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岸昇禪師語錄卷第九
再住青州法慶禪寺語錄
大內歸,上堂。問:「聖主恩及林埜,吾師道重宸衷。闕庭留供即且置,奉旨開堂事若何?」師云:「光武與子陵,不是閒相識。」進云:「但見皇風成一片,不知何處是封疆?」師云:「你也曾謁聖君來。」進云:「昔日梁武帝問達磨云:『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磨云:『廓然無聖。』意旨如何?」師云:「棒打石人頭,暴暴論實事。」進云:「帝云:『對朕者誰?』磨云:『不識。』又作麼生?」師云:「覿體全彰。」進云:「和尚前在禁闈,皇上設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作麼生祇對?」師云:「皇風蕩蕩。」進云:「設云:『對朕者誰?』又且如何?」師云:「埜老閒閒。」進云:「恁麼則達磨一宗於斯復振也。」師云:「三臺須是大家摧。」
僧禮拜,問:「如何是法興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師云:「簷頭不斷前旬雨,電影還連後夜雷。」乃云:「諄奉聖諭,再住青州,賜額賜金,禮出異數,況御筆煌煌、御珍熠熠?尟德涼才,深慚聖眷。古人道:『莫怪從前多意氣,它家曾謁聖明君。』大小古人自生怪誕,若是昇長老,明君也曾謁過,意氣卻不多增。何故?本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朝、在埜,法無異相;若寵、若辱,神旺不驚。然則因甚玉殿瓊樓不肯住,茆堂僧舍苦思歸?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卓拄杖,下座。
晚參。「國門賈客從縣賦,小市耕人笑賣華。華簇簇,錦簇簇,長安市上鬥雙陸,六方骰子滿盤紅,也是一場空碌碌。紫衣何似衲衣輕?馬背不如驢背逸。土為床,茆為屋,北窗高枕悠然足,尚媿破頭山頂高,更慚煨芋人如玉。何故?誤騎幻馬入重城,潦倒一年金網宿。」
晚參。「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于此明得,許你親見釋迦老子。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于此明得,許你親見永嘉大師。二邊俱[A1]已見了,自己立地處聻?貪看天上月,失卻手中橈。」
晚參。「連日肚皮不緊,瀉得毛寒骨冷,佛法一字也無。相逢道箇不審,是你不審?是我不審?」良久,云:「不審,不審。」
挂寺額,上堂。「順治庚子五月初九日,恭奉聖諭,敕賜本寺為法慶禪寺。於今七月二十九日,縣挂寺額。據山僧看來,有十種可慶:皇圖鞏固一可慶、帝道遐昌二可慶、佛日增輝三可慶、法輪常轉四可慶、海晏河清五可慶、年歲豐登六可慶、天龍喜悅七可慶、山門生色八可慶、僧眾安寧九可慶,更有一慶——家家門首透長安。」
開爐,小參。「鬧烘烘處有鬧烘烘處的佛法,冷冰冰處有冷冰冰處的佛法。若是鬧烘烘處依舊冷冰冰地,少有些子氣息;若是冷冰冰處依然鬧烘烘地,可謂太殺辜恩。諸方論虛不論實,法慶論實不論虛。諸方學法慶不得,法慶也學諸方不得。」下座。
上堂。「善知識是火種,禪和子是炭團。法慶今日開爐,大大小小、圓圓匾匾黑漆炭團一齊輥入也。有在諸方燒得半生半熟的、也有從不曾見過火面的、也有入火而愈堅牢的、也有入火而成灰燼的,被山僧一齊安置爐中,鍛得內外明徹。拄杖子道:『長老!燒者許多炭團作麼?』自云:『燒取舍利。』拄杖子道:『長老癡也,炭團那得舍利?』」乃呵呵笑,云:「長老害癡,闔國咸知。」下座。
上堂。問:「如何是第一句?」師豎拂子,云:「拂子點開千聖眼。」「如何是第二句?」師擿下拂子。「如何是第三句?」師云:「不得向拂子邊會取。」進云:「三句蒙師指,忽有箇不會佛法的出來,和尚作麼生相接?」師打云:「大棒打老鼠。」進云:「如是則棒頭有眼明如日,翻身師子大家看。」師云:「入洞有分。」
問:「如何是獨露身?」師云:「黑暗暗處。」
問:「打鼓弄琵琶,相逢兩會家,法慶的的意,請師為舉[A2]揚。」師云:「法慶從不瞎人眼。」進云:「拈起總成觸背,放下亦是筌蹄。且道:拈起即是?放下即是?」師云:「一任顛倒。」進云:「胡笳不亂宮商曲,玉笛同將劫外吹。」師云:「壁上畫棋槃。」
問:「如何是不可思議落處?」師云:「拽脫鼻孔。」乃云:「今歲年月不豐,有煩諸大德領眾善信擔錢負米到寺設齋,虔請山僧陞座說法。若道有法向你說,是謗山僧;若道無法向你說,是謗自己;若道說而不說、不說而說,猶是覓涕唾漢。直須透過三重,許你受人天供養;其或未然,反求諸己。」
晚參。問:「大道無言,只在目前。如何是目前的道?」師云:「看你眼睛雙𥉌眵。」乃云:「霜天月潔,好箇時節,快馬追風,眼中著屑。」
成道,上堂。「今日釋迦成道之辰,天下老和尚各各陞座,拈鎚豎拂,鼓舌搖脣,謂之慶讚。若到法慶門下,好與三十拄杖。何故?三尺浪高魚化龍,癡人猶戽夜塘水。」
除夕,小參。「一向痿羸過時,不覺歲之[A3]已暮矣。古者道:『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敢問諸仁:者憤又憤箇甚麼?樂又樂箇甚麼?於此明得,彌勒惺惺;於此未明,宰予晝寢。」
元旦,上堂。「雪霽山眉展,雲開天眼青,兆民歌舜日,四海樂昇平。祇如林下人如何報答?大家扶起破沙盆。」
解冬,上堂。「今朝二月初三,打開金鎖牢關,放出貍奴白牯,一任看水看山,看到水窮山盡時如何?須知別有通霄路,莫只空歌行路難。」
晚參。「殘紅堆徑水平池,杜宇啼春聲漸稀,獨上畫樓頻悵望,此心能有幾人知?」
說戒,上堂。「披汝無上之衣,授汝應量之器,多年貧窶一旦消除,歷劫饑虛從茲永絕。自今以往,著衣不挂一縷絲、喫飯不咬一粒米,是名依教奉行;其或未然,袈裟下忌失人身,缽盂中空埋佛祖。」
佛誕,上堂。「釋迦如來一張好口,雲門大師一雙好手。而今坐斷咽喉,張口不得;奪卻拄杖,行棒不得。更有出身之路,許你天上天下;其或未然,一棒打殺。」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晚參。問眾:「百丈開田說大義,今日割麥還有大義也無?」一僧云:「一刀兩斷。」一僧云:「千粒萬粒皆從一粒生。」一僧云:「吹毛用了急須磨。」一僧云:「功不浪施。」一僧云:「一斬一切斬。」一僧云:「大家齊著力。」師云:「還更有道得者麼?」眾無語,乃云:「百丈開田說大義,法慶割麥大義無,一刀兩斷,膽大心麤,千粒萬粒,勉強支吾。吹毛用了急須磨,道理今朝說不無。功不浪施者,計程太早。一斬一切斬,正在半途。普請大家著力,莫教孤負老盧。」
晚參。「袈裟裏毒藥,佛祖盡沈冤,薰風自南來,好生勤曬㫰。趙州和尚道:『近上人問道即失道,近下人問道即得道。』南海波斯獻象牙,時人只作駱駝骨。」
晚參。「古者道:『學道如鑽火,逢煙莫便休,直待金星現,功夫始到頭。』又有道:『學道如鑽火,逢煙即便休,莫待金星現,燒手又燒頭。』大小古人總脫不得煙火氣,若有道得無煙火句,不妨對眾通箇消息。」
開爐,上堂。知浴問:「開爐一句即不問,如何是法慶為人邊事?」師云:「浴水要燒得熱。」乃云:「法慶今日開爐,一些柴炭全無,幸有龍神佐助,滿天攃下珍珠。拄杖子道:『長老錯也,冰炭不相入,如何云佐助?』『拄杖子你卻不知,直下蓋色騎聲便是紅爐點雪。』」
晚參。「千鈞之弩不為鼷鼠而發機,因甚山僧與東瓜、茄子眉毛廝結?」良久,云:「燕昭築臺。」
冬夜,晚參。「春有春分,夏有夏至,秋有秋分,冬有冬至。冬日寒,秋日肅,夏日熱,春日溫。溫故知新可以為師,不師其德師其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者箇說話經冬歷夏,陳爛葛藤,舉著害怕。何故?恐汝無智之人盡向鬼門打卦。」
上堂。問:「萬卉俱搖落,青松不點頭。萬卉搖落即不問,如何是青松不點頭?」師云:「莫就是你。」進云:「恁麼則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師云:「話頭也不識。」乃云:「今朝子月一,好箇冬至節,打鼓特陞堂,與人賭一擿。一陽來復,若有人覓得來處,山僧輸它一錠金;群陰剝盡,若有人覓得去處,山僧輸它一錠金。拄杖子道:『覓得也,將金子來。』」乃顧視云:「咦!滿盆盡是么三,容易要人金子。」
復舉:「古者道:『者一片田地分付來多時也,我立地,待你搆去。』法眼道:『者一片田地分付來多時也,我坐地,待你搆去。』一人立得腿酸,一人坐得臀痛。山僧道:『者一片田地分付來多時也,搆得,與你三十;搆不得,也與你三十。』何故?自家一片閒田地,叉手叮嚀問別人。」
上堂。「見西知客發清淨心,作清淨佛事,將清淨施供清淨大眾,復請山僧說清淨法,以此清淨福田用薦亡父亡母往生清淨善地。若道有善地可生,則埋沒亡靈;若道無善地可生,則辜負來請。方便說箇鏡裏華、水中月,本無生,有何滅?無邊剎境,自它不隔一豪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猶未是亡者安身立命處。畢竟如何是亡者安身立命處?梅萼枝頭露本真,不須悵望白雲白。」
說戒,上堂。「築基址,厚垣牆,架華屋。有一人拋家散宅,浪走天涯,把手牽它不肯入:有一人富有資財,嚴城自衛,終身甘作田庫奴。阿呵呵!有錢不解使,解使卻無錢,凜凜朔風吹不斷,令人長憶老南泉。」
成道,上堂。問:「釋迦睹星悟道,未審悟箇甚麼?」師云:「天上有星皆拱北。」乃云:「日出煌煌,遍炤東方,森羅萬象,發燄舒光。堪笑釋迦老子,無端六載徬徨,直待星輝午夜,道與鼻孔相當,便自點胸點肋,指點辰宿列張。殊不知日月盈昃,天地玄黃,依然輸與齊東老學究孟三郎。」
除夕,小參。「一向不與諸仁葛藤,今晚適遇除夕,無可分歲,欲與諸仁葛藤一上打疊多時,竟無一字。」豎拂子,云:「拂子憤地不平,道:『長老太殺寒酸,看某甲覓些佛法來使用。』由是拂子徑往西天,先見釋迦老子,釋迦老子道:『我從鹿埜苑,終至跋隄河,於是二中間,未嘗說一字,只于末上拈華,引得飲光微笑。後被東土師僧摘葉尋枝,分心數瓣,轉至眼華撩亂,好好一朵鮮華反被逆風吹萎,你往別處尋討去罷。』拂子乃轉詢達磨,達磨大師道:『我破重溟,從梁歷魏,嵩山面壁,冷坐九年,後遇神光,苦苦追逼,計窮力盡,斷臂安心。我未曾有一法示人,你往別處尋討去罷。』拂子乃轉至東土,往謁馬祖,馬大師道:『向來鹽醬頗也豐富,近被雞鳴狗盜之徒竊取僭取,使得鹽不成鹽、醬不成醬,[A4]已是無可奈何了,你往別處尋討去罷。』乃轉至德山,德山和尚道:『向來有一條拄杖,硬糾糾地,打雨打風,實是慶快。近被齷齪之徒盜去,使得七蹊八蹺,半彎半曲,塵土坌𡋯,不乾不淨,實是不成模樣了,你往別處尋討去罷。』乃轉至洞山,悟本大師道:『我宗有五位君臣正偏回互,後代兒孫語不識正偏、機不知逆順,我宗埽地,無處分雪,你往別處尋討去罷。』乃轉至臨濟,臨濟大師道:『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有權、有實,有炤、有用。近遇知解之徒,句外尋玄、玄外尋要,節目強生,胡亂卜度,破祖裂宗,辱莫大焉,你往別處尋討去罷。』乃轉至趙州,趙州和尚道:『我有一領布衫,是你青州做的。庭前柏樹子,是你院中有的。金佛是你殿中有的、木佛是你殿中有的、泥佛是你殿中有的、真佛是你屋裏坐的,更向老僧覓箇什麼拂子?』乃轉復山僧,山僧不覺呵呵大笑。且道笑箇什麼?笑你走盡天邊,何曾出得者裏?」
上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昨晚除夕去,今朝歲旦來,來來實不來,去去本不去。阿汝諸仁!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若向者裏見得,喚如來作歲旦也得、喚歲旦作如來也得,喚諸仁作如來也得、喚如來作諸仁也得,喚諸仁作歲旦也得、喚歲旦作諸仁也得,取不得、舍不得,名不得、狀不得,同不得、異不得,大海水活潑潑、須彌山把便撲,古之日月即是今之日月、今之山河不改舊日山河。佛本西天老比丘,祖師未是白拈賊,法慶終不將官路當人情,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但願東風齊著力。」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師誕日,值雪,上堂。「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大眾!月來也,還見麼?若見,則清光炤徹眉宇,出死入生,得大自在,以死生為遊戲之場而不被死生之所留礙;不見,則雲霧翳天,普賢菩薩為諸仁解嘲去也。雪子落紛紛,烏盆變白盆,忽然紅日出,依舊是烏盆。」卓拄杖,下座。
上堂。「雪雪光皎潔,炤破歷劫昏衢。大地山河漏洩,漏洩箇甚麼?十方一路涅槃門,大丈夫兒休淈𣸩。」
薦嚴,上堂。問:「如何是釋迦如來的孝?」師云:「親昇忉利。」「如何是魯聖人的孝?」師云:「無違。」「如何是孝廉孫公的孝?」師云:「今日特特請法。」進云:「本來無生死,又用請法作麼?」師云:「雖然無曲路,卻有夜行人。」進云:「恁麼則塵剎剎塵無背面,逍遙何處不風光?」師云:「千聞不如一見。」乃云:「予昔聞顏神之墟有隱君子焉,曰贊之孫公者,豪如太白,曠若淵明,抱命世之奇才,理亂如鳳,每寄情于麴[A5]糱,醉裏分明。去歲仲冬,聞駕鶴仙遊,有哲人其逝之歎。茲者嗣君道宣,請山僧陞座說法,特為莊嚴淨域。據山僧看來,人謂孫公死,予謂孫公實不曾死。有子如仲謀,是不曾死;門庭整肅,是不曾死;田園無恙,是不曾死;琴書楚楚,是不曾死;松菊依依,是不曾死。況舊遊之水山如昨,春來之華鳥恆新。所以道:處處真,處處真,塵塵盡是本來人,真實說時聲不現,正體堂堂沒卻身。諸仁!還識堂堂正體麼?須知座下曾參,便是當年曾皙。」
元宵,普利道場畢,上堂。「春光明媚,春霧濛濛,春風澹蕩,春鳥喈喈,無非發明本地風光,一一全彰妙明心印,欲覆覆不得、欲避避不得,從來無曲路,卻有夜行人。今晚月光如來費盡腕頭力,燈明如來共相贊助,放大寶光,輝天鑑地,無暗不破、無滯不消、無影不攝、無結不解。于斯見得,涅槃生死等空華;于斯未明,卻被二如來翳卻眼睛,拂子重為指注去也。」豎拂子,云:「不起纖豪修學心,無相光中嘗自在。」
解冬,上堂。「家家門前火把子,炤出大雄山下虎,一任天台南嶽行,堂堂大路全無阻。途中忽遇卒風暴雨時如何?若躲躲得過,不妨任意逍遙;躲躲不過,通身是水猶閒事,腳下泥深愁殺人。」
晚參。「杏華村館酒旗風,埜渡舟橫楊柳東,望斷江南山色遠,人兒不見艸連空。」
因事晚參。「年來嬾病更深,從春徂夏與睡為伍,幾不知有人[A6]間世矣。忽有一禪和子扼腕立地,向山僧道:『長老終日瞌睡,全不料理院務,直歲將常住物當人情,放出欄中水牯牛,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山僧道:『不妨,不妨。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山僧依舊打眠去也。』諸仁!各各簡點自己好。」
說戒,上堂。「戒如冰雪,能除熱惱;戒如日月,能破昏暗;戒如舀粱,能濟飢虛;戒如舟筏,能賑沉溺。和尚是戒邪?上座是戒邪?搭衣是戒邪?持缽是戒邪?如此傳持,正是錯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然則畢竟如何?」撫尺,云:「龍得水時添意氣,虎逢山勢長威獰。」
佛誕,上堂。問:「昔日釋迦、今朝和尚,是同?是別?」師云:「我與釋迦同條生,不與釋迦同條死。」進云:「彈盡胡琴十八拍,知音知後更誰知?」師云:「阿難空合掌,迦葉又攢眉。」僧禮拜,乃云:「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自古及今,不垢、不淨,不減、不增,一年一度香湯浴,且道:是有塵?是無塵?」良久,云:「佛即是塵。」
晚參。「久雨不晴,滿路泥濘,沒卻鼻孔,露出眼睛。作麼生是諸仁露出的眼睛?若知落處,今年好賤穀,千錢兩大斛;不知落處,鼻孔沒卻,向什麼處出氣?」
解夏,上堂。問:「頑銅鈍鐵,久煉成金。如何是鐵?」師云:「鈍置殺人。」「如何是金?」師云:「難逢罕遇。」進云:「蹋著秤錘元是鐵。」師云:「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塔主問:「打鼓陞堂即不問,向上一句是如何?」師云:「夫子入太廟。」進云:「達磨大師來也,向和尚說箇什麼?」師云:「教你好好守塔去。」乃云:「涼風天末生,吹白原上艸,嶺頭千片雲,遙遙去三島。我有徑寸珠,晝夜光皎皎,欲以持贈君,君懷莫能了。穆陵峻而高,黃河深且渺,逝者如斯夫,思之令人老。」
上堂。問:「如何是祈福保安的事?」師云:「一稱南無佛,皆[A7]已成佛道。」進云:「更乞一語,開示四眾。」師云:「皈依佛、法、僧。」進云:「以何修證了得『涅槃』二字?」師云:「莫妄想。」
問:「自遠趨風,乞師一接。」師云:「你是京師人,好說京師話。」乃云:「蓬萊丘居士能以盛年清齋奉佛,挈其母兄,減口濟貧,賑孤恤寡,種種善行未能殫述,猶復深信大乘,為眾請法,結般若緣。非有大智慧人,曷以臻此?今此一會,有江西子、淮南子、孔子、孟子、朱子、程子、楊子、李老子、張子、釋子、俗子,悉承居士願力,共入大光明藏。知恩者,飽德無窮;不知恩者,細餐䭔子,緩嚼香齋。」喝一喝,下座。
晚參。「拄杖子向山僧道:『近日江南有三種禪:一、曰印板,二、曰攢簇,三、曰蜣螂。印板禪者,熟讀圓悟、大慧、中峰諸尊宿語錄,依稀脫出者是也;攢簇禪者,鉤摘奇言玅句,鋪華繡錦者是也;蜣蜋禪者,不辨東西南北,不識日月三光而薰天炙地,運糞人前者是也。』拄杖子!你說的是甚麼禪?是破禪!逢印板,破印板;逢攢簇,破攢簇;逢蜣蜋,破蜣蜋。」乃呵呵大笑,云;「拄杖子!你自己合喫三十。何故?為它閒事長無明。若是前三種禪,當請渠住大剎、坐名藍,用浙中清水白米飯而供養之。何故?有功者賞。」復呵呵大笑而起。
開爐,小參。「長老習嬾,諸人亦習嬾;長老貪睡,諸人亦貪睡;長老愛閒行,諸人亦愛閒行;長老閟門靜坐,諸人亦學閟門靜坐。來日開爐,將諸人眉毛一齊放入爐中,燒不著者,許你學長老;若是一燒便了,不許更學長老。拄杖子道:『若燒眉毛,先從長老。』」乃呵呵大笑:云:「長老眉毛多時為你落盡,何處更討一莖來?只是你者木頭大須仔細。」卓拄杖,下座。
督府將軍請上堂。問:「如何是法慶景?」師云:「風吹大纛暗青天。」「如何是景中人?」師云:「糾糾武夫,公侯干城。」乃云:「有大檀越發最勝心,邀請善友結最勝緣,各各持雲門餅、趙州茶、盧陵米、不溼羹,供養:一、釋迦,二、元和,三、達磨,四、十方羅漢僧,種植金剛甚深般若。般若如大火聚,能容一切頑銅鈍鐵;般若如金剛杵,能碎一切無明窠窟;般若如吹毛劍,能斬一切凡聖等情;般若如聖箭,能透百匝千重。去聖時遙,人心澹薄,學般若菩薩無勇猛心、少決定志。今日山僧因齋慶讚,為菩薩子立箇榜式,如將軍出陣一般,不論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
晚參。「連日欲雨不雨、欲雪不雪,霧露成團,地天交接,禪和眼睛遮得漆黑。山僧問東海龍神借箇霹靂,為諸仁分析。龍神道:『冬月聞雷,恐非時節。』山僧道:『鐵樹開華,又論甚麼時節?』然雖如是,子不語怪力。」
晚參。「連日咳嗽,不曾與諸人說話。天帝釋發一陣冷風,滄海吹得壁立、大地變成生鐵,汝等還覺寒毛卓豎麼?若覺得,說甚德山棒、臨濟喝?若不覺得,可謂勞而無功。」
冬夜,小參。「『十一月十一日,辛巳金斗丸,冬至。十一月中,日出辰初一刻十一分,日入申正二刻四分,晝二十六刻八分,夜五十九刻七分,宜會親友,不宜出行。』此是刊本曆日,何用長老重宣?只因你者一眾也有從不曾見過曆本的、也有見過而忘失日頭的、也有對曆本而不識曆本字義的,可謂暑寒不變,日月無私,百姓日用而不知。」

晚參。「連日朔風凜冽,凍得地皮俱拆。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吹不破、凍不裂,是什麼?」良久,云:「盡大地覓一箇知寒識凍的人也難得。」
說戒,上堂。「龍披一縷尚免金翅之難,因甚袈裟下失卻人身?」良久,云:「得之難,失之易。有般漢便道:『長老!是甚麼所在?說難、說易,說得、說失。華街柳巷任意橫行,酒肆婬坊橫身直過,有什麼違礙?』長老要問你:『彌勒布袋重多少?其中有什麼物?』一一簡點得出,許你誇張大口;其或未然,須向得失易難中薦取。」
成道,上堂。「牛羊無角,馬兔有角,師姑不是女人,秤錘那是生鐵?大道無始、無終,無迷、無悟,無得、無失,無成、無壞,釋迦老子當時見箇甚麼?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苦茗清香,將錯就錯。」
晚參。舉:「僧問古德:『年窮歲盡時如何?』德云:『東村王老夜燒錢。』又,僧問古德:『年窮歲盡時如何?』德云:『依舊孟春猶寒。』」師云:「一人俗氣未除,一人隨時起倒。若有問法慶:『年窮歲盡時如何?』但向它道:『三事衲衣雲水外,一壺沈水寂寥中。』」
晚參。「欲待向你說,即啞卻我口;不向你說,則塞卻汝耳。伶俐衲僧一見便見,若到法慶門下,尚隔三千里。止止,郭象註莊子、莊子註郭象,令人千古添惆悵。」
晚參。「臘月二十五,禪和正打五,拈卻四,抹卻六,不得坐卻五。向者裏道箇出身句子看。」良久,云:「無限風流都賣盡,潘郎只是不抬頭。」
晚參。「騎大馬,出官街,戴高帽,插雙華,管絃絲竹、琴瑟琵琶,吹的、彈的、歌的、舞的,村的、俏的,貧的、富的,迎春送臘,箇箇歡欣。卻笑長汀子也去隨行逐隊,肩拖布袋,指點爭差。爭差箇甚麼?華柳叢生菩薩雲,時時示人人不識。」
天岸昇禪師語錄卷第九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 26 冊 No. B187 天岸昇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3-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