。(3)以此近立而侍奉。(4)充分之供食。(5)對侍奉人說:「充分」而拒,為人所認同時,此為五緣之足食。北傳漢譯律藏亦舉出五緣,(1)除去,加第五捨威儀(身離本處)即食已,由座而起。Rhys Davids 教授之英譯戒本(S. B. E. Vol, XIII)bhuttāvī pavārito 譯為 once finished his meal, though still invited(to continue eating),北傳漢譯律藏「足食」之意,由前述之註釋即可明白。
以下為殘食(atiritta)之條件,即成殘食法之條件。足食比丘得受殘食,是病者之殘食,或特行殘食法。殘食法者,已取食之比丘而未起坐以自手持非不淨之食,食少分之後:「此食我皆不須,與汝」,對伸手內(二肘半)之比丘言而成就,伸手內之比丘(請殘食法者)可得此食,故不適此者,即不成就殘食法。
要求,原語 paññāpetvā 意為指示、通知。日譯為「乞」。
sabba-paṁsukūlika 始自衣服、飲食、臥具、藥乃至楊枝之生活資具,一切由糞掃物(他人之廢棄物)得者。
原語 vadhara 辭典無,覺音註為 vaṭhara,「大而身堅實者」,今依此而譯。
四種大污物(cattāri mahāvikaṭāni):糞、尿、灰、粘土,此等被蛇咬傷時使用。有給侍,則令彼授與,無則自用(參照 Mahāvagga Vl. 14. 6)。
原語 bāhiralepaṁ 意義不詳,故如此暫譯,原本 bāhirālepaṁ 是誤寫。
原語 sabhojana 覺音之註(1)saha ubhohi janehi,「二人共」之意,(2)sabhoga「有食」之意,即起欲念之男子以女子為食,女子以男子為食。《四分律》亦譯為「食家」而如此註釋。食家是隱語,指男女起情欲。戒本之英譯註言應譯為“a household still given to pleasure”“fond of good food”。
原語 hatthapāsaṁ,水野巴利語辭典為「投石所及之處」。日譯為「舒手」。
piṭṭhivaṁsa,P. T. S. 辭典云 a certain beam in a building,覺音之註云:「由此以示行過中央。」(「背竹」,以竹為室內之圍屏,可以靠身,所以稱為「背竹」吧(私見)。)
原語 ussādiyittha 是「餘」之意,覺音註為「可持歸」。《四分律》、《五分律》言「不得食」,餘者為不可食。暹羅本以此為 ussariyittha「令持歸」之意。
《五分律》云「行路經村落」,如同受請往其家,道中經過他家時之謂。次亦同意義。
paṭikkamana 在 P. T. S. 辭典為 a hall with seats of distinction,於第三十四波逸提中,暫譯為「分座堂」。
pavāreti 云可以恣意乞食而招請,請四個月藥者,〔在家者〕申請四個月間應其必要,任何時間皆可與。此言藥(bhcsajja)者,謂酥、油等之食物。
原本雖有“…aññatra niccapavāraṇāya, tato ce uttari……”,tato 以下應續上去不可切斷。
rattipariyantā 日數(期間)限制之意。
依註,象有乘者四人,各足有護衛者二人,計十二人;馬有乘者一人,二人護足,故為三人;車有御者一人,鬥者一人,護楔者二人,計四人。象、馬、車之最後面,有持武器之步兵四人,此一組稱為具四兵之軍(caturaṅgasamannāgatā senā)。
日沒時,原語 atthaṅgate 日譯為「日明時」。
模擬戰,原語 uyyodhikaṁ 日譯為「合戰」。
此等,原語 ettakā 日譯為「多」。
依覺音註,為增體力,以少量之酒調湯而飲者,不犯。
原本為 kañcikaṁ 應如暹羅本 kañjikaṁ。
原本…antaradhāyeyya vā taṁ vā na sikkhitukāmo…應如暹羅本…vā taṁ…為…vāti taṁ…。
原語 jotike 在覺音註為“pattapacanasedakammādīsu jotikaraṇe”,或許相當於《四分律》《五分律》所云薰鉢。
註云:遇虎或其他惡獸時而燃火之謂。
粉藥(cuṇṇa)、粘土(mattikā),皆塗身化妝品或洗潔品。Mahāvagga Vl, 9 粉藥是病者用,粘土是無病者用。
於此言「應取」(ādātabba)。依覺音註,所謂點淨者,衣不全部染,僅染四角或一角。北傳漢譯律藏《善見律》亦云「以此三種色點下如麻子大」。於此,云衣全部染壞色為染淨。北傳漢譯律藏《五分律》與巴利同云「點淨」,《四分律》、《十誦》云「染淨」為主,《僧祇律》有「染淨」與「點淨」二種。
壞色(dubbaṇṇa-karaṇa)破壞世人所好之純色,而成為世人所不好之間色。故以下之青、泥、黑褐等皆非純色。
對於青、泥、黑褐,見北傳漢譯律藏。《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為青、黑、木蘭色;《十誦律》為青、泥、茜;《有部律》攝為青、泥、赤;《僧祇律》云:黑者泥也。如此,依北傳漢譯律藏所云,泥者似黑色也。然 kālasāmaṁ 非黑色,寧可視為赤褐色即木蘭色,今從此。然 Rhys Davids 譯為 dark blue, mud, black, Gogerly 亦為 green, mud, black 都譯為黑色。依此,泥為褐色即木蘭色也。
淨施(vikappeti, vikappana)者,將准許所有財產以外之多餘財物施與他人而免其罪。此時有兩種:實際施與或形式施與。(參照《四分律》真實淨施、展轉淨施下之本文)。實際施與時,對方若不還與者,即不可著用,即此戒之意。
施捨,原語 vissajjeti 日譯為「保管」。
依註,因見雜亂以為沙門之不正,想教他後交出還他而藏置之。
原本“…vinayadharan ti paṇḍitaṁ byattaṁ medhāviṁ…”應如暹羅本“…vinayadharaṁpaṇḍitaṁ medhāviṁ…”。
與前面相同,應從暹羅本。次文亦同。
原本“……uddissamāne ne sādhukaṁ aṭṭhikatvā…”之 ne 是 na 的誤寫。
原語 chandaṁ dadāti 於僧伽開會時,若欲缺席即委託他比丘,於執行議事時,傳其同意之旨。北傳漢譯律藏作「與欲」。
原本 yathāsantataṁ 應作為 yathāsanthutaṁ,以下戒文中之語亦同。
此處之原文“putto vā pitaraṁ pattheti…”覺音之註為「內部發見以求殺」,在《十誦律》為「或王子欲殺王,此中有不喜之人,想比丘所作,而作是念云云」,依此譯之。
原本 anupakuṭṭho 是 anupakkuṭṭho 之誤寫。
上衣,原語 uttarāsaṅga 譯為鬱多羅僧,可能令人誤以為出家上衣,故譯為「上衣」。
原本 surākathaṁ 是 sūrakathaṁ 之誤寫。暹羅本、大品及其他長部等皆為 sūrak。
原本為 nānatthakathaṁ 是 nānattakathaṁ 的誤寫。
參照註[16]。
暹羅本無此句。
原本無此句,依暹羅本補之。波羅夷品、僧殘品等之原本皆有。
三【CB】,二【南傳】 蓖【CB】,篦【南傳】(cf. T54n2128_p0423b21)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