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為禪師語錄卷之九
松陵雜錄
辛丑十月二十五日為法門說
師云:「古有學儒、學佛者,而有排佛、排法者,亦有謂選官、選佛而言下知歸者,蓋因夙植種子深淺不同,固有信與不信,而各善其本也。唯六祖[A1]已下,出臨濟、曹洞二派,綿遠流長,所以代出傑人,道明眼正,宗風不墜也。一時士大夫傾心仰慕,不可枚舉。至於見道明心,師師授手,機緣載《傳燈錄》,以垂千古模範,絕非泛泛之流也。秪如靈巖檗菴者,據法門禮,當姪輩。前晚至夜扣門投宿,知客相通,謂:『某即熊魚山也。』彼時山僧對知客說:『不管魚山、檗菴,以禮相待。』知客遂安排夜飯,食畢,即送安單。次晨粥後,知客引檗相見,及入門,便云:『某在途中於禮有所不周,恐輕冒和尚云云。』山僧答云:『不必太謙。』檗隨作禮一拜,起云:『某有小事云云。』便出。時山僧見彼倉忙而去,意甚有不然。稍頃,知客回,謂:『檗菴師云:「我們三峰家法叔不受法姪禮的,與天童家不同。」』有靈松法姪者,亦同知客送出,遂云:『這裏和尚向來法姪輩俱不還拜。』於是檗唯唯而去。山僧聞此語,不覺撫掌一笑,將謂魚山是個人,原來器量只如斯耶?向聞他為明朝極諫,一時頗有聲名;及為僧,又承嗣靈巖,以紹佛祖慧命,可謂學佛、學儒,而選官、選佛之名位兩全矣!豈料只可聞名,不可面見!既擔當法門,自有法門名位,而何以法門眇視自欺乃爾耶?如若粥飯主人,賓主之禮尚不可忽,況法門乎?既爾氣岸踞傲,亦不該入山僧之門;既入山僧之門,必循法門之禮,詎可謂天童、三峰家禮有不同乎?三峰豈是天童家之外人耶?汝或放不下一頂紗帽,原去做宰官,何得偷生于法門而亂法門之禮耶?罪莫大焉!山僧不是揚人之過,切要人知過必改,毋致法門陵替,而罪歸任法之人也!《傳》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而今而後,高尚其志者,幸各勉旃!」
壬寅花朝慧劍禪人乞語歸南嶽結茆
懸智慧鏡,鑒當臺邪正;握金剛劍,截岐路葛藤。須是個漢,方許恁麼地去。慧劍禪者,係湖南茶陵州人。中年忿志,詣吉之禾山剃度受具,篤信向上一著,誓欲遍參知識,究明大事因緣。復往楚之衡州,見有中國清寺荒涼之甚,意有感發,固營造殿宇,恢張功畢,即延某禪師開堂。自一衲飄然,歷吳浙,參龍池、報恩、靈隱、天童,靡以本分事叩詢,雖未獲棒下翻身作風顛,而亦有所益焉。茲過海雲,丐余數言,歸故里,以全誅茆之計。山僧欲書語,恐返鈍慧劍,費磨礱也。不見昔日郁禪師過斷橋有省,作偈云:「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而今塵盡光生,照破山河朵朵。」如有問慧劍索明珠者,切忌當鋒者喪!
示施秀峰居士
大凡學道人,要立心堅猛,如開荊棘林相似,手執利器,直截向前,毋令退縮,始到平陽田地,方得縱橫無礙,有何拘禁?念佛參禪的,亦須如是參,念到情盡念斷時,即此看看是阿那個念佛參禪?秀峰向這裏下得一語,他日閻老子見你倒退三千里有分;如若未然,且看念佛的是誰?參!
與莊汝揚文學書
前月冒暑,敢煩起居,深為法門金湯銘感。七月初間,偶拈筆草瀆,懸望頒示,竟付不聞,且疑焉。孔聞拈香一端,姑謂眾居士之請,至于私竄藏板,紊法悖常,其罪難逭。即曩歲,先老人去世,某因燕旋,兼程抵山,辭世纔七日,群議紛紜,眾同門固以先人末後事委予,種種跋涉而不辭畏者,振先人後事,整法門紀綱,不惜了身力任之。苟若悠悠兩端,何以主持慧命乎?叨大檀現身護法,敢向披衷也?即前荷體泉眾居士勉從老居士之愛,姑為暫止。如埽菴者,道義相孚,跂仰良久,不謂今日遂至斯耶?若以私奪公、以邪亂正,不過枝葉敷衍一時,到底水落石出,難為識者哂。縱孔聞一孽鬼馘作活計,自有法門綱紀在。所可惜者,拖人下水,一時正人君子有被瞞頇。古云:「識法者懼。」寧三思,毋忽為。上因山衲素欽門下,望隆山斗,為正法墻塹,固冒昧重言于長者之前,少救一時之眩惑。緇衣之好,雅有同心,幸祈鑒原。山衲幸甚,法門幸甚!
示碧雲天維那
業儒者,必言行相顧;學佛者,須內外一如。所以儒釋之道不易言也。學佛的人要說到、行到者,甚難;見道的人要化道、了道者,亦不易。說到、行到,名行解相應,得之於心,應之於外,始終內外一如,方合道化于世。謂言行相顧,又豈離斯之外耶?自天童師翁力振宗風,而諸方遍播,雖盛衰一時,獨欽人心有所慕爾。近來參學之士,賢愚類雜,識見偏枯,飾於外者邪正不分,樸於內者聞閱不廣,固爾高下相持,門黨各立,護以冷熱爭勝,我山堆積,至于是非紛紜,慨不足惜也。碧雲維那當持此為戒云。他日龍天推出,則頭正尾正,不得謂山僧辜負汝也。至囑。
示楚珍全知客
船子朱涇三十春,功程不計釣金鱗。海雲住在吳江濱,來往師僧暫寄身。欲效渠儂重整綸,只恐波清魚不親。魚龍最喜桃花伸,禹門一躍力精神。凡物鎔質變化新,安能學道不師真。齊賢三省思古人,超群拔萃作梁津。臨濟一喝全主賓,楚國慈明神鼎珍。今將此語書楚珍,記取歸家莫浪陳。
示恰安定知客誅茆
打點身心要住山,把茆蓋頭不等閒。習氣銷鎔情識盡,方能透脫死生關。古來學道士英傑,道不齊名身不還。昔日勇公禮雪竇,後果聲鳴震宇寰。彼乃丈夫我亦爾,子當發憤莫辭艱。住得十年廿年去,寒巖枯木香千般。若問深山何意味,一聲啼鳥落花間。
示且憨溶悅眾
學道無難易,進趣要心堅,離卻文字解,力攻鐵橛禪。所得如轟電,明暗見不偏,掀翻葛藤案,截斷眾言詮。如大象搏兔,若龍戲宛蜒,能具是德量,鑑物義了然。所以香嚴老,機忘擊竹前,桃花靈雲見,洞徹妙中玄。理事融如海,方棄到岸船,若還窮未盡,勤篤細鑽研。朝參及暮請,必須匹古賢,且憨持此語將去,養成羽翼鳴沖天。
冬日贈虎丘鳧溪雪鄰關主書大經
雪點梅花寒裡香,松風水月映交光。竹林日影搖蒼蒼,四壁溪流濬眇茫。孤峰高矗浮圖幢,百千座遶須彌王。五十三參無厭狂,百城謁遍豈尋常?善緣惡境心相忘,樓閣門前彈指郎。絕境絕鄰開士房,爐煙篆起雲飄颺。明窗淨几展奇章,翻閱妙義不可量。手捧目觀誦未莊,濡毫蘸墨寫珍藏。功完擲筆破關墻,好將聲振海雲鄉。
寄贈開迷禪碩
居不厭塵囂,谿蘋供自饒。蓼莪吟野興,貝葉誦餘朝。柳繫雲山闊,畦攤稼穡遙。閒情狎鷗鳥,豈許尺書招。
秋冬交際落鄉收成苦雨
欲供十方雲水餐,喫辛苦處要心寬。都言浪子偏憐客,誰想臨身事事難。思春景況林豐富,入夏炎蒸汗不乾。一尺青禾長沒岸,十分兵餉逼交官。指望秋成辦國課,忽天作陰風作寒。三日五日雨連綿,滿田枯稻水面攤。焦心柴米兩增損,男婦煎愁睡不安。如若延遲加霜雪,腳凍皮穿眼淚血,傷予傷予不可測。
徐仲達居士因事索書以自勉
人之喜兮如春風,春風悅意情愈奢。人之怒兮如秋風,秋風一發林木殺。殺木聲愁心且悲,思春猶意未足觀。一念思慾如夏火,夏火炙物顏色墮。誰知慾火毒如蛇,穿骨入髓總不惜。直待火灰冷如冰,蛇始化形無蹤跡。仰天一笑頓豁疑,此段景界孰得知?說與君兮君自持。
簡雪厂禪師(公嗣法古南,向居越州,恢復寶掌別業。適歸南麻明慶寺,有楚行之意,而靈松首座者,系公法胤,因省敬,故作此寄以為贈。)
一株大樹本同根,千葉芬芳蔭地森。實落秋風成太白,花香春谷布南岑。山開古寺通明慶,筆吐新聲振越音。倘若乘帆如楚國,暫停船子話傾心。
因託院事後述懷
偶爾乘帆入鬧廛,雲開風月到庭前。寒期細火生幽慼,日逐長波浪息肩。幾問深山何處得,徒看要路往淒然。非干檀度門高迥,愧自無能道力全。
祝琴川新塔法叔浮石老和尚七秩
慶值春光華滿林,香風吹舞奏新琴。浮屠七級然燈座,法鼓三槌獅子音。化道源流宗濟北,芬芳譜集鎮虞岑。掀翻海嶽傾天際,留得聲名萬古欽。
題畫
層巒疊翠壑流泉,徑入深林別一天。倚杖憑欄何所思?莫如歸去問陶潛。
謝徐松之見訪并贈
冒暑徐君子,輕衣過海雲。交遊身立正,選集目超群。剪翳空花盡,舒襟茅塞焚。經綸堪載國,天不棄斯文。
過介嵩禪友靜室書贈
村居不遠郭西疇,五水源歸三萬流。春到庭園香草木,雲開桂嶺詠清秋。雨移竹圃泥疏腳,晴種梅林雪點頭。只有這些風味別,何妨山市亦輸籌?
贈蘇門沈居士
桂子香飄下碧天,門開洞府紫雲還。絲桐韻疊頻生指,鸞鳳雙鳴并集肩。芝酒不辭歌永夜,斑衣寧醉舞長年。為憑海嶽春常載,偕老同登陸地蓮。
送浮老人復住報恩過湖泊快風閣登眺
登閣風停快,移舟水浪平。載歸僧寺晚,夕火起鐘聲。
送破峰法姪返芙蓉(同門有三十三人)
芙蓉棒下徹風顛,三十三人繼後先,勘破諸方歸去也,小廝兒在別峰前。
示盛文學參禪
馬師一喝大機用,賺得兒孫天下奇。寄語松陵盛居士,也須照顧兩莖眉。
上元夜寓萬松菴觀風俗作
暖氣梅方吐,晴和燈節佳。田蠶燒野岸,鑼鼓鬧官街。雜綵排昏眼,新聲散醉懷。一輪當宇宙,到處見天涯。
慕雲凌居士七十書贈(公五男一女,二三子在庠)
世間五福壽為良,難得如君五六郎。泮府雙名標姓字,蟾宮獨步繡鴛鴦。和風滲面春波長,蘭酒傾樽滿苑香。惟願老翁年登百,快來入我選佛場。
嵩月禪者,為眾打供未就,遂返靈隱,惜爾之作。
子乃舊門第,為僧靈隱寺。青姿割愛緣,剋苦身當事。
喜同里若初禪友話懷兼送別
十六離親向陸沉,看經霜雪老來侵。位尊道德生皇愧,禪學詩書感慨深。欲罷法筵歸晚計,幸予桑梓聚談心。聊將邂逅燈前語,猶作家山送別吟。
寒雲禪者同師暨弟居靈巖久,適過海雲敘舊,欲返里,故書此送別。
適晤滄桑沔水音,誰知老幼昔何今。秋空雁落撩虛影,霜結冰寒禁客心。兄弟曉行輕似葉,師徒夜集重如金。靈巖法社膺居久,調弄同聲過別林。
題琴川圖
城環橋鎖樹頭峰,峻谷泉奔下碧空。坐愛青山藏屋裡,閒邀明月拂絲桐。
拂水岩(虞山頂玄帝宮前有河,一似龜,五似鶴飛朝,故有龜去鶴來之景云)
五鶴迎龜去,懸流落澗深。轉添春雨勝,風逆拂千尋。
題金溪松石圖
岩石玉生光耀碧,清溪金色漾流中。雲煙霾壑泉聲隱,千尺寒松落澗風。
朱尚鄉居士索題慶餘圖
邃谷幽藏跡,喬松鶴引年。林清渾世外,坐寂幾塵喧。危石傾雲雨,晴嵐秀碧天。最深人罕到,宜老地行仙。
懷黎川隱峰禪師
相謂黎川北,幽然別一居。誼風懷古道,節操益欽餘。問故清溪月,翻新案上書。不將玄妙旨,輕忽許躊躇。
示定遠尼
既為佛子,當報佛之深恩,始不負出家之志。汝前日過海雲丈室之中,老僧詰問汝本分事,汝遂跪求開示,老僧便棒云:「還會麼?」汝適擬議,老僧又棒云:「擬議即錯。」知此一棒落處,便識得汝未生[A4]已前本來面目,亦不枉出家。不然,終日茫茫,無本可據,非但虛過日子,亦只與為衣食輩者無異也。及至一口氣不來,又向甚處安身立命?所以,出家乃大丈夫之所為。汝既出家,可謂女中丈夫,於二六時中,貴要發明自[A5]己心地,必須參究父母未生前阿那個是我本來面目。若果驀地冷灰裏一星火爆,管教照天照地去也。直饒到恁般田地,正好海雲來喫棒。定遠,試道道看。正所謂「把手牽人行不得,惟人自肯乃方親。」
毒機法姪索偈,歸里掩關。
子是邗江家裏人,幾回踏破嶺南春。而今歸把關頭住,不落機前出異群。
癸卯七月廿日計甫草居士四旬書贈
四十君初度,中元候五辰。桂香秋夜月,桃實洞天春。但得安閒法,何愁不老身?清心寧致遠,濟世若為倫。
示淨眉侍者
參禪人,莫閒散,清淨心田休汙染,撞倒銀山鐵壁墻,孤峰獨露無拘管。此時節,丘脫碗,一擲聲傾頓豁眼,識取渠儂真面目,竿頭進步翻身轉。
贈西歸主人雪鏡禪碩
一天風月自西來,雲水歸帆向日開。萬頃湖光涵野色,雪中香徹鏡中梅。
贈丘玉臣居士
傳得岐黃玄妙訣,援生不倦最精神。慣將一點鍼頭力,扶起人間痼癖身。
與朱使君子葵居士
曩者牧其師寓鶴洲,過詢,承留齋擾謝,屈指幾經寒暑,而懷想神如左右也。戊戌夏,送龍池先師語錄板入藏,曾具柬躬叩,聞尊體違和,故弗再造。齋事之畢,遂返毘陵。嗣後埽菴有左議之釁,欲晤子蓉令弟傾悉始末,尚緣慳,未獲其面,遂以柬致老居士,深知楞嚴不忘令先司寇弘護之願力,迄今耿耿。得施玉峰詢咨,清勝之極,每念真如浮屠,若非大力量人之綱維,詎能得文筆插天,卓然遠近欣慕?即檀護不朽之觀,欣羨。茲玉峰之便,敢附片楮,訊候起居,拙錄附上,幸原弗備。
代浮老人哭徒孫曉宗兼和諸什弦字韻
人影去蕭然,虛虧月上弦。徘徊看白髮,啾唧喪青年。桂子香飄落,雲開露滴憐。輕歸生死路,何事怨蒼天?
瑞遊圖雙親真於圓光之中,几供經卷、瓶花、茗碗、手輪珠、對坐。馬某索題,遂拈筆書云。
長者師仁,閨閣以德。夫婦怡然,花賞茗啜。經卷勿開而自誦,串珠不念而自徹。真耶?影耶?問子瑞遊即得。
觀音贊
坐磐陀石,無說而說;具滿月相,內徹外徹。欲識渠儂真面目,大千沙界波羅密。
讀黃山谷作士大夫食時五觀文註
食無求飽居無安,儒釋何曾有兩般?千古法言垂不朽,九思仁者重如山。
斷指法姪復濟祖塔,募興化寺殿宇,書此為贈。
擺脫金鎖,獅子爪牙全露;掀翻海岳,滹沱浪激潑天。普化鈴聲,棺材裏何常搖空?小廝隻眼,瞎驢邊幾曾滅卻?一句三玄要,驗盡龍蛇;兩喝分賓主,歷然堂奧。一旦毀沒,沙積雲封,裔尋荒跡劈空;殿宇維新,鑿石敲磚,特地塔峰影豎。報恩門下產麒麟,魏府興化昂頭角。克家之子,脈洪濟北,以憑公驗,墨[A7]券昭格。力肩祖印劈荒丘,掘得真身寶剎浮,從此門庭光顯達,喝風棒雨幾時休?
隨筆書示破愚副寺
秋葉落楓林,黃花泣露吟。長空鴈影去,窗下喜無聲。
示持珍尼
律云:「比丘持身,菩薩持心。」經云:「受持者,是持此身心,得不懈怠,而精進道業。」珍者,若世之金玉、珠寶、五穀之屬,為世之所重,不論貧富、貴賤、僧俗人等,必假以滋生,而長養色身,堅成世業,并證無上道果。號持珍者,意義珍重之諭也。經云:「三千大千界,珍寶滿其中。」味此,則理貫精麤,性通物我,於世出世間之法,鎔成一片,即無一法不是珍寶,無一法不是自[A8]己,乃至動轉施為、拈箸放碗,無不是本地受用、本地風光。即此圓淨盡底,何妨聲色堆頭著眼、百花叢裏安身?然雖如是,直須持珍信得頑石點首,方自甘喫海雲三十棒,始知佛法不作人情。
囑拙安逸監院
傳持佛祖慧命,貴乎心明眼正,然後潔身行道,而又要嚴[A9]己恕人,自爾揚名於後世。如若苟徇利養、附物緣情,非但現前聲名不振,亦乃玷辱宗風。而立身何級?夫思前必顧於後,是則其過鮮矣。海雲拙安逸監寺者,參歷叢林,雖年茂而志向可畏,遂書偈勉住山,他日龍天決不負爾。偈云:
為靈巖繼起儲禪師壽兼致謝
伏以靈峰獨秀,迥出春林;雪嶺叢芳,香飄異國。恭惟繼翁法兄和尚,慧日和光,智燈炳焰。台宕德聲,五百座中,不啻隔江招手;浙吳風韻,千人石上,寧殊就地點頭。玄要宗開鄧尉,桂香風遶琴臺。湖海雲籌共集,川流信祝咸臻。曩承香供於證心堂上,銘刻不忘;茲期恭詢於崇報室中,有懷靡及。幸逢趙老百二羲甲初週,聊獻一芹,稍申積愫。甚愧菲褻,仰冀莞存,臨楮曷任,屏營之至。
贈五祖寺聖揆法姪
白蓮峰下一花開,五葉芳芬百億胎。千丈岩前凡聖路,三更衣缽繼西來。
因行者彈燭煤燒衣口占
彈燭燒衣恐著身,忙將冷眼謾吹塵,橫拈一擲拋空去,隨地連風埽臥雲。
贈寓菴禪者
昔年曾躍禹門浪,平地昇騰頭角昂。吞吐頷珠全意氣,潑天雷雨沒遮藏。
示從聞侍者
從聞思修,不墮有無。言言見諦,切莫塗糊。
送碧雲天西堂歸楚住山
離楚遊吳三四載,海雲得意便歸家。一帆高掛長江去,快捉南山鱉鼻蛇。毒殺岩前瞌睡虎,兒孫腳下遍天涯。
甲辰春,因恙,幸陸允培居士得瘳,遂索偈,以為日進自勉。
不偏識見如春雨,萬物承滋枝葉繁。大小根莖芳潤色,花香草木長林園。心空要破玄關語,境寂誰存解悟言?但得時中無間斷,菩提場只在塵喧。
示破愚副寺
破愚不會禪,一味氣性蠻,如人觸他怒,衝倒一邊天。牧頭水牯養成彪,耕熟山荒曠野田,有人問道棒三十,沒奈你何秘莫傳。
際門實侍者,一日自霅往昭陽省師,宿海雲,偶晤。近文孫,勉送歸里,仍往師所。喜其誠孝、有始終,遂書偈以記其志。
往返苕溪路,昭陽復問津。迢迢水國去,何日帶歸雲?
示蘭先禪人
幽谷蘭香正是時,春風吹遍壓梅枝。聲新鳥語呼林綠,先到人間叫畫眉。
過雪溪菴訪本潔禪師
溪環翠繞一林幽,雪裏梅花香白頭。佳色滿庭空界月,照人不倦亙千秋。
宿雪溪,遊沈氏北山草堂(有九株剔牙松,甚奇)。
平原空谷雲堆巧,卓立峰頭翠點奇。家宅奕居元宋樹,草堂題筆大名詩。九松挺秀凌霜雪,三徑蹊斜下碧池。坐久渾忘歸日晚,濤聲聽落北山遲。
可微禪者,昔披剃天童密師翁座下,追隨白雲歷有年矣。癸卯冬,過海雲詢予,予留度歲。一日,持紙索住山語,遂拈筆述,以為贈云。
曾經嶺過鐵蛇關,只為尋師太白山,陰蓋亭中肩可歇,缽盂峰頂路微攀。法求斷臂當年切,道歷深心此日閒,鄭重堂前親鏟草,破砂盆子債須還。
復吳門報國寺眾護法
恭惟王臣從靈鷲而來,渾身覺海;居士因法華再現,獨印心宗。上國咸賴金湯,三吳允瞻光燄。愧無文章,難作闡揚之口;況多野僻,徒抱面墻之形。適承符命,甚慚協舉。一橛禪,非云自了;懋老人,恐其哂之。惟大方盡吸西江,致樗林追隨百尺,不獨宗律有同源之慶,而佛祖擴慧命之傳矣。謹此復奏,不宣。
(▆▆▆恰安定知客請)
▆▆▆喫密翁棒,毒煞叢林氣鱍天,會得三更日午打,掀翻千七葛藤禪。單開一隻頂門眼,慣用通身掉臂拳。勘破也,個生緣,邈他不值半文錢。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 28 冊 No. B205 介為舟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3-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