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釋鑑稽古略續集

釋鑑稽古略續集

建文皇帝

諱允炆太祖之孫懿文太子子也洪武十年十一月己卯懿文繼妃呂氏所生生十年而懿文卒時太祖年六十有五矣是年九月庚立為皇太孫至是太祖崩即位年二十靖難兵起至金川門帝避位遜去在位四

己卯建文元年正月大祀天地於南郊還宮御奉天殿受群臣賀方孝孺進郊祀頌上嘉納之遣使告即位天下神祇 詔尊皇考懿文太子為興宗孝康皇帝封弟允熥吳王允熞衡王𤐤徐王立子文奎為皇太子 詔開史館纂修太祖高皇帝實錄 詔優賢養老墾田興學考察官吏旌孝賑貧揜骸埋贖鬻子減租 卓敬曰夫萌而[1]未動者幾也量時而為者勢也勢非至勁莫能動非至明莫能察 三月京師地震求直言 召解縉為翰林待詔 六月靖難兵起以丘福張玉朱能為都指揮以誅齋泰黃子澄為名 燕王召道衍等共謀語未幾簷瓦飄墜地而碎王以為不祥色殊不懌道衍曰此祥王謾罵曰汝何妄言此烏得為祥道衍天意欲殿下易黃瓦爾王乃喜是日謀乃

僧道衍者蘇之長洲人姚廣孝也初祝髮為相城妙智菴僧法名道衍字斯道時相城靈應觀道士韋應真者讀書學道法兼通兵機道衍師之盡得其術然深自藏晦人無知者已而至京口賦覽古詩曰譙㯭年來戰血乾烟花猶自半凋殘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江水無潮通鐵甕野田有路到金蕭梁事業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其友宗泐見其搖膝長吟笑之曰此豈釋子語耶斯道斯道汝薄南朝矣既而宗泐舉道衍往住持北平慶壽寺或薦道衍文武異才王召見問曰爾能卜乎道衍操吳音連對曰會會即開襟出太平錢五文啟王自祝連擲之睨王曰殿下將無作皇帝乎王叱曰和尚勿謬說道衍悚然而退他日實告之道衍進言輒合因薦相術袁珙以決之蓋道衍甞遊嵩山寺遇珙珙相之曰寧馨胖和尚乃爾耶目三角彯白形如病虎性必嗜殺他日劉秉忠之流也道衍大笑因此自負王亦聞珙名託以勾逃軍下召珙至燕使者與飲於酒肆王易服雜衛士亦入肆珙一見即趨拜王前占其為他日太平天子王大喜館珙於道[2]僧舍世傳二語云辨宰相於嵩山佛寺識真主於長安酒家謂此也王時與道衍語奇祕者王甚重之道衍時或誤爾汝王前弗之責也靖難之圖實起于道衍云燕王密語道衍以人心所向對曰天之所造何論民自是遂以道衍為軍師

江北蝗有司請捕上曰朕以不德致蝗又殺蝗以重朕過臣民極言朕失俾得改赦疑獄捐逋租周窮乏以修實政蝗不為災更有秋 八月祭告天地祖宗告出征也戒北征諸將士曰昔蕭繹舉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門之內自極兵威不仁之極今爾將士與燕王對壘務體此意[3]無使朕負殺叔父名 程濟以北方兵起議為妄言繫獄赦之擢為翰充軍師護北征 贈王褘為翰林學士[A1]文節

庚辰建文二年八月承天門易名皐門端門為應門午門為端門謹身殿為正心殿 詔舉攸通文學以處士唐愚為學士

辛巳建文三年燕兵敗於東昌初靖難兵起道衍曰師行必克但費[4]兩日耳及至此曰前固已言兩日乃昌字也自此全勝矣 二月文皇令僧修佛會祭陣亡將士張玉等為文祭之 三月詔逐齊泰黃子澄於外以付託不效藉其家以謝燕人

壬午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帝縱火焚宮服遁去京師傳言帝崩燕王按兵入城臣民皆迎勸進許之遣人布告天下 太祖預知帝之不終也大漸時授一小篋封鑰甚密以急難乃啟至是窘迫無計啟篋視之得楊應能度牒及披剃之具遂削髮披緇執度牒自御溝出至郊壇而走時宮中火起咸以為建文自焚矣 上出亡時問計程濟濟曰云立召僧人為上薙髮從出亡遇險輒用術脫去數十年後隨上至南京莫知所終與同邑高翔起明經翔勵名節濟好術數翔曰為忠臣濟曰願為[5]智士其後翔九十死難 帝生而慈慧好詩文古典禮文章至性孝異常人子方懿文之病癰也帝年方幼含淚撫摩晝夜不暫離親吮吸之及懿文薨哭踊哀慕至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太祖政尚嚴帝濟以寬大中外愛戴 初建文中有道士歌於途曰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已而忽不見人莫能測至是始驗其言云 以天子禮為建文發喪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方孝孺持斬衰服晝夜號哭召至上曰我家事耳先生何自苦命作詔授以紙筆孺大書數字擲筆於地曰死則死耳詔不可草 先是道衍託以上曰南有方[6]孝孺素有學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請勿殺之殺之則天下好學者絕矣 十月以僧道衍為僧錄司左善世 靖難死節之臣其章章著者人褒其姓名曰革除遺事一首罹禍及陣亡之臣凡十九人聞變自盡十五人在朝罹禍二十三人在外二十人中外士臣百九十八不及難六人被斥六人見用二十二人

太宗文皇帝

高皇帝第四子初封燕王後憤齊黃之亂典起靖難而入正大統在位二十二年以庚子七月十八日崩壽六十五上徽號曰體天宏道高明廣運理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至嘉靖年改號成祖葬長陵

癸未永樂元年二月詔以北平為北京改為順天府太祖高皇帝實錄成共一百八十三

佛說希有大功德經 正月初八日夜仁孝皇后夢感佛說緣起具自序中仁宗及漢王趙王俱有跋在五年十一月 九月二十九本司官左善世道衍一同工部侍郎金忠錦衣衛指揮趙羲於武英殿題奏天禧寺藏經板有人來印的合無要他出些施利奉聖問他取些個欽此

甲申永樂二年四月冊立世子御名高熾為皇太子郡王高煦為漢王高燧為趙王 擢在善世道衍為太子少師始復姓姚賜名廣上自是稱為姚少師而不名亦終不蓄髮娶妻居止多在僧寺甞賜二宮人亦不近乃召還之

道餘錄 少師別號逃虛子著道餘錄此自序曰余曩為僧時值元季兵亂近三十從愚菴及和尚於徑山習禪學暇則披閱內外典籍以資才識因觀河南二程先生遺書新安晦菴朱先生語錄三先生皆生趙宋聖人千載不傳之學可謂間世之英桀為世之真儒也三先生因輔名教惟以攘斥佛老為心太史公云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古今共然足怪乎三先生既為斯文宗主後學之師範雖曰攘斥佛老必當據理至公無私則人心服焉三先生因不多探佛書不知佛之底蘊一以私意出邪詖之辭枉抑太過世之人心亦多不平況宗其學者哉二程先生遺書中有二十八條晦菴朱先生語錄中有二十一極為謬誕余不揣乃為逐條據理一一剖豈敢[1]言與三先生辯也不得已也亦非佞於佛也成藏於巾笥有年今自公退因簡故紙得此即淨寫成帙目曰道餘錄之几案士君子有過余覽是錄者知我罪我其在茲乎逃虛子序

六月命太子少師姚廣孝往蘇湖等府賑濟廣孝初為僧其姊甞戒之曰汝既為和尚當發慈悲心蓋知其好殺也及預靖難姊歎息謂人曰和尚慈悲當如是耶廣孝既貴還吳往見[2]姊拒之曰貴人何用至貧家家為不納廣孝乃易僧服而往姊堅不肯出家人勸之姊不得已出立堂中廣孝即連下拜我安用爾拜許多耶曾見做和尚不了底是甚好人言畢遽還戶不復再見

乙酉永樂三年四月上謂侍臣曰致治之道莫先於廣言路蓋天下之大吏治得失生民休戚人不言朝廷何由悉知

丙戌永樂四年徵天下道士至京師即朝天宮神樂觀洞神宮修舉金錄齋法薦皇考皇車駕幸齋壇七日而畢 迎西僧尚師哈立麻至京師先是上在籓邸聞烏思藏有尚師哈立麻者異僧也及即位遣中官侯顯齎幣往迎五歷寒暑乃至車駕躬往視之無拜禮合掌而已

丁亥永樂五年直隷及浙江諸郡軍民子弟披剃為僧赴京請度牒者千八百人禮部以聞 二月命西僧尚師哈立麻於靈谷寺啟建法壇薦祀皇考皇妣尚師率天下僧伽舉揚普度大齋科十有四日[3]卿雲天花甘雨甘舍利祥光青鸞白鶴連日畢集一夕檜柏生金色花遍於都城金仙羅漢變現雲表象青獅莊嚴妙相天燈導引旛蓋旋遶亦既來下又聞梵唄空樂自天而降群臣上表稱學士胡廣等獻聖孝瑞應歌頌自是之後上潛心釋典作為佛曲使宮中歌舞之 二月初六日文武等官奉天門早朝奏准奉聖著落禮部知道新出榜曉諭該行脚僧道持齋受戒恁他結壇說法有人阻當發口外為民欽此 三月[4]封西僧尚師哈立麻為萬行具足十分最勝圓覺妙智慧善普應佑國演教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領天下釋教賜金百兩銀千兩彩幣寶鈔織金珠袈裟金銀器皿鞍馬賜儀仗與郡主同其徒孛羅等皆封為大國師並賜印誥金幣等物宴之於華蓋殿

太初禪師 諱啟原號太初日本國人九歲禮物外禪師得度年十九與宗猷等十八眾游參上國丙午二月進京見季潭禪師後見了堂天童無著懶牧等四十五員大善知識末於傑峯和尚處入室付頂相大衣拂子法後住羅陽三峯寺及山交龍護禪院有三會語錄是年三月一日卓午說偈曰生也[1]面皮死也鐵面皮一椎百雜碎白日繞鐵圍擲筆坐逝壽七十五行化四十餘年塔院

七月乙卯皇后徐氏崩[A2]曰仁孝皇后 十一月永樂大典書成凡二萬二千九百卷萬一千一百本後廢

戊子永樂六年三月福建柏生花為瑞上賜勅責之既而蘇州揚州二府奏言檜花為

無礙禪師 諱普智別號一枝叟浙江臨平褚氏子出家龍井寺依東溟日法師授天台性具之學優於講說歷四大道場門風大振晚年開演於松江延慶寺遂為終老專修淨業寒暑不輟是年春月二日微疾會眾端坐面西念佛而逝甞集註阿彌陀經一卷 旃檀瑞像至此二千四百年矣

己丑七年 庚寅八年 辛卯九年 壬辰十年 癸巳十一年

五月五日上幸東苑觀擊毱射柳皇太孫擊射連發皆中上大喜曰今日華夷畢集朕有一言爾當思對之曰萬方玉帛風雲會皇太孫即叩頭對曰一統山河日月明上喜甚大宴賦詩盡歡而罷 七月十七日工部尚書吳中於奉天門早朝欽奉聖旨如今京城起蓋大報恩寺

呆菴禪師 諱莊台州人住持徑山臨終云難難難二八嬌娘上高山老僧扶不起言竟遂寂有呆菴語錄轟轟然宗門偉人也

乙未十三年 丙申十四年 丁酉十五年 戊戌十六年

太子少師姚廣孝卒追封榮國公[A3]恭靖道餘錄見前 十二月勅修武當山宮觀成名曰太嶽太和之山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二十四㵎峰之最高者曰天柱境之最勝者曰紫霄南巖上軼雲氣下臨絕舊皆有宮為祀神祝釐之所元季兵燬至是悉新之紫霄曰太玄紫霄宮南巖曰大聖南嶽宮有興聖五龍宮玄天玉虛宮遇真宮清微宮淨樂宮又即天柱峯頂冶銅為殿飾以黃範真武像於中選道士三百人供灑掃田二百七十七頃并耕戶以贍之每宮設提點一人秩正六品

己亥永樂十七年頒為善[2]陰隲孝順事實二於文武群臣天下學挍甘露降於孝陵松柏三日 二月二十八日賜僧錄司右善世一如佛像二軸佛骨五磈鈔一千貫諸佛菩薩名稱歌曲大小三本道成佛一軸思擴佛一軸大小歌曲各三本命編類禪宗語錄 三月初三命道成一如等八人校勘藏經舊比對聚僧寫錄

法華科註 上天竺住持僧錄司右善世如法師依法華文句句記編葺成之

大明法數 一如法師奉勅探討大藏群經[A4]輯類編

雪軒禪師 諱道成字鷲峯薊北人參秋江潔公言下會旨囑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護出世萊州之智藏寺每演法萬指群聚[3]沽為之易業洪武間詔授青州僧都綱後太祖聞其賢召為僧錄司右講經賜金斕衣持天界寺至永樂中命師往日本闡揚佛化及歸陞左善世御製詩章賜之三坐覺場四會語錄行世

秋御製佛曲成併刊佛經以傳九月十二日欽頒佛曲至大報恩寺當日夜本寺塔見舍利光如寶珠十三日現五色毫光卿云捧日千佛觀音菩薩羅漢妙相畢集 續[4]頒佛經佛曲至淮安給散又現五色圓光彩雲滿天雲中現菩薩羅漢天花寶塔龍鳳獅象又有紅鳥白鶴盤旋飛遶 續又命尚書呂震御史王彰齎捧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A5]西河南頒給神明協應屢現卿圓光寶塔之祥文武群臣上表稱賀上甚嘉悅中官因是益重佛僧建立梵剎以祈福遍兩京城內外云

心淵法師 諱居敬字心淵別號蘭雪學通內外善屬文精嚴律部禮金陵大報恩寺一雨和尚後參杭州集源法師永樂初奉詔校大藏經預修會典已而住持上海廣福講寺遷松江普照大開法席一十三載建大雄寶殿海月堂三解脫門廊廡重軒精舍香積煥然新之七眾瞻仰道風大扇

庚子永樂十八年三月初七日頒御製經序十三篇佛菩薩讚跋十二篇為各經之首 聖朝佛菩薩名稱佛曲作五十卷 佛名經作三十卷 神僧傳作九卷 俱入藏流行

旨刻大藏經板二副南京一藏六行十七字北京一藏五行十五字 又旨石刻一藏置大石洞聖旨向後木的壞了有石的在 北京建兩座大寺選聰慧的僧住持 七月二十七日宣聞祿天裔二僧賜七佛偈 八月十九日眾僧慶壽入內賜坐[1]賜齋 十二月十八賜禪宗入藏古尊宿語聯珠頌古(二十二卷)續傳燈錄(三十六卷)講宗佛祖統紀四十五卷

辛丑永樂十九年西僧大寶法王來朝或請駕親勞之夏原吉沮之上曰爾欲效韓愈耶乃不出勞他日法王入見吉不拜 正月二十一日僧錄司左覺義慧進等題內謄寫大藏經事恭惟 聖朝較刊藏典乃千載之希臣等伏請御製序文以冠經首增輝佛日流傳萬古實為教門至幸為此謹具題知 正月三十日上看所寫藏經著就寺裏刊刻賜各僧傳心妙訣各一本八月初十日着寫僧人且回去明年不來後年來是爾教門的事若待文書來取時不便修行的僧人經板刊了送爾們坐山去我也結些緣供爾

壬寅永樂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賜眾僧官御讚觀音金剛數珠等賜天下預會僧人輪子 十月初一日賜眾僧官住持等彌陀西番文殊各一軸 十月初六日賜僧道官宴及天下眾僧宴刻絲觀音水晶數珠等

癸卯二十一年

甲辰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上崩年六十五 八月十五日皇太子即位 九月朔上大行皇帝諡曰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至嘉靖中改廟成祖十二月葬長陵

岱宗禪師 諱泰紹興人住持徑山晨起盥沐罷趺坐而逝

伯蘊禪師 諱琇蘇州人住持徑山一日經行次倚杖而化

國初名僧未見傳記者附前列九人後附二十一

無礙禪師()  月菴禪師  素菴禪師()

了堂禪師  頑石禪師  無念禪師

天童禪師()  卍菴禪師  用剛禪師()

寂照禪師  獨空禪師  頤菴禪師()

無禪禪師()  無瑕禪師  一雨禪師

和菴禪師  演福法師  溪澄禪師

悟虛禪師  懶雲禪師  壞空禪師()

仁宗昭皇帝

成祖第一子仁孝太后徐氏所生也正位儲宮二十二年成祖崩甲辰八月十五即位位一年乙巳五月十一日崩於西宮壽四十上徽號曰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葬獻陵

乙巳洪熙元年正月朔上御奉天殿朝群臣設樂不作大祀天地於南郊皇祖皇考配享 賜三公及六卿天元玉曆祥異賦諭曰道人事未甞判為二途有動於此必應於彼朕少侍太祖每教以慎修敬天未甞敢怠 加贈少師榮國公諡忠靖姚廣孝等四人配享文皇帝廟號 詔免稅糧上曰救民之當如救焚拯溺不可遲疑 上曰恤民寧過厚為天下主寧與民寸寸計較耶 賜蹇義一印曰忠貞賜楊士奇一印曰貞一 向賜繩愆糾謬圖書 五月帝不豫次日大漸遺詔傳位太子遂崩 六月十二日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八月勅修太宗仁宗兩朝實錄

國朝名僧未見傳紀者附

雲溪英禪師  寶月潭禪師

潔空通禪師  雪峯瑞禪師

宣宗章皇帝

昭皇帝長子張皇后所生也文皇初有易儲之意見帝英敏解縉復贊曰好皇孫文皇因立帝為太皇孫仁宗龍升遂即帝位在位十以乙卯正月初三日崩壽三十七上徽號憲天體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景陵

丙午宣德元年諭選官曰庶官賢否關國家之治亂諭三法司審錄囚繫務存平恕 賜蹇義圖書曰忠厚寬弘 賜夏原吉圖書曰含弘貞靖 賜楊榮圖書曰方直剛正 賜楊士奇圖書曰忠方貞靖 賜胡濙圖書曰和恭靖

丁未宣德二年講孟子講官言太公以救民為心伯夷以君臣之義為重上曰太公之心在當時伯夷之心在萬世

戊申三年二月冊立皇長子御名祁唐為皇太子 上曰古人謂笛者滌也所以滌邪穢納之以正之意也

己酉四年正月騶虞見於南京 山西圓果寺是古蹟道場為國祝聖之所乞役民為之

庚戌五年太宗實錄一百三十卷寶訓十五仁宗十卷寶訓六卷夏原吉德量寬弘曰君子不以冥冥懈行卒贈大師 土魯番國氣候多暖少雨雪信佛法多僧寺有靈山最人言十萬羅漢涅槃處近山有高臺臺畔有僧寺寺下皆石泉林木此時來貢 以監察御史于謙為兵郎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于少保 浙江錢塘人骨相異常七歲僧蘭古春見而奇之曰此他時救時宰相也登永樂辛丑進士授御史才貌英偉聲如洪鐘事敢為不避權貴甞扈從征高煦罪人既得上命謙數其不軌詞嚴義正矢口而成大稱上旨自是受知至是河南山西西省各奏災廷議欲令大臣經理上親署謙名超授之時年三十三

柴車錢塘人清慎得名為兵部侍郎 況鍾江西人為蘇州知府鋤強扶善民以青天稱 十二月含譽星見于九斿大如彈丸黃白光耀群臣表賀

教乘法數 僧錄司右善世心源法師瀞公集

辛亥六年金幼孜簡易沈默不伐善騖名贈少保諡文靖

壬子七年御製猗蘭操招隱詩以求山林之

癸丑八年八月熒惑犯南斗景星見于天門

甲寅九年曹端字正夫篤尚理學著述甚稱月川先生

乙卯十年正月三日上崩乾清宮初十日太子即位大赦天下 蹇義沈靜和厚歷事五年七十三卒贈太師諡忠定

敬菴禪師 諱莊台州人住持徑山當六十三代含笑坐化

雷菴禪師 諱澤蘇州人住持徑山當六十四代八月日化

無際禪師 諱悟本蜀人二十出纏專坐參究念佛縛竹為菴研勵無懈師曰無念即着空有念即着執有無兩相忘非空亦非執又曰寂照無上下光明處處通本來無皂何處不含容授法偈曰我無法可付無心可受無付無受心何人不成就師有心藥方行於世又走馬燈偈云團團遊了又來無個明人指路頭滅却心頭一點火刀鎗人馬一齊休

楚山禪師 諱紹琦姓雷唐安人九歲出家初從玄極和尚最後謁東普無際禪師得法普曰還我無字意來師曰這僧問處偏多趙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翻成特地使人疑普曰如何是不疑處曰青山綠水燕語鶯啼歷歷分明更疑何事普因付法

月江禪師 諱淨金華人住持徑山當六十五代一日念佛坐逝

雪崖禪師 諱珂金陵人住持徑山當六十六代日晝沐浴坐逝

英宗睿皇帝

章皇帝長子宣德二年孫皇后所生宣宗崩年九歲時倡國有長君之議賴三楊英國而乙卯正月初十日即位建元正統己巳北庚午七月回鑾尊為太上皇帝居南宮丁丑正月復辟改元天順至甲申正月十七在位前後共二十二年壽四十八上徽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廟號英宗𥙿

丙辰正統元年十月命僧錄司復照洪武舊造僧人周知冊優免先聖先賢子孫差

丁巳二年 戊午三年 三楊宣德實錄成楊士奇楊榮俱進少師楊溥進少保

己未四年 庚申五年 王福秉心正大義利介然憂國忘家老而彌篤官至尚書少保贈太保諡忠宣

釋應能 實建文帝也自出家後經湘湖入蜀至雲南復遊閩後入廣西橫州南門壽佛居十五年陞座說法歸者甚眾復往南寧居一寺中歸者亦然是時思恩知州岑瑛出忽一僧當道立從者呵之師自稱為建文帝遊方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歸帝鄉瑛大駭聞於巡按御史奏之驛送赴京號為老[價-貝+天]途次賦詩云流落江湖四十秋歸來不覺雪盈頭乾坤有限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樂宮中雲影暗昭陽殿裏雨聲愁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來休弘治中追諡恭仁康定景皇帝

辛酉六年 壬戌七年太皇太后張氏曰誠孝昭皇后天下休息人謂女中堯舜

癸亥八年王振作大第于皇城又作智化等于居東以祝釐追封元儒吳澄為臨川郡公從祀孔子廟庭

曉菴禪師 諱善啟字東白別號曉菴長洲楊姓甫能言即通釋典如舊熟投入永茂薙染受具屏跡龍山研窮大藏百氏諸子無不精究永樂戊子出世郡之延慶寺明年應召纂修永樂大典并校大藏經賜金僧伽一時名士皆為方外交或辯儒釋之異無論聖人理同且各為其教又曰東魯乘道西竺見性皆莫先於厚本故吾儕雖離父母而養生送死率皆從厚正統癸亥示寂

甲子九年楊士奇年八十卒贈文貞有沙羡稿右臺稿世稱西楊楊榮庚申七月卒於杭諡文敏世稱東楊

乙丑十年侍郎王英齎香幣祀南鎮大雨侍郎雨

丙寅楊溥天台人官至學士少保是年卒七十五諡文定

空谷禪師 諱景隆字祖庭號空谷從辨山懶雲和尚受學參禪次謁古拙後從石菴出於昭慶寺受具有空谷集等行於世

虛白禪師 諱慧旵字虛白湖廣族家於丹姓王母黃氏方娠之夕夢僧頂包入門產多異警悟不凡寓目成誦七歲夢坐稠人揮麈玄論醒以告母母曰此高僧說法相十四出家謁湛然松隱果林諸公於寶藏持公處省徹偈曰一拳打破太虛空百億須彌不露踪借問個中誰是主扶桑湧出一輪住安溪東明二十餘𥜥晝夜無睡坐若鐵稱旵鐵脊卒年七十塔於山之東[1]

西疇禪師 諱頃會稽人住持徑山當六十七代一旦整衣坐脫

守中禪師 諱宸金華人住持徑山當六十八代經行頃刻坐脫

傑峰禪師 諱英金華人住持徑山當六十九代持金剛經而逝

于謙 每入京未甞持土物送餽汴人誦曰手怕蘑菰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商輅 嚴州淳安人自鄉薦禮闈連中三元官至內閣秩一品事業為時名臣云

丁卯十二年 戊辰十三年

己巳十四年學士致仕黃淮卒諡文簡 六月雷電大震風雨驟作南京宮殿一火而盡紹興山移地動白毛遍生[A6]西二處山崩移有聲叫三日移數里黃河改往東流於海淹沒千餘家熒惑入於南斗七月北虜寇王振挾帝親征有黑雲如繖罩營雷雨大作 八月既望駕至土木(地名)與北虜戰我師敗績上遂北狩 九月六日郕王即皇帝位遙尊上為太上皇帝 于謙抗言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勢盡去出榜諭眾固守議始韃眾每夜見帝帳房上火光隱隱若黃龍交騰其上近視不見

景皇帝

宣宗第二子吳貴妃所生初封郕王英宗北奉孫太后懿旨皇太子幼冲未能踐祚帝年長監國既而群臣勸進遂正大位位七年英宗復辟廢帝為郕王歸西內時帝已病越數日崩成化十年命復帝廟號尊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

庚午景泰元年正月朔帝受朝免賀上皇在虜庭寫表祝天

全寅卜者與上皇卜奏曰大吉復還再辟

辛未二年 壬申三年李賢進戰車之議行則行欲止則止謂之有脚之城備邊長策有所取焉

武剛車 衛青所制長一丈五尺高六尺五上開小窓下留銃眼前後左右橫排鎗頭每車前後占地五步若用一千輛一面二百五十約長四里內藏軍馬糧草輜重以此禦使馬不得衝陣箭不得傷人 所謂備有脚之城運無糧之馬云

常山蛇陣 鄭林操練團營軍士言常山之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中則首尾俱應者也 八陣天地風雲龍虎鳥蛇也

制龍 徐有貞築一決口下木石若無往山中叩一道術之僧問之僧曰聖人無欲貞悟下有龍穴性多欲鎔鐵沈之龍徙去決口塞

癸酉四年 甲戌五年四月新建隆福寺成車駕臨幸勅纂宋元史書通鑑綱目共集

毒㖓禪師 諱季善鳳陽人父吳姓母程氏十七歲出家初遇源明和尚請益受無字公掩關不設臥床睡魔沈重百計遣除一朝聞鐘聲忽說偈云沈沈寂寂絕施為觸著無端吼似雷動地一聲消息盡髑髏粉碎夢初回云師有語錄行世

一清禪師 諱天號潔祖廬陵人歐陽氏禮正宗忠公授業得度於右街雲海法師 侍香於大天界會中即左街講經制授弘後普應之號正統癸亥上勅弘慶禪院師創立焉風遠布朝野知名後因碩德名公共推住持徑山諸大檀越欣然施助恢宏像設云

乙亥六年 丙子七年寰宇通志成 [A7]總裁等官皆進秩有差

英宗復辟

丁丑天順元年李賢儀度端凝得體 薛瑄學行老成 岳正剛正慷慨自許 吳與弼儒者高蹈

雪光禪師 姓趙氏斷指發心禮妙音師出見寂照禪師策發進功謁潔空和尚往返問難始得釋然偈云廓然洞徹古靈臺萬里無雲絕點埃未離廣寒宮裏去銀蟾印破水中胎臨終云鐵笛橫吹在自由何必曹山不借借擲筆而逝住持西雲寺塔於正法寺

物外禪師 名圓信字無念姓高氏金臺人物外其別號也母夢一僧托宿而娠童時不食五辛禮大覺為師轉禮天池春公謁無際參究後得脫洒偈曰崑崙倒𨈊清風舞㵎底泥牛鬪石虎磕著蒼松眼上眉蟭幎踏破虛空肚後月幻付於衣法出世伏牛山云

雪庭禪師 仁和人族姓桂母徐氏十五出家參休休翁於仙林寺十七剃度寓江陰朝明寺有咏黃麗頌云多情自信惜春光飛入園林錦繡鄉記得小窓驚我夢滿應紅杏帶斜暘有語錄行世

古可禪師()  寶池禪師()  南山禪師()

白雲禪師  素虛禪師  湛然禪師

大宗禪師  蔤葊禪師  光澤禪師

大機禪師()  月溪禪師  道育禪師

壽堂禪師  天甘禪師()  大覺禪師

戊寅二年陳真晟為聖賢踐履之學有功千主敬謂大學誠意為鐵門關主一二字乃其玉鑰匙也

理學 薛文清瑄陳克菴選為最吳敬齋仁羅一峯倫章楓山懋亞之陳白沙獻章莊定山泉黃未軒仲昭陳剩夫曹月川端何林丘喬新

己卯三年尚書高穀端亮有守恪持公論卒贈大保諡文義

庚辰四年[A8]西隕石如雨擊人萬數石又能言可駭

辛巳五年帝謂李賢曰朕進膳飲食隨分甞揀擇去取衣服亦隨宜雖著布衣人不以為非天子也

壬午六年 癸未七年二月會試場屋焚子焚死者數十人是月晦夜空中有聲李賢疏傳言無形有聲謂之妖鼓胡濙廉靜寡欲居官敬慎立朝幾六十年壽八十九贈大保諡忠安

甲申天順八年正月上不豫處置勿以嬪御殉葬為盛德事 十七日上崩 二十二日皇太子即位大赦天下 年富剛正敢為諡恭定 薛瑄諡文清所著讀書錄多名言 李賢請復于謙等官以雪冤柱 盛顒為官有清如水明如鏡之謠

古溪禪師 名覺澄號古溪蔚州人從天輝公出家閱三乘教典參無字公案住南陽香巖寺後楚山老人付法為臨濟二十四世之燈遷天界善於開導慈隆物類有藥師科儀三卷行於世

憲宗純皇帝

英宗長子周太后所生初立為皇太子英宗北狩帝方二歲主少國疑郕王監國輔政幾即真改封帝為沂王英宗再位復立為太英宗崩即位在位二十三年壽四十上徽號曰繼天凝道誠用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至孝純皇帝廟號憲宗葬茂陵

乙酉成化元年正月于謙之子冕疏訟父冤上憫之追復故秩祭墓天雨黑黍地震有聲 彗星見西北長三丈餘 庶吉士在院寂注假賦詩云[A9]寂寂鎖齋居白日都消病曆餘竊食大官無寸補綠陰亭上看醫

圓鏡法師 汾州人早歲出家游心賢首講得悟諸經密旨常游平陽府妙樓山石室為眾說法一日至北門瓦窯坡上鑿搆一如龕燕默其中忽囑其徒曰吾將歸矣其期曰來日耳晨興沐浴即更三衣焚香坐說偈而逝

月江禪師 名覺淨號月江姑蘇人父沈母出家張墩古拙座下授以念佛公案參峴山大宗指見東明旵師契悟返古道山居活理菴天順間住小鴻村水心院歷二十年示門人道林曰吾往矣一衣一盋此正法眼藏壽七十九立塔以瘞靈骨院中云

無極禪師 諱灝住持徑山當七十一代日誦心經坐脫

宗勝 諱胤住持徑山當七十二代常時禮一日臥去

丙戌二年三月廷試取羅倫第一倫嗜學好篤志尚行 十二月學士李賢卒贈太師諡文達

丁亥三年 戊子 己丑

庚寅六年尚書魏驥年九十八卒諡文靖書王翱年八十四卒諡忠肅

辛卯七年 壬辰八年七月大風雨雹有如牛者五州之北山吼三日而裂

癸巳九年 甲午十年

正覺禪師 諱成住持徑山當七十三代戒精專無病而終

用璚 諱琚住持徑山當七十四代禪定不端坐默化

乙未 丙申十二年七月京師黑眚見其狀一片黑氣其疾如風或自戶牖入至則人皆昏迷金睛修尾狀類犬貍

丁酉 戊戌十四年修撰羅倫卒諡文毅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十八年陳獻章字公甫廣東人築一室名陽春日杜門端默其中以明心為務曰舍彼之繁求我之約又曰為學須靜坐養出端方有商量處

癸卯 甲辰 胡居仁其學以忠信為本力行為要因以敬名齋聘請主白鹿洞書院卒年五十一有敬齋錄居業錄

乙巳 丙午 學士商輅抗節致忠關係千卒諡文毅

丁未八月上崩 九月六日皇太子即位赦天下

孝宗敬皇帝

憲宗長子紀妃生于西宮妃少乳太監張敏以粉餌餔之護視惟謹後悼恭太子薨內官漸傳西宮有皇子六歲矣萬貴妃驚而召入昭德因立為太子憲宗崩即位在位十八年三十六歲乙丑五月初七日崩于乾清上徽號曰導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純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葬太陵

戊申弘治元年加贈前少保兵部尚書于謙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愍建祠墓所賜額曰旌忠春秋致祭

大闡禪師 名惠通號大闡政和邵姓年二造寶積玉溪師處出家參周山主付念佛公案積久透徹後住樵陽君峰示寂𠙦絕禪師 諱瑞南昌人禮荊門無說和尚薙髮見寶峯大師反覆辨詰機緣契合付以袈裟拂子住鍾陵名剎弘法接機甚眾

己酉二年鄒智字汝愚四川人讀書龍菴九發解鄉人爭看口占龍菴山上舊書生掇三巴第一名天下許多難了事鄉人何用大相驚後論事見斥詩曰人到白頭終是盡事垂青史定誰真夢中不識身猶繫又逐東風入紫宸又曰盡披肝膽知何日望見衣裳只此時但願大平無一事孤臣萬死更何悲

庚戌()丁巳十年纂修大明會典各省天鳴地

戊午六月熊入京師未幾城內在處火災燒甚烈

竺芳禪師 諱蕋住持徑山當七十五代常說法度人一日坐逝

庭禮禪師 諱詶住持徑山當七十六代年不出戶安然坐脫

天才禪師 諱英住持徑山當七十七代常勸人念佛自念佛而終

樵山禪師  性空禪師  靜晃禪師

印宗禪師  默堂禪師  寶月禪師

天暉禪師()  吉菴禪師  休休翁

野翁禪師()  寶芳禪師()  月幻禪師

己未十二年

甲子十七年陳茂烈養母疏略云慈幃衰邁夕照如飛母今年七十有七矣君恩猶可以再酬母年不可以多得也又一母一子各天一涯千思萬思無時不思疾病獨自呻吟餌孰與調節臣既思母則報主之心亂母復思臣則保身之念微臣心可愍母心尤可虞又庶得以慰倚門之望少伸寸草之帎尚期捐塵埃之報于將來更效犬馬之勞於未死云

乙丑十八年五月帝不豫顧命輔臣崩於乾清宮十八日皇太子即位大赦天下

武宗毅皇帝

孝宗長子張太后所生時年十五太陵崩皇帝位乙丑正月十八日也在位十六年三十一上徽號曰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廟號武宗葬康陵

丙寅正德元年三月星隕如月 雷震郊壇太廟奉身殿 七月彗見參井掃太微垣白經天 章懋潛心大業身體力行登仕五十年年七十餘諡文懿楓山先生劉大夏廉退無營官至一品致仕 學士謝遷劉健致仕 王鏊吳縣人入閣典機務 李東陽乞致仕 張元禎稱東白先生

丁卯二年八月黃河清慶雲見翼軫分野世廟生

戊辰 旃檀瑞像至此二千五百年

辛未六年上方好佛自名大慶法王有僧奏田百頃為大慶法王下院

壬申 黃河清清河柳家浦九十里清五日馬文升年八十七卒贈太師諡端肅 李東陽卒贈太師諡文正 石經山寺朱寧營建窮極壯麗上親幸焉 湯峪山王泉亭

古音禪師 諱法琹自號玉泉老人興賢蔡母黃二十五禮赤石山主出家問法叩大闡參性空靜晃印宗諸大士商確決擇又遇寶明壽堂印可應瑞巖請為眾說法開示詳後於斗峯創一大剎弘化一方示寂之日群鳥悲鳴池魚躍起有醍醐集三卷行世

無聞禪師 名思聰字無聞初晤獨翁次同雲峯月山習定多年後謁臥雲不會二處請有扇子頌舉起分明甚妙哉清風匝匝透人懷個中消息無多子自有通身歡喜來頌曰古雲峯頂人難覷偶被風來映落霞鳥未歸天已晚夜深依舊宿蘆花

雲峯禪師  赤石山主  寶明禪師

月山禪師  臥雲禪師  不會禪師()

無能禪師() 無用禪師()天池禪師()

白牛禪師  慧堂禪師  寶珠禪師

癸酉()己卯十四年六月寧王宸濠反十六日始七月王守仁討之 七月二十六日已被擒 八月下詔南征

王守仁 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自幼聰明才辨擅名登進士提督軍務屢平劇盜倡義討寧勳業益隆倡良知道學封新建

悅山禪師 諱愷住持徑山當七十八代笑無嗔臨終亦笑而寂

石牕禪師 諱珉住持徑山當七十九代文證果臨終趺坐而逝

月林禪師 諱鏡杭州人少頴異穉齡出家弱冠剃染專修淨業參本來人久之乃省偈曰本來人本來人無腦無頭作麼尋驀然揪着個鼻孔試看元來是白丁自是聲名遠住持徑山當八十代進士張公寧讚之略曰瑞芝三秀古柏十圍得正度於無傳妙法于東嶼又云超龍眠於下界興象教於中衰丞相開選佛場和尚晤出世法乘流而行遇徑而止命當年國一亦起于崑山容首度坡仙重游於方丈凡吾方外之友盡讚僧中此郎正德己卯歸寂

庚辰十五年閏八月上幸故學士靳責第柩在堂上撫臨嗟悼之命所從番僧為誦經薦福

辛巳十六年羅欽明江西人所著困知記明性理之學官至吏部尚書諡文莊 二月上不豫三月十四日崩於豹房 迎興獻王長子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天奇禪師 鍾陵人父江臺母徐氏二十聞無說能和尚乃有道之士依之出家剃落看一歸何處話後得昱首座苦口提携晝夜拶逼用心至其目如覩其耳如聽字字明白句句歷歷晝夜如一遂得豁然又見寶峰禪乃得印證有語錄行世

傑峯禪師 大信大疑大疑大悟提起話頭一切不顧行參坐究口念心思密密推窮時時覻捕忽朝拶破疑團覩面更無回互

古心禪師  大因禪師  月印禪師

世宗肅皇帝

興獻王長子憲宗之孫也興獻封于湖廣之安陸正德丁卯八月十五日上生于與邸上嗣理國事至是年十五矣武宗無子崩奉詔迎立在位四十五年壽六十上徽號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廟號世宗葬永陵

壬午嘉靖元年毀剖玄明宮佛像金屑一千三十兩從趙璜之言毀折京師寺院屠應塤一夕發檄行之

癸未四年八月晉王奇溯母病渴王祝天甘泉湧出病愈建醮酬禱有雙鶴飛鳴遶壇王哀毀古柏生奇花異香襲人

丙戌五年御書十二言曰法祖安民奉天行福善禍淫頒示群臣上製敬一箴及註范浚心箴視聽言動四箴頒賜大學士更定大禮全書為明倫大典

鑒古韻語 含春堂稿

丁亥六年五月京師雨錢 七月南京雨血 日重暈生珥 白虹彌天

戊子七年御製十六字箴曰卓爾之見一貫之唯學聖君子勗哉勿偽 提督兩廣軍務上守仁收兩廣諸寨賊𡨥悉平

寶峯禪師  月天禪師  無盡禪師

古春禪師()  海天禪師  楚峯禪師

指南禪師  月溪禪師  照堂禪師

庚寅九年建圜丘於南郊其化為皇穹宇方澤於北郊其南為 皇祗室作朝日壇於東郊夕月𡊨於西郊 王守仁後諡文成胡世寧諡肅愍楊一清諡文襄桂蕚卒諡文襄張璁易名孚敬 重刊二十一史成

辛卯 清馥殿 翠芳亭 九五齋 皇史宬 錦芬亭 寶月亭 精一堂 恭默室

乙未 上曰有德行者方可為人師範文章是末藝耳 祀天重器成 除禁中佛殿燬大善殿金範佛像

己亥 張孚敬狥國之純臣振古之人豪贈太師祭葬蔭子有加上親按諡法以危身奉上諡曰文忠蓋特眷云

庚子七月方士叚朝用以燒煉術進授紫府宣忠高士術卒不驗顧鼎臣崑山人卒贈大諡文康 霍韜南海人卒諡文敏

癸卯七月熒惑入南斗江南斗米二錢

甲辰 木土火三星聚于房六月熒惑犯南

丁未 大同女年十七化為男 十月夏言死於西市好去天上辭宰相却來平地作神

辛亥三十年 壬子十一月楊繼盛遷官

癸丑 楊繼盛疏嚴嵩專政誤國十罪妻勸鬼號而致囚獄拷掠處決

乙卯冬楊繼盛詣朝審士庶夾道共指曰天下義士繼盛口吟風吹枷鎖滿城香簇爭看員外郎豈願同聲稱義士可憐長板見君王聖明厚德如天地廷尉稱卒過漢唐性僻生來歸視死此身原自不隨楊 藏予血三年而化碧即地下必有以報應生

庚申 寧夏地震嘉興湖州大震屋廬嫋嫋如布帆 工部尚書劉麟卒贈太子少保忠清

法舟禪師 諱道濟字法舟生思賢里族張年二十餘入天寧寺為行者服勤默堂宣禪師座席次事吉菴祚公朝夕參叩一日聞佛殿磬響豁然契悟趨菴方丈決擇印可謁古印雲峯諸師日益深奧住覺王景德雙髻等剎嘉靖初出世金陵安隱僧問如何是安隱境師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又問何如是安隱家風師曰石虎山前鬪泥牛水底眠次抵陽[A10]還携李雲寄天寧靈光諸剎買舟南湖信風游誄後入吳興弁山居之復歸天寧遂終老焉師持神呪多驗呪枯井以重泉特梵僧而假榻青蛙就牕聽神人入戶護持後復嬉笑怒罵縱橫自調而人不能測矣庚申之秋寢疾而逝年七十臘五十二塔其骨于別室有法語偈頌剩語

辛酉四十年訪仙術異人符籙祕方

壬戌 嚴嵩致仕世蕃充軍 癸亥四十二

玉芝禪師 諱法聚號月泉嘉禾富氏子馮氏幼肄儒業淹貫經籍事王陽明先生良知之旨出家後參夢居禪師呈二偈曰光倚仗三千頃山色開門五六峯觸目本來成現事蒲團今不鍊頑空()滿目風光足起有誰平地別親疎縱令達磨傳心訣問著依然不識渠問答切磋由是了悟結菴荊山有芝產於座下人號玉芝和尚後居天池山以終老焉一時道學先生若一菴唐公龍溪王公白石蔡公訪師山中證儒釋大同之旨師題蔡公廓然堂曰儒曰大公釋曰無聖二不一水月空鏡心非物伍物不我兢印淼羅寂感斯應妙圓致止曰惟正定嘉靖癸亥歲逝世有語錄行世

雲亭禪師 諱正宗住天池與玉芝為道義之友心宗透悟教理深明灑落直遂有古人臨終沐浴趺坐佛前索筆偈曰六十四年是正宗今朝特地顯家風五蘊渣滓俱滌盡天池月色映晴空

[1]居禪師 住金陵碧峯山乃玉芝得法之其接玉芝之際即其二偈叱曰非非云何非非居曰子不非非恁人非非皇達磨兩不見機何勞折葦又遣人追古之今之落人圈繢芝曰如何得不落人圈繢居打一掌曰是落也是不落也芝即禮拜

無瑕禪師  佛鑒禪師  非幻禪師

會原禪師  道智法師  淨戒法師

萬松法師 名慧林號萬松姓沈氏仁和人出家法輪寺禮天目平野老人獲聞心要京師歷諸講廗研究玄奧於空幻叟處陳其所詣為嗣法云遯迹諸暨山中尋入徑山引後學臨終偈云七十七年浮踪何倚本無去來應緣而已塔于菖蒲田之傳衣菴云

甲子五月上夜坐庭中御幄忽獲一桃明日又獲一焉是月白兔生二子未幾壽鹿亦生二子群臣表賀手詔答之

乙丑 方士熊顯江西人進法書六十六冊詔賜冠帶銀幣而遣還又趙添壽進獻符法三十六本特給冠帶勅遣還鄉

丙寅四十五年海瑞廣東人抗疏上言下詔中外相顧失色瑞直聲聞天下 十二月十四日上崩于乾清宮 𥙿王即皇帝位瑞獄中聞上晏駕大慟絕而再蘇哭終夜不

穆宗莊皇帝

世宗第三子初封𥙿太子薨帝崩即皇帝在位六年于壬申五月二十六日崩壽三十六上徽號曰契天明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全孝莊皇帝廟號穆宗葬昭陵

丁卯隆慶元年陳以勤上謹始十事曰定志曰保位曰畏天曰法祖曰愛民曰崇儉攬權曰用人曰接下曰聽言詔削真人邵元節陶仲文官爵誥命毀其碑坊藉其田宅 贈楊繼盛為光祿寺少卿諡忠愍子應尾為國子生 十一月金星入南斗 十二月天鼓鳴 流星如盞大尾光三丈餘

荊山法師 諱珂曾會楞伽三譯以便學人簡閱隆慶改元弘法于湖城之飛瑛塔院法弟子有鷲岩天機等

禺川禪師 諱真慧號禺川姓符雉城人鏡空於鹿山寺手書法華經十二部分供諸禮清淨三業積久應感智慧超越往天池參玉芝授以萬法公案一心參究書無常二字於几上手持戒拍以[2]昏散久久醒發芝為印可後首眾於飛英荊山法席罹縣令之窘守戒而終偈曰何時種下無明苦會今來受折磨痛痛未能空色蘊閒閒猶自覺安和天花不向空中散更鼓偏從月裏撾分受誰能逃定業此身生死任由他年四十有禺川稿

雲谷禪師 諱法會嘉善懷氏子始於嘉禾大雲寺習瑜伽教後謁法舟濟公於天寧以學道以悟為主授以誰字公案一日食椀墮地有省住叢桂菴天開巖有問如何是西來意曰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又示眾古人道終日喫飯不嚼粒米終日行路不踏寸地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應師住棲霞曾示袁了凡立命玄談

戊辰二年三月冊立皇太子 五月[A11]西民李良兩變為婦人(同賈伉儷)張居正條上六事紀綱固邦本飾武備等

己巳三年高拱兼太師尚書學士入閣豫機掌吏部事海瑞為僉都御史總理漕運巡撫應天等處

庚午四年八月浙江湖州府山崩成河 九月河決小河口三百里皆淤坡顧成河溺人失米甚眾

辛未五年浙江杭州栗樹生桃 蔡汝賢曰微陽初生宜遏欲養靜 張居正以少傅加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壬申六年四月浙江黑眚日見時杭州黑霧一物蜿蜓如車輪月光掣電氷雹隨之

五月南直隷龍目井化為酒 五月二十六日上崩於乾清宮 六月皇太子即位

神宗顯皇帝

穆宗長子李貴妃所生年十歲穆宗崩即皇帝位在位四十八年庚申七月二十一日崩壽五十七上徽號曰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廟號神宗葬慶陵

癸酉萬曆元年上謂張居正曰幸悉心見輔因賜金幣居正泣謝張居正進帝鑑圖說陳大義上喜動顏色

明龍禪師 淮南姚氏俗諱東陽甞補邑庠嗜書典從大光和尚祝髮進具尋居羊山秀峯菴鶉衣一衲諸陵中貴人多檀助之木寧汪司馬道昆聞師名瞻敬甚至問能作常住曰無常無住辭歸除夕集眾告曰元年元日吾當行矣夜半命弟子視中星師曰午乃行元日羊山放五色光至日中師辭眾坐化舉眾望光羅拜曰佛耶佛耶願以此光普照下土汪公為之銘

甲戌二年以吳嶽為南京吏部尚書嶽清操絕代茅屋薄田日惟默坐一室闡禪經數卷不謁客遊行惟跨一驢一事簡便云中宮欲建浮圖為萬壽焚修之地工科疏止

丁丑五年十月朔彗星見斗牛間其尾指婺長數十丈光芒竟天狀若練氣成白虹 大內火 身服繡豸心同犬羊(鄒兄標語)

辨融禪師 初住廬山證華嚴三昧得大解脫法門後入京師大作佛事化度群品王公大臣瞻仰敬服雲棲大師與眾同參師曰要貪名圖利無扳緣貴要之門惟一心辦道老實持戒念佛

笑巖禪師 金臺世族也父吳門母丁氏冠出家禮大寂能和尚為師後遍參知識修進開悟後隱京師柳巷罕接見人雲棲大師詣京師叩謁請法深相契會密傳心要云笑巖集四卷行世

素菴法師 諱真節號素菴襄陽人少為郡諸生忽宿根內萠辭割親愛禮明休和尚祝髮遊燕都居秀法師座下深得賢首之旨富內外諸方以龍象推之久之甫還住持棲霞眾逾三百教備三觀五乘居十年一時名公陸五臺李石麓等盟為方外交甞講法華寶塔品空忽現寶塔於座前一如經言四眾跂觀灑然希覯中使奏慈聖皇太后命至覩聖瑞乃出上方金縷僧伽黎衣一襲宣慈旨賜之即於講堂之西建一浮屠以徵神化汪道混記其事

庚辰八年文華殿西柱礎上有天下太平四拭之不泯張居正曰此瑞也請上臨觀上見之曰此偽也不懌而罷

無趣老人 諱如空秀水人族姓施俗號靜留心內典志慕祖道同友濟法舟參訪八謁野翁曉禪師指參一歸何處話後聞鷄鳴有省往扣決擇蒙翁印可付衣付法偈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汝心法竟師剃染後居敬畏於萬曆庚辰八月六日逝世年九十歲入滅偈曰生來死去空華死去生來一夢皮囊付與丙丁公白骨斷橋隨眾呵呵明月清風今弄

丁亥 海瑞剛直清廉執法持公卒于官太子少保[A12]忠介遣行人護喪歸葬士大夫醵金為[A13]小民白衣冠泣送百里不絕

千松法師 諱明得號月庭得法於萬松之故又號千松湖州烏程周氏子十三出家郡之雙林慶善菴首參百川海公不契次遇萬松禪師授以楞嚴大旨研究朗然偈曰嚴經內本無經覿面何須問姓名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臘月冷如氷深得華嚴宗旨遊兜羅綿世界登座闡經偈從本已來無日何曾有一毛頭上現虛空笑開口咄下座即寤白松松撫之曰此聖力之冥被耳後於徑山凌霄峯力參說偈曰千年翠竹萬年松葉葉枝枝是祖風雲嶽高岑棲隱處無言杲日普皆同萬曆丁亥秋告眾曰吾為汝等首楞嚴法輪作再後開示無復為汝更轉也冬示疾明年正月十七日吉祥而逝壽五十臘四十六荼毘塔於徑山

麓亭法師 釋祖住字幻依號麓亭丹徒人族姓楊母朱氏夢僧入至覺而誕十三入龍蟠山依朝陽和尚受法華華嚴諸大部經染進具通曉諸經大義游少室參大章和尚至伏牛謁高安詣都下禮松秀二師盡得清涼宗旨往京萬壽寺演華嚴大鈔至入法界地震天雨寶花無極妙峯承印俱與會曆丁亥九月二十二日沐浴趺坐說偈曰空無面目無位強安排話頭不話頭處處是如來又曰今年六十六不知做甚麼咦諸人著眼看這個消息佛祖到來也用他不著訖而逝年六十六臘五十四塔於蓮華峯

大智禪師 建志堅強勵行嚴肅初住普陀海潮菴久之恢拓巨剎納眾千餘四海至山進香大士者得一瞻仰為慶幸檀施殷繁緣宏勝朝廷降弊潞王奉衣儼然一大士生現其山有徒天然住千步沙承繩步武克振宗猷者云

李卓吾諱贄官至[A14]掛冠祝髮住持龍湖率眾焚修為人豪爽英敏著述頗多有華嚴合論簡要及焚書幾卷多論佛法性理等

戊子十六年混河水來自西北即古桑乾河出廬橋天津直流入海黃河發源崑崙入中國數千里諸水皆入其中為害大

象先禪師 天台慈雲寺釋真清號象先沙湘潭羅氏子生而頴異日課經史數千言終身不忘一字年十五補邑庠十九投南嶽寶珠和尚薙染受具戒看無字話久之因舟觸岸有聲忽有省珠喜而囑宜善護持珠化後師駐覺皇患疾夢關君授藥而愈眾扣師師從容語曰圓宗無象滿教難思會旨者山嶽易移乖宗者錙銖難入眾稽首而退夕夢琳宮寶樹彌陀三聖師方展拜傍有沙授與一牌曰戒香薰修寤中品往生之象萬曆丁亥八月蒙慈聖太后賜金紫方袍以寵之戊子正月二十九日告門人曰吾淨土緣熟聖境冥現此人間世固不久留夕別眾而逝荼毘舍利紅白綠三色香氣郁壽五十七臘三十七塔于寺西緇文溪之

西方合論 中郎袁宏道撰分敘十門第一剎土門二緣起門三部類門四教相門五論理門六稱性門七往生門八見網門九修持十釋異門中郎著述頗多此論為往生之伊弟小修中道專修淨業中郎先小修而後小修卒時見中郎來謂已生淨土今迎弟詣彼小修詰曰汝何以得生曰吾以著合論之功承此得生耳小修兼問其他中郎答言甚少但武林虞淳熙以著淨土詩而生也

庚子二十八年通政沈子木奏言建文帝御顧不得一盂麥飯下同齊民于誼太忍祔食高廟懿文之側以彰大義

佛法金湯編 諱真居士赤水屠隆撰發明聖教淵微之理品題當世師友之英金城湯池為外護嚴矣

淨土資糧 桐鄉居士莊廣還字復真禮雲棲采集經論及古今緇素蓮宗之樞要力勸修持為往生淨土之資糧有六卷云

妙峯法師 諱真為千松之嗣號百松云興天台三觀十乘之學申明性具理具之宗判楞嚴為方等實相有百問行世

月川法師 諱鎮澄住持五臺時赴京師大弘法化所著有楞嚴正觀疏永嘉集註行世

大休禪師 名實一號際菴新鄭人至伏牛山參古心又參天奇付法自偈法身元無相真性本來空識得這消息內外顯家風

妙有禪師 名智空雲南葛姓住蒼山謁萬松得授記莂赴天界居超果徐太師請居余師契悟直指之道念念以淨土為歸

易菴法師 名如通自稱蘆江老叟初謁萬松決擇心要吳越名山賴興復者甚眾後赴天台國清說偈而逝年七十三

慧廣禪師 諱真緣錫山人得悟性宗兼修念佛三昧於育王獲覩如來丈六金身因是感激然身頂間現化佛靈化殊甚云

紫柏大師 諱僧可號達觀吳江人姓沈氏少負俠氣遇虎丘慧輪出家後往清涼燕京大竪法幢後罹誣而終有紫柏老人集

雪浪法師 創講經典正文不牽註疏為一時緇素所尊有雪浪集云

紹覺法師 諱廣承住蓮居雙弘性相啟迪英賢云

無幻禪師 諱性冲號古湛得法於無趣老有語錄行世

一心禪師 住宜興龍池山建立禪宗接引來學

儀丰禪師 諱方彖夔州人參金菴依遍融釋疑頌云三玄三要沒來由用盡機思無處窓前移步灶前過白雲青嶂齊點頭

孤月禪師 名淨澄燕都人張姓參月溪老指示有省聞爆竹聲豁然心空又造雲谷師處付於衣法詩云甘貧林下思悠悠榻橫眠枕石頭格外生涯隨分足都緣胸次為無求有清涼錄行世

雲棲大師 諱[A15]字佛慧號蓮池杭城世族沈氏初為諸生三十後禮性天理和尚家行脚多年備甞艱苦歸住杭之雲棲創建禪林安居海眾精修淨[A16]玄猷整飾羯摩勝住世八十一年著書三十二種名聞朝野法布華夷過現未來善知識之樣子禪教律部大和尚之標題於生也福緣隆重於歿也德澤綿延乙卯年寂

納川法師 名真海一號學亭寧海人得法於千松座下講演於天台太平仙居及弁山資福等剎年七十三說偈告終

壽昌禪師 名慧經字無明因閱金剛經心住靜二十四年參瑞峯和尚請益相契壽昌壽七十一大書今日分明指示終

丁巳四十五年上於五臺山建龍華大會御賜錫杖衣鉢一千二百五十副盛闡宗猷古心承芳二師住持如是三年三次云

憨山大師 諱德清恢弘那羅延屈興復曹溪道場註有楞嚴通議法華通議楞伽記覺解金剛決疑道德南華等註行於世

戒山法師 諱傳如海鹽顧族出家昭慶法於妙峯師席所著有楞嚴截流法華抒海行世外有道德方笑及莊參等云

幻居法師 諱真界號悅堂為千松之高足住徑山傳衣菴著有楞嚴纂註起信註金剛直解因明緣緣等解說法城山圓證云

西方直指 淥田一念居士著

法喜志 氷蓮道人著

法界安立圖 燕山貝琳諱仁潮著

楞嚴正脈 交光法師真鑑著

法華知音 隱璞法師著

法華大窾 一雨法師著

楞嚴直解 仁安法師著

楞嚴合轍 一雨法師著

楞嚴圓通疏 無盡法師諱傳燈著

庚申四十八年七月上不豫二十一日上崩于乾清宮 八月初一日皇太子即位改元泰昌元年

光宗貞皇帝

神宗長子貴妃王氏所生萬曆壬午年生丑年十月十日冊立為皇太子至是神宗崩以八月朔即皇帝位在位一月建元泰昌三十九年上尊號曰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廟號光宗葬慶陵

庚申泰昌元年八月初一日上即皇帝位赦天下九月初一日上崩于乾清宮 九月初六日登位

熹宗哲皇帝

光宗長子王才人所生時年十五歲光宗崩即皇帝位在位七年壽二十二上尊號曰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端靜穆莊哲皇廟號熹宗葬德陵

辛酉天啟元年二月日傍有耳如月狀倏如玉環其大竟天 十二月日上恍有一物日大伏壓日上磨盪

湛然和尚 住雲門傳曹洞宗興古剎築海有語錄行世

鵝湖禪師 諱廣心號養菴禮翠峯參辨融得法雲栖

丁卯七年 黃檗無念諱深有號西影參大休等末後偈曰四十餘年不住功窮來窮去轉無踪而今窮到無依處始悟從前錯用功天啟七年七月二十日歿有書錄行世 共一百五十人

(始自元世祖甲子至此熹宗丁卯計三百六十四年共僧四百三十餘人釋聞敘畢謹識)

釋鑑稽古略續集(三終)

𤐤 𥙿 [價-貝+天] 𥜥
幾勢
行【大】,衍【甲】
無殺叔名
兩日乃昌
程濟智士
勿殺孝孺
與程朱辨
賢姊
聖孝瑞應
封僧為佛
鐵皮雜碎
陰隲孝順
屠沽易業
頒曲屢瑞
賜齋
塢【大】,䲧【甲】
夢【大】,梦【甲】
擎【大】,警【甲】
諡【CB】,謚【大】 諡【CB】,謚【大】 諡【CB】,謚【大】 采【CB】,釆【大】 陝【CB】,陜【大】 陝【CB】,陜【大】 纂【CB】,篡【大】 陝【CB】,陜【大】 廊【CB】【卍續-CB】,廓【大】(cf. X76n1520_p0745b10) 羨【CB】【卍續-CB】,羡【大】(cf. X76n1520_p0748b09) 陝【CB】,陜【大】 諡【CB】,謚【大】 斂【CB】,歛【大】 刺【CB】,剌【大】 袾【CB】,祩【大】 土【CB】,士【大】(cf. X86n1608_p0644c14-16)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