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光豁禪師語錄卷四
機緣
師過西邑觀音寺僧問作家相見時如何師云禮拜了向你道進云見與未見是同是別師便掌僧亦擬掌師云和汝相打進云意旨畢竟如何師指淨瓶云觀音瓶內艸鱗龍掌上珠僧作禮而出。
僧至值案上有書師看問字云者是甚麼字云不識師又問一字云者箇是甚麼字云不識師云一字不識又問亦云不識師云雖有隱身之術而無出路之條僧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唯佛與佛乃能知之萬法本空知箇甚麼師云超然直透威音外目前無法可商量復問云如何是偏中正正中偏師豎拳云你且道我者箇是偏是正云偏正俱無師便掌僧作禮師更與一踏。
維純居士問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弟子即不疑和尚目前以何法示人師云五曲山前溪水秀爐煙疊嶂幾千重士作禮次日又作禮擬開口師搖手云那有者事那有者事士作禮而出。
有僧請齋對眾作禮云乞師指示師云饑食渴飲閑坐睡眠我無佛法向汝道僧[A1]茫然作禮而退。
僧問如何是大音希聲大器晚成向盛忙百鬧裏佯癡待七古千年後慢板是什麼意師云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眾花殺僧致敬而退。
梁山邑侯勝幢曾公問如何是死句師曰餓虎巖前逢李廣如何是活句曰啼鳥枝上占花綻滿溪頭如何是不死不活句曰手執夜明符幾箇知天曉。
友人問我適來見一則語不契借問得麼師云得問如何是坐斷十方猶點頞師云死水裏不藏龍云如何是密移一步看飛龍師云翻江攫海吐霧興雲有僧與師游至一樹下指云者一株樹因甚麼有一枝榮一枝枯師云為他解掌生殺底權衡僧致謝。
師在眾時遣香鼻於轉角柱上觸損了曾公見指而問曰是作麼底了師云神游象外鼻頭與露柱相交公呵呵師便掌。
師至一庵適無水僧取水烹茶奉至云某常聞龍行到處有水因甚麼龍來無水師作吐沫勢云者箇從什麼處得來底僧作禮。
師與數僧行至打魚灣過跳磴子河云各照腳下僧云作麼生是學人腳跟下事師云好生跳著。
時友人問趙州行腳時至一庵主處問云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州云水淺不是泊船處便行至下庵主處問云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州云能縱能奪能殺能活問荅一般因甚趙州肯一處不肯一處是什麼意思師云此老亦能順水張帆逆風把柁友云恁麼則分為兩段去矣師呵呵大笑而出。
僧問游雲落太陽光影臨三千時如何師動步云恰遇我行腳。
僧問我手何似佛手師云弄香花滿袖云如何是我腳何似驢腳師云一踏柴門兩扇開如何是人人有箇生緣上座生緣在甚麼處師云饑來喫飯困來打眠。
遇一座主座主曰儒書有兩句頗相似師曰是那兩句主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師曰即如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作麼生聞主曰用耳聞師又曰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又作麼生主曰用心聞師曰兩箇主曰又作麼生師曰心尚不可得聞從何來主無對師呵呵笑而已。
教諭何亨久訪師於千佛寺問曰此者一行師曰以四海為家久曰莫非我此方俱是頑石無和尚可教之人師曰玉向石中求久曰未審作麼生剖師與劈面一掌久問訊云謝和尚指示師曰切莫錯承當少頃又問弟子適從胖土地來因什麼有一關弟子過不得師曰為你腳下無力曰因什麼前面有一人又過得師曰只為他直而不顧又問弟子有兩子一孫近日二子俱亡未審是今生之咎耶多生之業耶師曰二子不能全忠孝一孫可以紹遠宗又問因甚麼者箇意思我儒門道不出來師舉茶盃云會麼久云不會師曰吾無隱乎爾久致謝而去。
雲巢禪人呈頌云師姑是女人沙盆不是瓮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師接住云住住進云今日下雨只待天晴師便休去良久復問云曾聞汝有幾則頌古是否進云有則有不堪呈似師便豎起拳云還頌得者箇麼巢把住拳云者箇現成用頌作麼師云你作道理會耶云偶爾成文何道理之有耶師微笑巢便掉身而去師召云放過即不可。
像贊
釋迦贊
觀音像贊
出水觀音像贊(雲巢禪人請)
初祖像贊
出山文殊像贊
文殊像贊(寶珠禪人請)
天童密師翁像贊
本師破和尚像贊
漂海布袋像贊
下棋羅漢像贊二
送子觀音像贊(馬繼祖請)
自贊(月輝首座請)
忍悟禪人請
端倪禪人請
福海禪人請
瑞舌禪人請
笑蒼不問二禪人同請
淵明先生像贊
次古德十可行
入室
普請
粥飯
洗衣
掃地
經行
諷經
禮佛
道話
四威儀
坐禪銘
書問
復苟斗南書
向接手教貧道捧讀一過始知檀越於務冗紛紛之際猶自昭昭鑒覺可謂荊棘林中有翻身手腳然雖如是秖在門外打之遶何也若具丈夫風骨向世界未分形名未立之際著得隻眼來自然妄想情慮徹底平沉活鱍鱍地如水上葫蘆覓他起止處了不可得到此田地人不能謀神不能測方是檀越本命元辰立地處便中奉復數字以為他日覿面一笑之因緣耳伏惟希鑒不宣。
復春元羅君貺老先生書
向接手教細展目過貧道不覺失聲大笑云劫運之後末法際時吾郡中猶有回心弘護法門之偉士且說話中迥異儒流不觸烏紗氣復何讓他無盡張公丞相裴公他日必出古人一頭地多矣來諭中欲貧道同二舍弟住常樂梵剎自揣德微識淺形疏辭訥焉於名山大澤與諸明公把臂共游滴水滴凍提綱挈領者哉秖可於林泉下巖壑邊支箇折腳鐺饑食涸飲閒翫困眠自適也罷惟祈鑒諒謹此奉復。
又
自渝城一別屢承惠書貧道真木偶人也未走隻字奉候雖然君子神交千里如面想老居士已得一知半解者自是不以情見為情也來諭中欲貧道代祈嗣之說據貧道之見求諸人未若求諸己何也秖要日用中內則以契道為主外則以方便為門自有長庚星應於房門復何慮焉又云近來為人所憎處之未當者總因內有能是之心外必有所憎之境人我未空故也內既無受憎之人則外境自寂矣胡不直使物我一如是非一致不待平沉而自平沉矣此是穎脫生死之要樞若不爾者他日何以敵閻家乎雖然如此猶有圭角在自當珍重所惠佳章字字珠璣秖有出字失其平未若超字好貧道逐句著語一便書上為僧須教嬾如雲(道著一半)笑指青山可贈君(未是好手)此日劍南隨異類(好箇畜生)他年冀北蚤出群(又恁麼去也)誰當猊座散花雨(也不消得)我且瓊筵書練裙(驢揀濕處尿)何事玄沙不度嶺(試道看)相逢豈復吝雄文(那得元字腳來)謹此奉復。
行實
一日大眾赴方丈請問師行腳因緣師云此是家常事何必形容於口角眾云雖然如是也要聞與人始得師笑曰余乃果城南充人父姓楊母李氏命賦己未十一月二十四子時俗居第三幼負出塵之志奈父母鞿鞚不許遂持金剛為業年至三十父母厭世遂棄室投法雨禪師落髮即戊子歲也欲往南方參學行至漢上因兵戈阻隔不愜本懷聞南北兩山有居茅菴者俱往叩及併無一語打著心下事遂與白齋禪師偕行每每叩及此事齋曰聞你乃名家之子恐受不過我們澹泊問他何益行至一寺名曰嗚鴉寺適寺主留齋往殿中經行值案上有一函經隨手揭開有偈曰求佛在己彌陀在心要行三岐路便問去來人即掩卷復行疑曰求佛在己彌陀在心作麼生是心要行三岐路便問去來人作麼生是去來人齋畢辭行且行且疑至石灰窯口聞瀑布聲忽會得去來人馳求之心稍歇又至漢城東關外萬仙寺遇無著禪師教參萬法公案於此疑來疑去或在行住坐臥之處胸中不自由或半偈或全偈數數涌之不知是何意思亦不管他只管疑去然雖如此要人證據始得遂迴川中聞本師破和尚在於明朝地方不便往謁又聞南部有允冊大師遂往參拜師問甚處來余云漢中來師云漢上主法道者是何人余向前拱而立師曰不是者箇人余曰我也是暫來禮拜底師笑而已余與之一喝便行值奇軒蘇公請至高峰山居靜日夜孳孳以此事為極則眾檀互相議曰此僧似癡愚者余亦不管他瞬息間將三載矣一日維純楊公送午齋至手中執一枝花至榻前作獻花勢云鮮花入禪榻之語余聞忽悟蓋不自由云鮮花入禪榻青松物外春搖指遊翫去舉步任縱橫踏翻須彌頂扶起杖月輪玅貌果如斯秖是不知名楊公云此語從何而來余曰亦不知從何而來其時聞本師破和尚已至梁山金城寺告辭蘇公下山亦不與之云去處行至西邑有知者曰清明兩兵正在宕渠地方交鋒其勢不可往也眾檀越留住書樓山又二載餘猶然兩地烽煙未息秖得拚身潛去將至年餘方抵雙桂見了和尚師問云從那裏來余曰北道來師曰人心險於山勢怎得到者裏云不險師曰既不險用來作麼云若有來又險也師顧知客云好生安排著值開板三日後往方丈問云如何是空劫已前底事師咳云佛法大有只是咳嗽余便一喝師將火筯便打余大笑而出復呈偈云絕後再蘇夢裏回髑髏粉碎頂門開通身毛孔通身汗是處逢人笑滿腮師看云一人傳虛百人傳實余撤得便行至晚適落堂余出問云如何是諸佛道不得底句子師驀頭便打余與一喝而出師對眾云問話者到好箇氣骨只是猶欠轉身在余復進堂師按拄杖云因甚老僧又道得云和尚縱道得總要開天下人眼目師拽杖而出一晚樹南禪師設茶師吃藥酒舉杯云諸方喫茶說茶話老僧喫酒說酒話雖然茶酒不相侔總要令人快處恰作麼生是快處恰底事余曰一花百億國何處不風流師曰老僧只是不肯在余便掩耳而出復呈偈云趙州茶曹山酒上古風規至今有醉卻街前無知漢兩頭三面解開口開甚口咄笙歌叢裏過線音不著叟一日師患恙大眾不敢進方丈問安值師出木寮裏看工匠執事者來云眾師可往彼處問候和尚一眾齊赴木寮禮拜方起師問云作甚底余曰問安和尚師曰老僧所患者是常病余曰總為天下人害病師曰天下人無病余曰若恁麼和尚亦當萬福傍僧云何甚觜多余便掌云你作觜多會那一眾吟吟而退一夕師與大眾同吃茶師舉茶杯云道道一僧撤杯而飲師再與一杯其僧欲接余喝曰再喫則不堪師云若不是傍觀者親淹殺者漢了師顧余云你也須喫一杯余兩手向師手中撤杯於棹上作擊碎勢便行師笑云得恁麼無禮也一日有僧對余云你底落髮師已順世矣余即往醉佛樓辭師奔喪師云也是好事怎奈老僧年邁如風燭中人恐他日後悔且四路兵馬把如鐵桶作麼去得余曰官不容鍼私通車馬師將禪狀一拖云你去通去你去通去余一喝便行至水室中師隨後卻來顧余曰作麼底余指水器云者裏水得與麼盈那裏水得恁麼渴便行師卻又往前門迎著余曰者老漢到處撞頭磕頞作麼便下寨至堂中收拾行裝師即發侍僧來語執事設茶苦留雲幻長兄云千箇萬箇去和尚未曾如是今發侍者來與弟等相留雖我們不足與兄為友不可辜負和尚德意茶畢復強安至堂中遂乃止焉越數月適己亥歲冬初朔日師出源流拂子信金予往方丈拜辭師云不可將去隨處住山遂乃受之山僧者些家醜愧欲無言奈眾兄弟勤請何敢吝也有勞神立一眾禮謝而退。
分燈
月輝常明禪人
雪軒發一禪人
笑蒼發育禪人
忍悟寂昭禪人
雪岸發𠁼開士
福海德源禪人
不問淨慧禪人
端倪發理禪人
波轉發本禪人
天倪發昱禪人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 36 冊 No. B367 寂光豁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3-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