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楞嚴解冤釋結道場儀

楞嚴解冤釋結道場儀[1]提綱

()[2]人天同聽梵音聲[3]

梵音聲菩薩摩訶薩[4]

梵音初震一聲雷  
無限人天[5]眼豁開
怪得香風拂庭戶  
龍天圍繞世尊來

伏聞龍宮奧典海藏靈文摩騰遠邁於西乾竺法流傳於東土出三壇之烈焰破萬種之迷心慈風開優鉢之花法雨灑貝多之葉一句云何於此經究竟眾生到彼岸面位仁師云何請舉

上來作梵功德先伸迴向 (任意白佛)[6]

()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海會佛菩薩[7]

解冤結菩薩摩訶薩

壇前教誡儀當演 [1]佛頂首楞嚴經

稽首釋迦大慈父  
楞嚴海會眾聖賢
今時[2]教誡演鴻[3]  
望賜[4]慈悲密加護

比丘()[5]稽首和南敬白清淨大眾今此楞嚴解結道場四案陞猊初陳[6]教誡道場法則豎立壇儀望聖意以昭彰整凡心而懈怠此齋之設[7]小補種種祈福禳災一一並皆崇奉是吉是凶宜可設若葷若酒戒之哉隨喜見聞薰成種智仁師敷教[8]大眾樂聞

解冤結菩薩

貪愛冤心識是誰  
瞿曇直截為拈提
昏昏自蔽無休日  
往往難逃不盡時
衣裹靈珠貧自苦  
宅埋寶藏轉成癡
悲心特與揮標指  
月在長天水在池

道場次序儀宣[9]演 ([10])

整肅壇場可以擠排供具著新淨衣[11]方乃秉燭焚請六和[1]之緇流[2]六根之冤債各宜精進要至誠曰始曰終盡善盡美師為稱揚眾皆隨喜

吟偈[3]

解冤結菩薩

香飄一線入伽藍  
接足慇勤覓指南
賓主序分容剎海  
君臣道合[4]仰優曇
龍蟠虎踞安禪定  
象往獅來作對談
一大因緣殊勝事  
前三三與後三三

道場合用儀當演 (經題)[5]

紗羅彩帛具丈八之餘長綰疊花巾解六根之冤永脫三生業蠲除累劫讎一段因緣請師布露

本自[6]元常一主翁  
情生償債走西東
阿難遭問[7]心隨境  
大覺垂慈業已空
綰疊六成[8]埋有相  
掣開三世了真容[9]
佛前佛後沉冤類[10]  
跳出龍門一點紅

安置尊像儀當演 ()大佛頂首楞嚴經[11]

僧居俗舍安尊像四智三身淨宇宮[1]房置聖賢一十七軸大藏楞嚴之境界廣開解脫之法門庶幾法界寬容勿使凡心狹劣仁師宣演其義頗聞

三寶巍巍住世間  
名空即色化[2]人天
頂中螺髻青[3]山翠  
面上真人赤肉團
隱果現因含法界  
云權歸實應機玄[4]
聖凡一體香雲屋  
指出冤家入笑顏[5]

道場元由儀宣[6]

[7]和宗匠弘解結於娑婆眉郡禪門著鴻儀於慧覺[8]使天人[9]瞻仰總令檀越恢弘冤債俱消善芽增長法師宣揚[10]其義云何[11]

楞嚴勝會[12]啟壇場  
密咒清泉甘露漿[13]
[14]息飛煙雲霧捲  
蘭膏發焰慧燈光
緇儒[15]濟濟皆嚴潔  
賢聖巍巍盡讚揚
法雨滿空甘露灑  
道場何處不清涼

無垢淨光佛[1]

(加持摩利支天[2]並安息香真言)

摩訶般若波羅蜜[3]大明神咒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4]色空故無惱壞[5]受空故無作想想空故無知想行空故無識想識空故無覺想以故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亦復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6]空法非過去[7]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無眼無色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無苦[8]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9]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10]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11]究竟涅槃三世諸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

(加持咒油[1]真言 咒燈真言 (至)諸供養真言)[2]

(誦諸部因緣咒)

稽首東方歡喜國  
威德廣大阿閦尊
不違本願救眾生  
誓度有情超苦海
十三大罪難懺悔  
此咒能令得消除
辟支羅漢及凡流  
誦念總達菩提岸

南無婆誐嚩帝阿屈芻毘闍耶怛他誐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菩馱耶怛你耶他誐誐寧誐誐寧盧只帝盧只帝嗒魯吒寧荅魯吒寧賴叉寧怛賴叉寧波播羅帝波播羅帝賀多寧賀多寧婆羅賀多寧波羅賀多寧娑哩嚩伽哩麼波藍波藍耶阿屈芻毗誐誐都薩訶

稽首圓通真大士  
宣揚神咒破愚蒙
二百萬遍我今持  
智慧圓通觀自在

鉢羅鉢羅三鉢羅三鉢羅尾述哩耶述哩耶哩述陀耶哩述陀耶唵寧唵寧哩曳娑婆訶

南無毗盧教主華藏慈尊演寶偈之靈文布琅[王*(凵@(口*了*又))]之玉軸重重相入剎剎圓融十兆九萬五千四百一十八字一乘圓覺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南無釋迦教主法界導師著七軸之靈文演一乘之妙典重重譬喻種種宣揚六萬九千七百七十七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大乘中道

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法華海會佛菩薩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以成佛道

南無人天教主海藏慈尊演寶偈之靈文布琅[王*(凵@(口*了*又))]之玉軸重重相入剎剎圓融五千四十八卷六百億三萬一千八百八十八字言言妙義字字真詮一切諸諸尊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佛身長廣相好光明遍照法四十八願度脫眾生不可說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恒河沙數佛佛剎微塵數稻麻竹葦無限濟三百六十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我等導金色如來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

十方盡歸依  
滅罪生淨土
願生華藏海  
極樂國土中

(次為水陸有情稱念五如來名號)

  南無寶勝如來 南無廣博身如來

  南無妙色身如來 南無甘露王如來
  南無離怖畏如來

若人稱念此佛名者所生之處多饒財寶離諸貧所獲身量如淨琉璃人所喜見處大眾中有大名我等今日與諸有情得聞佛名願罪消滅[1]

(次為水陸有情稱念四大部經題目)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大寶積經

假使百千劫  
所造業不忘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大方廣佛華嚴經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大般涅槃經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如來證涅槃  
永斷於生死
若能志心聽  
常得無量樂

小乘四諦法門

所謂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

中乘十二因緣法門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惱滅

大乘六度萬行法門

所謂佈施般若波羅蜜持戒般若波羅蜜忍辱般若波羅蜜精進般若波羅蜜禪定般若波羅蜜智慧般若波羅蜜

歸依三寶

歸依諸如來五智十身佛歸依最上乘自覺真如來歸依不退轉大悲菩薩僧

(次為水陸有情稱念慈氏如來發願文)

南無慈氏如來應正等覺願與含情速奉慈顏

南無慈氏如來應正等覺所居內院願捨命已生其中

南無慈氏如來應正等覺願隨彌勒下閻浮提華初會先得授記龍華二會先得授記龍華三會先得授記

南無兜率王宮金色相好大慈大悲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下品三生阿彌陀佛中品三生阿彌陀佛上品三生阿彌陀佛九品往生阿彌陀佛隨願往生阿彌陀佛臺幡蓋空裏來迎寶蓋金幢騰空接引牟尼殿內聽說苦空八德池中蕩滌千生業垢觀音勢至親自來迎彌陀佛前親蒙授記[1]

梵語心經

仰啟真空無相教  
梵音不譯頗難思
昔因三藏往西天  
遂感觀音親授記
誦念除厄並滅罪  
聽聞獲福與延齡
咸期不退菩提心  
一切善根悉圓滿[2]

八囉娘波羅蜜多逆鄰那耶素怛囉阿利嚩盧吉帝怛囉嚩涅嚩囉日月地薩埵沒嚴鼻藍囉娘波羅蜜埵左焰左焰嚩汝也嚩嚕迦帝娑麼畔左思騫哆薩埵惜娑溥娑嚩戍涅波設帝娑嚩溥嚩舍利卜怛囉[口*如]戍涅馱縛奴畔魯伴那鼻那戍涅馱耶那鼻那雪嚕半夜嚩也嚕畔娑戍涅馱耶戍涅馱耶戍涅馱娑嚕畔意嚩微嚩吠那囊散虔娘散娑薩伽羅尾虔娘伊賀舍利卜怛囉薩囉嚩達麼戍涅馱大落叉拏阿耨哆畔阿嚀耶嚕馱阿奴那阿微耶摩那阿奴那波離布囉伽哆娑沒舍利卜怛囉戍涅馱耶涅馱娑嚕畔曩吠那囊消虔娘娑散娑伽囉虔娘囊者楚楚者怛囉伽囉拏即賀波伽耶那昔雪嚕畔扇達初塔囉娑娑叭羅瑟吒尾達摩囊研初大都夜嚩即嚩奴尾虔孃大都尾孃那尾娘那尾涅那尾涅叉欲叉欲夜嚩那佐囉嚩囉喃那作囉嚩拏叉欲拏奴佉三昧伽耶寧嚕馱嚩失鈴娘尾虔娘那叭囉畢底那脾薩麼馱耶娑沒那叭囉畢底娑哆沒底娑哆喃叭囉波囉蜜哆嚩室鈴野尾賀羅耶只哆嚩羅拏只哆嚩囉拏囊息體達麼那叭囉速都尾波哩薩薩埵沒馱叭囉孃耶波囉蜜哆嚩室憐野怛囉三藐三菩陀摩鼻三滿哆嚩室憐娘尾演羅娘波囉蜜哆摩訶曼怛囉摩訶尾欲曼怛囉娑摩娑麼怛囉素嚩奴伽叭囉舍嚩那薩底野麼舍尾焰達叭囉娘波囉蜜哆暮忌度曼怛囉怛雪哆揭諦揭諦婆囉揭諦婆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1]

()願憑咒力普津濟 (舉水文繞壇各案灑淨[2])

壇場內外悉清淨[3]

歌讚

一鉢寒泉蠲除熱惱功勳莫可量注想曹[4]別來幾度春光凝然湛寂灌清淨醍醐甘露瓊[5]漿霏法雨楊枝灑處遍滿壇場

普願霑濡使含識俱[1]蒙出[2]苦鄉餓殍焦面悟自性真常我今法會[3]仗密語伽陀咒讚揚周沙無人無我盡獲清涼

迴向[4]

仰惟三寶咸賜證知不捨感通加護迴向

斯辰啟建楞嚴解冤釋結道場兩案陞猊奉行教誡法事加持作法供養眾誦諸部伽陀將此功德仰讚諸佛菩薩果海聖賢遍延上界天仙暨星曜風雷之眾方靈享該山川龍鬼之儔主道場神金剛龍梵伏願三密靈文之廣大變濁穢而獲清涼五天密咒之功勳俾飢渴而得飽滿施者受者同證菩提若見若聞成等正眾生界盡願力無窮至成佛時功德圓滿再勞清結增上緣

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尊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5]

樂音樹下悟重玄  
普運慈心覆大千
直使三生冤歇滅  
不令六類債纏綿
靈根穎脫曾無累  
[6]咒宣陳[7]自有緣
今日投誠希鑒照  
願垂慈憫副傾虔

([1]佛宣疏) ()無不歸依[2]

水澄秋月現  
懇禱福田增
惟有佛菩薩  
是真歸仗處

()南無楞嚴會上諸佛諸菩薩 (回壇)

凡情上達大圓鏡

誦警策偈 ()受請供養

吟偈

樂音樹下樂無憂  
普照光明盡遍周
解去諸冤須無礙  
頓起累劫豈能酬
威神自在功難測  
妙用縱橫道可求
妙覺妙明明妙處  
大千沙界一浮漚

(加持發覺諸佛出家真言 (至)禮佛真言)

上來禮請楞嚴會上第一時中禮請諸佛諸大菩薩已沐雲臨道場伏願(眾和)天眼遙見慧耳遙聞他心遙神通遙鑒以大願力起無緣慈憐憫有情哀受我慈悲護念降臨道場證盟此齋周遍法界願此善廣大無邊猶若虛空具諸功德奉請已一心歸命禮常住三寶

惟願慈悲常攝受

(加持結印請誦蓮花捧足神咒 淨輪座真言)

(請座真言 禮拜真言)

南無歡喜藏牟尼佛 南無越三界菩薩

(加持天曹部眾真言 (至)周天列宿真言)

(儀至)瞻禮聖顏聞受供養

願承佛力降臨來

菩薩慈悲願力深  
逍遙變化自由身
紅塵堆裏常清淨  
白業情中度苦輪
相好光明如海量  
神通妙用若天真
人人返本迴光照  
那個親疏辨主賓

信禮海會佛菩薩

(加持誦地水二司真言 (至)普呼召請真言)

南無香積藏菩薩

上來禮請召請事已云周香積廚中辦以齋饌在道場普伸供養

(加持誦供養諸佛飲食真言 (至)普供養真言)

(齋後再入道場誦百生冤結經同誦七遍)

大眾志誠心同誦歎佛偈

我今稽首一切智  
三千世界希有尊
種種妙行悉莊嚴  
色若琉璃淨無垢
憐憫世間大悲者  
說法利益無冤情
佛之功德無有窮  
是故誠心略讚仰

敬禮海會佛菩薩

迴向無上佛菩提 (四聲)

教誡開壇法事竟

第一時陞座

()加持字母陀羅尼 (四聲)

初登寶座會集人天字母伽陀加持念誦

()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

()解結海會佛菩薩

()普勸大眾儀當演

普勸大眾儀文謹當布露(儀至)如法諦聽[1]

()揚宗教儀當演[2] ((和)經題)[3]

法席宏[4]勸發菩提之本楞嚴大闡廣修行願之心善財參遍百餘城文殊指明第一義法師宣演大眾樂聞

啟迪菩提大行時  
三賢十地[5]絕思議
欲明裴相真方便  
須問圭峰老古錐
克念三心祈顯煥  
堅舒[6]五誓力行持
豁然雲散蟾輪現  
萬古神光說向誰

(加持發菩提心真言 金[7]剛披甲真言)

[8]心五願儀當演 (經題)[9]

三心廣備度眾生而無量無邊五誓全興斷煩惱而絕蹤絕迹[10]修法門之廣博事諸佛之慇勤共證佛菩同悟楞嚴定一段鴻文請師指示

三心克備道芬芳  
五願堅[1]持愈更光
智向覺天為日月  
悲於[2]苦海作舟航
光明本性歸真宅  
轉化群生達故鄉
若要更知君子行  
先人後己也何妨

(加持一切心中心咒[3] 解[4]冤結咒)

敘如來設教儀當演 (經題)

如來設教蓋為業識多端教法流通[5][6]敘恩冤二事指歸家路步步而不滯寶所功程不住化城念念而流入娑婆苦海鴻儀備載請為敷揚

善惡猶同誰與何[7]  
堪嗟人世少禪那
開顏祇在養時有  
掣肘元從害處多
萬種千端能坐[8]  
十方三際自消磨
如其[9]一念隨他轉  
永劫無由出愛河

(加持菩薩大三寶咒[10] 決[11]定成就真言)

敘陳冤債儀宣[12]演 (經題)

我佛出興震宗乘而明大事瞿曇說法度生死而出塵勞師資父母報恩光眷屬冤親皆勉勵師為稱揚大眾休寐

恩中冤結火炎炎  
不顧衣珠自解粘
每以篇章矜識達  
常將[1]望族恃威嚴
誇豪傲物多殘害  
倚勢凌人弗退謙
今日道場須指出  
勸君宜把信香添[2]

(加持禁冤兵咒[3] 結[4]其衣角真言)

[5]薩化現儀宣[6]演 (經題)

抱恨銜冤託孕[7]三回而索命冤讎未息準生兩歲以亡身夜叉隨手立長空產母回心親授記掌教敷眾知其義

區區來向母胎中  
致害何曾念凱風
菩薩化[8]身臨彼岸  
夜叉隨手立長空
三生[9]冤債當時斷  
千軸靈文逐處通
今日相忘須解結  
優曇花發雨濛濛

(加持諸難不侵真言[10] 蓮花自在心咒)

[1][2]勸誡儀宣演 (經題)

居約迎官宿夜神明而報應宰官續至[3]預期護法不相通已勾[4]輔相名蓋為他冤枉請為拈提[5]皆敬仰(儀至)之冤債也[6]

解冤結菩薩摩訶薩

成益謀婚遂胥會交於尼寺私自授[7]故知事[8]不重成自身折壽小兒亡寡婦銜冤現世報師指陳速道速道(儀至)負命債也[9]

解冤結菩薩[10]

謀財文慧張生江上命難逃州轄追擒府主推情其事異即時對命見報人間眾等樂聞請師布露至冤家債也[11]

解冤結菩薩

程說[12]為官恣意犒牛於五十王真手簡禮賓犒卒於三千閻王擲簡遂[13]其功牛馬驢騾皆有力場公案未審云何(儀至)負力債也[1]

解冤結菩薩

靈樹住山土主劉王欲檢過人天眼目是非人我注分明先世苦相爭今生冤會遇一段因緣請師拈出(儀至)明淨矣[2]

世上多多有萬般  
而今拈出豈相瞞[3]
劉王入院情何重  
居約迎官事可看
忽遇王真心膽顫[4]  
若言成益骨毛寒
儻能彼此[5]無相累  
業海波濤一念乾

(加持菩薩離冤憎咒[6] 隨[7]願成就真言)

(行五供養[8])

迴向 下壇[9]

第二時入壇 (舉讚歎佛警策啟請真言聖號一一依儀)[10]

第二時陞座 (字母[11])

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 解結海會佛菩薩[12]

法師普告大眾(儀文)[1]

各發無上菩提心[2] (經題)[3]

一節經文仁師諷誦 ()無上開示[4]

聞經眾等罪消滅

解結同體儀宣演[5]

解時結散無生理結處巾存有漏因六結佳名雖有拈來不離一花巾法師掌教大眾聽聞

枝末[6]根源品類多  
俱生俱滅總包羅[7]
時時震動寒如[A1]  
唸唸遷流急似梭
煩惱魔軍應壞散  
菩提覺樹自婆娑[8]
楞嚴禪髓稱奇絕  
覿面相呈會也麼

(加持如來頂咒[9] 解冤結[10]真言)

[11]釋除疑儀宣[12]

一節經文仁師題唱 (經至)更容他物[13]

聞經眾等罪消滅

巖中入定結跏趺[1]試看失狐不失狐大慧[2]歸來問狗子寧知佛性有來無眾皆側耳師為宣敷[3]

異口同音告阿難  
根塵縛脫互摧殘
十方共聽慈風軟  
萬劫同誇業海乾
興福拈時珠燦燦  
世尊演處玉珊珊
[4]公錯句[5]真消息  
掃蕩煙塵法界寬

(加持首楞嚴心印咒 解結神咒[6])

[7]經重頌儀宣[8]

一節經文仁師題唱 (經至)流成正覺[9]

聞經眾等[10]罪消滅

寶明空海睹楞嚴禪髓吟哦玄更玄字字唱時不失身心灑落[11]得安然興福妙旨師為朗然

迷真逐妄[12]兩俱非  
窮子伶侽弗[13]見歸
護法呵空心豁達  
掌珠[14][15]破悟玄微
昔年深密雖宣演  
今日楞嚴愈發揮[1]
偈頌長行皆指出  
拈來不離目前機

(加持首楞嚴心印咒 解[2]結真言)

[3]指超門儀宣演

一節經文法師諷誦 ()一路涅槃門[4]

聞經眾等罪消滅

求趣向證菩提果證菩提與佛齊回首楞嚴參大其中儘是鳳鸞棲陀羅細識掌教拈提[5]

陀羅微細最難知  
真妄如何說向伊
種子含藏無失沒  
現行發用又[6]支離
瀑流滾滾[7]奚能止  
幻法重重豈可推
彈指若超無學地  
自然光透兩條眉

(加持首楞嚴心印咒 解結真言[8])

[9]解一亡儀當[10]演 大佛頂首楞嚴經[11]

一節經文遂為宣演 ()洗滌塵垢[12]

聞經眾等罪消滅

圓陀陀的二三團[1]杖挑來一串穿逐𢫫一聲皆徹去啞人拍[2]手沒言宣仁師說破六類忻歡

祇夜伽陀恣舉揚  
文詞精瑩[3]玉鏘鏘
已聞法句超真際  
更聽玄音悟大方
凡聖何曾分楚越  
根塵爭得有膏肓[4]
如來苦口[5]親宣說  
六解須知一也亡

(加持首楞嚴心印咒 解結真言[6])

[7]疊通疑儀宣演

一節經文[8]請為饒舌 (經至)生畢竟異[9]

聞經眾等[10]罪消滅

如來既是綰花巾何不當初莫結成本實一巾休擬堂堂挺彩免猿驚仁師宣演眾等遙聞

攬几拈巾為發揮  
廣長舌相轉璇璣
根中解去心尤妙  
喻上看來語更微
興福以玄通佛意  
阿難示迹[11]啟天機
六窗杜絕獼猴睡  
笑倒雲山老衲衣

(加持首楞嚴心印咒 解結真言[1])

[2]明修解儀宣演

一節經文法師布露()得無生忍[3]

聞經眾等罪消滅

安禪定日東生驀聽山前虎鬥爭振錫三翻岩下大蟲徹去不聞聲掌教敷演細細標陳

於湛精明既不通  
狂花亂髮遍空中
根塵互遣亡纖翳  
法喻重宣有異功
左右各牽迷至理  
是非鋒起入煩籠[4]
結心解處俱分散  
焰焰金烏出海東

([5]楞嚴心印[6]咒 解結真言)

[7]除冤業儀宣演 大佛頂首楞嚴經[8]

空花病眼莫窺瞻業果雖空妄自纏好把迷雲俱掃猶如皎日掛長天仁師敷演大眾勉旃

一念初萌萬仞高  
含藏八識自堅牢
豫且[9]網內應難免  
地藏珠中豈可逃
六類紛紛俱繫綴  
四生浩浩共煎熬
奢摩他體能端的  
彼我相忘入聖曹

(解冤結真言 解百生冤結咒[1])

[2]宰官使者將帥守令解冤釋結

宰官使者亦相兼將帥官僚守令嚴正直公平無染自然浪靜與風恬三般債負師懺冤愆

宰官冤業罪消滅

三多羅佉多娑婆訶[3]

為軍伍胥吏獄訟解冤釋結

行軍令作司書獄訟俱平有慧[4]德重名揚無曲法形端影直絕[5]崎嶇三家冤債師為解除

胥吏冤業罪消滅[6]

三世冤對罪消滅

為商賈醫術巫卜解冤釋結

為醫術用神工巫卜靈符逈不同商賈不貪財與冤家跳出這凡籠法師憐憫廣佈慈風

商賈醫卜冤業[7]罪消滅[8]

為師資父母解冤釋結

作師資為父母恩冤[9]無限終難數祛除[懨-猒+龍]𢘸[1][2]順色承顏蠲業苦師為稱揚人天瞻睹

師資父母冤業罪消滅[3]

為男女兄弟眷屬解冤釋結

為男女作兄弟眷屬和諧莫鬥爭夫婦一言難可盡各於言下悟無生仁師[4]解雪洗滌根塵

男女兄弟夫婦冤業罪消滅

為奴婢[5]盜賊解冤釋結

為盜賊作奴婢此等愚迷不丈夫悔過前非[6]業網潭澄水現月輪孤仁師指示提出幽都

奴婢盜賊六類冤業罪消滅

普懺罪菩薩摩訶薩

大略區分十八般  
考窮元在一毫端
廟堂豪傑須當勉  
草鹵凡庸切好看
妙理雖云超六度  
深冤宜在運三檀[7]
儻逄平等相忘處  
天上人間各自安

([8]閦佛咒 摧罪障咒[9] 解冤結咒)

下座 迴向

第三時入壇 (啟請[1])

()[2]楞嚴海[3]會佛菩薩

大眾志誠心同誦歎佛偈

一切諸導師  
普現於十方
汝觀牟尼尊  
所作甚希有[4]
佛身不在內  
亦不[5]在於外
神力故顯現  
導師法如是

()楞嚴海會佛[6]菩薩 (儀至)隨口應和

警策道場清淨眾 ()永不復退轉

三回警策事無他  
意在人人會也麼
三觀澄明都在我  
六根清淨悉同科
根塵縛脫何思慮  
生死空花總是訛
鏡上看來心自見  
何勞馳騁動干戈[7]

()[8]信禮解冤結菩薩

第二讚禮聖賢[9]

一心皈命禮 (儀至)[10]光臨法會

四心圓備喜圓成  
三觀澄明轉更精
五濁界中乘一念  
十方境上度尋聲
塵塵應現機緣熟  
處處光明路坦平
地位階差皆展演  
返觀何處不崢嶸[1]

(加持誦[2]禮拜真言 (至)召請真言)

信禮海會佛菩薩 (儀至)受請供養

願共諸眾生一心頭面禮

上來禮請楞嚴會上第三時中諸大菩薩已沐雲臨道場伏願天眼遙見慧耳遙聞他心遙知神通遠鑒以大願力起無緣慈憐憫有情哀受我請慈悲護念臨道場證盟此齋充遍法界願此善力廣大無邊若虛空具諸功德奉請已一心歸命常住三寶

惟願慈悲常攝受

再三讚禮盡披誠  
末後慇勤事鼎精
自己靈光常不昧  
何勞諸聖愈佳名
菩薩妙道從茲入  
彼我圓融患不成
展事投誠君薦取  
除根伐樹勿入情[3]

第三時陞座 (字母[4])

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 解結海會佛[5]菩薩

[6]觀修行儀宣演 大佛頂首楞嚴經[7]

修泯相及澄神起幻消塵絕怠[1]止靜慮門還會否楞嚴圓覺少知音雖然如是師為標名

解結除冤樂有餘  
勤修觀行為祛除
靈編舉處分三種  
正眼看來本一如
句裏藏機須薦取  
定中發慧自相隨
到頭展縮皆由我  
在則人兮亡則書

(加持[2]菩薩解結真言[3] 六字最上心咒[4])

[5]無量心儀當演 大佛頂首楞嚴經

發喜捨[6]起慈心與樂興安[7]節等平拔盡苦源休歇去巖前虎嘯兩三聲眾皆側耳請為敷陳

清淨慈悲喜捨心  
無窮無盡去[8]來今
慈同彌勒源流遠  
[9]若觀音行願深
定慧圓明須適悅  
冤親平等任昇沉
[10]顏慕藺勤精進  
佇看優遊功德林

(加持佛頂無能勝陀羅尼[11])

依位[12]漸修儀宣[13]

九年面壁[1]絕輕搖立雪齊腰道最高不動住[2]心成佛果丹青[3]巧筆固[4]難描四果之位請為宣[5]

粗中之細細中粗  
萬行因花次第敷
每以三賢為入劫  
常將十信作凡夫
看來位位成前後  
悟去塵塵絕有無
更道忘[6]心便頓證  
等觀元是一毗盧

(加持菩薩能令冤家為害不成真言)

[7]心頓證儀[8]宣演 大佛頂首楞嚴經

捨萬緣絕一語道存目擊[9]忘心所冤家對面不相干一念不生超次補仁師朗宣眾皆瞻睹

忘心頓證豈相淹  
不在多多為解粘
圓覺妙門真簡要  
楞嚴大定絕廉纖
慈風扇處三根普  
法雨傾時四海霑
三世如來關捩子  
為君拈出莫勞謙

(加持無盡降伏冤家真言 下位登壇解結[10])

[11]塵解結儀宣演 大佛頂首楞嚴經

六類紛紛亂似麻猶如病眼看空花忽然八面清[1]風起吹向[2]靈山佛會家法師宣演掃蕩纖瑕

解冤結菩薩摩訶薩

修行佈施波羅蜜以解負財之結

欲佈施莫貪財客主舟沉採不回放下[3]害人之此物山河大地雪皚皚負財之結師為除埃

修行持戒波羅蜜以解負命之結

負命結戒傷生昔日闍梨奉世尊祇恐冤家來索自身日割肉[4]三斤請師宣演大眾願[5]

修行忍辱波羅蜜以解負心之結

意根起默處生西天三藏具他心國師打碎疑團踏破葫蘆摘斷琴掌壇宣[6]解散緣因

修行精進波羅蜜以解負力之結

身負力體疲[7]頷破蹄穿何日終負水濟魚功行滿象王回顧落花紅負力之結師為開宏[8]

修行禪定波羅蜜以解負鞭撻[9]之結

負鞭笞無邊量解脫門中求趣向去問德山恁麼入門先打[1]三十棒[2]鞭撻[3]冤家請師題唱

修行智慧波羅蜜以解呵罵之結

呵罵結不較多聞名尊者字阿難[4]一言之下超三果[5]得證楞嚴第二科呵罵之結[6]其意[7]云何

普懺罪菩薩摩訶薩

六度修行為對治[8]  
直須精進勿遲疑
根塵深結知何日  
彼我相忘在此時
菩薩已蒙垂愍念  
眾生更在力行持
等將法界俱[9]迴向  
是處歡悰也大奇

(加持救[10]濟一切眾生真言)

[11]法供養儀當演 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會上表精虔海篆花雲慧炬然[12]性水蘋[13]呈供養五般奉獻法王前事法供養師為莊嚴[14]

妙供敷陳理事兼  
沉檀鼻觀悟香嚴
銀釭祖焰神光續  
金色優曇古佛拈
性水碧波澄海印  
蘋婆丹果味甘甜
慇勤奉獻牟尼座  
沙界均蒙法雨霑

法供養菩薩[1]

(加持行[2]五供養真言)

(迴向[3])

禮別[4] (依儀)[5]

晝夜精勤廣建修  
收因結果已云休
聖人豈離方州部  
凡輩徒嗟風馬牛
既沐光臨深有賴  
更祈再會詎無由
雖知一月千江水  
無去無來處處周[6]

(加持奉送真言 發[7]遣鬼神真言[8])

楞嚴解冤釋結道場提綱終[9]


大明萬萬年刊刻[10]

附錄一[1]

詞句輕清初傳於鷲嶺梵音嘹亮得自於漁山阿難陀首唱於竺乾陳思王終和於華夏古今同咏凡聖交參斯可以接物導迷斯可以契凡達聖先將法句演唱梵音對案仁師梵云何

云何於此經  
究竟到彼岸
願佛開微密  
廣為眾生說

上來舉范功德專伸仰讚三身紺像四智能仁八部龍參隨聖眾次答天地蓋載日月照臨報國王水土之深恩母生成之厚德四恩普報三有均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普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附錄二[2]

大悲圓滿無礙大陀羅尼神咒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婆囉羯帝爍鉢囉菩提瑟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婆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嘌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摩羅摩羅摩醯摩醯唎馱孕俱魯俱魯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利尼室佛羅耶遮羅遮羅摩摩罰摩羅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羅嘇舍利罰沙罰嘇佛囉捨耶呼盧呼盧摩羅呼盧呼盧利娑羅娑羅悉唎悉唎蘇盧蘇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利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娑婆訶婆夜摩那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婆訶那羅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娑婆訶娑婆訶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波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多囉夜耶南無阿利耶婆羅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殿都漫哆囉跋陀耶娑婆訶

阿閦咒 智慧神咒 消災咒 准提神咒 功德山咒 諸天神咒 緊那羅王咒 解結咒 往生咒 華嚴號 法華號 大藏經號 西方總號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願罪消滅

附錄三[1]

鉢羅娘波羅蜜多逆鄰那耶素怛羅阿列耶縛魯吉帝縛羅母帝薩埵沒嚴鼻藍叭羅娘波羅蜜多左焰左野汝夜縛魯伽耶底薩埵畔左思蹇馱薩埵寫娑婆波縛戍涅設帝娑嚩易賀舍利卜怛羅魯畔戍涅戍涅馱嚩女畔魯那波那戍涅哆戍涅那耶那波那雪魯畔耶嚩耶畔娑戍涅多耶戍涅多娑魯畔易嚩微嚩吠那訥散伽娘娑娑娑伽羅尾伽娘伊賀舍利卜怛羅娑羅縛達麼涅哆落叉拏阿耨多畔左阿寧也魯他阿麼羅阿尾耶那阿魯那阿波離布羅拏哆娑婆沒舍利布怛羅戍涅馱耶戍涅哆那魯畔嚷吠那訥娑伽娘娑娑波伽羅尾虔娘研初楚怛羅伽拏賀唧波伽耶麼那枲雪魯畔扇達研娑婆叭羅瑟吒尾演達麼南研初大都夜縛那縛女尾虔娘大都那尾涅那尾涅叉欲那微涅叉欲夜縛那左羅嚩縛羅南那左夜羅縛羅那叉欲那拏伽三沒馱都寧魯陀縛實寧娘尾伽娘那叭羅尾帝那脾三摩耶哆娑沒那波羅微帝薩埵沒底薩埵南鉢羅娘鉢羅密多縛室憐也尾賀羅只哆縛羅拏只哆縛羅拏喃悉帝達麼喃叭羅速都波哩薩羯迦賴那寧瑟吒寧哩摩羅憐達麼耶縛昔底哆薩埵沒馱叭羅娘波羅蜜哆縛室憐也奴怛覽三藐三菩提麼波三沒多縛室憐娘尾演叭羅娘波羅蜜多摩訶曼怛羅摩訶尾欲曼怛羅阿耨多羅曼怛羅阿娑麼娑鼻曼怛羅素波奴佉鉢羅舍麼耶娑底耶麼捨贊演達麼叭羅娘波羅蜜多暮忌都曼怛羅怛雪多雪帝雪帝鉢羅雪帝鉢羅僧雪帝娑婆訶。」

附錄四[1]

仰惟三寶……波羅蜜」,甲本作

入壇參佛

皈命敬禮牟尼佛 釋迦牟尼尊佛 牟尼佛

初更鼓打鼓打鍾撞的念釋迦牟尼佛稱念奉持謹把持著宮門閉恐怕太子太子去修持稱念釋云云忉天綵女綵女乘著嬪妃笙簫細樂細樂喧天地念釋迦云云太子太子聽得聽得轉如迷念釋迦云云釋迦牟尼佛牟尼佛我佛太子聽得轉如迷慈大悲釋迦牟尼佛

二更鼓打鼓打月明時念釋云云歌舞便喧戲太子不樂樂疾如癡念釋云云太子禱告天和地不思皇宮皇宮富貴時釋迦云云一念發願去修持念釋迦云云

三更鼓打鼓打人憔悴念釋迦云云稱念太子臨行囑付妻耶輸兩淚兩淚雙垂念釋云云信香一炷一炷君收什有災焚起起告父知念釋迦云云釋迦聽得更鼓更鼓漸漸摧

四更鼓打鼓打月影移念釋迦云云稱念太子便把便把諸跡四王捧在捧在空門內念云云惟存車輦車輦左右隨方知太子離宮去念云云南門牆下馬蹤跡念釋迦云云

五更鼓打鼓打響如雷念云云稱念父王便把便把群臣集太子昨夜昨夜修行去念云云苦痛太子太子茲特去龍顏大怒大怒驚天地念云云山河社稷靠著誰念云云

舉 楞嚴海會佛菩薩

歎佛偈 依儀參禮

開壇門部陀羅尼

誠心仰請△(原本空一格舉行法會時由法師根據所請神祇入相應文字這裏以代替需補入文字)方世界慈悲主惟願來降三摩地主方隅等守護方隅手持鉤鎖降魔杵虛空界中擁護百寶莊嚴南無△方尊佛

振鈴持咒繞香壇  
驚覺邪魔心膽寒
休話須彌藏芥子  
且觀佛剎現毫端
聖凡感格慈悲主  
理事圓融宇宙寬
心垢蕩除無罣礙  
相逢大士有何難

南無金剛界菩薩

東方世界阿閦佛南方世界寶相佛西方世界彌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中方世界毗盧佛

香花迎香花請南無香花一心奉請△方世界主彼世界中無量行道菩薩身垂瓔珞頂戴七寶花冠手持△色蓮花△方來供△尊佛統領東持國南增長西廣目北多聞中大梵天王將軍來下結界東方金剛南方灌頂西方蓮花北方羯摩中方華藏擎山持杵鉤索鎖鈴擁護道場無諸障礙道場理事本末周完……

(大眾誦普禮真言)

莎哩嚩怛他誐多伴佐伴佐迦盧彌

今有△方靈符一道命請法師謹當宣挂

東方真言合掌念誦

仰啟東方青帝主  
甲乙木德主方神
我今結界到東方  
憑此結成金剛界

商迦羯裡摩訶三昧耶盤陀盤陀娑婆訶三遍

東方世界持國天王惟願慈悲結就金剛衛護壇界擁護道場惟願亡魂速往西方東方結就金剛界

南方篆文謹當宣挂

仰啟南方赤帝主  
丙丁火德主方神
我今結界到南方  
憑此結成灌頂界

商迦羯裡摩訶三昧耶盤陀盤陀娑婆訶

南方世界增長天王受佛囑授永鎮南方統領眷屬保佑檀那與我檀那增延福壽南方(原作』,據文意改)結就灌頂界

西方篆文合掌念誦

仰啟西方白帝君  
庚辛金德主方神
我今結界到西方  
憑此結成蓮花界

商迦羯哩裡摩訶三昧耶盤陀盤陀娑婆訶

極樂世界七寶所成七重行樹七重宮白鶴孔雀談誦妙經佛念法並念僧薦資亡者隨佛上蓮宮速往極樂界西方結就蓮花界

北方真言合掌念誦

仰啟北方黑帝主  
壬癸水德主方神
我今結界到北方  
憑此結成羯摩界

商迦羯哩裡摩訶三昧耶盤陀盤陀娑婆訶

北方世界多聞天王稱念鉤索降魔杵永鎮北方統領眷屬佑檀那降伏魔軍疾走邊方北方結就羯摩界

中央真言合掌念誦

仰啟中央黃帝主  
戊己土德主方神
我今結界到中央  
憑此結成華藏界

商迦羯哩裡摩訶三昧耶盤陀盤陀娑婆訶

中央世界大梵天王稱念受佛囑授永鎮中央惟願慈悲結就華藏衛守壇界擁護道場與我檀那增福降祥南方(原作』,據文意改)結就華藏界

散花行道 隨意舉

加持淨三業真言 百字咒 五節咒

敘述齋意法師宣儀

歎佛宣疏。」

附錄五[1]

凡情上達大圓鏡 四聲

警策道場大眾 依儀道偈

信禮解冤結菩薩

第四啟請 至受請供養 加持警覺諸佛真言 至禮請真言

信禮海會佛菩薩 依儀禮請

上來禮請聖眾已沐雲臨道場伏願(云云)

加持結印誦蓮花捧足神咒 至(禮拜真言)

南無歡喜藏牟尼寶積佛

南無越三界菩薩 (依儀至諸聖賢)

南無天藏王菩薩 至(開受供養)

南無星宮藏菩薩 至(開受供養)

加持天府部眾真言 至(周天列宿真言)

南無地藏王菩薩 至(開受供養)

南無龍藏王菩薩 至(開受供養)

南無解冤結菩薩 至(開受供養)

南無解脫月菩薩 至(開受供養)

願承佛力降臨來 加(持地水二司真言)

南無香積藏菩薩 至(普伸供養)

加持菩薩飲食真言 施鬼神面燃鬼王咒

行甘露普供養咒

迴向 下壇

第一時陞座 (加持字母真言)

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 (解冤結菩薩)

法師普勸大眾 (儀至如法諦聽)

勸發菩提心為道場之本儀當演。」

附錄六[1]

楞嚴海會佛菩薩 (四聲)

大眾志誠心同誦歎佛偈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解冤結菩薩摩訶薩 宣儀 至隨口應和

警策道場清淨眾 云云 至信禮海會佛菩薩

一心皈命禮 云云 至光臨法會

加持警覺諸佛出定真言 至禮請真言

信禮解冤菩薩 依儀禮請了

惟願慈悲常攝受 迴向 止

[王*(凵@(口*了*又))] [口*如] [病-丙+雪] [懨-猒+龍] 𢘸
「儀」,底本作「三時」,據甲本改。
甲本「舉」字前有

「壓座念

皈命敬禮牟尼尊佛(念)釋迦牟尼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

南無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尊佛

釋迦佛牟尼尊佛皈命敬禮

釋迦佛牟尼尊佛靈山教主

南無釋迦牟尼佛」數行。

「人同聽梵音聲」,甲本無。
甲本「薩」字後有「四聲」二字。
「人天」,甲本作「天龍」。
「伏聞龍宮…任意白佛」,甲本文異,錄為本卷附錄一。
「楞嚴海會佛菩薩」,甲本無。
甲本「大」字前有一「和」字。
「今時」,甲本作「我今」。
「鴻」,底本作「洪」,據甲本改。
「賜」,甲本作「聖」。
「比丘某」,甲本作「緇流某等」。
「陳」,甲本作「成」。
「非」,甲本作「豈」。
「教」,甲本作「演」。
「宣」,甲本作「敷」。
甲本「經」字前有一「和」字。
「新淨衣」,甲本作「衣新淨」。
「和」,甲本作「位」。
「懺」,底本作「悔」,據甲本改。
「吟偈」,甲本無。
「道合」,底本作「忠道」,據甲本改。
「經題」,甲本無。
「自」,甲本作「身」。
「問」,甲本作「門」。
「成」,甲本作「塵」。
「容」,甲本作「空」。
「類」,甲本作「業」。
「和《大佛頂首楞嚴經》」,甲本無。
「宮」,底本作「官」,據甲本改。
「化」,甲本作「利」。
「青」,甲本作「千」。
「機玄」,甲本作「玄幾」。
「顏」,底本作「筵」,據甲本改。
「宣」,甲本作「當」。
「政」,底本作「致」,據甲本改。
「普」,甲本作「溥」。
「天人」,甲本作「人天」。
「揚」,甲本作「演」。
甲本「何」字後有「無垢淨光佛」數字。
「勝會」,甲本作「會上」。
「清泉甘露漿」,甲本作「柴油水米香」。
「安」,甲本作「香」。
「儒」,甲本作「流」。
「無垢淨光佛」,甲本無。
「支天」,底本作「天」,甲本作「支」,據本科儀《密教卷上》改。
「蜜」,甲本作「多心經」。
「弗」,甲本作「佛」。下同。
「壞」,底本作「懷」,據甲本改。
「故」,底本無,據甲本補。
「非過去」,甲本作「非過去,非過去」。
「集」,甲本無。
「蜜多」,甲本作「密」。
「遠」,甲本無。
「苦惱」,甲本無。
「油」,甲本作「油燈」。
「咒燈真言……供養真言」,甲本無。
自第158頁「誦諸部因緣咒」至本頁「願罪消滅」,甲本文異,錄為本卷附錄二。
「次為水陸有情稱念四大部經題目……親蒙授記」,甲本作「大乘般若波羅蜜經大寶積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大般涅槃經四諦法門皈依三寶慈氏如來發願文(至)親蒙授記」。
「梵語心經……悉圓滿」,甲本無。
自162頁「八囉娘」至本頁「薩婆訶」,甲本文異,錄為本卷附錄三。
「舉水文繞壇,各案灑淨」,甲本作「四聲」。
「壇場內外悉清淨」,甲本作「灑淨」、「隨意念」。
「曹」,甲本作「漕」。
「瓊」,底本無,據甲本補。
「俱」,甲本作「皆」。
「出」,甲本作「出離」。
「法會」,甲本作「止穢」。
「迴向」,甲本作「南無甘露王菩薩」、「迴向無上佛菩薩」。
「仰惟三寶…波羅蜜」,甲本文異,錄為本卷附錄四。
「密」,底本作「蜜」,據甲本改。
「陳」,甲本作「成」。
甲本「歎」字前有「法師」二字。
「至無不歸依」,甲本作「門外納財」、「回壇」。
自第165頁「水澄秋月現」至本頁「如法諦聽」,甲本文異,錄為本卷附錄五。
「舉揚宗教儀當演」,甲本作「敘舉揚宗教」。
「和經題」,甲本無。
「宏」,甲本作「弘」。
「地」,底本作「聖」,據甲本改。
「舒」,甲本作「持」。
甲本「金」字前有一「至」字。
甲本「三」字前有一「敘」字。
「經題」,甲本無。下同。
「迹」,甲本作「跡」。
「堅」,甲本作「任」。
「於」,甲本作「為」。
「一切心中心咒」,甲本作「如來心中心真言」。
甲本「解」字前有一「至」字。
「通」,甲本作「傳」。
「必」,甲本作「心」。
「誰與何」,甲本作「唯與阿」。
「坐」,甲本作「座」。
「其」,甲本作「斯」。
「咒」,甲本作「真言」。
甲本「決」字前有一「至」字。
「宣」,甲本作「當」。
「將」,甲本作「持」。
「添」,底本作「拈」,據甲本改。
「咒」,甲本作「真言」。
甲本「結」字前有一「至」字。
甲本「菩」字前有一「敘」字。
「宣」,甲本作「當」。下同。
「孕」,甲本作「蔭」。
「化」,甲本作「現」。
「生」,甲本作「時」。
「諸難不侵真言」,甲本作「救難諸佛不侵咒」。
甲本「感」字前有一「敘」字。
「應」,底本作「現」,據甲本改。
「至」,甲本作「命」。
「勾」,甲本作「居」。
「提」,底本作「題」,據甲本改。
「儀至之冤債也」,甲本無。
「授」,甲本作「受」。
「異」,甲本作「意」。
「儀至負命債也」,甲本無。
甲本「薩」字後有「摩訶薩」三字。下同。
「儀至冤家債也」,甲本無。
「說」,甲本作「悅」。
「遂」,甲本作「敘」。
「儀至負力債也」,甲本無。
「儀至明淨矣」,甲本無。
「瞞」,甲本作「謾」。
「顫」,底本作「戰」,據甲本改。
「此」,甲本作「彼」。
「咒」,甲本作「會神咒」。
甲本「隨」字前有一「至」字。
甲本「養」字後有「真言」二字。
「下壇」,底本無,據甲本補。
「舉讚歎佛、警策、啟請真言、聖號,一一依儀」,甲本文異,錄作本卷附錄六。
「字母」,甲本作「加持字母真言」。
「解結海會佛菩薩」,甲本作「解冤結菩薩」。
「儀文」,甲本無。
甲本「心」字後有「敘解結同體儀宣演」數字。
「經題」,甲本無。
「至無上開示」,底本無,據甲本補。
「解結同體儀宣演」,甲本無。
「末」,甲本作「來」。
「羅」,甲本作「維」。
「覺樹自婆娑」,甲本作「樹下自娑婆」。
「頂咒」,甲本作「真言」。
「解冤結」,甲本作「至解冤結」。
甲本「廣」字前有一「敘」字。
「宣」,甲本作「當」。
「經至更容他物」,底本無,據甲本補。
「跏趺」,底本作「加扶」,據甲本改。
「慧」,甲本作「意」。
「宣敷」,甲本作「敷宣」。
「安」,甲本作「興」。
「句」,底本作「舉」,據甲本改。
「解結神咒」,甲本作「至解結咒」。
甲本「依」字前有一「敘」字。
「宣」,甲本作「當」。
「經至流成正覺」,底本無,據甲本補。
「眾等」,甲本作「弟子」。
「落」,甲本作「樂」。
「妄」,底本作「忘」,據甲本改。
「弗」,甲本作「佛」。
「珠」,甲本作「硃」。
「雙」,甲本作「玄」。
「揮」,甲本作「輝」。
甲本「解」字前有一「至」字。
甲本「再」字前有一「敘」字。
「至一路涅槃門」,底本無,據甲本補。
「提」,底本作「題」,據甲本改。
「又」,底本作「有」,據甲本改。
「滾滾」,甲本作「袞袞」。
「解結真言」,甲本作「至解結咒」。
甲本「六」字前有一「敘」字。
「儀當」,底本作「洪文」,據甲本改。
「《大佛頂首楞嚴經》」,甲本無。
「至洗滌塵垢」,底本無,據甲本補。
「拄」,甲本作「柱」。
「拍」,底本作「伯」,據甲本改。
「瑩」,甲本作「密」。
「肓」,甲本作「盲」。
「口」,甲本作「苦」。
「解結真言」,甲本作「至解結咒」。
甲本「綰」字前有一「敘」字。
「一節經文」,甲本作「一段鴻文」。
「經至生畢竟異」,底本無,據甲本補。
「眾等」,甲本作「佛子」。
「迹」,甲本作「跡」。
「解結真言」,甲本作「至解結咒」。下同。
甲本「比」字前有一「敘」字。
「至得無生忍」,底本無,據甲本補。
「籠」,甲本作「惱」。
甲本「首」字前有「加持」二字。
「印」,甲本無。
甲本「懺」字前有一「敘」字。
「《大佛頂首楞嚴經》」,甲本無。
「且」,甲本作「咀」。
「解冤結真言」、「解百生冤結咒」,甲本作「加持解冤結真言」、「至解百生冤家真言」。
甲本「為」字前有一「次」字。
「唵。三多羅。佉多娑婆訶」,甲本作「三哆羅。佉多。莎訶」。
「慧」,甲本作「惠」。
「直絕」,甲本作「真得」。
甲本「滅」字後有「三哆囉。伽多。莎訶」數字。
「業」,底本作「家」,據甲本改。
甲本「滅」字後有「三哆囉。伽多。莎訶」數字。
「冤」,甲本作「仇」。
甲本「睚」字後有「音崖」二字。
甲本「眥」字後有「音寨」二字。
甲本「滅」字後有「三哆囉。伽多。莎訶」數字。下同。
「仁師」,甲本作「師為」。
「婢」,甲本作「俾」。
「非」,甲本作「愆」。
「檀」,甲本作「壇」。
甲本「阿」字前有「加持」二字。
「摧罪障咒」,甲本作「摧業罪障真言」。
「啟請」,甲本作「誦經行道」。
「舉」,甲本無。
「海」,甲本作「行」。
「有」,甲本作「奇」。
「不」,底本作「復」,據甲本改。
「舉楞嚴海會佛」,甲本作「皈依解冤結」。
「三回警策……動干戈」,甲本無。
「舉」,甲本無。
「第二、讚禮聖賢」,甲本無。
「儀至」,甲本作「云云」、「至」。
「四心圓備……不崢嶸」,甲本無。
「誦」,甲本無。
「願共諸眾生……勿入情」,甲本作「惟願慈悲常攝受」、「迴向」、「下壇」。偈句中「誠」字底本作「機」,據本科儀《儀文卷下》改。
「字母」,甲本作「加持字母陀羅尼」。
「解結海會佛」,甲本作「和解冤結」。
甲本「三」字前有一「敘」字。
「《大佛頂首楞嚴經》」,甲本無。下同。
「怠」,甲本作「待」。
甲本「持」字後有一「諸」字。
「真言」,甲本作「咒」。
「心咒」,甲本作「真言」。
甲本「四」字前有一「敘」字。
「喜捨」,甲本作「歡喜」。
「安」,甲本作「邦」。
「去」,底本、甲本作「古」,據本科儀《儀文卷下》、《密教卷下》改。
「悲」,甲本作「般」。
「希」,甲本作「唏」。
甲本「尼」字後有一「咒」字。
「依位」,甲本作「敘依五位」。
「儀宣」,底本作「洪文」,據甲本改。
「壁」,甲本作「璧」。
「住」,甲本作「為」。
「青」,甲本作「書」。
「固」,甲本作「顧」。
「昭」,甲本作「照」。
「忘」,甲本作「妄」。
甲本「忘」字前有一「敘」字。
「儀」,甲本作「義」。
「擊」,甲本作「繫」。
「下位登壇解結」,甲本無。
甲本「根」字前有一「敘」字。
「清」,甲本作「青」。
「向」,甲本作「散」。
「下」,甲本作「不」。
「日割肉」,甲本作「割日肉」。
「願」,甲本作「樂」。
「宣」,甲本作「演」。
「疲」,甲本作「疫」。
「宏」,甲本作「弘」。
「以解負鞭撻」,甲本作「用解鞭笞」。
「打」,甲本作「行」。
「棒」,甲本作「捧」。
「撻」,甲本作「笞」。
「難」,底本作「那」,據甲本改。
「果」,甲本作「界」。
「結」,底本作「業」,據甲本改。
「意」,甲本作「義」。
「對治」,甲本作「治對」。
「俱」,甲本作「及」。
「救」,甲本作「拯」。
甲本「事」字前有一「敘」字。
「然」,甲本作「燃」。
「蘋」,底本作「頻」,據甲本改。下同。
甲本「嚴」字後有「法供養菩薩」數字。
「慇勤奉獻牟尼座……法供養菩薩」,甲本無。
「行」,甲本無。
「迴向」,甲本作「表揚」、「宣疏詞」。
甲本「別」字後有「聖賢」二字。
「依儀」,甲本無。
「晝夜精勤廣建修……處處周」,底本無,據甲本補。
「奉送真言」、「發」,甲本無。
甲本「言」字後有「散金剛真言」數字。
甲本「終」字後有「光緒十一年冬月下浣弟子段壽榮抄」數字。
「祝大明萬萬年刊刻」,甲本無。
參見第153頁註6。
參見第160頁註1。
參見第163頁註1。
參見第164頁註5。
參見第167頁註1。
參見第171頁註10。
瘧【CB】,[病-丙+雪]【藏外】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