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 第一百零一
- 第一百零二
- 第一百零三
- 第一百零四
- 第一百零五
- 第一百零六
- 第一百零七
- 第一百零八
- 第一百零九
- 第一百十
- 第一百十一
- 第一百十二
- 第一百十三
- 第一百十四
- 第一百十五
- 第一百十六
- 第一百十七
- 第一百十八
- 第一百十九
- 第一百二十
五燈全書卷第一百十一
曹洞宗
青原下三十七世隨錄
中州獻公淨真禪師
本州崔氏子。顯聖小參。言前薦得。猶在半途。句裏呈機。那堪話會。如擊石火閃電光。點著不來。虗空話墮。更若雕龍繡虎。意下丹青。描摸將來。堪作甚麼。還知石傘峰孤迥迥峭巍巍壁立萬仞麼。若是通方上士。聊聞舉著。不消一顧。便爾追風少覺。佇思白雲萬里。卓拄杖曰。斜陽影裏千條綫。誰識耶溪楊柳新(三宜盂嗣)。
婺州白雲鄰木淨時禪師
問如何是登高境。師曰。鳥道青霄外。松篁落楚天。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携籃尋野菜。一曲和哩嗹 問如何是溈仰宗。師曰。珊瑚樹上影重重。曰如何是曹洞宗。師曰。夜深玉鳳宿梧桐。曰如何是臨濟宗。師曰。青天霹靂打晴空。曰如何是雲門宗。師曰。波斯擊碎水晶宮。曰如何是法眼宗。師曰。帝珠面面透玲瓏(三宜盂嗣)。
東越西遯居士淨超
山陰祁氏子。俗名駿佳。家世通顯。父參知𢑱度公。名儒名宦。而兼通教乘。母王氏。嚴肅有度。訓士與其弟忠敏公世培。互相師友。屢冠黌序。崇禎戊辰中。恩選進士。因連喪父兄。忽悟無常。偶得雲棲宏諸淨土書。如鳥出籠。遂專持佛號。入城市不見有人。舟行數十里。如飯食頃。麥浪懷。䇿以宗乘事。遂事參究。閱楞嚴。至覺明為咎處。大疑曰。世界未起。眾生未有。此念是誰動耶。質之懷。懷喜曰。子真疑啟矣。勉之。不與說破。辛未結伴坐禪。坐中每覺身界俱空。而未大發明。次年結友度夏。偶午睡。聞磬聲驚覺。見心遍空界。遂打破生死去來之疑。著語曰。咄不妨被汝道著。又有磬聲一擊夢初回。突出虗空破鐵圍之偈。然尚覺空中有物也。冬參天童悟。值悟論格物旨。忽顧士曰。還會麼。便棒。此時胸中如脫去萬斛泥沙。有牛頭搕著馬頭動。折箸攪海魚龍湧之偈。然自知坐在虗寂中。於一念緣起。不能快然。次年入都廷對畢。即焚檄歸隱。每冬必結友枯坐。如是者五六年。戊寅參雲門盂于龍門。度夏坐。冬適盂與旁僧。舉摩訶衍義。忽觸破從前所執。遂述罷戰吟曰。死守寒巖六七秋。常將戎事[1]拄心頭。一朝四海同家也。百戰功勳何處酬。山自青水自幽。鳥啼花放自優悠。不教移動鍼鋒許。處處堯歌樂未休盂乃舉捕魚公案勘之曰。如何是兄欠悟處。士曰。俊臣造甕。商鞅制刑。又舉凌行婆公案。士曰。趙州不打自招。豈可再添蛇足。又問。趙州勘婆意旨如何。士曰。火燒斗尾。有雷無雨。盂曰。未在更道。士曰。自小服甘菊。到老眼不花。盂曰。公之操履精確。見地穩密。偈頌逸格。乃吾宗之重望。遂以如意并偈記之(三宜盂嗣)。
杭州法相坦持淨鎰禪師
小參。轉功就位。枯木芳叢。轉位就功。泥牛獨角功位齊彰。權挂敝衣。強名作佛。功位齊隱。威音那畔。莫擡頭畢竟。喚甚麼作位。喚甚麼作功聻展兩手曰。參(三宜盂嗣)。
越州妙峰指源淨信禪師
諸暨陳氏子。上堂。妙高峰頂。向上機。關逼塞虗空。天旋地轉。雪裏梅花。風中竹韻。未離丈室。[A1]已示諸人。何必今朝再勞啟口 上堂。韶光輝地。蘭吐幽香。鳥噪梅枝。花飛滿院。大眾還會麼。不會。我今日為汝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喝一喝下座 住天章。上堂。雨過峰巒景致美。山陰道上花放蘂。少年公子步蘭亭。把盞相將看曲水。却憶當時王右軍。不知今日歸何里。茂林修竹空自存。物在人非成故址。喝一喝曰。試看棚頭弄傀儡 上堂。崇山聳秀。四時蒼翠。曲水迂迴。萬派流源。錫杖山響天震地。盋盂峰吐霧吞雲。說甚麼人人鼻孔撩天個個脚跟點地。管教運水搬柴。無非自己風光。開田掘地。盡是當人大用。大眾且道。如何是大用。便下座 問如何是學人本來面目。師曰。者個茶鐘是泥燒成 問妙高峰頂。為何善財尋覓不見師曰昨日山僧在越城 問如何是正位一色。師曰。月沈金殿冷。曰如何是大功一色。師曰。飛鷺入蘆花曰如何是今時一色。師曰。磕著腦門寒(三宜盂嗣)。
桐川妙覺三立淨覺禪師
宛陵劉氏子。投東星鑑薙髮。年十八南遊。多所參請。因讀楞嚴。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嘆曰。古今作破句讀。且受用不盡。我何為滯此耶。遂詣徑山。見語風信。看生從何來話。因見百年三萬六千朝語。打失鼻孔。受具天童。值雲門開法。三江師往謁。機緣相扣。遂得法焉 上堂。峭壁危峰。白雲冉冉。澄潭碧沼。赤日騰騰。竹籟松濤。泉聲鳥語。一幅天然畵圖。任他張僧繇吳道子有筆難描。大眾于此會得。從教蛣𧏙蟻子。各逞風流。跛鱉盲龜。多增意氣。何煩拂上座。輕搖唇吻。奮武揚威。雖然日用之中。如何保任。良久揮拂曰。幾陣清風來殿角。一輪明月照樓臺 上堂。妙超情謂。舉無意路。如何若何。漫勞顧佇。山僧未出方丈時。千聖頓難措足。[A2]已出方丈後。萬物盡乃增輝。由是奮大機。發大用。使他鈍鳥飛空。困魚出海。會得者。鐵牛吞吐千峰月。不會者。石虎呼回五嶽雲。會與不會。又作麼生。聻。婁頭走狗叟。噹突帝都丁 上堂。掣開金鎖。劈破元關。雲中木馬追風。海底泥牛銜月。諸仁者。花明水秀。雲淡天空。崖石𥻘𥻘。琅玕拂拂。何處不是當人捨身命處。為甚麼。被他聲色羅籠。見聞沈溺。百花叢荊棘裏。若能掉臂而過。自然頓忘能所。不假修持。說甚麼磅礴虗空。揮凌八極。豎拂曰。能殺人。能活人 師得法後。愈益弢晦。遠隱桐川東山數年。妙覺寶坊巍然而起。未幾無疾化去 (三宜盂嗣)。
杭州佛日冰溪淨融禪師
錢塘任氏子。上堂。雲漠漠。水瀰瀰。桃花風雨亂鶯啼。石鼓幾聲齊。山寂寂。草離離。峰頭黃鶴一時飛。特地使人疑(三宜盂嗣)。
嘉禾東塔為則淨範禪師
姑蘇稽氏子。年十五出家。看竹篦話致疑。尋謁弁山音。力究此事。一日出坡正中亭。聞雷震有省。後參雲門盂。一見便問。自遠趨風。乞師一接。盂曰不接。師曰。豈無方便。盂便打。自是屢從參請。盂槩痛詈之。後桃柴踢破脚指。頓悟。述偈曰。石亂青山古路危。禍從今日遇何奇。脚尖鮮血橫流處。不是親遭痛不知。盂見稱賞。由此師資契合。遂與記莂 住後上堂。久雨得晴人盡喜。出門行路脚頭輕。衲僧偏白生煩惱。個個攢眉努眼睛。事則如是。理上又作麼生。顧左右曰。東村王老分明說。一定來年米價平。喝一喝 上堂。今朝仲冬初一日。從天降下真消息。疾風捲起屋上茅。細雨打溼階前石。烏鴉棲殿角。逐隊飛鳴。黃葉墜空庭。隨風狼藉。不知領略是何人。莫教過後重相憶。良久曰。休相憶。風靜黑雲消。紅輪自迸出 上堂。蹋開萬里雲頭。歷盡千家門戶。忽朝戰馬收韁。便乃干戈永息。五蘊浮雲。不吹而散。三途熾焰。不撲而滅。死生去來。無非遊戲。迷悟真妄。悉是假名。所以得此事底。猶如妙[1]趁搏風。猛虎戴角。喫飽飯了。東聒西噪。其或茫然。難把遊絲繫白日。莫教冉冉過青春 上堂。樹密鳥聲和。夜清月色好。神光自不來。面壁空懊惱。諸人如會得。隨意村醪飲一盃。若理會不來。謫仙去後相知少。喝一喝 上堂。薰風殿閣生凉。明月庭墀散彩。畵樓人酌金樽。如何得目前了了分明而見。以手斫額曰。原來相隔不遠 問國師三喚侍者。意旨如何。師曰。年老畏寒要襪著 問寶劒未出匣時如何。師曰。光芒射斗牛。曰出匣後如何。師曰。切菜猶嫌鈍 問和尚未見雲門時如何。師曰。金樽有佳客。曰見後如何。師曰。秋山無故人 問如何是接初機句。師曰。北牖清風透骨凉 問王未登殿時如何。師曰。五朝門外嘶金馬 問如何是向上一路。師曰。秋風吹斷鷺鷥行(三宜盂嗣)。
廬山慧日元木淨恒禪師
新安汪氏子。小參。道無不在。觸處皆真。眨上眉毛。厓州萬里。孤村紅樹。溢目生光。寒雁悲鳴。霜風括耳。到者裏。直得牛角尖點額。香爐峰起舞。驀地裏打破趙州關。踢破雲門普。說甚麼象骨輥毬。禾山打鼓。山門頭彌勒。呵呵大笑。笑道堂中鐵羅漢。商今確古。總不如陳如尊者如愚若魯 上堂。恁麼告報。且道。別有甚麼長處。雖然。要與人天為師。面前端的是虎。喝一喝 小參。拈拄杖曰。枯藤扶力出人間。惱亂人天眾聖賢。臨濟親遭黃檗屈。韶陽攛向雪峰前。途中得力的。萬峰直上。竿木隨身的。倒用橫拈。垂手時。隨機赴感。明暗處。理事俱全。到者裏。只是一根楖栗。所以道。通身沒些孔竅。為人貴在機先。芭蕉老子奮不定。爭似葛陂公乘時御天。恒上座。不敢妄生節目。以杖左卓曰。具足臨濟三元三要。復右卓曰。回互洞山五位正偏。復連卓曰。發明從上佛祖綱要。擊碎今時儱侗邪禪。眾中還有與拄杖子相見者麼。良久曰。者回如不會。異日更慙惶(三宜盂嗣)。
越州天章鄰哲淨彥禪師
常州江陰何氏子。髫年看金剛經。至色見聲求處有疑。一日聞孩喚娘聲。有所警發。參天童悟。問那裏來。師曰江陰。悟曰。江陰來底。是個甚麼。師進前叉手面立。悟曰。拖你者死屍底。是甚麼人。師曰。休相鈍置。悟拈棒。師曰。抝折拄杖。和尚拈個甚麼。悟曰。者後生甚知來處。師後出家。納具于天童忞。後參語風信于雲門。曰你識得我麼。師曰。識即識。只是不得名。信曰。清珠兩眼。名也不知。師曰。若不清珠兩眼。則錯認師太也。師病中聞僧誦經。豁然徹底 問南泉斬猫。還有過也無。師曰。棒打石人驚吐舌。池塘水鴨聽雷聲。曰恁麼則無過也。師曰。脚底魚遊千萬頃。又來沿岸捉螺螄。曰祇如趙州戴草鞵。是何意旨。師曰。石上栽花紅朵朵。一枝拈出萬人看 僧參。打○相卓然而立。師豎兩指。僧近前作聽勢。師便打(三宜盂嗣)。
海寧水月菴法純淨慎禪師
錢塘陳氏子。參雲門盂于顯聖。看誰字。因七堂中聞板聲。乃悟徹。矢口頌曰。誰誰誰。擊碎虗空腦後槌。梅花暗裏傳消息。不萌枝上月如眉 住後上堂。臘盡春回萬象新。一雙孤雁落沙汀。木童敲落天邊月。水底泥牛銜月行。驀豎拂子曰。看看。指月示人。難瞞作者。還會麼。但可自怡悅。那堪持贈君。乃畫○曰。向者裏會得。信受奉行。若還不會。山僧為諸人註解去也。復畫○○下座(三宜[A3]盂嗣)。
古虞龍田柏子淨地禪師
楚黃安蕭氏子。結制上堂。秋林蕭瑟滿烟霞。霜葉紅如二月花。寂寞門庭無理事。碧天空闊數歸鴉。望何極自堪誇。珍重老胡休撒沙。揑定布袋口迸出。眼中花猢猻。切忌亂如麻。伎倆百般都不是。冷灰豆𪹼有生涯。莫飲曹山酒。休喫趙州茶。撥轉乾坤是作家 上堂。一法不有。萬法無差。真機絕跡。略露些些。閉門造車。出門合轍。乾坤坐斷。徧地霜花。只是風頭太硬。不妨舉似作家。良久以拂子畫○曰。甞使泥牛耕巨海。頻教石女繡鴛鴦 上堂。放白牛無地藏身。掃空林金風獨露。把住關津。却使剡水逆流。拈提向上。直教娥江枯竭。欲知此事。如孝女廟裏邯鄲碑。蘭芎峰頂葛洪井。須知龍田者裏。家風各別。炊無米飯。濟饑餓人。如或不然。更聽山僧五種誡法。一不得虗空打觔斗。二不得死水裏藏身。三不得指鹿為馬。四不得囫圇歲月。五不得背地裏真言。若能如是行得去。方受他真實人供養。且道。真實人復是阿誰。鍾徐丘駱印宿白懷 解制上堂。一向恁麼來。小雪復大雪。今朝恁麼去。大寒逼小寒。來時未甞踏著龍田。山僧性命却在諸人手裏。去時未甞離却龍田。諸人鼻孔却被山僧穿却。且道來即是去即是。來去且置。諸兄弟。祇如九十日中。晝三夜三。摩裙擦褲。又成得個甚麼。泥牛初睡覺。吸盡海山雲 上堂。今時不到。劫外長明。法法現前。塵塵自在。金門無鎖鑰。玉殿禮常存。燦午夜之銀燈。懸中天之杲日。花開枯木葉老。長春鳳舞丹霄。鸞騰碧嶂。野老不知。尊貴。佳人獨掩柴扉。還是誰家屋裏事。良久曰。珍重(三宜盂嗣)。
嘉禾天寧休山淨炬禪師
無錫華氏子。上堂。對一說。烟雨樓頭好風月。倒一說。無限秋光齊漏洩。銀蟾影裏桂花飄。天香閣上風流客。卓拄杖曰。阿呵呵。識不識。處處撞頭與磕額 中秋小參。秋風陣陣桂飄香。飛雁成行帶夕陽。岸柳金絲穿玉露。西來祖意絕商量。顧左右曰。吾無隱乎爾 師住世六十年。無疾跏趺而逝。塔于杭之賽西湖左首(三宜盂嗣)。
湖州清凉三疾淨甫禪師
浙之紹興呂氏子。幼時。閱伊洛淵源。便慕心性之理。長遊台山。遇念休靜主。始識宗門中事。看萬法話。年十九。痛母去世。遂依雲門澄剃染。後參天童悟。悟方坐簷下。師從前過。乃以拄杖橫截曰。過即從汝過。只不許跨吾拄杖。師竟跨杖過。悟隨一棒。住半載。心悶口怯。毫無頭緒。次春偶散步園中。聞鳥聲忽覺。昏悶豁開。乃有入春纔七日。不覺柳梢青。䇿杖南園覓。林中鳥一聲之偈。同步園者金粟乘寶華忍。見其有得意狀。忍撫師背曰。還未曉在。語未竟。即走不顧。後參雲門盂。問古人未跨船舷三十棒。如何免得。師曰。看脚下。隨頌曰。未跨船舷三十棒。免得遭他活埋葬。即刻進單渾不消。青山綠水姿放浪。盂見。自此契合 冬至陞座。朔風凜冽。碧空凍折。水陸不通。鳥道殊絕。今朝數到清明邊。棃花處處飄香雪。大眾。者消息。且道。從何處得來。昨夜三更時分。拄杖子忽然睡去。李供奉闖入夢來。互相酬唱。遂得一首。近體葢咏那。九日不食的碩果。七月來復的初爻。長者從今長。消者自茲消。雖妙得風人之體。也只道得個時節不相饒。却也有比興有推敲。既不犯平頭上尾。又不犯鶴膝蜂腰。雖則內剝外剝。却又單拋雙拋。又典雅。又風騷。拈拄杖曰。今日不免請者。老兄出來。對大眾前。按一宮商。朗吟一遍。擊拄杖曰。何似生。顧大眾曰。你看者上座臉上。有多少笋籜。然雖如是。不見道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人神以和豫之時。義大矣哉。打噴嚏曰。大吉利市。下座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三十劫後。阿那個不說。今朝是三月初三日。曰傾湫倒嶽來時如何。師曰。緩些待我上櫈子上立了著 順治庚子臘月二十七日示寂。建塔邑之烏瞻山凝翠菴後(三宜盂嗣)。
建州龍山介眉淨傳禪師
劒津湖峰張氏子。年十二投慈林落髮。納戒鼓山。依雲門盂于嘉禾。梵受久之。盂以偈記曰。從上不覆藏。我今非漏泄。悠悠一慧燈。勿爾等閒滅。歸嶺別創龍山 上堂。二十年來。方覓得個去處。慶快生平。一僧出問。如何是慶快平生的去處。師曰。一總不相似。便下座 上堂。新春又減五日。桶底依然黑漆好。生涯休打失。滿眼青山如叠出。驀拈杖曰。喚作拄枝則觸。不喚作拄杖則背。畢竟喚作甚麼。擲下杖曰。摩訶般若波羅密 示眾。龍山今日。不量晴。不較雨。豁開戶牖埽清。廊廡無拘無束。無賓無主。一任諸人。安閒步武。切莫觸犯。當頭石虎(三宜盂嗣)。
東關天華法聚淨理禪師
投東藏落髮受具。戒于弁山音。歷見二十餘員宗匠。末上參雲門。十餘載始獲印證 住後上堂。從上來事會在。而今刻刻共知共證。人人同具同修。獨有者個佛子。出則手攀南辰。入則身藏北斗。三世諸佛。無處窺踪。歷代祖師。那容湊泊。還會麼。良久揮拂曰。昨夜優曇香徧界。今辰雲水盡朝宗 顯聖掃塔。上堂。客路雲門裏。花宮玉笥前。凝情瞻祖父。白鷺下平田。山僧入山。為祖父拜掃。只得客聽主栽。高陞此座。且道。舉揚個甚麼則得。未免將官路當人情去也。驀豎拂曰。大眾看看。者便是靈鷲拈花。頭陀微笑。聖諦不為。階紙不落底。豎拂曰。五乳峰頭沒鏃箭。大地而今盡被穿。只有佛殿脊兩個瓦獸兒。至今却無下落。擊拂曰。門庭接拍。總在者裏。若也不會。請問方丈。便知端的 問如何是曹洞宗。師曰。靜聽鈴語落松風。曰如何是臨濟宗。師曰。晴空霹靂打雷公。曰如何是溈仰宗。師曰。日暈雨兮月暈風。曰如何是雲門宗。師曰。千里孤帆咫尺通。曰如何是法眼宗。師曰。爐峰夕照晚霞紅 問如何是正中偏。師曰。孤峰聳翠白雲間。曰如何是偏中正。師曰。賣油娘子不識秤。曰如何是正中來。師曰。座倚笥峰錦障開。曰如何是兼中至。師曰。龍驤鳳翥逞閒伎。曰如何是兼中到。師曰。霜寒露冷忘歸道(三宜盂嗣)。
嘉興津梁菴詹明淨純禪師
餘杭人。原籍徽州吳氏子。依三塔梵行剃落。受具于天童悟。令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話。因打翻燈盞。當下釋然。次參雲門盂于梵受。盂問。衲僧行脚事。試道一句看。師曰。青山原不動。白雲任往還。盂曰。那裏學者虗頭來。便打。師便喝。盂曰。千兵易得。一將難求。師掩耳而出。盂頷之。授以衣拂源流偈。曰我有袈裟。價重連城。于獅子座。代佛傳燈 住後上堂。高驅白鳳賽雲飛。一陣風鈴徹四圍。同騐黃龍遊赤水。千層波撼便潛歸。奉塵剎除魔軍。寶劒揮時天地清。入廛垂手化塵淪。指示衣珠無別旨。大家鼓舞和陽春。桃紅柳綠垂枝折。燕語鶯啼話素心。銅頭鐵額堪成對。木馬泥牛吼似雷。莫錯會。張公喫酒李公醉 上堂。法身藏北斗。丹桂映冰輪。運轉施為處。頭頭露本真。說甚麼新豐曲子和覓知音。到者裏。石上栽花。無可用心。若是當家種草。自能透徹古今。良久曰。須委悉莫沉吟。一曲兩曲無人會。雨過夜塘秋水深 上堂。頭上帶霜去。脚下蹋月回。雲鎖山蹙額。風吹水皺眉。木童頻拍板。石女把笙吹。者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拈拄杖作舞。下座(三宜盂嗣)。
五燈全書卷第一百十一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 82 冊 No. 1571 五燈全書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10-1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